..续本文上一页很多不正确的观念知见。你硬是用你的观念知见来套对方。所以,如果他静得下来,去听这些善知识的逆耳忠言,或是真言,那这时候,他才会体会到,原来我到处去寻遍各种解决的方法,都没有真正解决,原来问题在我自己。
要知道,一个人愿意回来如实面对自己不容易,只要你不是如实回来面对自己,你是向外去找各种方法,这些通通叫做在治标。也就是,可以说,这个就是还没有那个所谓的悟后起修,还没有。
那这时候,你所找寻的方法,一样,都是只是一些方便法。到有一天,你愿意听得进逆耳忠言,遇到善知识,你愿意听进逆耳忠言,这时候,你才会就像了凡这样,噢,有所体悟,这时候,你懂得回来,反观我们自己,也懂得忏悔,懂得感恩,懂得如实来面对我们自己,改变我们自己,净化我们自己。你真的体会到回来面对自己,净化自己,改变自己,这时候才叫作“悟后起修”。
悟后起修,这时候的修,他一样,继续在净化,继续在改变。历缘对境,有冲突的时候,以前总是在怪别人,现在不怪别人了,现在是回来看自己,反观自己。那这时候的修,包括闻思的修,历缘对境的修,这时候才叫做,悟后起修方真修。
你才会真正找出深层心灵的问题,然后加以净化,加以改变,这时候,你的生命才会不断的提升上来,你的智慧才会不断的开启,这才叫做真正的悟后起修。这样知道,噢!”
11、可以借鉴别人的苦而修吗?
学员:“感恩师父。我就是这几天听师父讲法,觉得好像心里面很清晰,很高兴,真的感受到师父说的真言不美,美言不真。很高兴能够听到这样的善知识,在讲这样的法。所以特别愿意拿这面镜子来照自己。当然照得时候,虽然心里面感觉很不舒服,甚至是想逃避,但是还是愿意去照。记得师父讲课的时候说到,一定是苦,没有吃够,当你苦吃够的时候你才愿意回来。
这个所谓的苦,一定要是经历过一些事情吗?比如说,看到别人在发言,或者他谈自己体悟的时候,就会感觉,他的那种苦,然后自己就会觉得自己不能有这样的苦,要从他身上来借鉴。那所有的苦,一定要去自己亲自体验,或是借鉴别人的经验,可以吗?”
师父:“可以。这就是悟性。每个人悟性有关,如果你悟性比较低,比较差得话,你就是要自己要去经历过那些种种的苦,才会从中得到经验教训。如果你的悟性比较高,你看到别人有这些痛苦的时候,你会从中去觉悟。这个跟悟性有关。但是要知道,悟性高,通常也是因为有受过种种痛苦的经验,才悟性比较高。”
学员:“我说的那个苦,可能有人提起自己的一些经历,过往的一些经历,觉得痛苦不堪,泪流满面。但是可能心里面那个自我,那个我慢,可能比较明显,自己通过这些镜子,能够很明显的感受,有我慢,可能这个我慢,我能,没有让自己造成很多痛苦不堪的经历,当下用镜子照照,自己内心的这种我慢,这个应该属于真修吧?”
师父:“对啊,这也算是一种悟性啊。”
学员:“那就不一定真要经历一些大风大雨,然后真正从痛苦中去照。”
师父:“对,是可以,我要安慰你的话。因为还有更深层的。还有更深层的。通常,初步的话,这样是可以。然后你,一样,可以透过我们的去善观、去体会,然后透过一些境界,我们可以体会、改变,然后可以让我们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痛苦,是可以。
但是,但是,还有,很深层的一些,毛病,习气,有时候,我讲太多,你会一下觉的那这样不是很难做到吗?”
学员:“没关系,要是你不讲,那就更难做到。”
师父:“哈哈哈。在课程里,我曾经有讲过,很多人,以为说,好啦,我放下,我放下了,我可以放下。但是通常一般人是这样,你是放下你所能够放下的。我现在不是在绕口令。
一般人是这样,你是放下你所能够放下的。你放不下的,你还是会放不下。”
学员:“师父,我好像有点明白,就是一定要去历缘对境中,来时时刻刻去观察自己的我能,我慢,来照自己,是这个意思吗?”
师父:“是这样,但我现在要讲那个蛮深的。现在比如说,那个自我的,好,我们现在把他称为,比如说,用大家比较容易理解的来讲解,自我,那个调皮的自我,你把他当做就像一个“结网”,那个“网”,他(自我)处在最中心。然后他有十道,十道重重的保护城墙。好,也不要把自我当做“结网”啦,反正就是那个自我,很调皮的自我,他在最中间。然后,好,它构筑,用这个十道的围墙,可以很宽大很宽大。然后它用十道,然后它构筑出它所要的一个,所谓的一个理想世界。那在修行的过程,因为它一样会遇到很多痛苦,所以,它变成,好啦,这个可以放了。现在听了课程之后,我心量打开了。本来用很多城墙围起来,好了,这些可以一道一道拆了。
像这个,我们现在上的《心灵成长 事事本无碍》,就是不断的让我们面对自己,拆除那些城墙嘛。
好,我展现出大魄力,大决心,放下。很好。很好。但是,你要知道,你是放下你能够放下的。比如说,原来对金钱看得很重。你们这里怎么描述说那个看钱看的很重?台湾人讲说,那个钱,一张钱,打24个结。意思就说,他对钱是抓得很紧的。以前还没有听解脱道的时候,他对这个钱是嗜钱如命,现在听了之后,好了,我可以放下了。以前都舍不得布施,觉得我布施给别人,那是很重大的损失,现在听了课之后,好,我乐意来布施,乐意来帮助别人。你钱方面,你渐渐可以舍下。
再来,慢慢的,你可以,回去,你可以过滤一下,我们的所有抓取里面,你全部都把它列出来。所有的抓取,所有的想要,你可以玩这样的游戏了。
你都可以把它列出来,然后你觉得,如果什么情况之下,你什么可以放下。甚至你可以把它分成次第,分成一些次第。然后觉得,第一个,这个钱财,我可以放下,我可以放下。包括说,行善布施,以前舍不得行善,现在我乐意行善布施。再来,慢慢的,你去过滤,看,有哪些比如说,钱财我可以布施,可以放下。那,我很爱的家人,小孩,我能不能舍得放下。
有个人,他讲说,我去奋斗我的事业,那我太太去爱上另外一个男人,好,我就把太太送给别人。他讲的好像很洒脱,讲的好像很洒脱。事实上,真正的情况不是这样,而是因为夫妻相处不和,相处不和,才要把太太送出去。
如果你真正所爱的,你放的下吗?包括说小孩子,一般父母亲都要对小孩子抓的很紧,我用大家比较容易了解的说,也就是掌控的比较紧。那你能不能来到放下你的抓取。这个放下并不是说不关心,而是用温馨,爱,来陪伴他成长,但是,让小孩子做他自己。你要放下对小孩子的抓取,不容易。放下对另一半的抓取,不容易。
因为我们那个我所,你越跟你这个自我,因为它会有分好几个层次。那个自我在中心,越靠近这个中心的,越不容易放下。我们那个抓取,越坚牢,越不容易放下。
好,来到有一天,我这个“我所”,包括家人,小孩这些,我通通都可以放下。放下不是消极逃避,而是说主宰欲、意思食、干涉,那些我们都可以放下。
好,你这些你通通可以放下。再来,最后要面对这个自我,要面对这个自我,最难放下的,就是那个自我。而这个自我,如果你没有相当的,除非你悟性很高,那这个悟性会很高,也是因为你前几世你就有在听《阿含解脱道》了,你就已经有闻思基础了。
就像六祖慧能,为什么他听人家诵读《金刚经》,对他来讲就有很强的吸引力,这就是前一世,已经是修来的再来人,那他遇到一些因缘,因缘境界现前的时候,他就启发。遇缘他就现起。所以,当他有这样修行的动力,魄力决心出来之后,然后他就放下他的妈妈。他父亲已经死了。然后他放下他的妈妈。当然,他一样有对家庭做简单的一些安顿。然后他去求道,然后跟五祖一段相处,然后五祖协助他去体会,终于他有了很深的体会。那很深的体会之后,这时候他又继续在潜修一段。因为理可顿悟,事必渐修。我理上,经过五祖的调教之后,我知道了,真理实相,生命实相,无我,无私,但是,你要真正做到,要经过一段期间的潜修。
好,现在要回到,提到说面对这个自我,这是最难放下的。靠近这个自我核心旁边的这些因缘,你要放下,已经不太容易,然后这些就算你能够放下,很多人,他们没有结婚,专心修行,所以没有所谓的放下小孩或是家人这些问题,那问题是在于,你这个自我要放下,不容易。不容易。
所以说,它还有更深层的那些放不下,这些深层的放不下,通常也是要经历过相当的折腾,相当的折腾,当然,这跟每个人,如果你悟性越高的话,你受得苦就可以越少而有所体悟,而真的脱胎换骨出来。
所以,刚才讲这些是让大家可以更清楚了解,就这样而已。
为什么,我都会跟大家勉励,不要得少为足,不要得少为足,因为我们深层,有不少的错误的观念知见,那个很深层里面的,很多情况,是你还没有看到,还没有照见。得少为足的话,很容易就变成长养我慢。认为,哦,我已经证初果,我已经怎么样,我已经开法眼,我已经开悟,很容易又形成、长养更多的我慢,很容易冲到另外一个岔路去了。
所以希望大家,我们不要自卑,我们要活的有信心,活的很快乐,但能够随时都是虚心的学习,敞开了心胸,虚心的学习,能够这样的话,我们会越来越快乐,那各种痛苦也会越来越少,各种错误也会越来越少。
悟性比较差的人,是要用自己的惨痛经验,作为别人的教材。悟性比较差的人,是要用自己的惨痛经验,作为别人的教材。悟性比较高的人,可以透过别人的惨痛经验,作为我们的教材。好了,回馈给大家这些礼物。谢谢。”
12、《心中的小星星》影片解析(上)
晚上我们来观赏一部蛮…
《心灵成长——空海法师2012年实修开示 第九章 超越自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