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己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醜陋的一面,然後內心裏面、內心在那裏交戰,這個都是好現象。你先坐嘛。這個就好像人類習慣活在叁次元二元對立,以自我爲中心這樣的一種思維運作方式。那現在也感覺到這裏面會有痛苦啊,會有不安哪,那現在要比如說要成長上來到五次元的這一種世界。但是又不習慣、又不習慣,所以在這裏會有拉扯、會有拉扯。
所以你會有感覺有兩個我,一個就是我們把他稱爲、權稱爲,叫做你的神我啦,也就是比較高層次的這種心靈,或是你的本我,或是你清淨的、清淨的這個我。當他想、當他自然流露的時候,就會想要去做,或是人會想要成長。但是,那個習性的這個小我,自我你又可以把他稱爲小我嘛。這個小我因爲他是習性運作,他又覺得我這樣做我吃虧,我這樣做,我不甘心,我這樣做,我會怎麼樣、怎麼樣,那個就是會有那種計較的。
所以這些都是正常的過程、正常過程,那人啊你,這個就是我們的良心,跟我們那個調皮的那個自我會在那裏拉扯、交戰。所以,像你們看,你看啊,你們像上面這個,《事事本無礙》剛好很多地方描述的都是你內心的這一種拉扯的過程嘛。
所以,第一個,容許他這樣的一個過程,不要責備他,還有讓自己學習著能提、能放。如果我這個調皮的小孩,他要調皮,您也就讓他調皮,但是你清楚的看他、看他。他要耍脾氣,你也清楚的看他在耍脾氣,然後回來感受你當下的感受是怎麼樣。比如說他要計較,好,因爲,要能提、能放啊,你如果不計較,那你很痛苦,好,那你要計較你就去計較,然後計較,然後看我們當下我們的感受是怎麼樣?舒服嗎?快樂嗎?帶來的後果又是怎麼樣?就像小孩子調皮,如果他想做的事情你一直不讓他去做的話,他的叛逆性會更大。如果你給他更大的空間,甚至明明知道這是錯的,會有痛苦的,但是如果你一直阻止他,不讓他去做,他偏偏會要去做。
所以,因爲那每個人心中都有那個,這個自我就是調皮的小孩。每個人心中這個小我、自我就是調皮的小孩,他有他調皮的一面。那如果你沒有足夠的空間讓他成長,然後總是這個不可以,那個也不可以,然後他想做你卻都把他打壓下來,那這樣他的叛逆性就會更大。所以有時候你讓小孩子調皮沒關系,你一樣用愛心然後鼓勵他,他要耍脾氣你要陪伴他耍脾氣嘛,但是你要陪伴著他,用愛心來跟他在一起,然後你讓他自己去嘗試、去經驗,去經驗、去曆練之後覺得:哦,真的,這樣會痛苦啊。他自己不要,願意放下,這樣你才會真的省力。
如果大人很、就是一直的擔心啊、操心啊,大人就像你那個心中的那個神我啊,他一直都擔心啊、操心啊,然後在責備啊,我怎麼是這樣的人,我怎麼會這樣在那裏拉扯?然後你會這樣拉扯不完,痛苦更多
所以要學習能提、能放,學習能提、能放。然後當他要任性、調皮的時候,看著他、陪伴著他,也用愛心包容他,然後也鼓勵他,一方面也鼓勵自己,不斷的自我成長、自我挑戰、自我突破。
如果我們能夠慢慢的學習,把心量打開,爲衆生來服務,別人不做的事情,我們默默來做,或是這種事情對衆生能夠有益的、服務的工作,我們默默來做。當你真的心甘情願默默去做,你會體會到其中的施比受更快樂,施比受更快樂,而且真正默默的去做,你的內心裏面不拉扯。如果你內心拉扯的話那就功德、沒什麼功德。
如果你用歡喜心去做,爲大家服務,爲大家盛飯菜,在坐的全部他們都是未來佛,我們跟這些未來佛都結善緣,都會結善緣。用歡喜心、愛心,你一個愛心然後幫他們填飯菜,這個都是跟衆生在結善緣。當我們結越多善緣,你不居功、不炫耀。一方面你也在積陰德,一方面也跟衆生真的都是在累積很多的善緣。我們現在爲衆生服務,當有一天我們需要的時候衆生也都會來爲我們服務,我們幫助別人成長、成佛、解脫,很多人也都會幫助我們。記得啊,你爲衆生所做的,同時就是你爲自己在做的!這樣知道啊。OK,好。”
另一學員:“剛才跟這個同修說的是兩個相反的問題,我在行完堂以後,吃完、用完餐,我就想幫廚。幫廚的時候呢,就覺得時間特別緊張,有點同修在做經行,我沒有時間去,可是我也想幫廚,有點心裏矛盾,也是糾結,到底是經行好呢,還是幫廚好呢?自己在敲小鼓,請師父開示。”
師父:“好,前幾天我有講過,前幾天有講了,如果你四念處的修法你有看過嗎?我們講四念處的修行方法,沒有啊,難怪。你四念處的修法有沒有看那,沒有啊。所以,難怪你們不會應用。
我們第叁個禮拜,我們的禅修方式會開發這個四念處的修法,如果你有練習過這個四念處的修行方法,尤其是身念處的修法的展開,身念處修法是不管我們做什麼事情,“行、住、坐、臥、語、默、動、靜”都清楚明覺,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則。
你清醒明覺的活在當下,你掌握這個原則之後,不管我在做什麼事情,你都保持清楚明覺。那你做什麼事情都是在禅修,所以要清醒明覺活在每一個當下。
如果我在行堂,在行堂的過程,用歡喜心、愛心來跟大家服務,跟大家結善緣。要知道啊,這個爲大家服務、結善緣,這是您的福報啊,你可以多累積,就好像說你可以多賺很多無形的錢,這是福報啊。
我們能夠有因緣來爲大家服務,記得啊,能夠有因緣爲大家服務,這是你們的福報,這是我們的福報。錯誤的觀念以爲說這樣我吃虧,這個就是錯誤的觀念,如果我們有因緣能夠爲大家服務,要知道這個就是我們在跟衆生結善緣、修福報。
所以一樣,我們用歡喜心來跟大家服務,那服務的當下呢,我們保持清醒明覺。所以,不管我們做什麼事情,都清醒明覺,你的心就會安住在每個當下,那你能夠安住在每個當下,我走路也是在修行,吃飯也是在修行,在行堂也是在修行,在切菜、煮菜也都是在修行。所以,掌握那個核心、那個原則之後,你可以應用遍一切,所以禅宗叫做“行亦禅,坐亦禅,語默動靜體安然”。好,OK。”
5、如何理解性命雙修?
學員:“師父好!因爲修行講究性命雙修,那學解脫道以來一直去體會,感覺好像解脫道裏面一直在強調修心性,沒有針對修命的東西。當然這一點我也清楚,我們的貪嗔止息以後,心地柔軟,然後身心統合,會讓我們這個生命有大益。然而我的問題是,現在我們這些從事企業的人,因爲過去貪嗔都比較大,所以…”
師父:“不一定啊。”
學員:“我是吧,所以身體都被殘害的很嚴重,所以看這裏邊來我們很多的同學,有的在硬撐,有的就內心中感覺都受不了了,就是這樣的。。。身體,同時看到我們包括臺灣來的小參老師也是狀態沒有那麼好。所以,我的問題是,我們現在身心沒有統合的情況下,沒有柔軟的情況下,修解脫道的人應該如何來調養我們的身體?這是第一個,請師父開示。”
師父:“好,你剛才講說性命雙修,然後學佛或是解脫道這方面的修行沒有重視這個修命,這樣不是很正確。
應該是說,因爲這個命,唉,我們一樣很重視這個命,只是應該是說佛教比較重視修心呐、修心。那一般有的是比較重視修身呐,身跟心,如果能夠同時注重的話,那是更好啦。那並不是說不重視修命,因爲我們這個命就是身心結合。
這方面啊,是這樣,確實佛教是偏重在修心、偏重在修心,那佛教對這個身方面,一般是比較忽略、一般是比較忽略。我個人以前、以前還沒有出來弘法之前在學佛修行的過程也是一樣,就是因爲被引導,然後否定這個身體,所以忽略了這個身體的重要,導致後來身體出了很多狀況。
所以我後來出來跟大家倡導的時候,回饋的時候,我都是一樣,重視這個以心爲主,但是身體方面也兼顧啦,也要兼顧,只是沒有像有的人他們特別重視這個修身、修這個身。那至于這個身方面,一方面要做適當的運動,要做適當,所以我們在帶的課程裏面,我們本來也都有排一些柔軟操、柔軟操。那因爲大陸這邊會觸及到好像一些比較敏感的問題,所以我們這方面就沒有再帶。那我是希望你們如果有人你們可以,你們這裏應該有人可以帶那個柔軟操,或是那個能量操,一樣可以帶大家。身方面要一樣要重視、要重視,希望大家,事實上,是身心要同樣都要重視他、重視他。好!”
學員:“謝謝師父!第二個問題,因爲具解脫的時候。。。”
師父:“等一下啊,還有像有時候,有時候都會穿著球鞋,然後出去運動,真的,但是如果這個對傳統佛教來講的話,他們蠻多是不會這樣做的,但是我已經不太在乎別人怎麼看。因爲我覺得這個身體你不重視他,你沒有保養他,你沒有做適當的調理的話,或是健身運動,我們會虧待我們的身體,這樣不好。
所以,我希望大家,身心都同樣重視,但是要知道,根本核心是在這個心,我們重視心靈的淨化,但身體方面一樣要愛護,因爲身體這些衆生,真的都是做牛做馬在爲我們服務,在爲我們服務,所以我們要好好感恩他、愛護他,那大家可以做一些運動來配合,讓自己的身體更好。”
學員:“感恩師父!第二個問題就是,因爲具解脫的時候,師父講,需要更深入的禅定,那麼更深入的禅定,我個人的理解肯定需要這種健康柔軟的身體,所以這個,也就說這種身體的調整,命身的修行對于具解脫的價值有多大?好,謝謝!”
師父:“是這樣啊,事實上,你剛才講說要有健康的身體才能夠打坐,事實上,如果我們懂得放松的話,打坐是可以幫促進身體的健康的,他是可以那個相輔相成的,那你後邊問的?”
學員:“後邊就是在深入禅定,因爲具解脫的時候,師父講需要深入禅定,你們在深入禅定的時候,健柔的身體對這個很深入的禅定的意義有多大?”
師父:“好,是這樣啊,我是希望大家啊,當然有人希望能夠具解脫,那有這樣的目標…
《心靈成長——空海法師2012年實修開示 第七章 身心統合》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