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自淨其意方是道▪P2

  ..續本文上一頁不軌,這個師父批評了他,他就在那些居士當中搬弄是非,哎呀,他算啥子,還不如我,我哪些地方比他還強,等等。那很多人就聽到他的話,一聽到他的話過後,他對這個師父就不信仰了,不信任了,而且他們對佛教的信仰,也消失了,也退失了,他不學佛了,斷了這些人的慧命。按照戒律,就這一條罪,就是十八萬年的阿鼻地獄,墮地獄中十八萬年,十八萬年的阿鼻地獄坐完以後,然後有一千八百萬年變成了那些蟲,地下那些蟲,我們農民就知道哇,就是那土上面铧犁底下的,泥濘之下的那種蟲,就見不到天日的這種蟲,就是一千八百萬年,還有八百萬年變畜牲,八萬年生貧邊地,現醜陋相,貧窮相,下賤相,人們瞧不起他,一生窮困多碌,還有八百年是牢獄枷鎖,慢慢的才變成一個正常的人,過正常人的生活,但是聞不到佛法,聞不到解脫痛苦的方法,成天在名利場上奔波。你們說這個痛不痛苦哇?(痛苦。)所以我們在說話當中啊,不要去斷人家的慧命,不要去說叁寶的壞話,特別是出家人的壞話。

  作爲一個學佛的居士,特別是授了叁皈五戒、菩薩戒的,你沒授還好一點,你真授了過後,你身爲菩薩,那就罪加一等啰,到這個時候,你還不曉得你今後那種結果,還在沾沾自喜,那我說了這麼多壞話,我咋個還沒有怎麼樣呢?好嘛,那地獄離你也就不遠了。所以有些人幹了很多壞事,說了出家人很多壞話,或者因爲一句話不對,就統統都不認了這種人,他自己今後會怎麼樣啊?我豁出來了,天也不怕,地也不怕,下地獄就下地獄,由它怎樣?那就由不了你了。所以說我們今後呀,學佛的人,身口意叁業要清淨,不能夠隨隨便便的去說叁寶的壞話。不能說是不說出家人的壞話,居士的壞話就可以說啊,也不能說。學佛的人呐,要多贊歎別人,學好處,不要成天去想別人的孬處。我們種一個因,就有一個果,身口意叁業,只要有一個意念,就立下了一個業力現象,就種下了一個業因,一個念頭,這個念頭很重要哇。

  所以我們學佛哇,關鍵就是要知因識果,多做些善事好不好哇?好。多培些福,多培福,對于你們今後修行少障礙。比如說,你們看那些修行的人,慢慢看。我跟你們講個例子呀,修行人一旦皈依佛門過後,踏踏實實的修行,走上正軌,不管是誰去說,他都不動搖,自始至終把握自己的修行方向,哪怕是死,哪怕是生命垂危,都不改變自己的立場,這種人那就是福報很厚,善根深厚,資糧豐滿。你看那些皈依叁寶,皈依佛門過後,今天是這個師父,明天那個師父,中國他都跑完了,聽到這個法師跟他講一下,他又是這個思想,聽到那個活佛來了,他又是個思想,成天向外攀緣,那永遠得不到成就,這種人就是沒有福報,一身輕,什麼風一吹,他都會倒,什麼風一吹,他都會飄。

  我們世俗講穩則重也,輕則浮也,資糧深厚的人,福報深厚的人,他是永遠不會改變他的立場的,學修的立場,哪怕就要他去死,他都不會改變。你們去看看過去有很多高僧大德,給我們做了榜樣。如果輕意爲一點事情,都會改變自己立場的人,那就是沒有福報的人,也就是福報快盡的人,風一吹就跑了。我還跟他們舉了個例,福報深厚的人,好像一坨黃金,黃金是既珍貴而又堅固的,就放在那桌子上,八風都把它吹不動,那就是福報深厚,功德也比較具足哇,資糧也比較具足哇,穩則重也,重則穩也,要穩重。輕則浮也,就是做了點點事情就在那裏沾沾自喜,成天挂在嘴上,我又如何如何。比如說我們南充市有些居士,在那搬了兩坨石頭,就要念幾年,他們一到廟裏來,我是哪一年進廟的呀,哪個地方還沒得草坪,我在山上,沒得石頭就在山上,成天就誇他自己。像這種人,不但沒有功德,而且還傷恩敗德,把這些功德消失了。一點事情都要吹,吹上天,做點好事情,就要吹上天,害怕別人不知道。像這種人,就是沒有福報的表現;像這種人,就是沒有功德的表現,雖然現在還有點福報,那是他過去積的。所以我經常愛看觀音崖上的對子,就是中江的觀音崖。他現在有福報,是因爲他以前行了善,你看有些人幹了很多壞事,爲啥子現在還沒啥子結果,有福了,福氣還好,還沒享完。

  爲此,我經常跟他們講開示也說呀,做惡不滅,是祖有一德,德盡則滅,行善不昌,祖有一殃,殃盡必昌。不要認爲我們有些時候幹了那麼多事情,自己認爲自己非常聰明,不曉得天龍八部,只要你去做一點事情,只要你産生一個念頭,頭上叁尺有神靈,無時不在意識當中。凡是沒有成佛的人,還在修行的菩薩,不管是誰,你都逃不過因果,逃不過業力。如果我們不造業,那麼要知因識果。所以諸惡莫做,衆善奉行,必須建立在知因識果的基礎上,這是我要講的第一點。

  第二點自淨其意方是道,我們佛教哇,有很多宗派,大家常說的,我是淨土宗的,我是密宗的,你是禅宗的。我可以肯定的這麼講,凡是挂在嘴上,說我是密宗,我是淨土宗,我是禅宗,你是什麼,我是什麼,起這種分別心的人,他根本就不懂得什麼叫禅宗、密宗、淨土宗。要自淨其意,我們要做到叁無分別,才能自淨其意。

  哪叁無分別?法無分別,事無分別,人無分別。你們做不做得到哇?你們做不到。如果我們真正的在修行當中,要能達到自淨其意,意淨則行正,行正則果正,你意不淨,行怎麼正呢?你意不淨,行也不淨了。所以要達到自淨其意,佛教用很多方法,來完成自淨其意這個修行法則。比如禅宗用參禅來自淨其意,密宗用叁密相應,來掃除我們的煩惱痛苦,來自淨其意,淨土宗用念佛來自淨其意,天天念佛,時時念佛,心中有佛,佛號投于亂心,亂心不得不服,來自淨其意。禅宗歸本達源,也是爲了自淨其意。光是這種方法,是能達到目的,但是我們學佛的動機,如果不純正,你這些方法是沒有作用的。要怎樣能純正啦?要做到叁無分別,那就是人無分別,事無分別,法無分別。

  所謂人無分別,就是我們學佛的人,對所有人都應該恭敬、誠實、和睦相處,不要有分別心,他是什麼?我是什麼?不要把世俗上的這一套用到我們修行當中來,男的不要去瞧不起女的,女的不要去瞧不起男的,有錢的不要去瞧不起貧窮的,貧窮的不要去埋怨富貴的,貧窮智愚,都是個人業力現前所存在的一種現象,那不是固定的東西呀,那也是暫時的呀。呈現富貴由于他過去的功德與福報,呈現貧窮,就是因爲他以前用得太多了,這世用不了了。你們看那因果經呐,說得很清楚哇,要知前世事,今生受者是。現在你做的啥子,接觸的啥子,就說明你以前做的啥子。所以我們人們所現的種種現象,不要去起分別,都是衆生,要衆生平等,要衆生平等對待,要衆生平等一些認識,觀念上要平等,對待上要平等才行,觀念要如何對待?首先要有思想基礎,對這個問題,看法要平等這些,要人無分別。所以我們現在出去看到哪個有點錢那些,心裏笑得連酒渦也出來了,看到那貧苦點,嘴巴一扁起,這種人修行永遠都修不好的,一看到哪個有點啥子就繃。

  事無分別,就是對任何事情,每一個人,他各有來因,他是那個因緣做那種事,你不要把他挂在你身上,牽強附會,人盡其能呐,法盡其果哇。所以在這個問題上啊,不要有分別心,看到人家做點什麼事情,就去分別。

  人無分別,事無分別,法無分別,就說到我們今天修行的問題上來呀,修淨土宗的,修密宗的,修禅宗的,我們不要有分別心,不要認爲我們是修密宗的,就瞧不起修淨土宗的,不要認爲我們是修淨土宗的,就瞧不起修密宗的,瞧不起修禅宗的。所以我們現在社會上,有好多講經說法的法師,就犯了這個錯誤,有些法師在講淨土宗的時候,他就把密宗說得文錢不值,說好多學密法的都是在跟鬼打交道,修密法的就說,哎呀,你要念一句阿彌陀佛,如果念一句阿彌陀佛都成了,我們這些法都不用了,釋迦牟尼佛的八萬四千法門,還要幹啥?還更有甚者,念一句阿彌陀佛就能往生,我們只管念佛往生,這世幹啥子事情都沒來頭,反正死的時候,阿彌陀佛要接引我,平常不該想的想了一大堆,不該做的做了一大堆,反正我往生的時候,再多念多點,不就走了。我跟你們講那是錯誤的呀,你的身口意叁業,起心動念,都無不在業力當中,業力並沒有清淨,你也往不了生呐,所以我們好多念佛的人,口念彌陀,心如刀割,這樣子的人,能成就呀?不可能成就。有好多人呐,我是學淨土宗的,我說你曉不曉得密宗哪,我不曉得,我只曉得淨土宗。我說你念大悲咒是啥子宗呐?念十小咒是什麼宗呀?念往生咒是什麼宗呀?凡是佛法呀,它都是圓融的,無密不通法,無顯不得道,我們學佛的開始,就不要去起分別心。所謂八萬四千法門,是爲我們所有人的煩惱而設立的,衆生有八萬四千煩惱,就設八萬四千法門來對治,煩惱盡了,法就不存在了。所以諸法無常,法無定法,法由心生,心由景生,我們不要分別。你在學密法,你還是要學顯宗的呀,你密法不傳給你,你就曉得了,裝在肚裏呀?你密法裏還有叁士道哇,上士道,中士道,下士道,它也是對機的。所以說,不管你是修什麼,都要根據你個人的緣份,不要去認爲自己的好,別人的不好,我認爲諸法都是好的,根據個人的緣份而得其法,而證其果,而施其智。所以在修法這個問題上,不要有分別。

  學法無分別,做事對事無分別,待人無分別,這叁無分別一旦建立,我們平等心就慢慢建立起來了,只能是平等心,但是還沒達到自淨其意呀,因爲自淨其意,還差得非常遙遠。自淨其意,不是要別人來解決我們的問題,也不是去學習經典上的詞語來解決問題,也並不是去認識幾個法師,跟我們談點啥子,就解決問題,更不是來捐點錢,在廟子裏來保佑一下我,就解決問題,更不是自己想一下就能自淨其意。自淨其意必須在自己的業力消除,煩惱斷盡的情況下,才能産生。那首先要達到我們的自淨其意,第一個…

《自淨其意方是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真實的智慧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