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不轨,这个师父批评了他,他就在那些居士当中搬弄是非,哎呀,他算啥子,还不如我,我哪些地方比他还强,等等。那很多人就听到他的话,一听到他的话过后,他对这个师父就不信仰了,不信任了,而且他们对佛教的信仰,也消失了,也退失了,他不学佛了,断了这些人的慧命。按照戒律,就这一条罪,就是十八万年的阿鼻地狱,堕地狱中十八万年,十八万年的阿鼻地狱坐完以后,然后有一千八百万年变成了那些虫,地下那些虫,我们农民就知道哇,就是那土上面铧犁底下的,泥泞之下的那种虫,就见不到天日的这种虫,就是一千八百万年,还有八百万年变畜牲,八万年生贫边地,现丑陋相,贫穷相,下贱相,人们瞧不起他,一生穷困多碌,还有八百年是牢狱枷锁,慢慢的才变成一个正常的人,过正常人的生活,但是闻不到佛法,闻不到解脱痛苦的方法,成天在名利场上奔波。你们说这个痛不痛苦哇?(痛苦。)所以我们在说话当中啊,不要去断人家的慧命,不要去说三宝的坏话,特别是出家人的坏话。
作为一个学佛的居士,特别是授了三皈五戒、菩萨戒的,你没授还好一点,你真授了过后,你身为菩萨,那就罪加一等啰,到这个时候,你还不晓得你今后那种结果,还在沾沾自喜,那我说了这么多坏话,我咋个还没有怎么样呢?好嘛,那地狱离你也就不远了。所以有些人干了很多坏事,说了出家人很多坏话,或者因为一句话不对,就统统都不认了这种人,他自己今后会怎么样啊?我豁出来了,天也不怕,地也不怕,下地狱就下地狱,由它怎样?那就由不了你了。所以说我们今后呀,学佛的人,身口意三业要清净,不能够随随便便的去说三宝的坏话。不能说是不说出家人的坏话,居士的坏话就可以说啊,也不能说。学佛的人呐,要多赞叹别人,学好处,不要成天去想别人的孬处。我们种一个因,就有一个果,身口意三业,只要有一个意念,就立下了一个业力现象,就种下了一个业因,一个念头,这个念头很重要哇。
所以我们学佛哇,关键就是要知因识果,多做些善事好不好哇?好。多培些福,多培福,对于你们今后修行少障碍。比如说,你们看那些修行的人,慢慢看。我跟你们讲个例子呀,修行人一旦皈依佛门过后,踏踏实实的修行,走上正轨,不管是谁去说,他都不动摇,自始至终把握自己的修行方向,哪怕是死,哪怕是生命垂危,都不改变自己的立场,这种人那就是福报很厚,善根深厚,资粮丰满。你看那些皈依三宝,皈依佛门过后,今天是这个师父,明天那个师父,中国他都跑完了,听到这个法师跟他讲一下,他又是这个思想,听到那个活佛来了,他又是个思想,成天向外攀缘,那永远得不到成就,这种人就是没有福报,一身轻,什么风一吹,他都会倒,什么风一吹,他都会飘。
我们世俗讲稳则重也,轻则浮也,资粮深厚的人,福报深厚的人,他是永远不会改变他的立场的,学修的立场,哪怕就要他去死,他都不会改变。你们去看看过去有很多高僧大德,给我们做了榜样。如果轻意为一点事情,都会改变自己立场的人,那就是没有福报的人,也就是福报快尽的人,风一吹就跑了。我还跟他们举了个例,福报深厚的人,好像一坨黄金,黄金是既珍贵而又坚固的,就放在那桌子上,八风都把它吹不动,那就是福报深厚,功德也比较具足哇,资粮也比较具足哇,稳则重也,重则稳也,要稳重。轻则浮也,就是做了点点事情就在那里沾沾自喜,成天挂在嘴上,我又如何如何。比如说我们南充市有些居士,在那搬了两坨石头,就要念几年,他们一到庙里来,我是哪一年进庙的呀,哪个地方还没得草坪,我在山上,没得石头就在山上,成天就夸他自己。像这种人,不但没有功德,而且还伤恩败德,把这些功德消失了。一点事情都要吹,吹上天,做点好事情,就要吹上天,害怕别人不知道。像这种人,就是没有福报的表现;像这种人,就是没有功德的表现,虽然现在还有点福报,那是他过去积的。所以我经常爱看观音崖上的对子,就是中江的观音崖。他现在有福报,是因为他以前行了善,你看有些人干了很多坏事,为啥子现在还没啥子结果,有福了,福气还好,还没享完。
为此,我经常跟他们讲开示也说呀,做恶不灭,是祖有一德,德尽则灭,行善不昌,祖有一殃,殃尽必昌。不要认为我们有些时候干了那么多事情,自己认为自己非常聪明,不晓得天龙八部,只要你去做一点事情,只要你产生一个念头,头上三尺有神灵,无时不在意识当中。凡是没有成佛的人,还在修行的菩萨,不管是谁,你都逃不过因果,逃不过业力。如果我们不造业,那么要知因识果。所以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必须建立在知因识果的基础上,这是我要讲的第一点。
第二点自净其意方是道,我们佛教哇,有很多宗派,大家常说的,我是净土宗的,我是密宗的,你是禅宗的。我可以肯定的这么讲,凡是挂在嘴上,说我是密宗,我是净土宗,我是禅宗,你是什么,我是什么,起这种分别心的人,他根本就不懂得什么叫禅宗、密宗、净土宗。要自净其意,我们要做到三无分别,才能自净其意。
哪三无分别?法无分别,事无分别,人无分别。你们做不做得到哇?你们做不到。如果我们真正的在修行当中,要能达到自净其意,意净则行正,行正则果正,你意不净,行怎么正呢?你意不净,行也不净了。所以要达到自净其意,佛教用很多方法,来完成自净其意这个修行法则。比如禅宗用参禅来自净其意,密宗用三密相应,来扫除我们的烦恼痛苦,来自净其意,净土宗用念佛来自净其意,天天念佛,时时念佛,心中有佛,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服,来自净其意。禅宗归本达源,也是为了自净其意。光是这种方法,是能达到目的,但是我们学佛的动机,如果不纯正,你这些方法是没有作用的。要怎样能纯正啦?要做到三无分别,那就是人无分别,事无分别,法无分别。
所谓人无分别,就是我们学佛的人,对所有人都应该恭敬、诚实、和睦相处,不要有分别心,他是什么?我是什么?不要把世俗上的这一套用到我们修行当中来,男的不要去瞧不起女的,女的不要去瞧不起男的,有钱的不要去瞧不起贫穷的,贫穷的不要去埋怨富贵的,贫穷智愚,都是个人业力现前所存在的一种现象,那不是固定的东西呀,那也是暂时的呀。呈现富贵由于他过去的功德与福报,呈现贫穷,就是因为他以前用得太多了,这世用不了了。你们看那因果经呐,说得很清楚哇,要知前世事,今生受者是。现在你做的啥子,接触的啥子,就说明你以前做的啥子。所以我们人们所现的种种现象,不要去起分别,都是众生,要众生平等,要众生平等对待,要众生平等一些认识,观念上要平等,对待上要平等才行,观念要如何对待?首先要有思想基础,对这个问题,看法要平等这些,要人无分别。所以我们现在出去看到哪个有点钱那些,心里笑得连酒涡也出来了,看到那贫苦点,嘴巴一扁起,这种人修行永远都修不好的,一看到哪个有点啥子就绷。
事无分别,就是对任何事情,每一个人,他各有来因,他是那个因缘做那种事,你不要把他挂在你身上,牵强附会,人尽其能呐,法尽其果哇。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啊,不要有分别心,看到人家做点什么事情,就去分别。
人无分别,事无分别,法无分别,就说到我们今天修行的问题上来呀,修净土宗的,修密宗的,修禅宗的,我们不要有分别心,不要认为我们是修密宗的,就瞧不起修净土宗的,不要认为我们是修净土宗的,就瞧不起修密宗的,瞧不起修禅宗的。所以我们现在社会上,有好多讲经说法的法师,就犯了这个错误,有些法师在讲净土宗的时候,他就把密宗说得文钱不值,说好多学密法的都是在跟鬼打交道,修密法的就说,哎呀,你要念一句阿弥陀佛,如果念一句阿弥陀佛都成了,我们这些法都不用了,释迦牟尼佛的八万四千法门,还要干啥?还更有甚者,念一句阿弥陀佛就能往生,我们只管念佛往生,这世干啥子事情都没来头,反正死的时候,阿弥陀佛要接引我,平常不该想的想了一大堆,不该做的做了一大堆,反正我往生的时候,再多念多点,不就走了。我跟你们讲那是错误的呀,你的身口意三业,起心动念,都无不在业力当中,业力并没有清净,你也往不了生呐,所以我们好多念佛的人,口念弥陀,心如刀割,这样子的人,能成就呀?不可能成就。有好多人呐,我是学净土宗的,我说你晓不晓得密宗哪,我不晓得,我只晓得净土宗。我说你念大悲咒是啥子宗呐?念十小咒是什么宗呀?念往生咒是什么宗呀?凡是佛法呀,它都是圆融的,无密不通法,无显不得道,我们学佛的开始,就不要去起分别心。所谓八万四千法门,是为我们所有人的烦恼而设立的,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就设八万四千法门来对治,烦恼尽了,法就不存在了。所以诸法无常,法无定法,法由心生,心由景生,我们不要分别。你在学密法,你还是要学显宗的呀,你密法不传给你,你就晓得了,装在肚里呀?你密法里还有三士道哇,上士道,中士道,下士道,它也是对机的。所以说,不管你是修什么,都要根据你个人的缘份,不要去认为自己的好,别人的不好,我认为诸法都是好的,根据个人的缘份而得其法,而证其果,而施其智。所以在修法这个问题上,不要有分别。
学法无分别,做事对事无分别,待人无分别,这三无分别一旦建立,我们平等心就慢慢建立起来了,只能是平等心,但是还没达到自净其意呀,因为自净其意,还差得非常遥远。自净其意,不是要别人来解决我们的问题,也不是去学习经典上的词语来解决问题,也并不是去认识几个法师,跟我们谈点啥子,就解决问题,更不是来捐点钱,在庙子里来保佑一下我,就解决问题,更不是自己想一下就能自净其意。自净其意必须在自己的业力消除,烦恼断尽的情况下,才能产生。那首先要达到我们的自净其意,第一个…
《自净其意方是道》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