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自净其意方是道

  自净其意方是道

  

  释海空法师讲授

  今天晚上,是云台山万善寺大殿落成暨佛像开光大典的第一晚上,因为这个晚上呢,全国各地来的居士比较多,借这个机会,跟大家讲一个开示。今天晚上要跟大家讲的开示的内容是:自净其意方是道。

  我们今天晚上来听讲开示的,有出家人,也有居士。无论是出家人,还是居士,在学修这个问题上,是一样的,也是一致的。根据我所了解的情况,通过我修道十二年,学佛二十九年,加起来就是四十多年呐。无论是从学道,还是学佛,在学修这个问题上,很多人,都没有把它掌握好,而且是知其道,而未得其法。有的学道几十年,学佛几十年,由于没有掌握好方法,直到临命终时,还在云里雾里,懵懂一生。

  其实佛教,三藏十二部经典,说了那么多道理,不外乎就是四句话,哪四句话呀?这四句话,恐怕大家都知道,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诸恶莫作,就是叫我们修行的人,不要去做恶事,不要去种恶因。因为做了恶事,种了恶因,就要得到恶果。众善奉行呢,就是说,叫我们修行的人,要从根本上下手,从因上下手,凡是善事,都要去做,这两句话,是叫我们知因识果,多做善事,少做恶事。诸恶莫做,就是我们知道因果以后,做一恶事,得一恶报,成一恶果。做善事呢,就行一善事,得一善报,成就善业。前面这两句话,事实上就是叫我们学佛的人,不管是出家人也好,还是在家人,都是必须要做到的,而且是必须要去做的。那么前面这两句话,它只能是断恶因,断恶果,积善报,得善果。由于我们发心,和立足点不一样,那么它所产生的结果就不一样。其实呢,多做善事,众善奉行,它只能是跟我们修行的人,培养福报,证得定道资粮的善因善果。那么我们定道,就需要我们多做善事,多培福来完成。

  我们比较普遍的修行人,都把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就认为是修行的宗旨,我认为这只能是宗旨的一个部分。因为诸恶莫做,众善奉行,是我们一个人本身应该做到的,而且必须具备的一个资粮条件。如果我们连这一点基本的资粮条件,都没有具备,我们的修行,就没有结果,这是毫无疑问的。要树立一个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这个观念,不容易呀,为什么呢?因为要诸恶莫做,众善奉行,首先就要从我们自己本身的日常生活和意识状态开始,要从我们的心开始。如果我们本身没有建立这样子的意识状态的基础,我们的修行是建立在沙滩上。那么要建立这个意识状态基础,我们首先要懂得佛教的道理在讲什么?

  我修几十年行,看几十年书,经历几十年的人间事物,再来用佛教的思想,佛教的理论来总结,其实啊,佛教的八万四千法门,三藏十二部经典,都每时每刻和无不向大家阐述因果二字。我们这些居士,我们的在家修行人,我们的僧人,又有几个是知因识果,而遵循因果的呢?因果这两个字呀,是三岁闲童都知道,八十老翁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因为我们还没有真正辨别因果和因果产生的原因,和原因所在的这种先决条件,和它的组成结构,还没弄清楚,只是在理论上,明白了这个道理。

  如果要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我们的修行,我看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做不到。为什么要这么说呢?能做到知因识果,而且按照因果这种法则,来把自己修行放进去,能把握好自己的人,是百分之一的比例。所以我们西藏有些活佛和我们四川的甘孜阿坝,有些活佛啊,他们断言,末法时代的众生,一百个修行人当中,只有一个成就,还有九十九个人,哪去了?在地狱里去了。他们是这样预言的,我用我的禅定功夫观察,也是这样的。人中九十九人,只有一人是真学佛的,学佛的九十九人,只有一人是真成就的,那么这九十九人,在哪里去了?我说啊,地狱里去了。有这么一句话,地狱门里僧道多,你们看到过这句话没有?看到过。对了,地狱门里僧道都多,那么我们居士当中有好多呢?仍然多,为什么多?就是我们修行不知因果,就学到理论。我前几次跟他们讲开示的时候就说,如果是不知因果的人,无论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你的修行都是装模作样,做给别人看的,为什么呢?因为,不知因果的人,他做任何事情,都是不择手段的,他不怕因果。

  如果我们懂得了因果关系和因果的这种规律,我们常常用它来检点我们自己的行为,十个有九个能成就,但是要在知因识果这个基础上。事实上,我们佛教的缘生性空所讲的道理,事实上就是一个因果关系的发展过程。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无不是在跟我们讲因果关系。大家要知因识果,要知道因果,要知道我们的善是从哪里来的,我们的福报是从哪里来的?是我们积起来的。我们的命运是怎样产生的?是我们自己造就的。他的说法中,每时每刻都在提醒我们,明悟自心,照见本性,不要被烦恼和现象所迷惑,不要被假象所迷惑,所以叫我们静下来,认认真真去想,认认真真去思维。

  所谓认认真真的静下来去思维,在我们中国,有的把它称为思维修,又叫静虑,换一句话说,我们常常说的参禅。禅,是心也,我们参,参是指修,参禅,就是修心,修什么心?修我们这颗乱心,修我们这颗妄心,修我们这颗贪心,修我们这颗嗔心。因为妄心、贪心和嗔心,蒙昧了我们的真心。由于妄心、贪心和嗔心的常住,事实上我们就在现象中爬行,痛苦中爬行,烦恼中爬行,无时无刻,不在外劳其形,内伤其心;由于我们没有明白自心的真相,没有常住真心,常常跟着现象走,跟着感觉走;由于我们用这一系列的心和这一系列的意识形态,我们是不可能找到真正的真实,不可能找到真正的真如实相,不可能找到真正的真,只能找到现象,什么现象?社会现象,表面现象,假象。

  所以我们修行,就是要用一种方法,或者多种方法,来使我们这颗心平静下来,去静思,去寻找我们的烦恼和痛苦的发生所在,在什么地方?去寻找我们这个人来到这个世上是干什么的?为什么而来?来到这个世上,这一生结束过后,又向何处去?如何把握我们自身这个航线,用一种方式来静虑,来静思维,来思维修,来参禅定,就是让我们清楚的来明白我们自己来到这个世上的任务,完成我们的愿望,达到我们的目的,实现我们生活的价值,什么达到我们的目的,实现我们生活的价值,什么价值?随顺真理的价值,并不是迷恋现象和自身享受的价值。所以学佛的开始,我们就必须明白这些,而且用这些方式,来规范我们的行为,也就是知因识果,是什么因,让我们产生了烦恼?是什么因,让我们感到痛苦?是什么因,让我们看不到真相,而被假象所蒙蔽。

  所以,我们的所有修行,都在知因识果之中,来辨明我们修行的方向。如果说,我们一个出家人和一个居士和一个修行人,连这一点起码的常识,都还不明白,我们对佛教就谈不上是修行了,只能谈得上一个信仰二字,只能是个信仰,我觉得佛教好,我相信,那么这个好和相信,与你有什么关系呢?你相信它,它就如此,你不相信它,它仍然如此。有一次,我在川大跟一些教授,谈到这个因果关系的时候,他们很多事情,都跟我争论不休哇,讲了很多所谓哲理性的东西来驳斥我,我说你那哲理东西,只能是哲而理,不是实而理,更不是证而理。我说你们现在讲政治,讲马列主义,讲科学,你们知不知道,什么叫马列主义和科学的态度?马列主义的思想和马列主义的态度,跟科学的态度,它有一个总的提法,就是存在决定意识。存在的东西,你认识它,是如此,你不认识它,还是如此,因为它是存在的,那它为什么存在?还有一个前提,为识而存在,为用而存在,为我们现在还在烦恼痛苦当中,贪欲而存在,嗔恚而存在,享受而存在,为我们一切追求而存在。所以,我们去看一看心经呐,心经里面讲这个问题,讲得比较透彻呀。那么今天晚上,我跟大家讲这个开示首先要讲清楚的是第一个问题,就是要知因识果。

  佛教说的两句话,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应该建立在知因识果这个基础上,因为你连因果都不明白,连因果都不信仰,你怎么去谈和别人修行呢?你没有因果关系的观念,你就众善奉行,诸恶莫做的动机,那就是不明确的,我是这么想的,你们说是还是不是啊?是。对了,连因果都不懂,都不明白,这种基础都还没建立,你的众善奉行,诸恶莫做,这个观念是不明确的,方向是不明确的,最多得一善因善果,只能是这样,那么对我们今后的成就,对我们今后的得定开慧,直入菩提道,有多大的作用呢?如果你不相信因果,不知因识果,建立正确的修行观念,就只盯着一种现象,想入非非,是不可能有什么结果的。你这种修行,跟你的成就,产生不了什么关系,只能有一点,由于你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发心,只能有一点福德因缘,还不能说是定道资粮。

  我在栖乐寺,讲开示的时候,提到这样一个问题,知因识果,诸恶莫做,众善奉行,你们说最大的善事是什么?最大的恶事是什么?最大的善事是干啥?(劝人行善。)最大的善事,是指引人们走向光明和智慧之道,觉悟人生的道路。最大的恶事是什么?(不伤害人家的生命。)伤啥子害命呀?(众生的。)对,杀人害命,只能是造一个短因,最大的恶事,就是断人家的慧命。

  文殊菩萨问佛呀,末法时代的众生,为何修行,烦恼这么多,障碍这么多,魔障这么多呢?佛说,是由于我们累生累劫所种的福德因缘不够,造下了很多恶因。文殊菩萨问佛,是何恶因,能够使众生烦恼越重呢?佛说,在身口意三业当中,断人慧命为最重,断人慧命,并不是要去制造好大的障碍,做好大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就是我们这张嘴,把握不住,成天说三道四,让人家的信仰失去了。比如,有一个法师,在居士当中的信仰和威信都很高,大家都很尊重他,他带领大家学佛,让人们从烦恼和痛苦当中走出来,做了很多事情。由于其中一个居士,行为…

《自净其意方是道》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 继续阅读 ▪ 真实的智慧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