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醒糊之源(二)爲什麼要學佛▪P3

  ..續本文上一頁去修行呢?是吧?

  所以,修行,不僅僅是念念咒,打打坐,就能完成我們修行的道路。因爲佛告訴了我們:我們造了很多業,我們要去忏悔,我們要去培福,是要讓我們累生累劫的所有的障礙都遠離我們,我們在修行道路上就清淨了。但有些人由于福報大,他一生當中的修行在任何情況下,都沒有遠離、沒有脫離他正常的軌道。所以說我們佛教有很多儀軌,儀軌的軌,就是道路,不要越軌。是吧?

  福報淺和福報多,表現在什麼地方呢?福報多的人,累生累劫就積聚了一些福德慧命。再加上自己的發心,發心得越大,福報就越重。只要他這心一發,發願大,福報就重。福報重的人,他就比較穩則重。任何現象都左右不了他,任何魔障都幹擾不了他。福報重的人,他道心就堅固,八風吹不倒。真的吹不倒,只要他認准的道,他就走下去,他就能成功。

  我就說我自己吧。我自知道我自己的福報不大,所以呢,我就閉關二十年,以前幹什麼事情都是不順的。前面的十年就閉關悔過,從83年至93年閉關;後面的十年,從93年到2003年,修廟,到處講經,說法,這就叫培福。十年磨練自己,十年廣種福田。就是這樣出來弘法利生都還這麼多障礙。因爲我從閉關開始前,我不是前面跟大家介紹過嘛,我學了十二年道術,然後歸依佛門,這些年,從78年到82年二月份,從78年到82年這四年都在悟,從淨土宗、禅宗到密宗,都在把自己的心收起來,慢慢在想一個問題。什麼問題呢:我從什麼地方來?現在該幹什麼?今後又向何處去?想這個問題。發現了自己還有很多障礙,爲什麼以前自己的道路都是不平坦的,還是缺乏資糧。所以學道以後,我受戒以後,就幹這些:閉關打磨自己,然後培福。我就沒有成天去搞點什麼接待,收點供養啊,到處去遊山玩水啊。我沒去做這些事情,我去年才到國外去走了走。以前我哪裏都沒去,真的。我連其他寺廟的僧人都不認識,他們對我都不了解。我幹什麼呢?就在培福,磨練自己,因爲我認清了這條道路,在任何情況下,都沒有改變自己的初衷。若是我以前沒有培福也許動搖了。福報不夠就會動搖哦。

  所以,培福跟學佛、修行是要配合的。你不培福不修行,不培福不種資糧,你去修行是會有很多障礙的。你一修它就冒出來了。什麼樣的事情它都來找你啊。所以學佛與培福是分不開的,定道要有資糧才能定道的。能海上師他在最後寫了一本書,最好的一本書,叫《定道資糧頌》。你們好多人沒看過這本書,沒有資糧是學不好道的。所以,我在學道的時候,就是水鏡真人跟我說:“我傳給你的道,你條件不成熟,你就不要練嘛,你先去把你的福報找夠。第一個要有工作,第二個要有生活,第叁個呢,要沒有障礙,你只要把這些東西搞好了之後,叁年就定道了,就叁年就夠啦!”實際上呢,這個成就要不了多長時間,關鍵是修行的過程當中都是在磨練自己,創造這個福和慧,福德慧命,創造這個條件。所以說呢,學佛跟培福是要配合的,是要具足資糧這個關系。

  第二個問題呢,講了這麼久,就講了一個大問題。第二個問題呢,就是如何學佛,怎樣來實踐佛法?學佛啊,既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你們說人生最大的事情,你們一生當中最大的事情,還有比生死二字更重要的嗎?還有嗎?衆答:沒有。不要看著我們現在還年輕,明天早上你還能不能吃飯還難說。是吧?我在棲樂寺給他們講開示就講了,這次我們白塔寺來學法的有位居士,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榜樣。她的丈夫是一個軍醫,他的身體壯得像頭牛,可以這麼講。他白天還在打牌,還跟人家開玩笑,晚上還笑嘻嘻的,第二天早上起來沒命了,死了以後連病都沒查出來是什麼。所以印光大師經常教導我們說:我們學佛的人啦,不要仗勢自己年輕就爲所欲爲,我們要寫個(死)死字挂在胸前:我們的時間不早了,我們要抓住機會拿本錢。學淨土宗的,印光大師就是這麼教導的:要常常把(死)字挂在胸前,想到我們的時間不多了。我們還有什麼高興的地方呢?我們如魚少水一樣,水一天天少了,我們還跳躍什麼?是吧?那幾十歲,就是一瞬間的事情。那寂富師不是嘛,他的女兒18歲,但她已歸依了19年,她還在她娘肚子裏就歸依了,想起來好象昨天的事情,這很快嘛,對嗎?

  所以我們沒有值得高興的,我們沒有在這個痛苦和煩惱的圈子裏值得掙紮的、和驕傲的,沒有。我們已經認識到佛法,已經認識到這條光明的大道,能夠給我們予以智慧,給予解脫煩惱和痛苦的方法。通過我們學修,給了你們一把智慧的寶劍,你們不用來斬斷煩惱和痛苦,你們不用來開發自己的智慧,你們用來切菜,你們用來切肉?你們說我給你們這把智慧的寶劍,是不是有點辱沒了它的著用啊?有多少人用這把智慧的寶劍用來斷除自己的煩惱,斷除自己的痛苦了啊?

  還有的人說:煩惱斷了又怎麼樣?痛苦斷了又怎麼樣?煩惱痛苦斷了,你就快樂了。智慧開了,你就明白自己的路該怎麼走了,前面的路就是光明了,就不至于被煩惱和現象所左右。你們說對嗎?關鍵是斷除這些東西,能夠把握自己,能夠做自己的主,不讓別人來做自己的主,不讓現象來做自己的主。所以,培福和學佛這兩樣是缺一不可的。你們說對不對?

  我說這麼多只有一個目的:要讓你們每一個人成就。真正地斷除煩惱和痛苦,你們每天都高興,每天都開心,你們每天走自己隨順真理的道路。這一生能夠成就,才是我的目的。我憑什麼在這裏這麼著急啊?人來到這個世上,如果你們不是我的弟子,你們再痛苦跟我有什麼關系?就是因爲你們是我的弟子,所以說我必須操這個心。看著著急,真的。不看書,不念經,不法行,不靜坐,不忏悔,不認識,成天就是上班,有的就閑談,懈怠放逸。慢慢地,功德就少了。功德一少,煩惱就生起來了,業障就生起來了。遇到現象就不能自主了。

  所以說,講到第二個問題,怎樣實踐?我們實踐佛法有很多種:念佛的、參禅的、修密的、布施的,比如我們說的叁歸五戒,四攝六度十善,都是學佛的方法。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叁十七道品,都是我們學佛的內容,學這麼多怎麼記得完呢?《大藏經》都那麼多。事實上呢,我們就很簡單,我經常跟你們講:我是過來人,前面的刀山火海我已經走過去了。我牽引你們走一條光明大道你不走,你看到哪裏熱鬧你就去了,我也沒辦法。

  我說前面是光明大道,那裏沒有煩惱、沒有痛苦,是不是啊?那裏可以自己做主,正在跟著我走的時候,突然看到這邊有一個耍猴戲的,跳得好看,你就跑過去了。那也沒辦法,你去看吧?分心那就是你們自己的事情哦。如果我叫醒你了:你不要去啊,那會耽誤你自己修行,那種熱鬧地方你看過後,煩惱還是煩惱,痛苦還是痛苦,又沒有得到覺悟。前面的路是黑的,你怎麼辦?我就是要你們沿著一種正當的菩提道走下去。讓你們自己用智慧去明白它,找准自己的方向。但是,在修行當中我跟你們說得很清楚了。你們在座的絕大多數都是修行多年,有幾個是剛來學法的,絕大多數人都是已經學過法的。而且好多還是跟了我好多年的人,要講的道理都已經講得很多了。我們網上也有很多文章,你們也學習了不少的文章,只要你們做到叁點就能成就。第一依教奉行,師父怎麼講的你就怎麼做,這很簡單啊。剩下的你該怎麼生活你就怎麼生活,又不幹擾你。我就教了個叁密相應:就是念咒,結印和觀相。他說,你那個咒跟念佛有什麼關系?你念咒跟見性有什麼關系?這一系列的問題出來了。我告訴你,幾句話就把它說清了。不管我們是學禅宗、淨土宗、密宗,你都要念幾個咒,首先是念往生咒,大悲咒要念吧,十小咒你們要念,還有很多咒要念,那就是根據各人的修行來講,是不是?增加一些咒也好。不管是什麼咒,我們都要把它弄清楚。

  什麼叫咒?所謂咒,把它用中文來解釋,就是真言陀羅尼。那麼陀羅尼又是什麼意思呢?陀羅尼就是總持的意思,就是真言的種子。我教你們的真實的語言,可以總一切法,持一切儀規都包含在裏面了。這個清楚吧?還有比這個更簡單的沒有啊?但是,講的再清楚,有的人在想:你這個咒跟我又沒有什麼關系?我念了咒,怎麼我的肚子還是要餓呢?怎麼我還想吃肉呢?我還想這樣想、那樣想了一大堆問題?那是你自己的煩惱生起來了,對吧?

  釋迦牟尼佛預言:在魔法時期,密法在接引衆生的方便是最直接的。那麼我跟你們有這種緣分,就是一個叁密相應。叁密就是一個結印,觀相,念咒要相互配合,它就可以斷你的煩惱。你煩惱生起來你就念,你煩惱生起來你不念,你就想到一邊去了,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第一個是依教奉行,第二個是培福,第叁個是發心。你看把它倒過來,第一個是發心,第二個是培福,第叁個是依教奉行。不就對了?你發什麼心呢?發菩提心。生起出離心,發菩提心,然後得到清淨見。第二個是培福,第叁個是依教奉行。就這麼簡單,如果說你們全心全意地按照我的話去做了:念咒,結印,觀相叁密相應;發心,培福和依教奉行,我可以百分之百地肯定的說,你這一生是能成就的。成就了自己,自己有了智慧,才可以去感化一方人,教化不少人,具足自己的功德。那麼功德具足了、圓滿了、成佛就具足了。有的人鬼迷心竅。說:我成了佛又幹什麼呢?成了佛能救度衆生嘛。得大清淨、得大自在嘛,是不是啊?不受現象左右。跳出叁界外嘛。欲界、色界和無色界都跳出去了。自己真正做一個人天師表。有的人說:人天之師有什麼好啊?還不如我現在好玩!那你去玩吧。無常一到萬事休,那還由得了你啊?真的由不了你!

  以前我有個弟子,他就是認爲自己有點驕傲的資本,他原來在白塔寺做。他以前是學了端公、學了道術、學了一貫道、學了很多,說比師父還厲害。好啊!但是他做了很多善事。在雲臺山的時候,無常一到,他就念:我…

《醒糊之源(二)爲什麼要學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自淨其意方是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