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醒糊之源(二)为什么要学佛▪P2

  ..续本文上一页固定不变的东西。有吗?没有。人,要让自己活得好,要活得自在,我们才能把握好自己。你们说你们谁活得自在啊?没有一个活得自在。如果活得自在的人,就不会被现象所蒙蔽,就不会被现象所左右。你看我们的观音菩萨活得自在,所以叫观自在。什么叫自在呢?就是我们自己能够把握住我们自己的命运,能把握住我们自己的心,能把握住自己的行为,才能够按照我们自己的愿望和我们指定的方向前进,才能达到这个目的。要不然的话,我们永远都是在现象当中爬行。

  由于佛给我们指出了人生的真谛,按照他所告诉我们事情的真相,告诉了我们人生的真相,我们按照他教的方法去做,按照他的方法去行为,就可以开发我们自己的智慧,断除我们的烦恼,排除我们的痛苦,使我们觉悟,使我们的生活有一个奋斗目标。而且是真正的目标,不是现象的目标。要这样下去,我们人就不会受现象所控制了,自己做自己的主。我们能开智慧,能够知道我们人是怎么来的,又怎么去,到什么地方去,怎样的生活。如果我们不明白这些道理,我们就会被现象所蒙蔽了。所以说,两千多年来,我们人类对这位娑婆世界的教主释迦牟尼顶礼膜拜,我们被他的思想、被他的学识、被他的胸怀、被他的精神所感化了。我们如果真正按照他所说的去做,我们才是大丈夫,才是一个完整的人。再不受现象干扰。由于他先首在这个世界上,这个娑婆世界,认识了这些。给我们指明了我们生活的道路,做人的方法、断除烦恼的方法、祛除病魔的方法、开发智慧的方法、成就的方法,不再受痛苦的方法,他告诉了我们这些,所以我们要学他。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做到了这一点。没有。在娑婆世界,他做到了,他做得非常完美,非常圆融,适合所有人去习修、去操作、去攀登、去完成自己的愿望。所有人都能够按照他的方法去做,实现自己的目的,实现人们自己的理想和愿望,所以我们要学习他,这就是我们要学佛的原因。

  学佛,在我们人类来讲,既是一个非常善巧方便的方法,也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所谓方便善巧,佛说的东西都是适合我们每一个人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的。所谓艰难呢,就是佛说的东西跟我们自己的习气和我们的业障与我们的贪欲形成一个对立的局面。就是因为我们有这些现象而产生了痛苦。要摆脱这些痛苦就要排除这些现象。所以,要排除自己喜欢的,平常养成习气还有点不自然。事实上,这个东西很简单。一切烦恼是由心所生,一切痛苦是由心所受。只要我们能够把心摆端正,这个烦恼痛苦它是对我们没有作用的。所以学佛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由于我们每一个人的根性不同,累生累劫的业力不同,业力障碍不同,释迦牟尼佛把他所证到的这些智慧,用很多方法来对治,把它归纳起来。人们有多少烦恼、有多少痛苦,佛就有多少方法来对治它。所以说,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佛就说了八万四千法门。我们修行的观念,学佛的观念,并不是作为一个信仰来装饰自己的门面,也不是仅仅为了一个信仰而充实自己的思想境界,不是这个问题,不仅仅是这个问题。而学佛是要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解决我们最根本的问题,不是现象的问题。所以,佛讲了这么多年,讲了这么多法,讲了这么多经,都是为我们娑婆世界的人,值得尊崇的、值得学习的、值得效仿的,是值得把它用到我们自己生活和工作当中去的一种方法。

  最好的是把这个学佛的目的能明确:是不是学了佛过后,佛有这么大的功德、这么大的智慧、这么大的神通;不是归依佛门过后,佛就可以给我托一个梦就成佛了。或者是,用佛的神通,我们一想、一念,天上就会掉一个莲台下来,我们就爬上去,就到佛的境界去了。不是那么回事!

  那么佛,为什么值得我们学习?这个好处就太多了,今天晚上要讲这么多问题,只是点到为止。讲一讲:佛是让我们走上光明的、走上智慧的、走上觉悟的,解决我们问题的,让我们自己终生,而且是永远摆脱烦恼和痛苦的这么一个境界,而不是仅仅一点什么所谓感受、体会、理念这些。这个东西还是真实的,说的具体一点,就是解决问题。但我们现在呢?很多人对我们这个学佛是不明确的。就认为:我归了依了,就做点善事,或者是做点与善事有关的事情就是学佛了。这才是学佛的一个方面。

  我这次在栖乐寺重点讲了这个问题,佛教不管它是八万四千法门也好,三藏十二部经典也好,密宗也好、净土宗也好、禅宗也好,不管你是什么宗什么派,归纳起来就这四句话,多少人把这四句话弄懂了?没弄懂,真的。这四句话就概括了佛教的总精神。祖师大德说了,早就给我们明确指出了:“诸恶不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么简单谁不知道啊,这四句还用你讲啊,我们早就背得了。背的了,你明白了吗?你做到了吗?

  事实上,诸恶不作就是说:佛告诉我们:我们现在的痛苦,我们现在的烦恼,我们现在出现了一切违缘,恶缘都是我们过去累生累劫造下的恶因所带来的。那么我们现在在修行的时候,认识到这个因果关系,我们就不种这个恶因,就少做恶事,就断绝和断除以前的恶因,把这个基因断除以后,它就不再产生了。这就是基础。

  众善奉行,包括我们做善事,我们劝人,什么物质布施,什么法布施啊,这一切都是在具足资粮。就是我们现在好多是修密法的,修什么十加行啊,等等,这都是在具足资粮。一个是断除恶业,二个是具足资粮,这两个只能是学佛的基础。懂了吗?只能是基础。

  那么我们修了这么多资粮,消除了过去的这些业障,我们要达到什么目的呢?那就是要自净其意,成就佛道,成就智慧和觉悟的道。无论是念佛也好,参禅也好,净土宗也好,用什么智慧降伏自己的烦恼和痛苦也好,跟上师相应也好,跟佛相应也好,不外乎就是用这种力量,来把我们自己的累生累劫的障碍排除,使我们自身清净。由于我们每一个人,各人的来因不同,不管你来因是怎样的,但是有一点是统一的:恶业也好,善业也好,恶缘善缘就是程度不同,多少不同,但是都是具足的,这点是人人有的。没有人没有,包括我自己都有。是吧?老佛爷在说法的时候,他也有。我们看了很多公案,他过去种下的业,那魔王要去灭他的国家。那不是都有嘛。佛用他的愿力感化了魔王,消除了业障。所以,我们每一个人的来因不同,每一个人所造的业不同,它只能说是一个程度,大小和层次不同而已。

  那么我们做了这些,比如说断除恶业,具足资粮这一切的东西来使我们道心清净。由于我们每一个人的不同,要怎样才能把这个帐还清呢?我们每一个人累生累劫的帐,谁知道是多少吗?没人知道。像过去有一本书,《禅门法宝》,张三以前欠了八万贯,李四欠了十万贯,甲乙丙丁二十万贯、一百万贯、一千万贯、十万八千贯等等。这些都是比较而言。哪一贯又是哪个执行官在负责你的业债怎么样?这些都是一种方便善巧。

  不管多少,说实在的,累生累劫我们造下的业障,是没有数量来把它说清楚的。惟有能够解决问题的,那只有三件事情:第一个,就是发心生起出离心。我们说了这一切,刚才说的这一切:我们以前的什么痛苦啊,造业啊,众生怎么痛苦这些道理,就是让我们生起信心,生起出离心,我们不再到这个烦恼堆里去,是不是啊?我们看到河里的流水很急,我们不跳进漩涡,它就跟我们没有关系。是吧?不跳进去啊。我们跳进去了也就没关系啊,我们找一个方向爬出来不就对了,我们认识了它,不要再挣扎了,再挣扎也得掉下去啊。所以要生起出离心。

  二个是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啊,它里面有很多具体的内容。发菩提心关键是我们的心,做事情的动机,回向我们的功德。把我们的思想,把我们的一切行为,它所产生的这种功德都回向到众生上面去,让诸佛菩萨和我们融为一体。实际上呢,再说具体一点:过去罪业多的我就发大愿,罪业小的我就发小愿。你心有多大,你发愿有多大,你消除的业障就有多少。如果你发了无量的愿,你无量的罪业都会消除。关键是你发愿的问题,发心的问题。你要说谁把东西还得完啊?只要我们一发心了,所有的业障都是由心所造的,那么我们用心去忏悔。问题就处理了。就是这一念之间啊,善和恶,是不是啊?念头,知道吧?这个问题要把它处理好。

  所以说,我们修行,由于我们每一个人现在的表现形式不同:你越学得精进,你过去的种子就翻得越快越多;他不修行的人,他就按照规律,按照层次去受报。所以他就不觉得怎么样。他在受苦,他认为他还美的不行。黑暗的屋里,他习惯了,他不觉得怎么样。一见到太阳,就看到处处都是灰尘。早知道我就不用太阳照还好一点。因为太阳一照看到灰尘了。灰尘有什么可怕?怎么样排除掉就好了嘛。所以呢,我们在修行当中,这个培福是很重要的。

  我们栖乐寺来了一个人叫寂文,男的,是一个博士生。你们有空去看一看。真正的博士生。这个书生来了以后,就在厨房里做饭,他做的是栖乐寺最苦的事情。他家庭条件也还可以,他的妹妹,他的家里人听说我这里修庙捐了一万,向白塔寺捐了两万,捐了几万块钱呐。我就跟他讲:“你好啊,你走印光大师的道路!”印光大师是莲宗初祖啊!印光大师是个秀才,出家以后,家里面也很有钱,但是他认识了世间修行的艰难,人们的福薄,不培福不行。你培福多,福报培起来了,障碍就减少了;你没有福报,修行越勇猛精进,烦恼业障翻起来就多,稍微不注意就不能自拔。印光大师煮了二十年饭,我们四川峨眉山的普贤菩萨,也做了二十年饭。你们在座谁是博士生啊?有这博士文凭吗?没有,你们有谁发了印光大师这么大的愿吗?有这个条件吗?但条件有的倒有,发这么大的愿的我看未必。普贤王菩萨啊,不是也做了二十年饭吗?我们的智慧不如人,我们的定道资粮不如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勇猛精进…

《醒糊之源(二)为什么要学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自净其意方是道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