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要戒殺,我對在座的人說,不要去殺生,從現在開始,就要求你們天天去吃素,恐怕有好多人都不願幹。佛法對戒律來講他是圓融的,那要根據每一個人自己的根性和發心的大小來決定,他不是千篇一律的。我們現在對殺業又怎麼戒呢?如果我們要想今後不遭到別人來殺害,那麼現在就要守殺戒。比像我們遇上戰爭、強盜和意外事故,要是遭到這些惡死的果報,它也叫凶死,我們現在該怎麼辦呢?那就要種因,種什麼因呢?要從自己心裏面發其戒殺的心,吃素就可以戒殺。佛教把吃素,不吃動物的肉,就是把動物的生命比成與自己生命一樣來珍惜,你吃掉一個生命,就建了一條殺業。我看了有一個人給我發來的貼子,他說,按照佛教所說,你吃啥,將來就要變啥,他說我們現在吃黃鳝,今後變黃鳝,吃豬會變豬,那麼吃人,就會變人啰?連提這些問題的人都有,事實上不是這麼回事。
如果我們按照佛教戒律上的規定,一日一夜,二十四小時,如果你發了不殺生的心,那就勝過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你們知道什麼叫七級浮屠嗎?浮屠就是塔子。七級浮屠就是七層寶塔。再講一個“吃假齋”的故事:在過去有一個做生意的人,一天,他搭了一條船出去做生意,他看到船艙裏面有兩條魚,這是老板喂的兩條魚,它在船艙裏遊來遊去,他看到那活崩亂跳的魚很可愛,心生憐愍。他說:“喂,老板!你那艙裏的魚賣不賣?”因爲他心裏很同情它們,老板說:“我那個魚的賣價很貴啰,至少要叁百塊錢。”這個生意人他毫不猶豫地就把那兩條魚買了下來。老板問他:“你今天在這裏煮不煮來吃?若要吃我就給你煮。”生意人說:“我今天不吃。”第二天老板又問他:“你今天又吃不吃這魚呢?若想吃我就給你煮嘛。”生意人立即就說了個謊,他說:“我今天是在吃觀音齋是不能吃魚的。”這天,生意人講完過後,他就把這兩條魚放生了。到第叁天,那條船行至江心,忽然狂風大作,船搖得十分厲害,人也搖得恍恍惚惚,就像在雲裏霧裏一樣,大家晃忽看到天上有“假齋”兩個字。這生意人心裏在想:天上現“假齋”兩字,就是說我沒有吃觀音齋,而我又說,我在吃觀音齋,是我說的這個謊話。生意人主動向在船的人說:“是我就把大家都影響了、連累了而受到這場災難。”他馬上又說:“是我說的吃觀音齋,是我在吃假齋。”在船上的人想,就是因爲你吃的假齋,才引來狂風大作,而把我們大家都要淹死,不如就把他吃假齋的人推到河裏去,于是大家七手八腳地把這個生意人推到河裏去了。無巧不成書,你說有多怪呀?忽然從河的上遊,漂流下來兩塊盾牌,(所謂盾牌,就過去打仗用的攻防器戒,)生意人死裏求生,在水中他就伸手把那兩塊盾牌抓住,那狂風一吹,就把他吹到岸邊上去了,只有他一人得救。結果船被狂風吹翻了,這一船人全部淹死了,這是個真實故事。所以說,我們的吃齋念佛,關鍵在于用心哇。
今天中午,我們在一起聚餐的時候說,守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問哪個做得到?我說不殺生,按照佛教的戒律,不要說你們在家人,就是我們出家人在很多問題上,都很難做到。如果真正按照佛教的規定,那麼大家就寸步難行,滴水不沾,爲什麼說寸步難行呢?你一伸腳踩下去,你腳底下就有好多生命被你踩死,就殺生了。按照佛教的說法,一缽水裏就有八萬四千條生命,你喝一口水殺死了多少生命呀,所以說是滴水不沾,寸步難行。那麼過去有好多祖師大德就說:“行直何勞持戒”,守戒又關鍵在于你的動機是什麼?是不是故意的?是不是起了殺生這個念頭?因此,我們在修練自己身心的時候,我們就少種點這些因,就不結這種果。就說在修行這個方面,有很多種方式。如一個是斷緣,斷緣又有很多種方法,一種方法就是吃齋,我們若辦不到,那麼我們就吃叁淨肉嘛,(什麼叫叁淨肉呢?自己沒有親自去殺害它,也沒聽到那些動物的叫聲,沒看到被殺動物的肉,叫叁淨肉。)比如我們不親自殺它,在市場上去買肉來吃總可以了吧,這個要減少很多障礙,但是我們要發心才能辦到,一是想到被殺的動物,我們要隨喜,隨喜什麼呢?把你的功德回向給它。你說,將來我們要多做點善事,爲這些被殺的動物,把自己的功德回向給它們,使它們早日超生,這是一種方法。二是如果我們想到這些動物被殺了以後,我們將來變成那動物又被別人吃,還不是一樣的事呀,生憐愍心。叁是殺生的問題,還是要想到衆生的痛苦。比如,我們要想逃脫這個殺劫,不被別人殺,我們就要不種這個因,就要想到被殺動物的痛苦,從這方面著想而下手,對他們生起同情心。如果不想遭到刀兵劫,在刀兵劫來臨之前,我們就發心,我們就可以把原來的緣斷了。刀兵劫已經來了,你才發心斷緣,就起不到多大作用。就是說斷緣要斷在前頭,事情還沒成熟之前,在萌芽期間就把它斷了。
所以戒殺這個問題,有幾種方式可以斷緣,一凡是由我們殺業所造成的痛苦,首先要想到,若把這個人殺了過後,他的家庭就會造成妻離子散等災難。我們在殺業還沒來之前,我們就要種下自己的善因,發出我們的慈悲心,去回向他們,因爲我們不能完全做到殺戒,只能是給他們回向功德,我們不可能親自去杜絕和阻止別人殺生。其實你放生、不吃肉是一種效應,將來你就得長壽果。
今天講這個因果關系,大家興趣不是很濃,爲什麼呢?因果關系,你們誰知道前世是啥樣子,死了過後又是幹啥子?佛教當中最講不清楚的就是六道輪回,你說殺了人要犯殺業,而有些殺了那麼多人,那麼這一生他不是要死好多次啰?業還要分共業、個業兩種,那是時間還沒到,緣還未成熟,時間一到一切都會報應的。
我們就說,種因和結果,它是由于緣的關系,我們過去種了的因,它由于緣分不到,若緣分到了,它就有結果了,由于我們過去種下的殺業,就種下了現在我們身體不健康,精神不健康,煩惱痛苦這些因,又構成了我們現在,所受的痛苦的結果。
今天談到健康這個問題上,我們又該怎樣來對待呢?首先我給大家講健康的概念是什麼?又談到正題上來了,大家恐怕興趣要濃一點,哪個人都想多活兩年。你們別笑哇,我有個師父,今年103歲了,他走起路來,年輕人都走不贏他,現還健在,這是真實的。
如果你能夠把握好自己,我們不但事業有成就,經濟上也能搞上去,你什麼都能得到,我們還需要自己健康長壽,家庭幸福、和睦,更重要的是你這一代長壽了,你這一代健康了,你還要想兒子兒孫都健康,事業也有成,又該怎麼辦呢?我前次講課的時候已說過:富不過叁代,要怎樣才能富過叁代,永遠富下去,都在今天研究的課題內。
二是健康的概念,健康的概念把它分爲兩個方面來講:一是“身”的健康,另一個是“心”的健康,要身心都健康才是健康。如一提到身體健康,人雖長得很棒,但是成天都在煩惱痛苦中生活,慢慢地也會把身體拖垮,要不多久,心靈也會不健康,精神不健康,拖垮身體是很快的。我曾經見到一位鄉長,他成天是吃酒、吃肉、抽煙、打牌,樣樣都行,走起路來振山響地,兩百米內都聽得到,那精神多好哇,就是由于生活上的不檢點。他去四川醫學院一檢查身體,結論他是胃癌,他一聽到這個消息,說他是得了胃癌,第二天他就爬不起來了,就說要住院治療,他的精神一下就垮了,這是真實的例子,還不到半個月就死了,這就是北山鄉的一位鄉長,這是我親自見到的。如果不說他是癌症,他還能拖上幾天。因此,精神對人的生命很起作用,不但要身體健康,而且還要精神上的健康,才是一個完全健康的人。
要怎麼才能使人們身體健康呢?“怎樣才能強身健體?”這是個永不過時的話題,在佛教中也是這樣,不管我們念佛也好、參禅打坐也好、我們修身也好、熱身也好、幹什麼也好,都是爲了健康兩個字。身體健康,無病的標准,就是我們的四大相調,心健康,斷盡煩惱,解脫痛苦,明心見性,使心得到安甯。開發智慧,覺悟人生,還是爲了健康兩個字。佛教四大名山所說的四大成就,五臺山的智慧成就、峨嵋山的行願成就、普陀山的大悲成就、九華山的大願成就、不管你什麼的成就,它都是建立在精神健康、思想健康及身體健康這個基礎上。如我們要到河對面去,要坐船才過得去,如果這個船是破的,我們也過不了河。我們學佛的人,要達到成就,首先是要有好身體,你的身體都是個不健康的,你的思想壓力大,煩惱也就起來了。所以身體健康,好比要渡河到彼岸去的船,船不好要漏水呀,身體不好學佛還是不行的,是有障礙的。人們在健康方面,真是費盡了心機,現在對于健康方面有很多東西,有什麼健身器、健身食品、保健用品等,你到市場上去看,這些東西應有盡有。所以我所接觸的一些有錢人很多,全國各地的億萬富翁也不少,他們用的保健品,成天堆了很多,實際還是身體不健康。要說健身器,我走到有些家庭去,有的人一層樓,好幾間屋子都安裝有健身器,爲什麼他們的身體還是不好呢?對于人們的健康問題,要把握住一個真正有用的方法,你的方法把握不好,你就達不到健康的效果。
我們要講心的健康,心的健康在我們社會上要求比較多,但是,心理的健康和心的健康,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如我們現在的心理學也好,健康學也好,它都是在理論上講,要把心理的健康和心的健康弄清楚。雖然理論上熟悉了,我們的心本身沒得到自悟,那心本身是盲目的,迷惑的。如果我們心是盲目的和迷惑的,怎麼能成爲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呢,這離健康還很遙遠。佛教講心,不是講這個妄心,而是指自己的妙明真心,即是衆生的本來面目。
我在北京的北極寺幹休所,給他們講了一次《怎樣做一個健康的人》,有叁百多人參加。人爲什麼會害病?爲什麼不能長壽呢?爲什麼又不能健康的生活呢?要解決這個問題的…
《怎樣做一個健康的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