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講的,既然癌細胞能夠生長,爲什麼不能叫它滅亡呢?我們若能培養出良好的細胞,而去消滅不良好的細胞這就解決了。那麼,我們就要從心上下手、從鍛煉上下手、從生活習慣上下手就能解決,我剛才說的只是一個方面。來見我的人,有好多還是請人擡起來的,一個禮拜後就能自己走回家去的人也不少,這個不是虛的,這些事件在雜志上也刊登了不少。今天這些在座的企業家們,都是有識之士,我希望你們每個人都能長壽,我給你們講了這些實在的東西,就是解決身心健康問題的方法。你們有了健康的身心,才能修那麼多的房子,又搞好那麼多的企業,賺那麼多的錢。你們不但要爲社會做出貢獻,也要爲自己的長壽種善因,爲自己的健康著想,不然你的事業搞起來又爲了什麼呢?我遇到好幾個老板,他的事業成功了,自己卻累垮了,把賺來的錢拿給兒子去用,兒子也該用,不過你自己也要用這才對。而自然災害的病,只要過去我們積有功德,他就不在其數內,自己發了善心,就不在數內。
我們所造的業,分有共業和不共業。如我們在成都市住,各人組織各人的家庭,在成都市住的人,就是成都人的共業,一個家庭的人,就是一家人的共業,一個家庭成員的業,就是每一個人的個業。因爲你産生的共同業,就在一個家庭的組織裏,這個家庭就叫緣。緣和分又有區別,如我們相見是緣,一起做事是緣;分是指一個人的行爲基礎,究竟你有多少分呢?就看個人的基礎了,看你累生累劫的基礎怎麼樣,所以,基礎就奠定了我們現在的緣。
如果要真正把握好自己身心健康之法,那麼首先就要修“行”。說到修行,你們大家不要被嚇倒,不是叫大家把腦殼都剃了去出家學佛。所謂修行,是要在現實生活中修改和修正自己的不良行爲,叫修行,也就是將自己錯誤的行爲,改到正確的軌道上來。
我們要具有寡欲無爲的清淨身。如果我們深迷于色境,多半會得腎病;貪享聲音的人,多半都會得肝病;愛聞香氣的人,多半會得肺病;貪圖口味的人,一般都是得心病;眷戀觸覺的人,多半就生脾病,也就是一些人貪愛觸摸,戀觸覺。按照佛教的觀點來講,殺生就會引起肝髒和眼睛的毛病;偷盜就會引起肺部和鼻子的毛病;邪淫會引起腎髒和耳朵的毛病;妄語就會引起脾髒和舌頭的毛病;飲酒會引起心髒和嘴巴的毛病;因爲是嘴巴好吃呗,這是經書上說的。如果按照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人講呢,有些愛貪欲的人,不同程度都會導致一些身體上的疾病,凡是我剛才提到的這幾種情況,除了殺生、偷盜、邪淫,大家不敢說都有,好多人都是沒有的。在其它方面的幾種情況,大家基本上都有點過失。如殺生,我們在座的人都沒殺死一個生命,是不可能的事情,蟲蟲螞蟻總踩死過吧。偷別人東西的,恐怕大家都沒幹過。在大躍進時期,即60年代大家就難說了,因爲人們饑餓,去刨兩個紅薯也算偷。現在你們都是有成就的人,對于這個偷盜是不成立的。如按佛教的戒律來講,不是自己的東西,想把它成自己的東西都算偷盜,那是心盜。人的身、口、意叁業,是用你的身體去做,用你嘴去說,你心裏想也算業,這叫意業。我們生活中的身口意叁業要清淨,應是不該想的就不想,不該說的不說,不該做的不做。做任何事要做到適量、適度就對了,不要違背你的生活常規,不要違反你的生活秩序。也就是說,如果你違反了一點,違背了一次,都會給你産生不良的影響。
要做到正確的修行,要忍辱,忍辱能熄滅嗔火,我們要心胸寬一點,遇急事稍微忍一下,就會把我們心裏的火氣平定下來。按佛教的說法,“怒”是心奴,“恕”是心如。嗔心一起,因爲自己的心不能作主,而引發的身口意叁業,成爲自己的奴隸。反之,如果知道回光返照,忍惡無嗔、忍心不動,心能作自己的主人,內心自然平靜自在。佛教經典有段比喻:“忍辱與慈悲是雙翼,能助你飛離嗔恚怨恨的黑暗深坑。”由忍辱力與慈悲力的緣故,就能夠趨向空性智慧的光明虛空,得大自在。如以慈悲柔和之心,心常行忍辱,不但能夠自利,還能夠利他。
過去有一個商人,逢年過節,到處去做買賣,有一天,他看到有個測簽算命的出家人,他就去抽了個簽,把簽抽了過後,那個測簽的出家人就跟他說:“我這個簽有點貴喲,簽費要五百塊錢。”商人也好奇,要五百塊就給他五百塊錢,反正我要弄個水落石出,他把錢給了,簽也抽了。測簽人說:你給了錢還不行,你還要把簽上的文字背下來,那才能解決你的問題。商人就按照簽上的字去背,簽上寫的是:“往前叁步想一想,往後叁步也想一想,嗔心起時要思量,放下嗔心最吉祥。”就是說:“你今天抽的這個簽,你必須做到簽上所說的。”他邊想邊納悶,他心裏想:嗔心,我又沒起哪個人的嗔心。他邊想邊走就到家了,走到家他把門一打開,就看到屋門邊有兩雙鞋子,還有一雙是新的。他心裏想:我在外頭找錢維持這個家,老婆卻在紅杏出牆,給他弄出麻煩來了。嗔心剛好一起,他一想到今天抽的簽,“向前叁步想一想,往後叁步想一想,嗔心起時要思量。”他正在想的時候,他的夫人就出來說話了:“哎喲!今天是過節呀,就等著你回家來過節,我給你做了一雙新鞋子擺在那個地方。”商人一看就感動了,門前擺的那雙新鞋子,是夫人爲了迎接他而做的。如果他是按照過去那個脾氣,早就把他的腰刀抽出來殺了他的老婆啰。這個故事就說明了,凡事多想一想,把事情弄清楚了再作決定。有些事情你沒弄清楚情況,就發脾氣,就很要誤些事,一定要弄清楚事情的真相,所以起嗔心是要害人的。佛教把嗔心比成什麼呢?有些人修行,修了一輩子,他看到哪個人都有點不順眼,別人說了他一句不實際的話,而他本來又沒做那個事情,他心裏的那把火一下就冒起來了,嗔心就起來了。嗔心會燒毀功德林,把你的所有功德燒毀了,佛教把嗔心就看得這麼重要,凡事退後叁步想一想就自然寬。
對心性的修煉問題,要勇猛精進,才能開智慧,我們隨便做什麼事情,都要有進取心。勇猛精進就是不斷的前進,勇就是勇敢,猛就是猛力地精進。
凡事不要驕慢,驕慢也容易得病。佛說人生二十難,第十二難就是滅除我慢,也就是貢高我慢。人心通常都會貢高我慢,很少有人願意對別人低聲下氣,學貢高我慢容易,學低聲下氣一般都不好學,因爲首先要把自己的架子放下來。如果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能以平常心去對待他人,就能時時輕柔溫和,這個社會必然會和諧,每個家庭得變美滿。有的人總是認爲,我的學識比他淵博,資格比他老,功勞比他大。總是想把自己淩駕于別人之上,這就起了貢高我慢之心。越是貢高我慢的人,他的見識越淺。我經常跟我的弟子說,你們到江河邊去看,你聽那聲音最大的地方,水流最響的地方,那就是水淺的地方,水流越急灘就很淺,水深的地方,就沒有聲音,聽不到聲響,你們大家都可以去河邊觀察。真正有水平的人,他心是很平靜的,半罐水的人,他的心很浮躁而貢高我慢,遇點事情就不得了,一天到晚就喳喳喳的鬧,那種人就是水平很淺的。
我們要學會遇事要冷靜,心不躁、不焦,若心躁、心焦必生熱,熱能生火,火能發炎,這是中醫的理論,在人們的一言一行中,都要注意這個問題。這些都是我們平常生活當中經常接觸到的,要認真去做也容易做到,只要你把心放寬一點,什麼都容納進去了。
要真正徹底地得到長壽,人沒有災難,得到平安,我們就要深信因果,消除疑惑。我們只要能夠深信因果,我們就能夠想到,你做任何事情都是有結果的,那麼你就不會幹壞事了。任何東西吃多了都是要脹肚子的,那你就要少吃,凡是知道哪一樣東西吃多了,對身體有危害的你要少吃。自己的生活要有規律,工作有規律,思想考慮問題也要有規律,這樣的人都能長壽。
按佛教的方法,要能夠徹底解決健康長壽的問題,還有叁個問題要注意,我們在座的人,如果你能聽懂做到,我保證你長壽。佛教有叁大法寶,使你能夠長壽,能夠健康,能夠開發智慧,能夠覺悟人生。這叁大法寶是什麼呢?一是發出離心,二是發菩提心,叁是證清淨見,這叁大法寶是佛教學修的精華,是一切修行者行持的精華。如果你沒有做到這叁點,就好像是在沙灘上建的房子,它是不牢固的,因爲沒有好的基礎。
所謂出離心,就是知道人的一生是在痛苦和煩惱中度過的真相,我們就要由此而産生出離煩惱和痛苦的思想。這種思想産生的原因是在于我們累生累劫中所具備的業障,又如何去排除它呢?就要談到我們佛教最根本的東西,那就是發心學佛,好多人出家過後,又是念佛、又是吃齋、又是念咒、又是打坐、又是念經搞得不亦樂乎,學了一輩子佛,還是糊裏糊塗,那就是他還沒生起出離心,修行的人沒有生起出離心,那他就是假修行。
要解決長壽健康問題,就要斷除煩惱、開發智慧,你沒生起出離心,你也就不可能達到目的。爲什麼要生起出離心?如像你知道那是農藥,也就不去吃它,不吃它是一回事,不喝它是一回事,不去做也是一回事,關鍵是要遠離它。如剛才說到的造成人生老病死的主要原因,那就是有前面四苦的結果,而後面的四苦: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怨嗔恚苦、五蘊熾盛苦,就是造下生老病死的基礎,你們能做得到嗎?做不到。爲什麼說做不到呢?現在有好多修行的禅師,一天到黑參禅打坐,達摩祖師說:“打坐都能成佛,磨瓦都能成鏡,畫餅也能充饑?”不可能,爲什麼不可能呢?你累生累劫來的業障,就靠我們一個念頭能解決嗎?不可能。
只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行的,那就要靠他的力量,因此要發菩提心。如我們這一生做了很多的好事,我們不能把這些功德歸于自己一個人,而要把它歸功于大家。如果沒有農民,我們就沒有飯吃,沒有工人,我們就沒有衣穿,沒有人幫助,我們將一無所成。要把我們的功德回向給大家,回向給冤親債主,…
《怎樣做一個健康的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