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怎样做一个健康的人▪P5

  ..续本文上一页讲的,既然癌细胞能够生长,为什么不能叫它灭亡呢?我们若能培养出良好的细胞,而去消灭不良好的细胞这就解决了。那么,我们就要从心上下手、从锻炼上下手、从生活习惯上下手就能解决,我刚才说的只是一个方面。来见我的人,有好多还是请人抬起来的,一个礼拜后就能自己走回家去的人也不少,这个不是虚的,这些事件在杂志上也刊登了不少。今天这些在座的企业家们,都是有识之士,我希望你们每个人都能长寿,我给你们讲了这些实在的东西,就是解决身心健康问题的方法。你们有了健康的身心,才能修那么多的房子,又搞好那么多的企业,赚那么多的钱。你们不但要为社会做出贡献,也要为自己的长寿种善因,为自己的健康着想,不然你的事业搞起来又为了什么呢?我遇到好几个老板,他的事业成功了,自己却累垮了,把赚来的钱拿给儿子去用,儿子也该用,不过你自己也要用这才对。而自然灾害的病,只要过去我们积有功德,他就不在其数内,自己发了善心,就不在数内。

  我们所造的业,分有共业和不共业。如我们在成都市住,各人组织各人的家庭,在成都市住的人,就是成都人的共业,一个家庭的人,就是一家人的共业,一个家庭成员的业,就是每一个人的个业。因为你产生的共同业,就在一个家庭的组织里,这个家庭就叫缘。缘和分又有区别,如我们相见是缘,一起做事是缘;分是指一个人的行为基础,究竟你有多少分呢?就看个人的基础了,看你累生累劫的基础怎么样,所以,基础就奠定了我们现在的缘。

  如果要真正把握好自己身心健康之法,那么首先就要修“行”。说到修行,你们大家不要被吓倒,不是叫大家把脑壳都剃了去出家学佛。所谓修行,是要在现实生活中修改和修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叫修行,也就是将自己错误的行为,改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我们要具有寡欲无为的清净身。如果我们深迷于色境,多半会得肾病;贪享声音的人,多半都会得肝病;爱闻香气的人,多半会得肺病;贪图口味的人,一般都是得心病;眷恋触觉的人,多半就生脾病,也就是一些人贪爱触摸,恋触觉。按照佛教的观点来讲,杀生就会引起肝脏和眼睛的毛病;偷盗就会引起肺部和鼻子的毛病;邪淫会引起肾脏和耳朵的毛病;妄语就会引起脾脏和舌头的毛病;饮酒会引起心脏和嘴巴的毛病;因为是嘴巴好吃呗,这是经书上说的。如果按照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人讲呢,有些爱贪欲的人,不同程度都会导致一些身体上的疾病,凡是我刚才提到的这几种情况,除了杀生、偷盗、邪淫,大家不敢说都有,好多人都是没有的。在其它方面的几种情况,大家基本上都有点过失。如杀生,我们在座的人都没杀死一个生命,是不可能的事情,虫虫蚂蚁总踩死过吧。偷别人东西的,恐怕大家都没干过。在大跃进时期,即60年代大家就难说了,因为人们饥饿,去刨两个红薯也算偷。现在你们都是有成就的人,对于这个偷盗是不成立的。如按佛教的戒律来讲,不是自己的东西,想把它成自己的东西都算偷盗,那是心盗。人的身、口、意三业,是用你的身体去做,用你嘴去说,你心里想也算业,这叫意业。我们生活中的身口意三业要清净,应是不该想的就不想,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做的不做。做任何事要做到适量、适度就对了,不要违背你的生活常规,不要违反你的生活秩序。也就是说,如果你违反了一点,违背了一次,都会给你产生不良的影响。

  要做到正确的修行,要忍辱,忍辱能熄灭嗔火,我们要心胸宽一点,遇急事稍微忍一下,就会把我们心里的火气平定下来。按佛教的说法,“怒”是心奴,“恕”是心如。嗔心一起,因为自己的心不能作主,而引发的身口意三业,成为自己的奴隶。反之,如果知道回光返照,忍恶无嗔、忍心不动,心能作自己的主人,内心自然平静自在。佛教经典有段比喻:“忍辱与慈悲是双翼,能助你飞离嗔恚怨恨的黑暗深坑。”由忍辱力与慈悲力的缘故,就能够趋向空性智慧的光明虚空,得大自在。如以慈悲柔和之心,心常行忍辱,不但能够自利,还能够利他。

  过去有一个商人,逢年过节,到处去做买卖,有一天,他看到有个测签算命的出家人,他就去抽了个签,把签抽了过后,那个测签的出家人就跟他说:“我这个签有点贵哟,签费要五百块钱。”商人也好奇,要五百块就给他五百块钱,反正我要弄个水落石出,他把钱给了,签也抽了。测签人说:你给了钱还不行,你还要把签上的文字背下来,那才能解决你的问题。商人就按照签上的字去背,签上写的是:“往前三步想一想,往后三步也想一想,嗔心起时要思量,放下嗔心最吉祥。”就是说:“你今天抽的这个签,你必须做到签上所说的。”他边想边纳闷,他心里想:嗔心,我又没起哪个人的嗔心。他边想边走就到家了,走到家他把门一打开,就看到屋门边有两双鞋子,还有一双是新的。他心里想:我在外头找钱维持这个家,老婆却在红杏出墙,给他弄出麻烦来了。嗔心刚好一起,他一想到今天抽的签,“向前三步想一想,往后三步想一想,嗔心起时要思量。”他正在想的时候,他的夫人就出来说话了:“哎哟!今天是过节呀,就等着你回家来过节,我给你做了一双新鞋子摆在那个地方。”商人一看就感动了,门前摆的那双新鞋子,是夫人为了迎接他而做的。如果他是按照过去那个脾气,早就把他的腰刀抽出来杀了他的老婆啰。这个故事就说明了,凡事多想一想,把事情弄清楚了再作决定。有些事情你没弄清楚情况,就发脾气,就很要误些事,一定要弄清楚事情的真相,所以起嗔心是要害人的。佛教把嗔心比成什么呢?有些人修行,修了一辈子,他看到哪个人都有点不顺眼,别人说了他一句不实际的话,而他本来又没做那个事情,他心里的那把火一下就冒起来了,嗔心就起来了。嗔心会烧毁功德林,把你的所有功德烧毁了,佛教把嗔心就看得这么重要,凡事退后三步想一想就自然宽。

  对心性的修炼问题,要勇猛精进,才能开智慧,我们随便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进取心。勇猛精进就是不断的前进,勇就是勇敢,猛就是猛力地精进。

  凡事不要骄慢,骄慢也容易得病。佛说人生二十难,第十二难就是灭除我慢,也就是贡高我慢。人心通常都会贡高我慢,很少有人愿意对别人低声下气,学贡高我慢容易,学低声下气一般都不好学,因为首先要把自己的架子放下来。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以平常心去对待他人,就能时时轻柔温和,这个社会必然会和谐,每个家庭得变美满。有的人总是认为,我的学识比他渊博,资格比他老,功劳比他大。总是想把自己凌驾于别人之上,这就起了贡高我慢之心。越是贡高我慢的人,他的见识越浅。我经常跟我的弟子说,你们到江河边去看,你听那声音最大的地方,水流最响的地方,那就是水浅的地方,水流越急滩就很浅,水深的地方,就没有声音,听不到声响,你们大家都可以去河边观察。真正有水平的人,他心是很平静的,半罐水的人,他的心很浮躁而贡高我慢,遇点事情就不得了,一天到晚就喳喳喳的闹,那种人就是水平很浅的。

  我们要学会遇事要冷静,心不躁、不焦,若心躁、心焦必生热,热能生火,火能发炎,这是中医的理论,在人们的一言一行中,都要注意这个问题。这些都是我们平常生活当中经常接触到的,要认真去做也容易做到,只要你把心放宽一点,什么都容纳进去了。

  要真正彻底地得到长寿,人没有灾难,得到平安,我们就要深信因果,消除疑惑。我们只要能够深信因果,我们就能够想到,你做任何事情都是有结果的,那么你就不会干坏事了。任何东西吃多了都是要胀肚子的,那你就要少吃,凡是知道哪一样东西吃多了,对身体有危害的你要少吃。自己的生活要有规律,工作有规律,思想考虑问题也要有规律,这样的人都能长寿。

  按佛教的方法,要能够彻底解决健康长寿的问题,还有三个问题要注意,我们在座的人,如果你能听懂做到,我保证你长寿。佛教有三大法宝,使你能够长寿,能够健康,能够开发智慧,能够觉悟人生。这三大法宝是什么呢?一是发出离心,二是发菩提心,三是证清净见,这三大法宝是佛教学修的精华,是一切修行者行持的精华。如果你没有做到这三点,就好像是在沙滩上建的房子,它是不牢固的,因为没有好的基础。

  所谓出离心,就是知道人的一生是在痛苦和烦恼中度过的真相,我们就要由此而产生出离烦恼和痛苦的思想。这种思想产生的原因是在于我们累生累劫中所具备的业障,又如何去排除它呢?就要谈到我们佛教最根本的东西,那就是发心学佛,好多人出家过后,又是念佛、又是吃斋、又是念咒、又是打坐、又是念经搞得不亦乐乎,学了一辈子佛,还是糊里糊涂,那就是他还没生起出离心,修行的人没有生起出离心,那他就是假修行。

  要解决长寿健康问题,就要断除烦恼、开发智慧,你没生起出离心,你也就不可能达到目的。为什么要生起出离心?如像你知道那是农药,也就不去吃它,不吃它是一回事,不喝它是一回事,不去做也是一回事,关键是要远离它。如刚才说到的造成人生老病死的主要原因,那就是有前面四苦的结果,而后面的四苦: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嗔恚苦、五蕴炽盛苦,就是造下生老病死的基础,你们能做得到吗?做不到。为什么说做不到呢?现在有好多修行的禅师,一天到黑参禅打坐,达摩祖师说:“打坐都能成佛,磨瓦都能成镜,画饼也能充饥?”不可能,为什么不可能呢?你累生累劫来的业障,就靠我们一个念头能解决吗?不可能。

  只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行的,那就要靠他的力量,因此要发菩提心。如我们这一生做了很多的好事,我们不能把这些功德归于自己一个人,而要把它归功于大家。如果没有农民,我们就没有饭吃,没有工人,我们就没有衣穿,没有人帮助,我们将一无所成。要把我们的功德回向给大家,回向给冤亲债主,…

《怎样做一个健康的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