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回向給那些與我們無關的人,而不是有關的人。你只要産生這個念頭,你們不要小看這個念頭,這是長壽之法啊。你産生的這個念頭,就是悲心,就是慈心,就是善心,也就是無量心,這樣你的心就寬廣了,心寬廣有什麼東西裝不下呢?佛之所以能裝下十方世界,十方佛土,就是因爲他心胸寬廣。我們學佛修心,也就是爲了把心修得寬廣,不但能容一人一事,要能容下整個世界,這才是大無量心。我們做事情,如你們搞的企業,你做了一件好事,你不僅僅是爲自己得到利益、得到安樂,我們要解決自己的根本問題,是以前遺留下來的題,也就是以前所欠的債,那就叫業力。要用我們的功德去回向給冤親債主,你這麼一回向,他就又反饋轉來給你。他們也有願力,他們也要想過好日子,沒有錢他也想錢,身體不好他也想要健康。當把你的功德回向給他們,在這兩個思想相對應的時候,會産生一種火花。也就是你所發的願和衆生的心願,在進入同一軌道的時候,就會變成一種較大的功德,你們明白了這個道理嗎?在雙方願力變成功德過後,由于有這些功德的力量,就會掃清你以前的障礙,掃清你過去種下的業力,所以單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行的,還要將自己的功德回向給衆生,這就是發菩提心。
所謂菩提心,就是把衆心如一日,衆心如一體。什麼叫衆心如一日呢?就是把大千世界的衆心,歸納到一個境界上去,就叫衆心如一日。把所有的衆生當成我們身上的一個細胞一樣,這又叫衆生如一體。衆生的痛苦就是我們的痛苦,衆生的歡樂,就是我們的歡樂,如果你有了這種思想,你的心胸就寬廣,可以鯨吞百川容納萬物,哪裏還有想不通的道理呢?哪裏還有陰陽不合的呢?只要你的陰陽一相合,氣脈一相通,奇經八脈一旦打通,你身體上的生物分子的次序和動向,就可以按照自己正常的軌道運行,這樣你身體上的邪氣就藏不住了,神氣就可以製止邪氣,正氣就可以壓倒邪氣。所以對你們企業家來講,對你們有成就的人來講,你們只要發一顆善心,比那些天天念經,念了一輩子的人的功德還大,你們發一個善心可以救很多人,一般的人做一件善事只能救一個人。所以有成就的人最好修行,有成就的人最好修心,有成就的人最好把握自己的命運。你們本身就有成就,沒有多少煩惱,你以前做的好事不是奠定了你的基礎嗎,那是你的福德。用佛教的話說,你有福又有德,才有今天的名和利的享受。既然你什麼都有了,在這個基礎上,你再生起出離心、發菩提心。所謂發菩提心,就是將你的功德回向給衆生,又把它變成衆生的一種力量回向給你。你的願望與衆生的願望相結合,也就是衆生在痛苦當中掙紮而要求得解脫的願望,又把你的功德回向給衆生的願望,使兩種願望進入同一軌道,這樣就産生一種無量功德。只有這種功德,才能夠真正的解脫我們累生累劫所造下的障礙。你們只要發個願就行,這個方法真簡單啊。只要我們能做到,就能夠把我們身心的障礙排除,在我們考慮問題時就沒有人來幹擾,沒有業力來幹擾。有些人由于他自己沒有排除業力障礙,叫他參禅打坐,調整一下身體,也是裝模作樣地坐在那裏。他不坐還好些,一坐下來他的前叁十年與後叁十年的事都想起來了,還有的一坐下就打瞌睡,要麼就是妄想紛紛,要麼就是莫名其妙,這就是因爲他自己沒有福報的原因,他一打坐就有這些東西來幹擾。我們佛教修密宗的人,師父首先要叫你先培福,先修加行。修加行是什麼意思呢?師父就叫你念十萬六字真言,磕十萬個長頭,什麼都是十萬次,就是用這種方法慢慢地磨練自己而種下功德。這還不算,你磕十萬個長頭,念十萬遍咒,不如把你的菩提心發起來,去做一些有益的事情讓衆生得利益,這個功德就最大。只要你們號召一聲,這個功德就出來了,這叫發心,只要我們有了功德,就可以抵消罪業,抵消障礙,我們才能得身心清淨,不然你心裏一想事情,就有障礙來幹擾,你自己的業障也會生起。
我講開示的時候說過,要得到清淨見,首先就要自己身心清淨,身心不清淨就是有障礙,若身心不清淨,我們的想法就是錯誤的。由于身心不清淨,我們看任何問題就像帶著有色眼鏡一樣,看到白的當成是紅的,自己所認識的境界不是真知灼見,所看到的只是現象,而不是其本質。如果我們發菩提心後,功德和福德都具備了,福報也生來起了,只要我們一發心,就能夠直接打開自己的智慧大門,用我們修行得來的出離心和菩提心,用這個力量就可以喚醒我們的伏藏智慧。按照佛教的說法,就是能夠喚醒我們的第八意識,就是阿賴耶識的智慧,這個智慧就叫無量智慧。如果我們這麼做了,就能夠把你的第八意識,即阿賴耶識智慧開發出來,你們做起生意來,辦起事情來就快得多。因爲你有了智慧,辦事效果就是兩回事,它不是一倍的效益,而是翻多少倍。智慧可以改變一切,那些有智慧的人,有福報的人,他的智慧才能起作用,沒得福報的人,他的智慧是不起作用的。不要認爲你做了點事情就會有結果,有福報,但是你沒智慧,你的福報就會散失。而有智慧的人,若不積德,累死一輩子也是窮光蛋。我前次也講了這個問題,智慧功德和福報,是兩個概念。所以要福慧雙修才能夠真正的長久富貴,搞企業要這樣,身體健康也要這樣。
所以我們要深信因果,要修心、要生出離心、發菩提心,才能得到清淨見,這樣我們才能有正確的見解,才能識別真假,才能識別真僞,才能得到一種明確自己方向的智慧,也就能明其自心,照見本性,認識世間的真相,才能把握好自己的位置。我要更進一步說明,只有生起出離心,發菩提心,得清淨見,才能鞏固智慧的福報。還要有善業的積累,所謂善業的積累就是忏悔業障,要想到我們以前所做的事情對不對,經常要想到你的過去,你哪些地方做得不好或不對,你就能明白你今後該怎麼做。如果你沒有生起忏悔心,不去回憶過去不足的地方,你成天都沾沾自喜,認爲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對的,那就很容易敗下去。諸惡莫作,衆善奉行,這是佛教提出來的一種積福的方法,才能積累定道資糧。我們要真正得到健康,還要有福報。你沒有福報,天天隨你怎麼鍛煉,業障都要幹擾你。我剛才說的現業、俗業,它都是可以一起散滅的。佛教的善巧方法,就是讓我們真正的脫離苦海,開發智慧,把握人生的命運。如果要更究竟徹底的出世間法,我們還要澄清妄念,明心見性,化除惑業,了脫生死,證得不生不滅,那才能究竟。目前我們大家都在搞企業,還在做入世間的事,首先要做好人,才能學好佛,要入世,才能出世,你沒有入世,又怎麼能出世呢?
第二部份:學員提問
今天給大家准備了點時間,你們凡是與健康有關的事情,你們有什麼迷惑的問題都提出來,我可以給你們回答,哪怕是對佛教有什麼疑問?有什麼想法都可以提出來,提問踴躍點,不要害怕,想到什麼就問什麼。
一問:請問大師,我們都喜歡到廟子裏面去燒點香,拜點佛,有沒有啥子忌諱?
答:真心去朝廟,原則上說是沒有什麼忌諱的,所要忌諱的是,不要假惺惺的去朝廟,只要真心去朝廟,是不存在忌諱的。有的說,朝廟必須要穿長褲子,不穿裙子,說女人月經期間不能去等等,還說今天吃了肉不能去,口不幹淨,佛菩薩是大慈大悲的,也是大量的,只要你心是真的,發心去朝廟,都是可以的。佛教寺院它是需要清淨的道場,我們能夠做到身心清淨那就更好,事實上廟子裏不存在忌諱,只是人們自己心裏覺得這樣不好而已。
二問:師父,有些時候去朝廟,買一柱香要向四個方向拜,一會兒要你這樣子做,或那樣子做。這次我們到泰山,還是叁星級旅遊區,滿坡都是搞那個,強迫你撞鍾,鼓搗你交錢,把你賴到那個地方給你說很多問題。
答:你說的,是社會上的不正常現象,發心到廟子裏去,你也可以燒香,也可以不燒香,也可以拜一拜菩薩,也可以不拜它,關鍵是你帶著什麼心去拜?動機是什麼?如果你有條件,自己又發心去信仰,你可以燒香,點蠟是代表智慧與光明,供一束鮮花,代表歡喜。可以使你的身心清淨,這樣覺得對你的思想上有一個寄托,你可以去拜一拜,不存在非要拜叁拜、四拜,或十方都要拜,他又不是皇帝,沒有那個說法。你只要心誠則靈,拜佛像是一種禮貌,只把它作爲我們學習依靠的對象,只要自己身心清淨就行了。剛才你們問的事情,是社會上那些巫婆、仙娘所幹的事情,而本身正規的寺院,沒有這些規定。
叁問:你剛才講的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是什麼?
答:人生八苦,是生苦、老苦、死苦和病苦,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和五蘊熾盛苦。什麼叫五蘊?即色、受、想、行、識。
四問:有一次我在丹景山去拜廟子,我們還是很誠心的,至于說是要積功德,當時我們的確是沒帶多少錢,然後去拜了廟子,有兩個居士婆婆在旁邊對我們說:“功德功德,你有功才會有德。”給我們講了這個道理,當時我們聽了心裏很不舒服,我覺得作爲佛家來講,不是那麼勢利吧,而且他們隨時都是在寺廟供奉菩薩,他們這種說法,今天希望求法師給我開解一下。
答:你主要問什麼叫功德?所謂功德,功和德是兩個概念,功在于形式,德在于動機與行爲。我們到廟子裏面去,關鍵是我們發的是什麼心,起的什麼念頭。你們聽說過梁武帝和達摩祖師的對話嗎?梁武帝問達摩祖師說:“我修了那麼多廟子,全國有叁裏一庵五裏一廟,難道我還沒有功德嗎?”達摩祖師說:“你沒有功德。爲什麼呢?因爲你是爲修廟而修廟,所以沒得功德。”過去有一個老太婆,是一個老居士,她省吃儉用,用自己不吃一頓飯省下來的錢,去買了一燈油,她這一燈油的功德是她的發心,她的功德比你拉一車黃金的功德大,關鍵是你的功用在什麼地方?功和德,關鍵在于起心動念的動機是什麼?你是爲什麼而積這個德,你有錢你出錢,沒…
《怎樣做一個健康的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