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朝聖圓覺——《圓覺經》講記 第十一章 圓覺菩薩章

  

第十一章 圓覺菩薩章  

  世尊在本章爲圓覺菩薩等大衆開示修行大圓覺者,長期、中期、下期叁種安居的方法,以及修習奢摩他、叁摩缽提、禅那叁觀等方便。

  本章學習提綱:叁種清淨法門以何爲最

  1、代表圓滿覺悟:圓覺菩薩

  2、安居修持的方法:如何安居

  3、什麼是平等性智:衆生和佛自性平等

  4、初步修叁淨觀的實踐:完全了知每一個微細心念

  【于是圓覺菩薩在大衆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叁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于是,在大衆當中的圓覺菩薩,從座位上站起來,五體投地,虔誠地禮拜佛陀,並順時針繞佛叁圈,表示無比地尊重。然後雙膝跪地,雙手交叉合掌,恭敬地向佛說道。

  【大悲世尊,爲我等輩,廣說淨覺種種方便,令末世衆生有大增益。世尊,我等今者已得開悟,若佛滅後,末世衆生未得悟者,雲何安居,修此圓覺清淨境界?此圓覺中叁種淨觀,以何爲首?惟願大悲,爲諸大衆及末世衆生,施大饒益。】

  大慈大悲的世尊!您爲我們大家詳盡地講說了,淨圓覺法門的種種修行方法。這將幫助末法時代的衆生,得到極大的利益!世尊,我們在座的諸位菩薩們,已經開悟圓滿覺性。倘若佛陀滅度以後,末法時代尚未開悟的衆生,應當怎樣進行安居,而修證此圓滿覺性的清淨境界呢?您前面所說隨順圓滿覺性的叁種清淨觀法,應當以哪個爲首要呢?但願世尊您大慈大悲,爲諸位菩薩大衆,以及末法時代的衆生,施與廣大利益的妙法。

  “安居”,在此處爲布置學習環境之意。“安居”爲佛教修行製度之一,又作夏安居、雨安居、坐夏、夏坐、結夏、坐臘、一夏九旬、九旬禁足、結製安居、結製。印度夏季之雨期達叁月之久。此叁個月間,出家人禁止外出而聚居一處以致力修行,稱爲安居。此系唯恐雨季期間外出,踩殺地面之蟲類及草樹之新芽,招引世譏,故聚集修行,避免外出。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疏卷四,解釋安居之字義,即形心攝靜爲安,要期在住爲居。

  在此,圓覺菩薩爲末世大衆向佛陀啓問了兩個問題,佛陀予以慈悲教授:

  一、如何布置學習環境,以啓發圓覺?

  佛答:放下一切雜務,立即尋找甯靜清潔的住所,訂立期限,決心在一百二十天、一百天或八十天內有所成就。安心地居住在這個安靜的環境裏,全心全意地遵照聖者所啓示的方法去實行,不可想及世俗的雜務。安置本尊的畫像或塑像,每天專心想念本尊的言行和偉大的人格。在四周散布香花,燃燒最好的檀香和幢幡,時時稱贊本尊的智慧,稱念本尊聖號,請求本尊加被。

  二、應先修行那種啓發圓覺的簡便方法?

  佛答:奢摩他(止定門)先從定靜下手,少想及其他雜務;摩缽提(觀察門)先從懇切憶想本尊下手,照他所指示的方法去做;禅那(靜慮門)從注意和計算自己的呼吸下手。假如修了這叁個方便法,而還沒成就,應再忏悔自己的業障,圓覺才能成就。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叁請,終而複始。】

  圓覺菩薩問法以後,再次五體投地,禮拜佛陀。像這樣虔誠地問了叁次,從始至終,有條不紊。

  【爾時世尊,告圓覺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問于如來如是方便,以大饒益施諸衆生,汝今谛聽,當爲汝說。】

  這個時候,世尊回答圓覺菩薩說:很好,很好!善男子,你們能夠向如來請問這樣了不起的法門,將能夠給予一切衆生廣大的利益。請你仔細聆聽,如來現在爲大家解說。

  【時圓覺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衆默然而聽。】

  于是圓覺菩薩,因世尊的教誨而心生歡喜,與在會的諸位大菩薩們,一起安靜地聽法。

  【善男子,一切衆生,若佛住世,若佛滅後,若法末時,有諸衆生具大乘性,信佛秘密大圓覺心,欲修行者,若在伽藍安處徒衆,有緣事故隨分思察。】

  世尊說道:各位善男子,一切衆生,無論佛陀住世的時候,還是佛陀滅度以後,或者末法衰敗之時,只要有具備大乘根性的衆生,能夠相信諸佛秘密不可思議的廣大妙圓覺心,並且想要修行的人,如果他在住持伽藍道場,應當妥善管理弟子和大衆,讓他們安心修學。有諸多事物需要應酬的話,利用空閑時間,隨個人的能力,對于如來前面所說的經教進行聞思觀察。

  “有諸衆生,具大乘性”,六祖惠能大師說:“此法門是最上乘。爲大智人說,爲上根人說。小根小智人聞,心生不信。”佛法分爲人天乘、小乘、大乘和最上乘,最上乘就是密乘,爲大智慧的人,爲上根利器的人說,能夠思考法義的人說。小根小智人聽了不信,甚至有的會心生狂亂,覺得怎麼會這樣呢?怎麼會這樣呢?他會心生狂亂,心生恐懼。所以,法要對機而說。上乘之法,對不具法器的,不能泄露;對具法器的,不可吝啬。老子《道德經》也講到:“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爲道。”

  六祖說:“何以故?譬如天龍下雨于閻浮提,城邑聚落,悉皆漂流,如漂棗葉。若雨大海,不增不減。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聞說《金剛經》,心開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常觀照,故不假文字。”

  應機說法,契理契機,曆來被強調爲弘揚佛法的基本原則。契理,謂符合法界本來的真實、真理,亦即符合佛法萬古不易之理;契機,謂適應時機與衆生的根機。《楞伽經》偈雲:“彼彼諸病人,良醫隨處方,如來爲衆生,隨心應量說。”謂佛針對衆生不同的疾病,開出不同的處方。藥無貴賤,對症則良。法無高下,應機爲妙。即便是高深的佛法,若不當機,也成“非法”,導致聽法者難以接受你的說法,甚而反感和對抗。

  《無量義經》中,佛陀說他四十余年來觀察衆生諸根性欲而說法,“性欲無量,故說法無量”,“以諸衆生性欲不同,種種說法”,應機所說雖有不同,然皆契一理,皆能洗除衆生煩惱塵垢。有如江、河、溪、渠、井、池水,皆能洗除汙垢。《法華經》“方便品”佛曰:“吾從成佛以來,種種因緣,種種譬喻,廣演言教,無數方便引導衆生,令離諸著。”太虛大師雲:“非契真理,則失佛學之體;非協時機,則失佛學之用。”

  “信佛秘密,大圓覺心”,佛的秘密就是“大圓覺心”。大圓覺的究竟含義就是:一切都是完美的。世尊悟道後說的第一句話是:“一切衆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每一位衆生都是完美的,每個情境,每個因緣,也都是完美的。一切真的都是正向的,此即究竟義,完美即究竟,自由即究竟,解脫即究竟,方便即究竟。究竟的真理,是超越任何限製的。即不能以此種完美否定彼種完美,也不能以彼種完美否定此種完美。每一個所顯的相,不管看起來是好壞美醜,大小方圓,都是此一究竟真理的無限化現。最近,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兩個不能否定”的重要論述(對改革開放前的曆史時期要正確評價,不能用改革開放後的曆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曆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曆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後的曆史時期),亦是大圓覺思想的很好注解。大圓覺是佛教文化的最高精義,同時,它也涵蓋了最根本、最基礎的法教,大圓覺包含了一切,這就是“大”的含義。

  “欲修行者,若在伽藍,安處徒衆,有緣事故,隨分思察。”凡是具有慈悲衆生的根器,並且相信人人具有如來圓滿智慧的偉大潛能,想透過修行來啓發圓覺的人,假如他是住寺院,並且領導若幹弟子,有許多事務需要他去處理,以致不能專心修行,他應依照以上如來所說的要領,利用閑暇,隨時隨地思考觀察。

  “伽藍”,爲僧伽藍摩的簡稱,華譯爲衆園,即僧衆所居住的園庭,亦即寺院的通稱。伽藍神指保護伽藍(寺廟)的神。佛說有十八神保護伽藍,即美音、梵音、天鼓、歎妙、歎美、摩妙、雷音、師子、妙歎、梵響、人音、佛奴、頌德、廣目、妙眼、徹聽、徹視、遍視。統稱伽藍聖衆菩薩。以伽藍菩薩(關公)形象爲代表。關公也由此成爲我國唯一的跨越宗教的神,佛教(包括藏傳佛教)、道教、儒學都把其奉爲本教的護法神。

  【如我已說,若複無有他事因緣,即建道場,當立期限,若立長期,百二十日,中期百日,下期八十日,安置淨居,若佛現在,當正思惟,若佛滅後,施設形像,心存目想,生正憶念,還同如來常住之日,懸諸幡花,經叁七日,稽首十方諸佛名字,求哀忏悔,遇善境界,得心輕安,過叁七日,一向攝念。】

  像我剛才說過的,倘若沒有閑雜事物的牽挂,就可以建立專修道場。應當設定專修的期限。其中,長期爲一百二十天,中期爲一百天,短期爲八十天。妥當安置以後,進行清淨安居。倘若佛陀在世的話,應當端正心念,皈依祈禱。如果佛陀滅度以後,應當擺設佛像,眼裏觀察,心中觀想,同樣端正心念,皈依祈禱,就像如來在世的時候一樣。首先布置彩幡鮮花等莊嚴道場,然後在叁七二十一天當中,禮拜十方諸佛的名號,請求加持,忏悔宿世業障。由于誠心忏悔的緣故,會遇到見佛、見蓮花等等善妙境界,說明身心已經比較清淨,內心自然會輕松安樂。二十一天忏悔期滿以後,就開始持續專修奢摩他,叁摩缽提和禅那法門。

  這種修法叫“放下萬緣,克期取證”。意爲非常嚴格地按照所規定的時間完成自己的計劃與目標。現在各寺院定期舉辦的“打七”就屬于這種修法。若于七日中專修念佛法門者,稱爲打佛七,略稱佛七;專修禅宗法門者,稱爲打禅七,略稱禅七。此外,也有專念觀世音聖號的觀音七,誦《地藏經》的地藏七等。

  實踐佛法,有各種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誦經禮拜、廣修供養、精持戒律、執持名號、專修禅觀、行腳參訪等等不一而足。面對衆多修法,淨宗第六祖永明延壽禅師,倡導禅淨雙修,說:“有禅有淨土,猶如帶角虎,現世爲人師,來生作佛祖。”印光大師則特別推薦淨土念佛法門:…

《朝聖圓覺——《圓覺經》講記 第十一章 圓覺菩薩章》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