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濁惡世。難道我們的佛不如他們的佛修得好?”這時候有位天王,有他心通,趕緊說:“尊者千萬不要這樣想啊!你覺得是五濁惡世,我覺得這個世界和我的天國宮殿沒有什麼區別。”這時佛陀微笑,用腳趾抓地,加持大家看到佛陀境界裏的世界,果然清淨光明。佛雖然和我們坐在同一個房間裏,在佛的境界裏這個處所完全是一個美輪美奂的淨土,佛的世界。而我們坐在這裏就感覺是磚混結構的房子,寒冷刺骨。同樣的地方因衆生的覺悟不一樣,他的感受就不一樣。因此,佛陀在經典中告訴我們,此刻的這個世界就是完美世界,光明的。
第叁,祖師現證它是光明的。無數的祖師開悟之後明確告訴我們世界是光明的。祖師開悟之後,人們問開悟後的境界是什麼啊?祖師就說:雲在青天水在瓶,饑來吃飯困來眠。方信禅師道:滿目青山無寸樹,極目綠水絕波瀾。光明洞耀,照徹十方,譬如千日,放大光明。憨山大師開悟後說:今日方知,鼻孔朝下。
我們來看到底是什麼意思啊?開悟後的境界是“雲在青天水在瓶”,原來雲就是在天上的,水就是在瓶子裏的,水就是在杯子裏的,就是這樣的。我們過去總感覺“不該這樣”,開悟後的境界體悟到了之後“就是這樣”。因此,並不是改變這個世界怎麼去成佛,而是改變了對這個世界的感受,佛的境界就顯現到了我們的面前。佛的境界是什麼呢?就像我們一樣,只要不去攻擊、謾罵,不去煩惱,安住于當下,不要悔恨過去的那些事,別去擔憂未來的事,安住于當下的境界就具足了解脫相。解脫相和完全解脫高度不一樣。但你此時此刻的當下就具足了圓滿的解脫相,穩住它就是一行叁昧,一相叁昧。祖師開悟之後告訴我們世界是光明的,無論是大圓滿的祖師,還是大方廣的祖師,心地法門的祖師,都是告訴我們這個世界本來就是光明圓滿的,從未殘缺過,我們一直誤認爲它殘缺。
第四,我們可以現證它是光明的。佛陀的教導是可以現證的。很多人的修行都寄希望于未來,現在好好念佛,死了好去極樂世界。普通人都有這種想法。你仔細想,難道佛法只有死了之後才有用嗎?死之前呢?事實上,佛陀的教法是隨時隨地可令我們獲得解脫的。極樂世界的實報莊嚴是可以現證的,解脫是可以現證的,成佛是可以現證的。就在我們的今生,就可以證得。
很多居士誤認爲佛法在死了之後才有用,就陷在很糾結的旋渦中。這個世界真是煩惱,我也天天念佛,死又死不了,能不能讓我快點去極樂世界啊!其實忽略了一點,佛陀所告訴我們的極樂世界是可以現證的。我們對照《阿彌陀經》《無量壽佛經》《觀無量壽經》,尤其是《觀無量壽經》的十六種觀法中前十叁觀,就是讓我們現證極樂世界的實報莊嚴境界。並不僅僅是讓我們死了之後才去極樂世界,而是現在你就可以感受極樂世界。當然,我們發願在這個身體示滅之後,我們的神識歸于彌陀性海,安住于極樂世界,享受實報莊嚴。但也可以現在就開始感受極樂世界的美好。佛法是可以現證的,這種現證的修法有很多種,持名念佛、觀想念佛、觀像念佛,以及實相念佛都可以現證,人人都可以現證。不需要你死了之後佛法才起作用,此時此刻的當下就可以獲得解脫境界,只要你去調整你的覺受。
第五,因爲光明,所以光明。因爲如來藏是光明的,所以如來藏所顯現的一切也是光明的。如一棵樹本來就是棵松樹,長出來的枝子一定是松枝。此時此刻的一切都是自性顯現的,自性就是佛性。所以,我們的自性是光明的,顯現也就是光明的。之所以沒感覺光明,是我們的感覺出錯了。調整回去就是光明。當你覺受到了它的光明就是證得了叁昧境界,就是大圓滿,就是明心見性,就是念佛叁昧,就是一行叁昧,一相叁昧。我們無論用什麼詞彙去表述它,就是那種美好的正常覺受。
所以,在這個娑婆世界,是有一處秘境的,叫密嚴淨土,或者香巴拉淨土,也是無量叁昧之一。通過淨觀而證悟光明境的人,則可以身在娑婆,安居淨土,無有衆苦,但受諸樂。
能淨即釋迦,平直即彌陀,人我是須彌,邪心是海水,煩惱是波浪,毒害是惡龍,虛妄是鬼神,塵勞是魚鼈,貪瞋是地獄,愚癡是畜生。
能淨化身心,自身就是釋迦牟尼佛;心地平等正直,自身就是阿彌陀佛;心中分別人我,就是爲自己建了一座障礙正道的須彌山;心裏起了貪欲邪念,就是波濤洶湧的大海水;無明煩惱,就是翻滾的波浪;心存毒害,就是凶猛的惡龍;心地虛僞狂妄,就是擾人的鬼神;常在塵勞中奔波,就如同魚鼈;貪瞋熾然,就等于自造地獄;愚癡不化,就等于無知的畜生。
所有的我們成佛的障礙其實都是來源于內心,內心錯誤念頭、不良情緒映現到外面,形象化了就成了所謂的波浪、惡龍、鬼神、魚鼈、地獄、畜生這些東西。就好比硬盤裏面的數碼,映現到屏幕上就形成了圖畫。所有內在的情緒映現在外面就成了山川大地。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透過現象看本質”,也就是“自他不二、依正不二、性相一如、心境一如”的真正含義。
有個故事講到:有個山裏人到城裏買東西,他看到一面鏡子,就問是什麼,店主拿鏡子給他看,他一看,裏面有個彪形大漢,“喲,有個人啊?這個要多少錢?”賣貨的說:“兩文錢。”他就買下來了,心想:這麼便宜,賣貨的肯定不知道裏面有個人,趕緊往家跑。回家放在桌子上,他妻子問他:“你到城裏買的什麼?”他說你看看吧,買了個便宜貨、好東西。他妻子興奮地拿起來看,從鏡子裏看到一個年輕女人,就哭了,跑去找婆婆:“婆婆,那個沒良心的,娶小了。”婆婆說,別哭,別哭,我看看怎麼回事!拿起鏡子一看,也破口大罵:“你看你個傻兒子,你娶小就娶小吧,怎麼也得娶個年輕的,你看你娶個糟老婆子,比你媽還老!”(衆笑)這個故事就說大家抱怨也好,羨慕也好,說的都是自己。
我們面對這個世界,這個世界就是面鏡子,我們看到的一切其實都是心的影 現。佛陀比喻,我們來到這個世間就好比走進一個房間,這個房間挂滿了鏡子,一只小鳥飛進房間,他迷上了鏡子中的那只小鳥,看到那只小鳥很美,他愛上那只小鳥,愛的死去活來,它向那只小鳥求愛,但就是不能親近,它就在迷戀中抑郁而死。一條狗進來了,看到裏面有條狗,它就沖著叫,裏面也沖著它叫,它又害怕又憤怒,就不停地叫,最後憤怒爆裂恐懼而死。一位智者進來,就對著鏡子整肅衣冠,看到自己坐得不好就坐直了,對著鏡子,校正自己,慢慢他就成爲聖人。
我們面對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當你看到這個世界不好,你就想:是我哪個地方出問題了?你去調整他,你就成爲聖人。你要迷戀這個世界,迷戀這個帥哥,那個美女,你就會迷戀而死,抑郁而終。如果你看哪個人不好,你和他吵和他拼命,你就會像那條狗,最後爆裂而死。我們要知道這個世間是我們心性的顯化,我們通過這個顯現“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
善知識,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須彌到。去邪心,海水竭。煩惱無,波浪滅。毒害忘,魚龍絕。
善知識!經常修行十善,天堂便能現前;除去人我分別,須彌山便會崩倒;息去貪欲心,海水就會枯竭;煩惱不生,波浪就會平息;忘卻毒害之心,魚龍便會絕迹。
我們把內心的錯誤情緒寂滅之後,外面危機的就解決了。我們外面的每個人都是我們的情緒的映射,我們做完一單生意,很快樂,回到家裏看到自己的小寶寶也很快樂,“寶貝兒子,我陪你玩!”就很高興,老婆做的菜吃著也挺香。但如果在外面受了挫,跟老板鬧矛盾了,讓客戶刁難了,被行業管理部門查處了,讓交警貼罰單了,回到家裏就很煩。兒子說:“爸爸陪我玩!”“去去去,哪有空陪你玩。”老婆說:“我做的湯好不好喝?”“有什麼好喝的,你就不會換換花樣!”湯還是那個湯,老婆還是那個老婆,孩子還是那個孩子,你看這時候,這種相應是什麼在起作用?情緒,不良情緒。所以說,我們要注意調整自己的情緒,你不需要改變你生命中的任何東西,把情緒調控好,幸福指數就提升了。我們現在擁有的已經超過了我們所需要的,大家想想是不是?我們很多人往往都是基于情緒化而導致煩惱,我們已經擁有了百分之九十九,卻總盯著還沒到來的百分之一,爲了焦頭爛額地追逐這百分之一,忽略了去享用這已經擁有的百分之九十九,所以搞得百分之九十九也等同沒了。
我們總說事業、掙錢,不就是爲了吃碗飯嗎?你現在掙的錢撐死你也足夠了。但是你想想,現在哪有空吃飯,你一邊吃一邊想著煩心事。喝著湯的時候,吃火鍋的時候一點味道沒有,就在想哎呀這個事怎麼辦,你就忽略了這一鍋充滿著最好地溝油的火鍋。(衆笑)你發現你爲了沒有的那百分之一,百分之九十九你就沒享用到。而對我們的生命價值最好的,對我們生命最感恩的其實就是享用這百分之九十九。百分之一你暫時先放一放,先去享用已經擁有的百分之九十九。吃這碗飯的時候要吃出它的香,喝這碗湯的時候要喝出它的美,品這口茶的時候要品出它的與衆不同。聽這堂課的時候你全身心的靜下來,聽聽傳統文化,體悟佛教智慧。你就會發現,原來那百分之一根本不是外在的,它就是讓你去享用這百分之九十九,你就圓滿了,這就是佛教的大圓滿的修法,就是充分享用你所擁有的一切。帶著感恩心去享用這百分之九十九,那百分之一就來了,原來那百分之一就是去享用已有的一切。
大家看過周星馳演的《武狀元蘇乞兒》嗎?武狀元蘇乞兒,學習降龍十八掌,結果前十七掌學會了,第十八掌卻是空頁。這時候風一吹,秘籍連續翻頁,將前十七掌動作連貫起來,就成了第十八掌,戰勝魔王邪教教主。原來那百分之一就是你把百分之九十九用好,帶著你…
《壇經朝聖——《六祖法寶壇經》講記 決疑品第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