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略沾一點邊,但當我們對人好的時候,我們卻在生靈塗炭,我們吃雞炖魚,把它們的皮剝開,肚子刨開,刨出它們的腸子,剮取它們的血肉,我們把它炖在鍋裏,全家人樂呵呵地吃著。我們發現我們的“好”是有限量的,我們只是對一部分群體好。例如說,我們的同類,我們有關系的人,這樣其實我們的心量仍然是屬于比較狹小的。
我們修行就是把我們的心量不斷地拓展,不斷地擴大,不斷地超越我們的立足點,這個超越不是憑空而來,是有次第的。你現在所存在的狀態都是合理的,沒有不合理。沒有一個人是不對的。就像走臺階,我們走在上面的人,不能批判下邊的人。每個人都有成長次第,一步一個臺階,但是我們要記住,不要停在某個臺階上。我們要不斷地超越自己,讓自己的心量更大,讓自己的慈悲更廣,讓自己證量更高,于是修行開始長大了。所以,“摩诃”是大。其大無外,心量廣大,猶如虛空。虛空是最大的,我們說他大,比那個房間還大,說明還是有限的;我們說比個國家還大,還是有限的。因此,大到多大呢?廣大如虛空,究竟無邊際。
“心量廣大,猶如虛空,無有邊畔,亦無方圓大小。”我們不要想成般若以及般若智慧,有個什麼方圓大小,有個統一的概念,它不能統一。“亦非青黃赤白”,我們的佛性,我們的智慧,也不能分出一個顔色來,無法表诠。這裏面說的不是什麼不是什麼,沒說它是什麼,是不是?因爲,它不是語言概念能夠诠釋的。
大家從未見過的東西無法來表述。就像建國前,工作組都是給老百姓們說,將來解放了過上共産主義的生活就好了!共産主義是什麼生活?共産主義生活就是,樓上樓下,電燈電話!我們住上樓,我們有電話!有電話覺得是很美妙享受的生活了,我們吃窩窩頭也能抹上香油吃!只能這樣來描述。但是,我們說共産主義生活是這樣嗎?一定不是。但在當時來說,讓人們去提升向往只能用這種描述。你告訴人們,共産主義“物質豐富,思想和諧,科技發達,文明進步,按需分派,沒有犯罪……”,大家聽不懂。所以,簡單的解釋:“共産主義就是樓上樓下,電燈電話!你吃窩窩頭都給你抹上香油!”大家就覺得:噢,那真是個好生活!所以說,他的理解是有個高度的。只能用對方能理解的來表述。我們在這說佛的智慧的時候,也是用種種的方便比喻來表述,但我們不能卡在比喻上。佛的智慧比這個要更廣大。
“亦無上下長短,亦無瞋無喜,無是無非,無善無惡。”很多人認爲學佛就是行善,這是誤解,學佛的目的是“覺醒”。學佛在世俗谛的表現是行善,樹立形象也是行善,但學佛的勝義谛則是超越善惡二元對立的絕待圓融。
永明延壽大師雲:“是以千途異說,隨順機宜,無不指歸一法而已。故《般若》唯言無二,《法華》但說一乘,《思益》平等如如,《華嚴》純真法界,《圓覺》建立一切,《楞嚴》含裹十方,《大集》染淨融通,《寶積》根塵泯合,《涅槃》鹹安秘藏,《淨名》無非道場,統攝包含事無不盡,籠羅該括理無不歸。” 千經萬論,指歸一如。
“無有頭尾”,也沒有所謂的頭和尾的概念。所謂的頭尾,就是過去、現在、未來的時空概念。當講到這裏的時候,大家想到愛因斯坦,是位了不起的物理學家,更是一個了不起的哲學家。他預言相對論,講到了時空是相對的。他講到了如果我們沿著時光的方向前進,如果交通工具超越了光的速度,時間就會倒退。“過去、現在、未來”一個點,可以隨意超越。《華嚴經》處處講到,“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就講到不可思議解脫境界的菩薩能把一大劫變成一瞬間,能把一瞬間變成一大劫,能把曆史拿到今天,能把今天拿到曆史,隨意調換。就像桌子上的東西一樣,隨意調換。而且拿到哪裏都和諧圓融,不露痕迹,在這個國土的人一點也感覺不出差異變化來。
後來,沿用這個理念,好萊塢拍出了好多穿越時空隧道的電影。回到未來,時間交錯。中國的《尋秦記》,到了秦朝,還有愛恨情仇的纏綿,這其實是佛教中早就在探討的一個“無壽者相”理念。此間妙理,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用心體悟,不可思議。佛陀和祖師只能告訴我們有那麼好的境界,但是無法與我們共享,要知道這杯水的冷熱,需要自己品嘗,要知道法味,更須用心體悟。
“諸佛刹土,盡同虛空。”諸佛刹土就是諸佛的境界,刹土也叫國土,其實是指境界,諸佛的境界,盡同虛空。“世人妙性本空,無有一法可得。”妙性,就是我們的本性,我們的自性,我們的本性同樣是超越概念的空性,無有一法可得,既沒有一個理念給你,也沒有一個真實的現象出現過。就像做夢,雖然你的夢境了了分明,但是夢中現象從未真實發生過。一個醒著的人,看到另一個人在做夢,夢裏很害怕,很恐懼,他夢到了很多壞人,猛獸追逐,惡人欺淩,他在夢裏很害怕,我們從他的表情能看出來,他夢裏害怕。一般做媽媽的就哄他說,寶寶不害怕,不害怕,媽媽在呢!不害怕,不害怕!……慢慢寶寶一會兒就安然了。因爲,他聽到媽媽的安慰就從噩夢中解脫了。
發起悲願倒駕慈航的聖人,進入衆生的夢境中,看到在他的夢境裏有猛獸在追逐他,替他趕走猛獸,也能夠解救他。佛陀用種種的方法來解救迷夢中的人。我們就是夢中人,諸佛菩薩,曆代祖師,就是噩夢救星,知道我們現在身處煩惱之夢,愛恨情仇,糾結不休,事業發展,人際關系,行業競爭,身體健康,信仰沖突,讓我們感覺很苦很累很煩惱。這時六祖作爲一個聖人就進入到我們夢的世界,以般若智慧告訴我們這只是幻相,不是真實。夢裏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夢幻空花,無有一法可得。“法”就是現象,沒有一個現象是真實的,只是一種錯覺。“自性真空,亦複如是。”我們的自性本體空蕩寂寥,卻因妄心的造作顯現假相萬有。你要無所畏懼地面對生命中出現的任何的危機,佛陀鼓勵我們這些夢中人:無論你感受到什麼煩惱,要深入直觀,于是煩惱便會不留痕迹地消退。如此,煩惱便自解脫了,這是很容易修持的,也是當下就完全可以做到的。
好,我們繼續看。
善知識,莫聞吾說空便即著空。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靜坐,即著無記空。
善知識!不要聽我說空,便又執著空。第一不要執著空,如果心裏空無所有的靜坐,這就是執著無記空。
什麼叫“無記空”呢?就是有的人說,噢,空的,那咱還修啥?睡懶覺吧,咱不幹了吧,一切都是空嘛!六祖告訴我們空,但我們現在卻沒體證到空,你餓了還是餓,你累了還是累,打你還是疼。所以,你聽說空,但是現在還在執著有的時候,你還要妙對于當前所有的境界。盡管是夢,夢也得做個好夢。
所以說,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靜坐,百無所思,叫無記空。真正的正定是:了了分明,不起貪著,道法自然,無須造作。就像我們現在,對生活中的事情我們很自然,很灑脫地應對它,還能夠行雲流水地享受它。般若智慧的內涵就是:不要試圖摒棄或改換那些相對的存在狀態,而應去了解它的真實本質,體悟它的完美,享用它的奉獻!
善知識,世界虛空,能含萬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澗、草木叢林、惡人善人、惡法善法、天堂地獄、一切大海、須彌諸山,總在空中。世人性空,亦複如是。
善知識!世界虛空,能含容萬物的種種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澗,草木、叢林,惡人、善人,惡法、善法,天堂、地獄,一切大海,須彌諸山,全都含藏在虛空之中。世人的妙性真空,含藏萬法也是如此。
我們世間天地萬物這一切,都在虛空裏面,就像地球、太陽,乃至整個的太陽系、銀河系都在虛空中。六祖告訴我們,我們的本性也是空空蕩蕩,但卻包含萬有,幻化萬有,是空,但能産生妙有。我們的心其實是很廣大的,不能停留在認爲我們是個肉團心,心髒,我們的心,整個太空就是我們的心性。看到的這個世界就是我們心性的映現。我們的心量要拓大,要擴展,不能光想著我這幾個人,我身邊這幾個人,光疼我的孩子,光照顧我的家人,不能這麼小心量,要擴展開。世人性空,亦複如是。“性空”指本性廣大,同時也講到本性能産生萬有。
善知識,自性能含萬法是大。萬法在諸人性中,若見一切人惡之與善,盡皆不取不舍,亦不染著,心如虛空,名之爲大。故曰摩诃。
善知識!自性能含藏萬法,這就是大,萬法就在每個人的自性之中。如果見到任何人,無論是善是惡,全都能不取不舍,也不染著,心境朗照如同虛空,就稱之爲大。所以,梵語叫作摩诃。
我們自性能含萬法,就是你可以包容萬法。萬法在諸人性中,萬法就是指一切現象,都在我們的心性中。“若見一切人惡之與善”,見到每個人的善惡言行,我們都要不取不舍,亦不染著,就是說你不要陷到裏面,看到人家壞,你就氣得拼命,氣得自己心髒病,氣出肝硬化,都是沒有必要的。也不舍,就是你也不必要躲著,不必取舍,亦不染著,也別受他汙染,受他的煩惱。“心如虛空,名之爲大”,心量那麼大才叫大。這就是說心量到底有多大,告訴我們,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就叫大。
禅者的修持,就是以開放的心態,包容一切人、事、物。對錯、是非、好壞、善惡等二元分別,是煩惱和憤怒的根源,是偏離禅的內在因素。所以,在遵循社會現有製度的同時,在內心要予以徹底包容和超越。于是,本有的平靜、天然、和諧、慈悲和愛就顯現了!心淨則國土淨,心平則天下平,心包容則世界圓滿!
善知識,迷人口說,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靜坐,百無所思,自稱爲大。此一輩人,不可與語,爲邪見故。
善知識!迷而不悟的人只是口說,悟了的智者則能心行。又有一類迷而未悟的人,死心靜坐,什麼也不想,自以爲這就是大。這樣的人不足以和他…
《壇經朝聖——《六祖法寶壇經》講記 般若品第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