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坛经朝圣——《六祖法宝坛经》讲记 般若品第二▪P3

  ..续本文上一页”略沾一点边,但当我们对人好的时候,我们却在生灵涂炭,我们吃鸡炖鱼,把它们的皮剥开,肚子刨开,刨出它们的肠子,剐取它们的血肉,我们把它炖在锅里,全家人乐呵呵地吃着。我们发现我们的“好”是有限量的,我们只是对一部分群体好。例如说,我们的同类,我们有关系的人,这样其实我们的心量仍然是属于比较狭小的。

  我们修行就是把我们的心量不断地拓展,不断地扩大,不断地超越我们的立足点,这个超越不是凭空而来,是有次第的。你现在所存在的状态都是合理的,没有不合理。没有一个人是不对的。就像走台阶,我们走在上面的人,不能批判下边的人。每个人都有成长次第,一步一个台阶,但是我们要记住,不要停在某个台阶上。我们要不断地超越自己,让自己的心量更大,让自己的慈悲更广,让自己证量更高,于是修行开始长大了。所以,“摩诃”是大。其大无外,心量广大,犹如虚空。虚空是最大的,我们说他大,比那个房间还大,说明还是有限的;我们说比个国家还大,还是有限的。因此,大到多大呢?广大如虚空,究竟无边际。

  “心量广大,犹如虚空,无有边畔,亦无方圆大小。”我们不要想成般若以及般若智慧,有个什么方圆大小,有个统一的概念,它不能统一。“亦非青黄赤白”,我们的佛性,我们的智慧,也不能分出一个颜色来,无法表诠。这里面说的不是什么不是什么,没说它是什么,是不是?因为,它不是语言概念能够诠释的。

  大家从未见过的东西无法来表述。就像建国前,工作组都是给老百姓们说,将来解放了过上共产主义的生活就好了!共产主义是什么生活?共产主义生活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我们住上楼,我们有电话!有电话觉得是很美妙享受的生活了,我们吃窝窝头也能抹上香油吃!只能这样来描述。但是,我们说共产主义生活是这样吗?一定不是。但在当时来说,让人们去提升向往只能用这种描述。你告诉人们,共产主义“物质丰富,思想和谐,科技发达,文明进步,按需分派,没有犯罪……”,大家听不懂。所以,简单的解释:“共产主义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你吃窝窝头都给你抹上香油!”大家就觉得:噢,那真是个好生活!所以说,他的理解是有个高度的。只能用对方能理解的来表述。我们在这说佛的智慧的时候,也是用种种的方便比喻来表述,但我们不能卡在比喻上。佛的智慧比这个要更广大。

  “亦无上下长短,亦无瞋无喜,无是无非,无善无恶。”很多人认为学佛就是行善,这是误解,学佛的目的是“觉醒”。学佛在世俗谛的表现是行善,树立形象也是行善,但学佛的胜义谛则是超越善恶二元对立的绝待圆融。

  永明延寿大师云:“是以千途异说,随顺机宜,无不指归一法而已。故《般若》唯言无二,《法华》但说一乘,《思益》平等如如,《华严》纯真法界,《圆觉》建立一切,《楞严》含裹十方,《大集》染净融通,《宝积》根尘泯合,《涅槃》咸安秘藏,《净名》无非道场,统摄包含事无不尽,笼罗该括理无不归。” 千经万论,指归一如。

  “无有头尾”,也没有所谓的头和尾的概念。所谓的头尾,就是过去、现在、未来的时空概念。当讲到这里的时候,大家想到爱因斯坦,是位了不起的物理学家,更是一个了不起的哲学家。他预言相对论,讲到了时空是相对的。他讲到了如果我们沿着时光的方向前进,如果交通工具超越了光的速度,时间就会倒退。“过去、现在、未来”一个点,可以随意超越。《华严经》处处讲到,“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就讲到不可思议解脱境界的菩萨能把一大劫变成一瞬间,能把一瞬间变成一大劫,能把历史拿到今天,能把今天拿到历史,随意调换。就像桌子上的东西一样,随意调换。而且拿到哪里都和谐圆融,不露痕迹,在这个国土的人一点也感觉不出差异变化来。

  后来,沿用这个理念,好莱坞拍出了好多穿越时空隧道的电影。回到未来,时间交错。中国的《寻秦记》,到了秦朝,还有爱恨情仇的缠绵,这其实是佛教中早就在探讨的一个“无寿者相”理念。此间妙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用心体悟,不可思议。佛陀和祖师只能告诉我们有那么好的境界,但是无法与我们共享,要知道这杯水的冷热,需要自己品尝,要知道法味,更须用心体悟。

  “诸佛刹土,尽同虚空。”诸佛刹土就是诸佛的境界,刹土也叫国土,其实是指境界,诸佛的境界,尽同虚空。“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妙性,就是我们的本性,我们的自性,我们的本性同样是超越概念的空性,无有一法可得,既没有一个理念给你,也没有一个真实的现象出现过。就像做梦,虽然你的梦境了了分明,但是梦中现象从未真实发生过。一个醒着的人,看到另一个人在做梦,梦里很害怕,很恐惧,他梦到了很多坏人,猛兽追逐,恶人欺凌,他在梦里很害怕,我们从他的表情能看出来,他梦里害怕。一般做妈妈的就哄他说,宝宝不害怕,不害怕,妈妈在呢!不害怕,不害怕!……慢慢宝宝一会儿就安然了。因为,他听到妈妈的安慰就从噩梦中解脱了。

  发起悲愿倒驾慈航的圣人,进入众生的梦境中,看到在他的梦境里有猛兽在追逐他,替他赶走猛兽,也能够解救他。佛陀用种种的方法来解救迷梦中的人。我们就是梦中人,诸佛菩萨,历代祖师,就是噩梦救星,知道我们现在身处烦恼之梦,爱恨情仇,纠结不休,事业发展,人际关系,行业竞争,身体健康,信仰冲突,让我们感觉很苦很累很烦恼。这时六祖作为一个圣人就进入到我们梦的世界,以般若智慧告诉我们这只是幻相,不是真实。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梦幻空花,无有一法可得。“法”就是现象,没有一个现象是真实的,只是一种错觉。“自性真空,亦复如是。”我们的自性本体空荡寂寥,却因妄心的造作显现假相万有。你要无所畏惧地面对生命中出现的任何的危机,佛陀鼓励我们这些梦中人:无论你感受到什么烦恼,要深入直观,于是烦恼便会不留痕迹地消退。如此,烦恼便自解脱了,这是很容易修持的,也是当下就完全可以做到的。

  好,我们继续看。

  善知识,莫闻吾说空便即著空。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静坐,即著无记空。

  善知识!不要听我说空,便又执著空。第一不要执著空,如果心里空无所有的静坐,这就是执著无记空。

  什么叫“无记空”呢?就是有的人说,噢,空的,那咱还修啥?睡懒觉吧,咱不干了吧,一切都是空嘛!六祖告诉我们空,但我们现在却没体证到空,你饿了还是饿,你累了还是累,打你还是疼。所以,你听说空,但是现在还在执著有的时候,你还要妙对于当前所有的境界。尽管是梦,梦也得做个好梦。

  所以说,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静坐,百无所思,叫无记空。真正的正定是:了了分明,不起贪著,道法自然,无须造作。就像我们现在,对生活中的事情我们很自然,很洒脱地应对它,还能够行云流水地享受它。般若智慧的内涵就是:不要试图摒弃或改换那些相对的存在状态,而应去了解它的真实本质,体悟它的完美,享用它的奉献!

  善知识,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

  善知识!世界虚空,能含容万物的种种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全都含藏在虚空之中。世人的妙性真空,含藏万法也是如此。

  我们世间天地万物这一切,都在虚空里面,就像地球、太阳,乃至整个的太阳系、银河系都在虚空中。六祖告诉我们,我们的本性也是空空荡荡,但却包含万有,幻化万有,是空,但能产生妙有。我们的心其实是很广大的,不能停留在认为我们是个肉团心,心脏,我们的心,整个太空就是我们的心性。看到的这个世界就是我们心性的映现。我们的心量要拓大,要扩展,不能光想着我这几个人,我身边这几个人,光疼我的孩子,光照顾我的家人,不能这么小心量,要扩展开。世人性空,亦复如是。“性空”指本性广大,同时也讲到本性能产生万有。

  善知识,自性能含万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若见一切人恶之与善,尽皆不取不舍,亦不染著,心如虚空,名之为大。故曰摩诃。

  善知识!自性能含藏万法,这就是大,万法就在每个人的自性之中。如果见到任何人,无论是善是恶,全都能不取不舍,也不染著,心境朗照如同虚空,就称之为大。所以,梵语叫作摩诃。

  我们自性能含万法,就是你可以包容万法。万法在诸人性中,万法就是指一切现象,都在我们的心性中。“若见一切人恶之与善”,见到每个人的善恶言行,我们都要不取不舍,亦不染著,就是说你不要陷到里面,看到人家坏,你就气得拼命,气得自己心脏病,气出肝硬化,都是没有必要的。也不舍,就是你也不必要躲着,不必取舍,亦不染著,也别受他污染,受他的烦恼。“心如虚空,名之为大”,心量那么大才叫大。这就是说心量到底有多大,告诉我们,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就叫大。

  禅者的修持,就是以开放的心态,包容一切人、事、物。对错、是非、好坏、善恶等二元分别,是烦恼和愤怒的根源,是偏离禅的内在因素。所以,在遵循社会现有制度的同时,在内心要予以彻底包容和超越。于是,本有的平静、天然、和谐、慈悲和爱就显现了!心净则国土净,心平则天下平,心包容则世界圆满!

  善知识,迷人口说,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自称为大。此一辈人,不可与语,为邪见故。

  善知识!迷而不悟的人只是口说,悟了的智者则能心行。又有一类迷而未悟的人,死心静坐,什么也不想,自以为这就是大。这样的人不足以和他…

《坛经朝圣——《六祖法宝坛经》讲记 般若品第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