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说“摩诃般若”之法,因为他们已经落入了邪见的谬误。
迷人口上说空,行在有中。能说一些般若的话,但是做的时候,全体的烦恼习气。“又有迷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自称为大。”就是呵斥那种外道邪定,道教、基督教、婆罗门教、印度教也都有类似禅定功夫。基督教叫忏悔,基督教的忏悔法也具有禅定的功能。他们在像前跪下来的时候,有的一跪几个月不起的。道家也有,有的老道盘腿一坐,几十年也有,像陈抟睡觉的时候,一睡几十年。但是,这些定都叫邪定,不是正定。佛教讲正定,正定是安住自性,观照明了,而不起分别。
如果突然走过来一个人,冲我们“呸”一口唾沫,扭头就走了,我们立刻会愤怒、生气、冲动,烦恼就起来了。但是,如果我们是托儿所的阿姨,在托儿所,刚进来一个小朋友,两三岁的小朋友,跑到面前,“呸”你一口,你会说:“嗨,这小家伙,真调皮!”你还会愤怒吗?你不会。因为在这一刻,你觉得我不必跟他计较,小孩嘛,最喜小儿无赖!因此你就发现,并不是有人对着你吐口水你就生烦恼,而是你不包容他,你就容易烦恼。因此,你需要把自己心量调整到很大。
你仔细来看,所有托儿所的孩子,乃至你团队中的人,只要他的心智不成熟,永远是孩子。小时候他爱芭比娃娃,现在大了爱洋房汽车,但是他的那种小调皮的感觉从未变化过。每个人需求的目标改变了,但他的需求心没变。以前喜欢小房子,现在喜欢大房子;过去喜欢小汽车,现在喜欢大汽车;过去喜欢小飞机,现在喜欢一大飞机,他需求的本性从未变化过。只要他没有开悟,没有解脱,他永远是个孩子,大孩子小孩子而已。
你了解这个之后,你再和同事交往的时候,就别再跟他们计较了,他们没学佛啊。曾经有个106岁的老人,相貌堂堂,皇帝见他一个人很快乐地修行,就问他:“老人家,你今年多大了?”老人说:“我今年四岁了。”“四岁?不可能啊?您老开玩笑吧?”老人就说:“我虚岁是106岁,我学佛四年了,所以我现在是4岁。”用学佛几年来代表自己几岁。我们大家刚学佛也是个小孩子,当我们学佛一年之后,我们就是一岁的孩子,没学佛的就是小宝宝。你别跟他一般见识,你跟他闹矛盾,咱是有身份的人,咱学佛了!咱们在古代的时候都称居士了,居士是什么? “士”是士族阶层,贵族!我们经常在佛前跪着,要拿出“跪族”的感觉来。(众笑)对别人我们别跟他计较,如果发生什么小小不然的冲突,咱们就让着他,咱是佛的孩子了,高干子弟。咱们皈依了佛陀,就成了佛的孩子。佛也已经把我们的未来给安排好了,在极乐世界已经给我们准备了莲花,将来我们会出生在极乐世界,在莲花中化生,成为菩萨。咱都是极乐世界的人了,身为菩萨,咱跟娑婆世界的人为点蝇头小事闹矛盾,将来回去了菩萨们笑话咱。咱们在这里,跟人计较,闹矛盾,抢那点小东西,就像咱跑到幼儿园里,抢小朋友手里的棒棒糖。自己想想都感觉不好意思了。我们要扩大自己的心量,你了解佛法之后真的很富有。富二代!佛是富一代,我们是富二代,发了!人家是市委书记的孩子,也就是正厅级的,咱有正佛级的老爸,官二代!咱们的心量要像佛一样,像咱老爸一样大,然后出去面对芸芸众生的时候,咱就想老爸是怎么对待人家,我就怎么对待人家,咱要做小大人嘛!虽然咱学佛时间也不是很长,但我们毕竟是学佛了。他们还没学的,就是孩子。小孩子不懂事,不懂得宽容,不懂得谦让,不懂得慈悲,不懂得奉献,孩子都这样的。
就像小孩,你的东西刚给他,你再跟他要,他就不给了,你不用跟他生气的,等他大了,就和我们一样好。咱们要心量广大。你面对生命中所有的人,乃至你的爸爸妈妈,你都可看他为小孩子一样,跟他说话:乖,听话,别淘气!他就会:嗯!……因为,他们真的是孩子,而且将来他们也是佛的孩子。我们要疼他,咱们一块,等这一期生命结束的时候,我们一起携手回家,那个美丽的地方,那个富饶的地方,就都拥有了。虽在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未到极乐,已是极乐之嘉宾。虽然我们还没到极乐世界,但是我们皈依了,学佛了,我们的人事关系已经调过去了,还没报到上班。我们现在在这里做点事,照看照看这帮娑婆世界的小宝宝们,我们好好地疼他们,也树立佛教的良好形象,树立我们佛子的良好形象。咱也是从这里走的,就等于咱是从这山村里移民走的,发了财,咱也得帮咱们村建建公路,盖盖小学,帮着照看照看老人孩子,力所能及的多做一些善事。我们再去做的时候就有种很超然的感觉,当然要保持住这种感觉,就是无上的般若智慧,时时观照,千万别一走神又忘了,又退失为不懂事的孩子,去托儿所跟人家抢棒棒糖,抓伤人家脸,那就不好了。所以,希望大家经常回来,温习温习这种微妙的感觉。
善知识,心量广大,遍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应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来自由,心体无滞,即是般若。
善知识!自性心量广大,周遍法界,用的时候历历分明,应用就了知一切。一切法即一法,一法即一切法,来去自由,心体没有障碍,这就是般若。
有个故事讲到,师父带着小徒弟外出弘法,走到一条河边,河水很大,正当他们挽起裤腿准备过河的时候,有个女孩子因为过不去,急得哭,年长一点的师父就说,来来来,小姑娘,我背你过河吧!就把小姑娘背过去了。背过去放下,师徒俩继续走,走了半天,徒弟疑惑,实在憋不住就说:“师父,那是个女孩子,咱们是出家人,出家人怎么能背女孩子呢?你犯戒了师父!”师父就:“噢,过了河我就把她放下了,你现在还背着她呢?”
这其实是说,如果我们老扛着过去的事情,我上大学的时候那个同学造我的谣,那么坏;我上小学的时候那个同学打过我,欺负我。多少年了?还背着它呢!这就叫卡住了。被某件事情卡住了就叫“滞”。“去来自由,心体无滞。”过去的就过去了,就像昨晚的梦,醒了就行了,别在梦里纠结了。
有个故事讲,有个人,很强势,在当地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晚上做了个梦,梦见有人骂他,还冲他吐了一口口水,醒了之后他就气得不行,他就生气,说:“我长这么大,从来没人欺负过我,他竟然冲我吐口水!”生气、愤怒,然后就找这个人,但是找不到,因为在梦里出现的人,找不到更生气,气得实在不行,说:“我没脸活在这个世上了,那人竟然朝我吐口水,我这么强大的人,被人侮辱,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就自杀了,何其荒唐!
其实,我们经常被昨天的梦,前天的梦,小时候的梦给卡住的。我们有的人:我婆婆当年待我不好,也不替我照看孩子……和婆婆闹矛盾。我小姑子当年对我不好,闹矛盾,乃至想着我那个同学曾经哪件事情对不起我。……被卡住的很多!都被过去的梦给卡住了。我们应该空空荡荡,过去了就让它随风而去,不要让它反复出来,这就叫心体无滞。过去的就让他过去,不被卡住,就叫般若。
什么是般若智慧呢?一个故事说,般若智慧就是卖豆子。就好比你收获了一批豆子,如果豆子卖得动,直接发财;如果滞销,可将豆子做成豆腐卖;如果豆腐不小心做硬了,改卖豆腐干;如果不小心做稀了,改卖豆腐花;实在太稀了,改卖豆浆;如果豆腐卖不动,放几天,卖臭豆腐;还卖不动,让它长毛后改卖豆腐乳;还卖不了,你就心平气和地拿去做明年种豆子的肥料。因为,你始终知道,这只不过是一场游戏一场梦而已。……总之,什么事都卡不住你,你绝不会因为这批豆子失眠、烦恼、骂大街、上吊、跳楼。总之,你不要因为豆子卖不出去,你就上吊;豆子磨硬了,你就自杀;豆子磨稀了,你就跟人拼命。不要那样。
般若智慧就是卖豆子,不被卡住,这就叫般若智慧。在这世间游戏江湖,随意穿梭,像《天龙八部》中段誉的凌波微步,到哪里都能穿过去,不受伤害。
善知识,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莫错用意,名为真性自用。一真一切真。心量大事,不行小道。口莫终日说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称国王,终不可得,非吾弟子。
善知识!一切般若智,都是从自性中出生,不是从外面得来,不要错用了心思!这就叫作真性自用。一法真即一切法皆真。心要用于开发真如自性,转迷为悟的大事,不要在空心静坐等小道上用功,更不要整天口中说空,而心中不修真空之行。这就好像一个平民百姓,自称自己是国王,终究不是真。这种人不是我的弟子。
“善知识”,是六祖对所有在场大众的尊称。由此可见六祖的心量非常广大,非常谦卑,虽然自己已经证得与佛同智,但仍然对与会的大众称为善知识。
“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我们要解决生命中的问题,也是要用从自性中产生的智慧,从灵性中产生的智慧,从内心深处,从灵魂深处产生的智慧,才是真正有效的。用习气、用烦恼处理事情只会让事情更乱,乱上添乱,火上浇油,越浇越旺。但是,往往我们处理事情就是用习气,我们生命中遇到危机的时候,不是心冷静下来运用佛法,用心性中产生的智慧处理,我们往往用情绪、发脾气、暴怒、撒泼、找黑社会……或者动用自己的法宝,请他喝酒,请他跳舞,把他摆平。这些都是烦恼,越弄越烦恼,越搞越低级。
当你真正修行到高端的时候,一切法都是从自性中生发的,一切智慧自然流露。你要运用自己真正的自性智慧来解决生命中的问题。
当你用自性显现的智慧观察事物的时候,一真一切真,此时此刻的当下一切都变成清净国土。这国土现在看来很烦恼,环境污染,人际关系也嘈杂,各种冲突和矛盾,但当你真正般若智慧生起来处理的时候,转识成智,你突然发现世界安静下来了,在那一刻,一切都安静下来了,一切归于光明藏,全体光明。一真一切…
《坛经朝圣——《六祖法宝坛经》讲记 般若品第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