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壇經朝聖——《六祖法寶壇經》講記 般若品第二▪P5

  ..續本文上一頁真。

  “心量大事,不行小道。”這麼大的事不要行小道,不要走小路邪路。修行人要走坦蕩的陽光大道,不走曲徑小路。“口莫終日說空,心中不修此行。”我們千萬不要學了般若智慧之後老是嘴上說佛法,而不真正用功修行,所謂用功修行就是落實佛法。把你所學的佛法落實到工作中,生活中,這就叫修行。光嘴上說,不是修行,落實運用才叫修行。如果我們光說佛法而不運用佛法,好比凡人自稱爲國王,其實什麼都不是,這樣的人不是真正的佛弟子。

  禅是一種見地,就是一切都是佛性的顯現,包括您我;禅是一種境界,就是一切都本具光明,包括此刻;禅是一種感覺,就是由內而外的幸福,包括當下;禅其實是一種覺醒,覺悟佛性自始至終穿過、融入、顯現、産生你和我,當然,包括無論覺與不覺!

  善知識,何名般若?般若者,唐言智慧也。一切處所,一切時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世人愚迷,不見般若。口說般若,心中常愚,常自言我修般若,念念說空,不識真空。般若無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

  善知識!什麼叫作般若呢?梵語般若,中國話譯作“智慧”。在日常的一切處、一切時中,如果能念念不無明愚癡,常用智慧行事,這就是般若行。如果一念愚妄,就盡失般若;一念離妄,就能出生般若。世間凡夫,愚迷不悟,不能見到實相般若。雖然口說般若,心中卻爲愚迷所惑;雖然常常自己說“我在修行般若”,念念說空,卻不認識真空的道理。般若沒有形相可說,智慧心就是此無形無相而又不落斷滅的般若實相。若能作如是理解,就稱爲般若智。

  一切處、一切時中能保持著智慧,念念不被煩惱所障蔽,常時保持著智慧的心,即是般若行。當你一念愚癡的時候,般若智慧就看不見了。般若在我們內心深處,我們煩惱現前,般若就找不到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點、自己的罩門,你得找得到,封住那個罩門,否則人家一戳到那個罩門,你就火了。

  古希臘寓言講到,有個天神的兒子,來人間時,在身上澆上一種液體就刀槍不入,結果澆液體的時候,正好一片樹葉落下來,貼在他身上了。身體別的地方都刀槍不入,就留下了那個樹葉空隙,結果在戰爭中被人找到那個點,用劍刺死了。就如中國武俠小說中經常練金鍾罩鐵布衫的,練這個總是有個罩門,有個命門沒修好,只要被人找著那個地方紮進去,就死翹翹了。修行人也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死罩門。你要找到那個罩門,當煩惱來的時候,你不要排斥煩惱,對抗煩惱。你一生氣立刻要反觀,哎呀,找著我的罩門了,知道我最在乎什麼了。找到了就要超越它,就像下雨,房子漏不是好事,但是你要從這裏面找到漏處,天晴時趕緊把房子修補好,就再也不漏了。如果不下雨你永遠不知道那個漏點,而那個漏點永遠是個潛在的危險,潛在的危機。

  對于修行人來說,修行就是修心,要把你的心理素質修得最強大,這時候你不要怕有人惹你,不要怕有人把你刺傷,你正好借事修行,借人修心,找到自己的命門。

  修行人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命門所在,每個人都有。學佛多年的老居士也有命門,別的事都可以全不在乎,捐錢、慈善、放生什麼的都不在乎,跟人也不計較,但是一旦有人觸動他的敏感點,有人說:“老居士,你吃素了嗎?”“我早就吃素十幾年了。”“可人家說你,那天去菜市場買肉吃了!”他一聽,火了:“誰說的

  !造謠!我十幾年都沒去菜市場買肉吃了!誰說的

  !造謠!……”火大了!他的罩門就在這裏,他把吃素當成他的形象,說他吃肉就相當于毀壞了他幾十年經營的良好的修行形象,急了。一個女人你要是說她長得醜,她就跟你拼命;一個男人你要是說他沒本事,他就跟你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罩門。

  找到自己罩門的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排斥煩惱。煩惱即菩提,就是這個意思,煩惱來了你把煩惱解決了,當下就是菩提。乃至煩惱的本身就是菩提的智慧。就像我們輪胎漏了,我們拆下內胎來,充上氣,放在水裏,轉動,有個地方“咕噜噜”冒水泡,冒水泡不是煩惱,是智慧。找到哪個地方有洞了,把內胎補好,把外胎的釘子拔出來,問題解決了。

  所以,當煩惱現前的時候,你要告訴自己修行的機會來了,成佛的機會來了。同樣當企業出現事故的時候,好,你的企業要進步了,要發展了。每個人都是這樣的。要超越,要保持這個智慧,永遠不要讓問題觸動生大煩惱,一念愚即般若絕,煩惱一起來般若智慧就找不著了,一念智則般若生。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冬蟲夏草的故事。冬蟲夏草是一種昆蟲與真菌的寄生共存體。蟲是蟲草蝙蝠蛾的幼蟲,菌是蟲草真菌。每當盛夏,海拔3800米以上的雪山草甸上,冰雪消融,體小身花的蝙蝠蛾便將千千萬萬個蟲卵留在花葉上。繼而蛾卵變成小蟲,鑽進潮濕疏松的土壤裏,吸收植物根莖的營養,逐漸將身體養得潔白肥胖。深秋,氣溫漸冷,蝙幅蛾幼蟲將球形的子囊孢子作爲食物吞入腹內,尚未消化便冬眠爲蛹,這就是“冬蟲”。

  春天,氣溫開始回暖,如果子囊孢子真菌首先蘇醒,獲得了生長的條件,便在蟲蛹腹內吸收其營養,萌發菌絲,蟲蛹便被作爲真菌的肥料枯竭而死。幼蟲雖死,體內的真菌卻日漸生長,直至充滿整個蟲體。來年春末夏初,蟲子的頭部長出一根紫紅色的小草,高約二至五厘米,頂端有菠蘿狀的囊殼,這就是“夏草”。但如果是蟲蛹首先蘇醒,消化系統恢複,則把子囊孢子消化掉,成爲自己成長的營養,從而化作蝙蝠蛾。這就是蟲草,很多人認爲它是一體的,其實不是。是一種博弈,像股市一樣,散戶琢磨莊家的心理,莊家琢磨散戶的心理。他要吃他,他要吃他的狀態,修行也是這樣。般若和煩惱也是這樣,你般若的正念時時醒的時候,你就把煩惱當作修行的動力,你就吃了它,作爲自己的營養,作爲能量不斷地生長,你就成爲參天大樹,你就成就菩提道業。但是,如果你的般若智慧睡著了,煩惱先醒了,問題就來了。就像我們遇見事情,告訴你不要生氣,要用智慧來解決:怎麼回事?應該怎麼改正?你按部就班地來處理,這就叫智慧生,煩惱絕。如果你沒有生起智慧,一來就暴跳如雷,這時候你的般若智慧就不複存在。般若已經絕掉了,草長出來了。

  我看了蟲草這個事之後,嚇出一身冷汗,發現一不留神就被草給吃了。所以,我們要保持我們的道心,保持我們的正念,保持我們的理性,讓我們的般若智慧時時醒著,它就吃不了我們,我們就不斷地成長。時刻告訴自己:我是佛陀的弟子。我在這個世間,像佛陀一樣利益大衆,完善自我。時刻保持著這種心,“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時刻想到要灑脫。

  我們不要以爲般若有個什麼形象,或者可以贈與,很多人想成般若是不是別人給?很多人把修行當成了武俠小說,認爲灌頂了就有智慧。學佛人搞造神運動、偶像崇拜、甘當粉絲的很多,一聽說來了活佛大德高僧,就想著趕緊去灌灌頂,傳些功力給我。看武俠小說看多了。般若一定是從內心産生的,很多人,拿自己的師父來比:“我師父是哪個高僧,我師父很有名!”師父是高僧,並不代表你就一定是高僧;佛陀很偉大,但佛陀的弟子下地獄的也有好幾個。所以,般若無形相,別人也無法給你,你只能是自己從自性中顯發。般若就是智慧心,我們時刻保持智慧心的時候就是般若。

  何名波羅蜜?此是西國語,唐言到彼岸。解義離生滅,著境生滅起,如水有波浪,即名于此岸。離境無生滅,如水常通流,即名爲彼岸,故號波羅蜜。

  什麼叫作波羅蜜呢?這是印度話,中國話譯爲“到彼岸”,從它的譯義來解釋,是斷絕生滅。心若執著外境,就有生滅現起,如同水中波浪起伏不定,這就叫作此岸;心如果不攀緣外境,好比流水經常暢通無礙,生滅便無由現起,就叫作彼岸。所以,稱爲波羅蜜多。

  般若智慧包含五種:第一種是實相般若;第二種是境界般若;第叁種是文字般若;第四種是方便般若;第五種是眷屬般若。五種的內涵就是金剛般若。

  實相般若:就是形而上的道體,是宇宙萬有的本源,也就是悟道、明心見性所悟的那個道體。在佛學的文字上,悟道就是見到那個道體的空性,叫做實相般若,屬于智慧的部分。我們聰明只是意識部分,局限于現有的知識範圍,以及現有的經驗與感覺想像的範圍。真正的道體是不可思議的,是不可以用我們普通的知識意識去思想、討論、研究的。實相般若是屬于般若中最根本的。

  境界般若:真悟道的人,智慧開發是無窮盡的,佛學的名辭叫做無師智,也叫做自然智。自己本有的智慧倉庫打開了,不是老師傳授給你的,是你自己固有的智慧顯現了,天上地下,無所不知,這就是境界般若。

  文字般若:不是憑聰明得來的,是悟道之後的自然流露。悟道的時候,過去千萬生讀的書都會搬出來,就是因爲般若智慧都出來了。學問好的人記憶力強,一目十行;不會讀書的人,一個字一個字摳。有人看書,眼睛一瞄,這一頁就過去了,一目十行,日記千言,到老而不衰,甚至老了記憶力更強。當然,這必須要定力,要般若的智慧才行,這是文字般若。

  方便般若:就是大智慧。比如把最難懂的東西用特殊的一種方法,讓別人一聽就懂這就屬于方便般若。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的千手表示遍護衆生,千眼則表示遍觀世間。無論衆生是想渴求財富,還是想消災免病,千手觀音都能大發慈悲,解除諸般苦難,廣施百般利樂。所以要真正做到大慈大悲,要具備有千手千眼那麼多的方便方法才行,這是方便般若。

  眷屬般若:是跟著悟道的智慧而來的,佛學名辭叫行願,用現在的觀念來說,是屬于行爲方面的。也就是說,自然發起道德行爲,一個人自然就成爲至善的人。所謂世間眷屬就是親戚、朋友、家人等親眷。佛…

《壇經朝聖——《六祖法寶壇經》講記 般若品第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