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乘攻略:初學 十二、根、道、果▪P2

  ..續本文上一頁,沒福的人無法承載智慧,沒福的人看似有知識,也只是個憤青。因此第一步先有福,然後才能荷擔智慧。就像寫書法,字寫得再好,也得需要有紙墨,沒紙沒墨,就沒有承載書法的載體。智慧也是這樣,需要福這個載體來承載。善根是修行的基礎,善根福德因緣具足,就能現證清淨叁昧,就能往生極樂世界。

  

  明白了這個道理,世間的一切都是和成佛有關。不要認爲孝敬父母和成佛沒關系,一切都和成佛有關。我在民間用這種方式,幾年的時間,光在山東通過我做皈依的叁萬多人。我到一個村裏講課,一天下來,基本上一兩百人都皈依。他們對佛法的理解可能還沒到達一定的高度,但是卻知道:孩子終于給我磕頭了,這些年養活他這麼大,沒給我磕過頭,光和我擡杠,伸手要錢。在那一刻,老人也高興,孩子也感恩。以此爲契機,在普通大衆中弘法是最有效果的。

  

  奉事師長。勸勉大家尊敬老師,在生活中,尊敬所有對我們工作學習有所指導的老師。出世間的叁寶,還有世間的老師、領導,以及老同事等,都要尊敬。尊敬才能獲得智慧,下人不深,學人不真。

  

  慈心不殺。倡導大家不要殺生,殺生有果報,因爲生命都有不可替代性,不可侵犯性。

  

  修十善業。就是不殺、盜、淫、妄、酒、绮語、兩舌、惡口、貪、嗔、癡。十善業中,身叁、口四、意叁。所以,善護口業,成佛一半。身體造作的惡業,有殺生、偷盜、淫欲。口業,就是妄語,以凡濫聖,跟別人說“我是佛”,未證言證。已經證得尚且隱藏,因爲聽不懂的人聽了有壞處,何況自己本身未證呢?未證言證叫大妄語。談鬼說怪,比方說,看見鬼了之類的,都是大妄語。惡口,就是以嗔恨心詛咒別人。兩舌,就是顛倒是非。绮語,就是說風流話,說引人墮落的話,發黃色短信,說黃色笑話這一類的。思想造作的有叁個:貪心、嗔恨、無明。不做這些,就是十善業;做,就叫十惡業。

  

  二者受持叁歸,具足衆戒,不犯威儀。修行人一定要受持叁皈。皈是回歸的意思,這個皈和回歸的歸是一個意思。皈依叁寶,依靠、回歸、敬仰于佛法僧叁寶。佛,就是以佛陀爲代表的十方諸佛,代表了我們本有的佛性;法,是真理,所有讓我們趨向證悟的都是真理;僧,就是引領我們共修的僧團,包含聖賢僧、凡夫僧,以及大衆。具足衆戒,要去受戒和持戒。對于大衆來說,應根據自己的因緣,求受更高次第的戒,叁皈五戒、八關齋戒、菩薩戒,逐次上升。在居士戒中,菩薩戒是最高的。不犯威儀,威儀就是在哪裏做事都要得體。這個威儀很多人想成是擺架子,這是錯誤的。威儀,就是你和大衆的完美融合,不顯山露水,就叫威儀。很多人把威儀想成了是擺架子,不管到哪裏都擺個修行造型,這是不對的。你要和大衆和場所融在一起,所以威儀是指隨衆處事。

  

  叁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發菩提心,菩提心就是覺悟之心,要發起成佛的心來。一個學佛的人就要發起成佛的心,不能只求健康,再健康也死定了;不能只求發財,再發財也空定了。所以,要超越。要明確:我要成佛。成佛了就解脫,不成佛什麼都不行,要發起成佛之心。深信因果,要相信因果律;讀誦大乘,就是讀誦大乘經典;勸進行者,要勸那些不學佛的人學佛,已經學佛的人更進步。

  

  “淨業叁福”含攝五乘佛法(人、天、聲聞、緣覺、菩薩)的一切善行功德,會通淨土門與聖道門。淨土門,就是我們修行求生極樂世界;聖道門,就是你在當下依次證得解脫境界。這兩者最終結果都是一樣的。所以,“淨業叁福”是無論我們求生極樂世界,還是要現證解脫境界,都是最根本的門徑。

  

  不過要提醒大家,無論我們是修學淨土門還是聖道門,我們都要求生極樂世界,在今生一定要往生極樂世界,這是大家不可以改變的。別的可以變,這個不可變。大家一定要求生極樂世界。

  

  如果你能現證極樂境界,你也要求生極樂世界;如果你現證不了極樂世界,你更要去極樂世界;打死也要去極樂世界,打不死更要去極樂世界;反正我就去極樂世界。我好也去極樂世界,不好也去極樂世界,我就要去極樂世界。就要有這份心。“我修行不好,我去不了。”修行不好你也要去極樂世界,修行好了也要去極樂世界。總之,就去極樂世界,沒有第二個選擇。就去極樂世界!要有這份心,決定去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我請大家到我蓮花裏喝茶去。咱們一塊去,誰早去了給我們大家占個地方,我早去了給你們占個地方,咱們相約淨土,不見不散!我要早去了,到時候你們該去的時候,我就和阿彌陀佛說:阿彌陀佛,我和他們都很熟,我要跟著去接。阿彌陀佛說:去吧去吧。我和阿彌陀佛一塊來接你們。如果你們去得早,到時候也要來接我。你們到時候誰走,要給我個信,我組織人給你助念。我要在外地實在去不了,我就在當地組織人給你助念,給你做佛事,超度你,送你一程。讓你錦上添花,品位增上,好上更好。因爲利益你,你到那就會罩著我。朝裏有人好做官,廟裏有人好挂單,極樂世界有人事好辦。

  

  “淨業叁福”依淺深次第和修行特點,可例分爲:

  

  一、人天福:也就是世間的善事,以事業心、名利心,要獲得美好的名譽,要獲得很好的利益爲動力源。在世間,世善包括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做世善的動機就是單純爲了獲得福報,卻不能超越生死。孝養父母,能獲得福報;奉事師長,能獲得學問;慈心不殺,能獲得健康;修十善業,能獲得美好的名譽和果報。包括致力于獲得“家庭幸福,完善倫理道德,事業責任,健康名譽”等爲努力方向。

  

  二、二乘福:戒善。就是受戒持戒,以出離心爲動力源。完善了人天乘,你就會發現,你再怎麼做,這個世界都不會有個什麼好結果的。所以就開始反思,我這麼累,做這些事如果就是爲了忙忙碌碌,忙個空,忙個死的話,是否不對?就開始産生出離心,然後開始以出離煩惱、解脫痛苦爲動力源。致力于證得“出離六道,結束輪回,了生脫死”爲終極修行目標。此時,往往以自己解脫爲重,別人能不能解脫他不會顧及和重視。

  

  叁、大乘福:行善。行善是指行菩薩道,以菩提心爲動力源。菩提心是自覺覺他之心。不能光我自己解脫了,還有我過去的父母親人朋友,他們還沒得度,還在輪回中受苦,我得度,也要他們得度。發起這份心的時候,就是菩提心,就是“上求佛道,下化衆生”之心。致力于“六度四攝”,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四攝,就是布施、愛語、利行、同事。自覺覺他,自己覺悟,也想別人覺悟,與別人共享法喜。究竟圓滿,志求無上菩提。

  

  這是叁乘法。在叁乘法中,大乘的和人天乘在行爲表現形式上幾乎是一樣的。這個我們要警惕,防止以大乘的名義做人天乘的事,這是最麻煩的。看著是在行菩薩道,而只是爲名爲利在做的話,仍然不是大乘法。你事事處處的動機都是爲了成佛,這才稱得上大乘法,菩薩道。當然,佛教也並非否定世間福樂,一味提倡禁欲和苦行。但是,你不要僅僅貪圖和停留在升官、發財、榮耀、長壽之類的這些事業上,而是應以成佛爲終極目標。一切都是爲了成佛,就是大乘。所以要警惕。所謂的大乘和人天乘在外在形式上都一樣,但在內涵上多了一層出離之心,成佛之心。

  

  就淨土宗來說,其中一、二爲淨業加行,叁爲淨業正行。加上《觀無量壽佛經》之《九品往生章》,一一對照,你修行到哪一次第,往生到極樂世界就對應著哪一品。就是按照“前行、入門、行持、成就”製訂的詳細修學次第。

  

  人天乘的修行,以及解決健康、財富等問題,大多用倫理道德來注解,以法律輔助。如民國時王鳳儀老善人,幫人講病,化解糾紛等,用的都是倫理體系。

  

  在人天乘修行的人,都是講天地之道,像孔老夫子、王鳳儀老善人,致力于人天事業的都是在人天乘修的,修得好了亦能升天,一般的就能做個好人、善人。是以倫理注解的。像王鳳儀老善人,大家有機會可以看看他的書,他用倫理來注解也很微妙。他講病不依靠望聞問切,也不講奇經八脈、子午流注。你頭痛:頭痛你是和老人有矛盾,是不是對老人有虧欠?恨老人啊?惹老人生氣了?所以你頭痛。腳疼:你和孫子有牽挂等等。他用這個也是很准,而且頭痛的人找老人磕頭認錯,認不是就好了。他用倫理來給人講病、治病。包括做事業,你做什麼事業,做什麼官,都是從倫理上來講,倫理上完善了事業就順。他講得很准很好用,到現在還有個王善人的學生叫劉善人,現在也在講,也是有相當的准確性和實用價值。

  

  二乘的修行,以及解決問題,大多用因果輪回來注解,以戒律輔助,如忏悔、苦行等。到了二乘就開始進入修行狀態,這個時候探討問題,比方說,你生病就從因果上注解了。你頭痛,你皮膚上有病和你殺過什麼,或者和你傷害過什麼有關聯,開始用這個來治病,用這個來分析因緣。做生意也是這樣,你做生意這個事不順,看來你某個事上有虧欠,傷害什麼樣的衆生,用這個來注解比較多,也非常有效果。

  

  我整理《認識因果》那本書時,特…

《大乘攻略:初學 十二、根、道、果》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