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別研究過因果現象,有幾種殺生得現報的特別多。殺魚的多了,得皮膚病,先從腿上開始長,長到全身,殺的多長得快,它的形狀如同魚鱗,大多呈紅色狀。打蛇的,頸椎腰椎都有問題。殺狗,老的時候,狗的那種嗔恨力量會在身上體現,痛不可擋。打狐狸的,容易上邪,神智容易出現問題。燙螞蟻,有的家裏出現螞蟻,就用開水灌螞蟻窩。就會出現皮膚過敏的情況,就跟螞蟻咬了似的。還有很細微的現象,這幾種共性是比較鮮明存在的。所以,二乘用因果來表述注解人的身體和事業狀況,用戒律來輔助。像倫理、道德,是以法律來輔助的。我們的倫理大多數都形成了國家的法律,如欠錢還錢等,這實際上最初是一個倫理問題,後來就形成法律了。
二乘的修行比人天乘要高,講究衆生生命的平等性,而在倫理中,生命的平等性關注的並不多。像基督教,認爲人是最高的,動物都是上帝造出來給人吃的,所以生命的平等性不夠。到了二乘法的時候就講到了生命的平等性和不可侵犯性,是用戒律來輔助。也輔助以忏悔,修苦行,用忏悔來彌補過去的過失,用修苦行來斷惡除貪。
大乘的修行,以及解決問題,大多用菩提心注解,以六度四攝輔助,如放生、弘法等。大乘就開始廣做利他行業,道次第逐次上升。因果現象在這叁乘中的表現形式也不一樣。
大乘在修行之後就會證入密乘,在禅宗中叫無上乘,淨土宗叫淨宗玄門。大乘修行從表象上來說和人天乘形式接近,但是他的根本動機是求成佛。這個過程屬于生起次第,尚未進入實證。實證的過程屬于圓滿次第,就進入無上乘和密乘。
密乘不是密宗或者密咒,密乘是一個修證高度。進入這個高度,他的法不是不舍得告訴別人,而是告訴別人,別人也聽不懂,所以稱作密。因爲別人聽不懂還會産生障礙,形成煩惱,甚至毀謗,所以暫時不告訴他,也是密。對我們普通大衆來說,如果政治局開會都讓我們知道的話,一定不正常。政治局開會就是不讓我們知道,我們知道了對我們沒有好處,只有壞處。所以政治局開會時秘不外宣,製定出政策要外宣的時候也要嚴格審核。同樣,我們在這裏探討的法,也具有這種性質的內涵。你不要跟普通大衆去講這些,講多了對他不但沒有幫助還有害。所以,咱這個班在哪裏辦,以及講什麼都不能隨意對外說,高度和悟性不夠,只會害他。他聽個一言半語,會産生毀謗,就會與如來藏隔絕。我們昨天晚上看電影《秘密:吸引力法則》就知道,贊美就産生光彩,毀謗就製造苦難。同樣,他毀謗叁寶、毀謗正法、毀謗如來藏、毀謗空性見的時候,他未來解脫的障礙是非常大的。
在佛教修行中,毀謗叁寶、毀謗正法的果報是最重的,他直接就與正法絕緣,所以我們不對外說。大家錄了音,自己聽,不要給普通大衆聽,你不必害人家。他高度不夠,就像小孩子,不能讓他去荷擔重任,或者參加成人的聚會,因爲對他有害無益,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來看大乘的勝義谛,勝義谛就是無上乘和密乘。在勝義谛之前的修行叫世俗谛,是世俗的真理,相對真理。進入勝義谛,則是究竟真理。無上乘和密乘,完全以心性來如實覺照如夢幻泡影的一切。
性,就是本性、佛性、空性、如來藏;心,就是我們的第七識和第六識的結合。有的人問:持念准提咒産生的福報,是來源于我的因果行爲所産生的福報呢,還是它自然産生的呢?持咒的福報,是無中生有。它不需要你過去做了什麼好事就可以獲得福報,是在無中生有。二乘的因果律以行爲爲表現形式,密乘的因果律則以心性爲表現形式。密乘中,心給如來藏下訂單,性就幻化一切。它就如同催眠,催眠還講究只有富人才做發財夢嗎?不,窮人也可以做個好夢,在夢中發財。用合理的方法催眠做個好夢,只是一個夢,就這麼簡單。所以,在了知這個如夢幻般的世界的時候,就已經超越了二乘的世俗因果律,但絕不是否定因果,而是密乘勝義因果律和二乘世俗因果律表現形式不一樣。
百丈野狐禅的故事。一次百丈禅師講完法,大衆退去。一位老者獨自留下,頂禮說:法師,我過去世也曾經是個法師,後來在講法時別人問我,大修行人還落因果否?我回答說不落因果。結果一句話說錯,感召墮爲五百世的野狐狸,至今不得解脫。我不知道應如何作答。百丈禅師說:你來問我。這位長者其實是位狐仙,就問百丈禅師:“禅師,大修行人還落因果否?”百丈禅師說:“不昧因果。”
大修行人是大成就者,就是指密乘和無上乘;不昧,就是不迷失。在這裏,百丈禅師並未說“落因果”或者“不落因果”,而是回答“不昧因果”。就是圓融表述大修行人的密乘勝義因果律表現形式,不同于二乘行者的世俗因果律。
因此我們要知道,我們現在只是在探討無上密乘的法,但我們尚未證得無上密乘。一定要搞清楚這一點。只是火候到了人要進步,我們不能老停留在初級階段,轉來轉去,折騰一輩子初級。我們知道有個高度在那裏,我們就要向它邁進。佛陀用了個比喻,說:有人在善知識的引導下,在茫茫的業海中航行,經過長時航行,終于看到了海邊的椰子樹。能看到海邊的樹,他就離海岸已經很近了,從此方向也不會再錯,他必將到岸。到彼岸,就叫波羅蜜。同樣,我們由于過去的善根福德因緣,今天學習了無上乘和密乘的法,雖然我們現在尚未證得無上乘和密乘,但是我們解脫的方向不會再錯,距離也不再遠。盡管可能快了,但是我們還沒到。在行爲中一定要一如既往的遵循二乘的因果律。但是我們要知道,因果的表現形式確實不一樣。尤其我們聽了這次的法之後,你再去聽世間的法,再去聽其他層面的法的時候,理路會非常清晰。
要避免一種錯覺就是,你千萬不要誤認爲自己好像到了密乘高度,因此聽別的法師講法,就看不起,不隨喜,千萬不要這樣。我們只是通過佛陀和祖師的講解窺視密乘的高度,還不是我們的現量親證。所以,一定還要保持最初的謙卑和虔誠,不可以狂妄,狂妄會有苦頭吃,所以大家還是要了知這一點。
大乘勝義谛講到實相,【就是空分(中觀和般若)、明分(瑜伽和轉識成智)、顯分(如來藏和自性)。】這是佛陀對實相從“體、相、用”叁個角度的方便表述,就是無我的空性、光明遍照的光明性和顯發萬有的如來藏性。天臺宗把實相的“空、明、顯”表述爲“空、中、假”。無論是用哪個詞彙,都是在講實相的狀態。
首倡一心叁觀的天臺宗,是智者大師依據《法華經》而建立的修學宗派,講五時八教。有化法四教:藏、通、別、圓;化儀四教:頓、漸、秘密、不定。天臺宗非常專業地把佛法修學和教理體系完全量化。教理的研究,天臺宗在漢地八宗來說是最完備的。空是指空性,假是指顯性,中是中道。中道,就是你到哪個高度,就以哪個高度的狀態表述。世界本具光明,但是你現在可能未完全證得光明,所以用中道來對待。中道,就是你在哪個高度,就以哪個法起修,這叫中道法。“空、假、中”。中道不是中間派,是指中道,是指對機的達摩原則。
【涅槃四德:常樂我淨。】常樂我淨,在人天乘和二乘來說就是四顛倒見,在密乘中則爲涅槃四德。這二者,同名而異義。
涅槃是什麼境界呢?實相的境界,它不生不滅,假名爲常。這個不生不滅實相的常,是生生滅滅現象之無常的內在本體,生生滅滅的現象是一個假相,而不生滅的本體才是萬物的實相。就像我們現在,生生滅滅的一切,眼前來來去去的人、事物,其實都是個假相,都是我們五蘊所産生的感覺,如夢境般幻化而有。而我們來源于那個不生不滅的本性,那個才是真我,這個是假我。所以,當我們體悟到不生不滅的本體,似天覆蓋,如地均擎,支撐照耀著眼前一切,這個才是真我的時候,我們才會體證領略到涅槃的些許境界。
樂,一切都只有安樂,從無痛苦。因爲自性所顯發都是光明遍照,都是依據所需而量身定作,我們的夢都是自己跟如來藏要的,你要什麼,給你量身打造什麼,所以你別煩惱,你接納他,感恩他,這時你接納他、感恩他的心就令你的幻化更加美好。于是,你就會充滿著安樂智慧,當下就可以獲得最自在的心境。
我,這個是指大我,天地與我同在的大我,不是小我。這個身體是我?不是。天地萬物的空性本質才是“我”,就是真我。如整個法界都是我,我的世界就是我跟如來藏定來的。好萊塢電影《盜夢空間》裏講到:這是我的夢境,我說了算。晚上咱們看看這個電影也行,用電影來輔助思考是非常有效的。電影是一個工具,我們拿佛法來解析,它的境界完全就不一樣了。同樣,一個蘋果,掉到別人頭上砸起個疙瘩,砸到牛頓頭上就砸出一套定律;一部電影,有的人看了就哈哈一笑,咱看了能成佛。
淨,本來清淨,從未染汙,也無法染汙,當下就是清淨的國土。
這就是常樂我淨,涅槃四德。
不一樣處,四顛倒見是指小我,假相,是從現象上來說的;涅槃四德則是從自性上來說的,實相,本質。透過現象看本質,再通過本質回過頭來看現象,會發現:現象和本質是…
《大乘攻略:初學 十二、根、道、果》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