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乘攻略:初學 七、當下圓滿

  

七、當下圓滿

  【12.所有人的內心的情緒、困擾和糾結,都來自法執的沖突。而人與人之間的沖突,亦是起源于兩者內心的法執的沖突。當下具足圓滿,煩惱來自回憶過去,焦慮來自恐懼未來。“煙、酒、毒”之瘾的本質是來自“當下解脫的快感”。】

  法執的沖突,就是價值觀的沖突。法執的沖突,有時候是某些習慣養成不一樣,有時候是過去經曆不一樣。如果我們學佛的人老陷在沖突中,一定是不對的。要有包容意識。

  【人與人之間的沖突,亦是起源于兩者內心的法執的沖突。】他覺得往東,他覺得往西;他覺得應該那樣,他覺得應該這樣。乃至對于修行,他覺得應該念佛,他覺得應該持咒,他覺得這樣拜,他覺得那樣拜,都會起沖突。

  【當下具足圓滿。】我們此時此刻的當下具足圓滿。這個“圓滿”就是佛陀所說的“衆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也就是佛的境界。我們此時此刻和佛的境界是沒有任何差別的,我們因爲妄想執著,才誤認爲是個苦難的世界而已。這個圓滿是指我們此時此刻的當下具足了佛陀的實報莊嚴。

  【煩惱來自回憶過去,焦慮來自恐懼未來。】如果你安于此時此刻的當下,我們如果産生了煩惱,你仔細觀察:煩惱是怎麼起來的呢?都是對過去的事情的分析、批判、糾結而産生煩惱,對未來的焦慮、擔憂産生恐懼。沒有爲當下産生煩惱和恐懼的。

  煩惱源自過去。例如說:那個人以前怎麼說我,那個人以前怎麼罵我,那個人怎麼對不起我,那個人曾經害過我……都是前邊的信息,現在沒有。

  恐懼源自未來。我們恐懼于:我老了怎麼辦?我將來病了怎麼辦?我企業做不下去怎麼辦?我那……怎麼辦?于是,我們恐懼的都是針對未來,沒有恐懼當下的。

  人在過去的煩惱和未來的恐懼的糾結中,就焦頭爛額,很狼狽不堪,很痛苦!這種痛苦,如果有一天他抽一支煙,“嘶——哈——”點上支煙的時候,順著煙看煙圈,他突然好像很輕松;或者他喝一瓶酒,喝到六成八成醉的時候,他感覺很舒坦。

  他爲什麼就感覺很舒坦呢?我們仔細來看,他之所以舒坦,是煙、酒讓他暫時忘了過去,讓他不想未來,他安于當下。

  像一個人喝酒,本來一腦子的煩事,可兩杯酒下肚,立刻不煩了:“來,兄弟,幹!”在這當下,在這時候大家前面事都不想了。誰罵過我、誰欠我錢,不想了,喝!大家都喝,當下。他也不用想未來了,未來我……“來,喝酒、喝酒,不琢磨了!”所以,當安于當下的時候,他突然有如釋重負的感覺。這個叫解脫相!

  這種解脫相,他不是來源于酒的解脫相,而是喝了酒他不想過去了,不想未來了,當下的解脫相。只要你安于當下,就是解脫!大家能明白這個道理吧?當你安于當下的時候,就是輪回和涅槃不二的境界,就是叁昧的境界,就是無煩惱的解脫境界。

  所以一個人喝了酒之後,爲什麼有些人慢慢就會上瘾?他貪的不是那個酒,而是喝了酒之後那種如釋重負的感覺,那種解脫相讓他上瘾!

  所以,佛陀在教法中講到:方便爲究竟,煩惱即菩提。煩惱當下具足菩提妙用,就是指這個含義。就是說我們看到不良好的行爲中,人之所以産生依賴,是因爲他依戀其中的某種感覺——就是解脫相!而酒、煙,乃至吸毒,都能産生那種解脫相。但是,由于衆生不了解這種解脫相是怎麼來的,他就依戀在酒上。他沒有理論的指導,所以依戀在酒上,喝壞了身體,喝亂了套;越亂套,越要喝一口;亂得越多,喝得越多,他就越依賴。就産生這個情況。所以我們要知道,他的根源在——求解脫。

  包括有些人爲什麼求財?爲什麼求官?他其實不是求那個財,你守著一堆錢幹什麼?他覺得:我有了錢,想買什麼買什麼!我當了官,誰都不能管我了。其實他也是在求一個解脫,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自由。有錢想買什麼買什麼,這個叫自由;當官誰也別管我,叫自由!所以,對錢的貪,對官的貪,對名的貪,其實都是對自由的向往。

  但他不知道是對自由的貪。他認爲是錢讓我很舒坦,從而對錢産生依賴。如果你明白了這個,你就會發現,世間所追慕的一切,都是在追慕解脫。他不知道追慕解脫,他只是追慕在解脫的錯誤條件上,就陷入到世間名聞利養的艱苦追求,最終卻無法獲得自由和解脫。其實每個人在追慕的都是解脫,所以“方便爲究竟,煩惱即菩提”,就是這個含義。

  在我們生活中,有十種現見自性明體的解脫相。自性明體並不神秘,每個普通人都可以做到,如醉後、呵欠、噴嚏時等等,但是這些顯現時機很短,普通人不能體會。但是如果是在定中或受驚時,則體會明體的機會更多,禅宗棒喝和大圓滿瑜伽就是抓住這個時機開悟的。

  (1)窒息時意識中斷,也有機會見到明體,但此法很危險。

  (2)修行者無修無證無散亂的定住,可以當下認識明體。

  (3)嬰兒的思想單純,沒有多少外界的影響,因而有機會見到明體,但是這實際上沒有意義。

  (4)臨死時,修行者進去臨終中陰,明體會顯現出來,但這對于修行者已經沒有意義。

  (5)醉酒後,人的意識混亂,妄念變化,在妄念變化的間隙,有機會見到明體。

  (6)打噴嚏時意識中斷,也有機會見到明體,但時間太短。

  (7)在夫妻生活的大樂時,有機會見到明體。

  (8)在打呵欠時意識中斷,有機會見到明體。

  (9)在受驚時,妄念頓時斬斷,可在前念已滅後念未生的當下,有機會見到明體。

  (10)在睡眠中,妄念活動最弱,有機會見到明體。

  自性明體,就是佛教所說的各種真心、妙心、空性、法性、如來藏、真如勝義等等,是衆生本有心體,它超越概念,但爲了方便表述,只好假立此名相。

  例如,突然驚嚇開悟的。臨濟義玄祖師的禅法,以其機鋒淩厲,棒喝峻烈的禅風,聞名于世,門下很多弟子都是在其大喝聲中開悟。他一直在思維的明體,突然在大喝驚嚇中“啪!”的出現,他一下子就捕捉住了,捕捉住了那種解脫明相。我們叫它現見明體,獲得當下解脫的境界。

  我們把它分析好了,認識充分,要捕捉它就很容易。祖師稱爲“如靈貓捕鼠”。你過去的別想,未來的放下。過去不想,煩惱就消失;未來不想,恐懼就消失。所有讓我們産生痛苦的法執,都是煩惱和恐懼,就這兩個,沒有別的!而煩惱和恐懼在當下是沒有的,當下我們真的圓滿和具足!

  大家安于當下:咱們的素食做得挺好吃;這裏很溫暖;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我們在雲霧缭繞的山上,如神仙般的生活。當下具足一切解脫相,法爾自然!

  有的人說:光安于當下,那未來怎麼辦呢?你只要安于當下,你就是聖人,你就是道人。道人是吃天飯的,吃天飯的人根本不可能餓著。自己折騰才容易餓著!自己折騰就好比是城市裏面的花草,它要澆水施肥,不澆水施肥就不行;山裏的草木,那是吃天飯的。你見哪個山裏的草木餓著了?沒有!在城裏的容易餓著,造作容易餓著。所以說,當你懂得安于當下的時候,你與天地同在,就是聖人的境界。這時候,你堪受龍天供養。

  我們就知道,爲什麼吸煙、喝酒、吸毒會上瘾,就是因爲有當下解脫的快感,令他身心解脫,從而産生依賴,所以這是理上不明。理上明了,他就不會對藥物産生依賴,就會用正確的方法獲得解脫了。

  【13.修六度,轉“法執”,博愛奉獻,無緣大慈;行四攝,化“我執”,回歸自性,同體大悲。則契入勝義谛。】

  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四攝是布施、愛語、利行、同事。修六度能轉化我們的法執,行四攝就是把我們的小我轉化爲大我。就如這個小指頭,老認爲自己是小指頭的時候,他就會煩惱:我這麼小,這麼卑微,人家會不會欺負我,將來會不會沒飯吃,得祈求身體多給我點營養,如果不給我營養,我就枯萎了,我就毀了。其實他的擔心有沒有用?完全是多余的。他打開心量,別想自己是個小指頭,你想著和這個身體是一體不二的,這就是心佛衆生叁無差別。在道家來講,是人天一體。好比這個小指頭和這個身體是一體的,我根本就不用擔心。這個身體會照顧我的,我受傷了他也會心疼我,我有事沒事他都會給我營養的。

  同樣,我們在天地間,真正的大我是與天地同在,天地萬物和我其實是一體的。我是天地萬物的一份子,我與天地萬物同在,這個才叫真我,這叫真如大我。你根本不用擔心,我怎麼才有飯吃啊?不用擔心,你是上天所賜的,怎麼都有你的飯吃。就如這個山河大地,哪裏都有你的活路,你願意選擇哪一條活路,是你的自由。老天絕不會餓著你。我得變的好,老天才給我飯吃吧?不,你好或者壞,老天都一樣給你飯吃。對身體來說,並沒有區別說:哪個指頭我要多給他營養,哪個指頭我要少給他營養。身體不會這樣的。所以,天地萬物都是利和同均。心佛衆生叁無差別的佛性才是真我。下午我們會談到真我的狀態。

  我們知道,這個“小我”是我們誤認爲的,局限的。佛陀告訴我們說,一葉障目不見森林。我們光看到那一片樹葉,不見森林。也告訴我們,在大海中我們只認爲泡沫是我們,卻不認爲大海就是我們,這就叫我執。我們要知道大海就是我們,我執當下與大海合二爲一,就叫成佛,就叫成道。真正進入成道的修法,就進入聖義谛。聖義谛的感受,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是語言文字所不能觸及的境界了。

  

  我們翻開《都市茅棚》319頁,這是我寫的一篇文章——《我的世界只有我》。這個我,指大我,我與天地萬物同體的那個我。

  

  我站在大圓鏡前,欣賞自己的作品:地水火風,芸芸衆生,山河大地,古往今來,了了分明,無礙顯現,帝王將相,粉墨登…

《大乘攻略:初學 七、當下圓滿》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