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乘攻略:初學 六、認識自我

  

六、認識自我

  南無阿彌陀佛!我們繼續學習大乘道次第。

  接下來我們要探討的是“認識自我”。這個“自我”是假我,下午我們探討“認識真我”,真我就是“無我”,我們的如來本體,空性實相,它是涉及到密法層面的勝義谛內容。

  我們來看“認識自我”。

  【自我,亦名我執。以內容分爲:人我執和法我執;以緣起分爲:俱生我執和分別我執。我執是無明的代名詞,我法二執虛妄而生,無有自性。】

  什麼是“我”?什麼是“我執”呢?我們所說的“我”往往只是小我、假我、自我,局限在一個小點上,而不是看全面。這個“我”在佛教中就稱作是無明,也稱作魔王波旬。當你把“小我”當成我的時候,就是無明,就是被波旬所控製。

  小我是怎麼産生的呢?我們所說的我執,就是執著身體是我,我就是這個身體,叫我執。佛陀用了一個比喻,就像大海,大海中的任何一滴水都是大海的組成部分,因此都是大海。就像我們身體上的任何一個器官都代表著我們,是不是?任何一部分都是我們。但是在大海中有個能量塊,自然産生一個我執,當一念我執産生的時候,形成了一個獨立個體,就像在水上形成了一個氣泡。“哦,氣泡是我,大海是人家,人家大海多偉大,我就是一個小氣泡啊!”這滴水抱著小氣泡不放,這個能量顯現不放的時候就叫我執,假我並非真我,當假我産生的時候,他會有個基本的恐懼,他害怕自己破滅,怕自己消失,保護“我”不破滅,不消失的想法,我們稱爲法執。

  我執和法執,就是這麼糾結産生的。比如頭目手足等組成的身體,如果有個手指突然覺得:“我是個手指,什麼時候我也能變成個人?”其實他放棄“我是手指”的想法,他本體就是個人。但是他形成了錯誤想法:“人那麼高大,咱們手指那麼小,我可別沒了。”他就害怕。于是這個小指頭獨立成了體系。但是從本體來說,他從來沒有離開過人。他存在一個自我意識,産生一個自我意識的感覺,錯認爲這小部分就是我。就像我們想:“人家佛那麼神聖,那麼偉大,我也想成佛,咱什麼時候能成佛?”佛陀告訴我們:你本來就是佛。就像這個小指頭想:你看咱這麼卑微,人家“人”那麼高大,咱什麼時候能成個人呢?我們說,這個小指頭他從來沒有離開過人,從來沒有不是人,只是他誤認爲自己是個小指頭,不是“人”,我們就是這樣。我執就是這麼産生的。佛陀告訴我們,它是個無明。當這個小指頭認爲它是獨立的時候,就是無明。小手指總感覺自己是那麼卑微,自己是指頭裏面還是最小的一個,會很卑微,總是不自信,感覺自己很苦,甚至感覺自己很慘,這都是錯誤的。這個小指頭認爲自己是個指頭,不是人,這種感覺我們稱爲我執。

  我執以內容分爲人我執和法我執。什麼是人我執呢?人我執就像這個小指頭想的:這個小指頭就是我。法我執就是:我得保護它,別讓它消失了。“這是我”和“我要保護”,這就是人我執和法我執。

  以緣起分爲:俱生我執和分別我執。什麼是緣起呢?就是産生的因緣。什麼是俱生我執呢?我們就是因“我執”投胎進入這個世界,一出生也就自然繼續帶著,這就叫俱生我執,從前世就帶來的,前世是怎麼來的呢?我們後面會講到。

  什麼是分別我執呢?隨著年齡的長大,別人開始教導他:你看到壞人要躲開,別碰火會被燒著……他就開始分別:別碰火會燒著,別下河會淹著,別跟那人混,他是壞孩子。這就分別好壞、對錯、是非、善惡等,分別我執慢慢累積産生。

  俱生我執,就是我們一出生,不高興就哇哇的哭,餓了塞個奶頭他就吃,這個能量就是俱生我執,與生俱來。沒說是哪個小孩還得培訓吃奶,不用培訓。一出生就有這種本能,這種本能我們稱爲俱生我執。後面相續而産生的就是分別我執。我執是無明的代名詞,我法二執是虛妄而生的,並非真實的。就像這個小指頭,認爲它是自己,它在這裏獨立思考,它是虛妄而生的。其實不用他思考和造作,他只要接納來自大腦的信息,享受安然于本體就可以了。

  【1.法執代表信念、價值觀、規條。我執爲體,法執爲用。法執如愛犬一般,以忠誠服務于“自我”爲基本信念,力圖實現“我”的安全最大化和利益最大化,是衆生産生煩惱糾結的根源,也是衆生轉凡成聖的修行所在。】

  法執是什麼呢?法執代表信念、價值觀、規條。信念就是我們的一些想法,價值觀就是我們對事物的價值認識,規條就是規約製度。

  我執爲體,法執爲用。萬事都有體和用,就像這個杯子是體,裏面能裝水就是用。水是體,我喝了它能夠解渴就是用。燈、火是體,它能夠放光明就是用。萬物都有體和用,體就是本體,用就是它的作用。我執爲體,法執爲用。法執是依附我執而存在的。如果沒有我執,法執就不存在了。就像燈火滅了,光明就消失了。這是體和用。

  法執,是圍繞我執而存在産生的。我執産生之後,法執就專門來保護它。就像我們本能的保護“我”:冬天冷了,我得買件棉衣;夏天熱了,我得穿件單衣;天下雨了,我得買把傘等。這些想法都是法執在産生作用。法執就像狗一樣,專門爲自我服務,它不管“我”是好壞對錯,它認爲是“我”,就爲之服務。它是非常強大的潛意識力量,堅決捍衛它認爲的那個“我”。當我執不安全的時候,法執也會不安全,法執會在第一時間保護這個“我”。法執能量十足,遇到危機時它會緊急跳到前臺。例如走在路上,突然飄來一個東西,我們會自然地用手去保護頭部,甚至眼睛還沒有看清楚,胳膊就已經擋住了;我們開著車在路上行駛,突然有個人橫穿馬路,我們還沒有反應過來,腳已經本能地踩住刹車了。這個能量是怎麼産生的呢?就是法執産生的作用。法執在我們的心性中,沒有特殊情況的時候,它隱藏在潛意識層面,當危機出現,它就跳到前臺,控製局面。

  我們外在有兩層意識:意識、潛意識。內在還有藏識。我執和法執都是在潛意識中,它直接影響著意識。表層的思想叫意識,我執和法執在潛意識中時時刻刻影響我們,但又讓我們感覺不露痕迹。它在裏面隱藏。

  法執是怎麼産生的呢?由外面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收回來的六塵,信息累積,就形成了潛意識。我們産生的所有煩惱,都是因爲我法二執所産生的感覺。煩惱和痛苦,快樂和解脫,其實都決定于自己的心理狀態,和外在的事沒有根本關系。並不是說你掙了多少錢就快樂,沒有錢就不快樂,不在于這個。快樂與不快樂,感受好不好,其實只是一個感受。因爲法執不一樣,所以大家對同一事物狀態的感覺也不一樣。苦樂的感覺是一個內在的心理活動狀態。我們要知道産生煩惱到底是從哪裏來的,我們往往認爲:外面的一件事讓我們産生煩惱,這個人說我壞話讓我産生煩惱,那個人做了我不認可的事讓我煩惱。其實這都是不對的,並不是外面的事讓我們生煩惱,而是我們對事物的理解和認識讓我們産生煩惱。

  比如,你看到有兩個人在嘀嘀咕咕,你就想:說什麼呢,背著我說話,看那表情在說我壞話吧!你心裏很生氣,開始恨他。慢慢你走近了,聽他們說:白菜降價了,你沒買啊?沒有。那你趕快去買點吧,現在挺便宜的。……哦,不是說我,你馬上就舒坦了,剛才的煩惱其實是你自我判斷的糾結。

  你走在路上,突然有個人打你一下,你想誰啊?回頭一看你不認識,找茬的!你剛要生氣,那人說,不好意思,認錯人了。哦,認錯人了,沒事,不生氣了。其實這裏面有個狀態,並不是那人拍打你,或者不拍打你産生煩惱,而是你自我的感覺,你自我的心理活動的結果。

  我們買了輛新車,開著到商場買東西,買完東西出來看到,有輛車倒車,倒到自己車上了。剛買的新車,昨天才挂的牌子,你憤怒:你怎麼倒的車啊

  !仔細一看,這不是我的車,我的車在那邊停著呢。接著心就不疼了。一看是自己車的時候心絞痛,不是自己的立刻就不痛了。因此,我們的感覺認爲是“我”的,我執和法執就産生糾結,開始疼,是心理的作用。當知道不是我的時候,馬上就不疼了,疼和不疼的轉變就這麼快。由此,我們知道痛苦和煩惱其實就是心理活動。並不是說還要理療半天才不疼了,不需要,發現不是自己的,當場就好了。不是外面具體的事讓我們疼,是我們對外在的事物的認識讓我們感覺疼。所以,疼是“感覺”在疼,煩惱是“感覺”在煩惱,快樂是“感覺”在快樂。它只是一個感覺。

  如果你想調整世界,不容易調整。如果你希望調整你內心的感覺,則是很方便調整的。只要適當的加以訓練,內心的感覺是隨時可調整的。調整到你總是舒坦,充滿喜悅的狀態,當我們把我們的心調整到隨時都保持喜悅狀態,我們就是禅悅爲食,法喜充滿。當然並不是說人人都能即刻做到,但只要稍加心理訓練,初步效果即刻就能顯現。自此,賺錢你會欣喜,賠錢你也很自在;當官你很高興,不當官你也很幸福。怎麼都是充滿了喜悅,因爲喜悅是在內心完成,和外面的具體事情沒有太多的關系。外面只是輔助的條件,但不是決定的因素。我法二執的糾結是衆生煩惱的根源,同時也是衆生轉凡成聖的修行所在,我們修行就是修這個位置點。

  【2.我執和法執是一個人的人生觀和所有的意念行爲的思想基礎。】

  我執,就是分別我、我的。我執有時候會擴展,有時候會縮小。首先,他認爲這個身體是我;再拓展爲那人是我兄弟,那是我的朋友;然後再向外拓展就是我的山東、我的中國。乃至宗教中都有“我的信仰,我修的法門”,都會産生一個巨大的我執。因爲産生巨大的我執,法執就隨著它而産生,隨著它而延伸。它就是我們的人生觀以及意念行爲的思想基礎。

  兩個學佛的居士有時聊:“學佛的裏面也有是非。”“誰說不是呢?”但是碰到…

《大乘攻略:初學 六、認識自我》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