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认识自我
南无阿弥陀佛!我们继续学习大乘道次第。
接下来我们要探讨的是“认识自我”。这个“自我”是假我,下午我们探讨“认识真我”,真我就是“无我”,我们的如来本体,空性实相,它是涉及到密法层面的胜义谛内容。
我们来看“认识自我”。
【自我,亦名我执。以内容分为:人我执和法我执;以缘起分为:俱生我执和分别我执。我执是无明的代名词,我法二执虚妄而生,无有自性。】
什么是“我”?什么是“我执”呢?我们所说的“我”往往只是小我、假我、自我,局限在一个小点上,而不是看全面。这个“我”在佛教中就称作是无明,也称作魔王波旬。当你把“小我”当成我的时候,就是无明,就是被波旬所控制。
小我是怎么产生的呢?我们所说的我执,就是执著身体是我,我就是这个身体,叫我执。佛陀用了一个比喻,就像大海,大海中的任何一滴水都是大海的组成部分,因此都是大海。就像我们身体上的任何一个器官都代表着我们,是不是?任何一部分都是我们。但是在大海中有个能量块,自然产生一个我执,当一念我执产生的时候,形成了一个独立个体,就像在水上形成了一个气泡。“哦,气泡是我,大海是人家,人家大海多伟大,我就是一个小气泡啊!”这滴水抱着小气泡不放,这个能量显现不放的时候就叫我执,假我并非真我,当假我产生的时候,他会有个基本的恐惧,他害怕自己破灭,怕自己消失,保护“我”不破灭,不消失的想法,我们称为法执。
我执和法执,就是这么纠结产生的。比如头目手足等组成的身体,如果有个手指突然觉得:“我是个手指,什么时候我也能变成个人?”其实他放弃“我是手指”的想法,他本体就是个人。但是他形成了错误想法:“人那么高大,咱们手指那么小,我可别没了。”他就害怕。于是这个小指头独立成了体系。但是从本体来说,他从来没有离开过人。他存在一个自我意识,产生一个自我意识的感觉,错认为这小部分就是我。就像我们想:“人家佛那么神圣,那么伟大,我也想成佛,咱什么时候能成佛?”佛陀告诉我们:你本来就是佛。就像这个小指头想:你看咱这么卑微,人家“人”那么高大,咱什么时候能成个人呢?我们说,这个小指头他从来没有离开过人,从来没有不是人,只是他误认为自己是个小指头,不是“人”,我们就是这样。我执就是这么产生的。佛陀告诉我们,它是个无明。当这个小指头认为它是独立的时候,就是无明。小手指总感觉自己是那么卑微,自己是指头里面还是最小的一个,会很卑微,总是不自信,感觉自己很苦,甚至感觉自己很惨,这都是错误的。这个小指头认为自己是个指头,不是人,这种感觉我们称为我执。
我执以内容分为人我执和法我执。什么是人我执呢?人我执就像这个小指头想的:这个小指头就是我。法我执就是:我得保护它,别让它消失了。“这是我”和“我要保护”,这就是人我执和法我执。
以缘起分为:俱生我执和分别我执。什么是缘起呢?就是产生的因缘。什么是俱生我执呢?我们就是因“我执”投胎进入这个世界,一出生也就自然继续带着,这就叫俱生我执,从前世就带来的,前世是怎么来的呢?我们后面会讲到。
什么是分别我执呢?随着年龄的长大,别人开始教导他:你看到坏人要躲开,别碰火会被烧着……他就开始分别:别碰火会烧着,别下河会淹着,别跟那人混,他是坏孩子。这就分别好坏、对错、是非、善恶等,分别我执慢慢累积产生。
俱生我执,就是我们一出生,不高兴就哇哇的哭,饿了塞个奶头他就吃,这个能量就是俱生我执,与生俱来。没说是哪个小孩还得培训吃奶,不用培训。一出生就有这种本能,这种本能我们称为俱生我执。后面相续而产生的就是分别我执。我执是无明的代名词,我法二执是虚妄而生的,并非真实的。就像这个小指头,认为它是自己,它在这里独立思考,它是虚妄而生的。其实不用他思考和造作,他只要接纳来自大脑的信息,享受安然于本体就可以了。
【1.法执代表信念、价值观、规条。我执为体,法执为用。法执如爱犬一般,以忠诚服务于“自我”为基本信念,力图实现“我”的安全最大化和利益最大化,是众生产生烦恼纠结的根源,也是众生转凡成圣的修行所在。】
法执是什么呢?法执代表信念、价值观、规条。信念就是我们的一些想法,价值观就是我们对事物的价值认识,规条就是规约制度。
我执为体,法执为用。万事都有体和用,就像这个杯子是体,里面能装水就是用。水是体,我喝了它能够解渴就是用。灯、火是体,它能够放光明就是用。万物都有体和用,体就是本体,用就是它的作用。我执为体,法执为用。法执是依附我执而存在的。如果没有我执,法执就不存在了。就像灯火灭了,光明就消失了。这是体和用。
法执,是围绕我执而存在产生的。我执产生之后,法执就专门来保护它。就像我们本能的保护“我”:冬天冷了,我得买件棉衣;夏天热了,我得穿件单衣;天下雨了,我得买把伞等。这些想法都是法执在产生作用。法执就像狗一样,专门为自我服务,它不管“我”是好坏对错,它认为是“我”,就为之服务。它是非常强大的潜意识力量,坚决捍卫它认为的那个“我”。当我执不安全的时候,法执也会不安全,法执会在第一时间保护这个“我”。法执能量十足,遇到危机时它会紧急跳到前台。例如走在路上,突然飘来一个东西,我们会自然地用手去保护头部,甚至眼睛还没有看清楚,胳膊就已经挡住了;我们开着车在路上行驶,突然有个人横穿马路,我们还没有反应过来,脚已经本能地踩住刹车了。这个能量是怎么产生的呢?就是法执产生的作用。法执在我们的心性中,没有特殊情况的时候,它隐藏在潜意识层面,当危机出现,它就跳到前台,控制局面。
我们外在有两层意识:意识、潜意识。内在还有藏识。我执和法执都是在潜意识中,它直接影响着意识。表层的思想叫意识,我执和法执在潜意识中时时刻刻影响我们,但又让我们感觉不露痕迹。它在里面隐藏。
法执是怎么产生的呢?由外面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收回来的六尘,信息累积,就形成了潜意识。我们产生的所有烦恼,都是因为我法二执所产生的感觉。烦恼和痛苦,快乐和解脱,其实都决定于自己的心理状态,和外在的事没有根本关系。并不是说你挣了多少钱就快乐,没有钱就不快乐,不在于这个。快乐与不快乐,感受好不好,其实只是一个感受。因为法执不一样,所以大家对同一事物状态的感觉也不一样。苦乐的感觉是一个内在的心理活动状态。我们要知道产生烦恼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往往认为:外面的一件事让我们产生烦恼,这个人说我坏话让我产生烦恼,那个人做了我不认可的事让我烦恼。其实这都是不对的,并不是外面的事让我们生烦恼,而是我们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让我们产生烦恼。
比如,你看到有两个人在嘀嘀咕咕,你就想:说什么呢,背着我说话,看那表情在说我坏话吧!你心里很生气,开始恨他。慢慢你走近了,听他们说:白菜降价了,你没买啊?没有。那你赶快去买点吧,现在挺便宜的。……哦,不是说我,你马上就舒坦了,刚才的烦恼其实是你自我判断的纠结。
你走在路上,突然有个人打你一下,你想谁啊?回头一看你不认识,找茬的!你刚要生气,那人说,不好意思,认错人了。哦,认错人了,没事,不生气了。其实这里面有个状态,并不是那人拍打你,或者不拍打你产生烦恼,而是你自我的感觉,你自我的心理活动的结果。
我们买了辆新车,开着到商场买东西,买完东西出来看到,有辆车倒车,倒到自己车上了。刚买的新车,昨天才挂的牌子,你愤怒:你怎么倒的车啊
!仔细一看,这不是我的车,我的车在那边停着呢。接着心就不疼了。一看是自己车的时候心绞痛,不是自己的立刻就不痛了。因此,我们的感觉认为是“我”的,我执和法执就产生纠结,开始疼,是心理的作用。当知道不是我的时候,马上就不疼了,疼和不疼的转变就这么快。由此,我们知道痛苦和烦恼其实就是心理活动。并不是说还要理疗半天才不疼了,不需要,发现不是自己的,当场就好了。不是外面具体的事让我们疼,是我们对外在的事物的认识让我们感觉疼。所以,疼是“感觉”在疼,烦恼是“感觉”在烦恼,快乐是“感觉”在快乐。它只是一个感觉。
如果你想调整世界,不容易调整。如果你希望调整你内心的感觉,则是很方便调整的。只要适当的加以训练,内心的感觉是随时可调整的。调整到你总是舒坦,充满喜悦的状态,当我们把我们的心调整到随时都保持喜悦状态,我们就是禅悦为食,法喜充满。当然并不是说人人都能即刻做到,但只要稍加心理训练,初步效果即刻就能显现。自此,赚钱你会欣喜,赔钱你也很自在;当官你很高兴,不当官你也很幸福。怎么都是充满了喜悦,因为喜悦是在内心完成,和外面的具体事情没有太多的关系。外面只是辅助的条件,但不是决定的因素。我法二执的纠结是众生烦恼的根源,同时也是众生转凡成圣的修行所在,我们修行就是修这个位置点。
【2.我执和法执是一个人的人生观和所有的意念行为的思想基础。】
我执,就是分别我、我的。我执有时候会扩展,有时候会缩小。首先,他认为这个身体是我;再拓展为那人是我兄弟,那是我的朋友;然后再向外拓展就是我的山东、我的中国。乃至宗教中都有“我的信仰,我修的法门”,都会产生一个巨大的我执。因为产生巨大的我执,法执就随着它而产生,随着它而延伸。它就是我们的人生观以及意念行为的思想基础。
两个学佛的居士有时聊:“学佛的里面也有是非。”“谁说不是呢?”但是碰到…
《大乘攻略:初学 六、认识自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