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基督教徒的时候,俩人就不说了。为什么呢?因为他是要保护“我的”,并不是说保护佛教,而是保护“我信仰的佛教”。我说不好可以,但是基督教徒说:“你们学佛的不好。”他就会反击:“你们基督教才不好呢!”他保护佛教,并非是为了信仰和理解,而是为了保护“我的”。“我的”也会延伸到国家领域,我们自己也经常说:“中国人不讲信用,见死不救,道德沦丧。”但是如果有个日本人说:“我们中国人见死不救,道德败坏。”我们就会回骂:“你们日本人更坏,你们外国人没一个好东西。”这是他本能的保护“我”和“我的”。并不是因为爱国思想在那对抗外国人,而是说它是“我的”,你就不能伤害。这个小孩调皮捣蛋,天天流着鼻涕,不讲卫生,不爱学习,但是你为什么疼他呢?因为他是“我儿子”。那个孩子很优秀,考的很好,干干净净,你不会疼他,因为他不是“我的儿子”。
因此我们要注意,我们所有的行为都能找到那个根源,包括面对出家师父也是这样的。并不是说这位师父很好很修行,我就护持他,跟着他学习。不!他认为这位师父是“我的师父”,我就跟着他。不是“我的师父”,再好,那是人家的。在修行中要警惕,你是基于“我的”而参加某种法会活动呢,还是你真实地基于法的修行而用功?这是我们要加以警惕的,其实我们假以修行的名义只是把 “我”扩大而已。很多人把“我”不断地强化,认为是修行,只是把外面的某种事物加盟进了“我的”概念里面,所以才对他好。因此,我们要警惕,我们要认识到它,认识到这种思想。
【3.信念是事情应该如何,是事情的原因;价值是事情的意义,其中什么重要、可得怎样好处等;规条是事情怎样安排才能取得价值,实现信念。】
我们的法执包含这三种:信念、价值、规条。
假如我们有个基本的信念:狗是咬人的。价值就是:我们不能让狗咬着。产生的相应规条就是:见到狗要作好防护措施。法执就慢慢产生了,大量的法执累积在我们的心意识中,力量就很强大。再比如说,我们有个信念:要有钱。价值认为:有钱能买东西。然后就有个规条:要具体行动去挣钱。任何一个法执都包含这三个层面:信念、价值、规条。这三种就形成法执在我们的心意识中。由于存在大量的错误的信念,错误的价值,错误的规条,也就导致产生了错误的人生,错误的努力,错误的感觉。越来越多,就会很苦。
我们来看,你当公务员,你就想当大官。“我要当官”,这是基本信念。为什么要当官呢,他的价值认为当了官说了算。然后就产生规条:我怎么才能当官呢?见了领导我要说好话,我要看领导的眼色,我要给领导送礼,于是他的一生,就围绕这个在前进。商人就想办法赚钱,学者就想办法出书,演员就想办法出名。我们仔细思维:其实他要的是这个东西吗?你从副组长、组长,副科长、科长,副处长、处长,副局长、局长……一直往上升,你当了多大的官,就说了算呢?说了算到底是什么状态呢?你仔细发现,其实他要的是:自由。从小就有种意识,被人管着不自由,管着别人就感觉自己的世界很宽松。就像小学生,当个班长就能管着全班,全班同学写作业,他就可以转来转去。慢慢的他就想着要当官,法执就这么一点一点的累积累积,然后他就开始围绕着信念、价值、规条运作。他忘了为什么要这样?他的核心其实是为了要自由。自由在佛教中叫解脱。为什么我们疯狂地赚钱?我们小的时候,看见人家买冰棍吃,咱们买不起只能看着别人吃,在那一刻就感觉我要赚钱买东西。或者带着弟弟出去,看人家买东西,弟弟很馋,自己没钱给他买,就下决心我一定挣钱,给我弟弟买冰棍吃。
这种意识逐渐地贯穿进去以后,就成为我们的人生动力。其实,都不是把有钱或者当官作为终极目标,而是有钱当官后可以获得“自由”——我们渴望自由和解脱。然而,有钱了就一定能够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吗?你仔细想想,你可以买来健康吗?你能买来爱情吗?你能买来友情吗?你能买来亲情吗?你能买来寿命吗?你发现钱不好使了。没钱的时候还宽松些,有钱的时候就不宽松了。咱们在座的生意都不是太大,太大的话根本没空来听课,你养活几千人,大家一张嘴就要吃饭,年底了工商税务你要走访,客户你得维护,质检的、环保的、安检的,你全得走访,根本没空来听一堂课。
当官也是,你要是官职小点去菜市场逛逛还可以,如果你官当大了,逛菜市场的自由都没有了。你真到了总理副总理那个级别,你要去逛菜市场,那探测器还不知道得探测多少遍。卖菜的都得赶走,由当地的干部换上卖菜的衣服。你走到哪里,后面都得跟着一大队保镖,这是安全条例。你上个厕所都得在监控视线之内,怕你有危险,不看不行。你上厕所都得有人看,多难受,你就发现你彻底没有自由了。我们想升官发财的核心就是想要自由和解脱,而自由和解脱并不是钱和官能给我们的。你官再大,钱再多,面对死亡的时候根本不自由,仍然会心生恐惧,官越大越恐惧,同样钱越多死亡的时候越恐惧。孩子们得分家产吧,分不平得打架啊,而且你心里还很难受——穷人死就死吧,我这么有钱也得死。死得更不甘心,还增加了痛苦。因此,我们要调整心态。不是说当官和有钱不好,我们是说:你心态调整不好,做什么都是苦的,都得不到自由和解脱。如果你没有修行,调整不好自己的心理状态,你有钱也苦,没钱也苦,有官也苦,没官也苦,一样的苦。我们要调整好心理状态。不管我们此时此刻外在的事业有多大,我们把内心的感觉调整好了,心理强大到可调控信念的时候,我们随处都可以解脱。
【4.法执是生活经验总结出来的处世模式,是推动无明轮回的力量。】
法执是生活经验,我们平时的积累,有时候是道听途说来的,有时候是自己生活中慢慢积累起来的经验,积累多了,就会成为我们固有的模式。比如说,我们每天吃完饭,人家说“饭后一支烟,快乐似神仙”。一开始我们没觉得抽烟好,每次吃完饭人家说:抽一支抽一支,很快乐的。我们抽一支,呛得难受。第二天再抽一支,第三天再抽一支……抽到一个星期,饭后抽烟就成为了一个模式。不抽反而开始难受了,你抽了快乐不快乐没感觉,但是不抽就很难受了。习惯就这么养成了,潜意识就这么形成了。我们可以用一星期来养成一个习惯,也可以用一星期来破除一个习惯,都是可以的。
之所以在无明中轮回,就是被我法二执紧紧地缠绕。首先是我执抱着不放,就如水中的气泡,它有种意识,我们称作神识,就是第七意识,民间称作灵魂。它紧抱成团,凝结不散,它害怕自己破灭离散。如果寄宿体朽坏了,它就会重新找地方寄宿投胎,有时是人体,有时也许是动物,这就是轮回。
我执越重,你在轮回中就越不能出离,永远是大海中的小水泡,破了,赶紧鼓起一股能量来重生水泡,好歹又投胎了。然后又破了,再鼓起一个小水泡。……永远在恐惧中轮回,永远在大海中当小水泡,这就是我们的神识,推动我们的无明、轮回。
法执越强烈,灌注在上面越保护我执。我执越不能离散,越不能回归大海。成佛就是回归于我们的如来本性。我们越抱紧我执,越强化这个“我”,名誉、财富、职位、眷属,就越坚固轮回。包括有些人假以度众生的名义,认为“我”这一辈子度了多少众生等等,你度的越多可能越轮回。因为你成佛和不成佛,与你度了多少众生根本没有直接关系。我们往往假以出世间的修行,却其实是在圆一个贪恋世间的梦,要时刻警惕自己的动机。
我有位老师兄,年龄大了出家,辛辛苦苦筹建起一座庙,建起来身体就垮了,八十多岁了,大家给他助念,他坚决不让给他助念:“你们给我念《大悲咒》,念观世音菩萨,祈求观世音菩萨再给我十年的寿命,我把那两个殿堂也给建起来!”他把建殿堂当成换寿命的筹码,这和修行无关。也有的人说:你看我这辈子建了座庙,值了。什么叫值了? 面对死亡,世间的一切有为法,没有一样是有价值的。
我遇到一位居士。他母亲在路上被车撞了,医院根据情况给截肢了,就把腿截下来了。出院时,人家问他:你母亲的腿怎么办?你要拿回去就拿回去,你要不拿回去,我们就扔到垃圾桶里。他想:这是我妈的腿,扔到垃圾堆里让老鼠野狗的吃了,不舍得。他让医生帮忙用绷带缠缠,把老太太接回去了,腿也扛回去了。回去后,他说:妈,这是您的腿。老太太说:拿走拿走。让腿弄得很伤心,看都不想看。放哪里呢?没地方放了,这可犯愁了。打电话给殡仪馆火化,人家说可以火化,但你得公安局、卫生局、医院开证明,别是销毁罪证什么的,很复杂。不去火化了,保存不好会变坏变臭,他就专门买了一个冰柜冷冻,放在家里一个房间。大家想到那个屋里冻着老太太的一根腿就害怕,都不敢进那个屋了,感觉阴森森的,阴森是因为有个冰柜制冷,再有心理作用,冻了一条人腿。全家犯愁了,为了这条腿开了好几次家庭会议,没办法,要不埋了吧。最后,挖个坟把腿埋到里面,等他妈妈死了再埋进去,先给老太太埋了个腿坟。
由此我就想到,我们执著这条腿是这样,这个身体是不是也是这样呢?有个故事讲到:过去山里的禅僧坐禅,大和尚领着一群小和尚打生死禅七,有个小女孩来报名打禅七。老和尚说:“女孩子太年轻,不行,老太太来还行。”小和尚们说:“小女孩挺漂亮挺懂事的,让她来吧。”大家都要求,老和尚只好同意了。小女孩来了之后,身体很香,走路也好看,小和尚们一边坐禅,一边就偷着瞅两眼。第二天,女孩就生病病倒了。到了第三天,女孩就死了。大家说:“挺可惜的,抬出去吧。”老和尚说:“不行,生死七,七天不到,谁也不能出去,死了也得放在这里。”大家心里感慨:“这么清秀的女孩子躺…
《大乘攻略:初学 六、认识自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