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乘攻略:初學 六、認識自我▪P2

  ..續本文上一頁基督教徒的時候,倆人就不說了。爲什麼呢?因爲他是要保護“我的”,並不是說保護佛教,而是保護“我信仰的佛教”。我說不好可以,但是基督教徒說:“你們學佛的不好。”他就會反擊:“你們基督教才不好呢!”他保護佛教,並非是爲了信仰和理解,而是爲了保護“我的”。“我的”也會延伸到國家領域,我們自己也經常說:“中國人不講信用,見死不救,道德淪喪。”但是如果有個日本人說:“我們中國人見死不救,道德敗壞。”我們就會回罵:“你們日本人更壞,你們外國人沒一個好東西。”這是他本能的保護“我”和“我的”。並不是因爲愛國思想在那對抗外國人,而是說它是“我的”,你就不能傷害。這個小孩調皮搗蛋,天天流著鼻涕,不講衛生,不愛學習,但是你爲什麼疼他呢?因爲他是“我兒子”。那個孩子很優秀,考的很好,幹幹淨淨,你不會疼他,因爲他不是“我的兒子”。

  因此我們要注意,我們所有的行爲都能找到那個根源,包括面對出家師父也是這樣的。並不是說這位師父很好很修行,我就護持他,跟著他學習。不!他認爲這位師父是“我的師父”,我就跟著他。不是“我的師父”,再好,那是人家的。在修行中要警惕,你是基于“我的”而參加某種法會活動呢,還是你真實地基于法的修行而用功?這是我們要加以警惕的,其實我們假以修行的名義只是把 “我”擴大而已。很多人把“我”不斷地強化,認爲是修行,只是把外面的某種事物加盟進了“我的”概念裏面,所以才對他好。因此,我們要警惕,我們要認識到它,認識到這種思想。

  【3.信念是事情應該如何,是事情的原因;價值是事情的意義,其中什麼重要、可得怎樣好處等;規條是事情怎樣安排才能取得價值,實現信念。】

  我們的法執包含這叁種:信念、價值、規條。

  假如我們有個基本的信念:狗是咬人的。價值就是:我們不能讓狗咬著。産生的相應規條就是:見到狗要作好防護措施。法執就慢慢産生了,大量的法執累積在我們的心意識中,力量就很強大。再比如說,我們有個信念:要有錢。價值認爲:有錢能買東西。然後就有個規條:要具體行動去掙錢。任何一個法執都包含這叁個層面:信念、價值、規條。這叁種就形成法執在我們的心意識中。由于存在大量的錯誤的信念,錯誤的價值,錯誤的規條,也就導致産生了錯誤的人生,錯誤的努力,錯誤的感覺。越來越多,就會很苦。

  我們來看,你當公務員,你就想當大官。“我要當官”,這是基本信念。爲什麼要當官呢,他的價值認爲當了官說了算。然後就産生規條:我怎麼才能當官呢?見了領導我要說好話,我要看領導的眼色,我要給領導送禮,于是他的一生,就圍繞這個在前進。商人就想辦法賺錢,學者就想辦法出書,演員就想辦法出名。我們仔細思維:其實他要的是這個東西嗎?你從副組長、組長,副科長、科長,副處長、處長,副局長、局長……一直往上升,你當了多大的官,就說了算呢?說了算到底是什麼狀態呢?你仔細發現,其實他要的是:自由。從小就有種意識,被人管著不自由,管著別人就感覺自己的世界很寬松。就像小學生,當個班長就能管著全班,全班同學寫作業,他就可以轉來轉去。慢慢的他就想著要當官,法執就這麼一點一點的累積累積,然後他就開始圍繞著信念、價值、規條運作。他忘了爲什麼要這樣?他的核心其實是爲了要自由。自由在佛教中叫解脫。爲什麼我們瘋狂地賺錢?我們小的時候,看見人家買冰棍吃,咱們買不起只能看著別人吃,在那一刻就感覺我要賺錢買東西。或者帶著弟弟出去,看人家買東西,弟弟很饞,自己沒錢給他買,就下決心我一定掙錢,給我弟弟買冰棍吃。

  這種意識逐漸地貫穿進去以後,就成爲我們的人生動力。其實,都不是把有錢或者當官作爲終極目標,而是有錢當官後可以獲得“自由”——我們渴望自由和解脫。然而,有錢了就一定能夠想買什麼就買什麼嗎?你仔細想想,你可以買來健康嗎?你能買來愛情嗎?你能買來友情嗎?你能買來親情嗎?你能買來壽命嗎?你發現錢不好使了。沒錢的時候還寬松些,有錢的時候就不寬松了。咱們在座的生意都不是太大,太大的話根本沒空來聽課,你養活幾千人,大家一張嘴就要吃飯,年底了工商稅務你要走訪,客戶你得維護,質檢的、環保的、安檢的,你全得走訪,根本沒空來聽一堂課。

  當官也是,你要是官職小點去菜市場逛逛還可以,如果你官當大了,逛菜市場的自由都沒有了。你真到了總理副總理那個級別,你要去逛菜市場,那探測器還不知道得探測多少遍。賣菜的都得趕走,由當地的幹部換上賣菜的衣服。你走到哪裏,後面都得跟著一大隊保镖,這是安全條例。你上個廁所都得在監控視線之內,怕你有危險,不看不行。你上廁所都得有人看,多難受,你就發現你徹底沒有自由了。我們想升官發財的核心就是想要自由和解脫,而自由和解脫並不是錢和官能給我們的。你官再大,錢再多,面對死亡的時候根本不自由,仍然會心生恐懼,官越大越恐懼,同樣錢越多死亡的時候越恐懼。孩子們得分家産吧,分不平得打架啊,而且你心裏還很難受——窮人死就死吧,我這麼有錢也得死。死得更不甘心,還增加了痛苦。因此,我們要調整心態。不是說當官和有錢不好,我們是說:你心態調整不好,做什麼都是苦的,都得不到自由和解脫。如果你沒有修行,調整不好自己的心理狀態,你有錢也苦,沒錢也苦,有官也苦,沒官也苦,一樣的苦。我們要調整好心理狀態。不管我們此時此刻外在的事業有多大,我們把內心的感覺調整好了,心理強大到可調控信念的時候,我們隨處都可以解脫。

  【4.法執是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處世模式,是推動無明輪回的力量。】

  法執是生活經驗,我們平時的積累,有時候是道聽途說來的,有時候是自己生活中慢慢積累起來的經驗,積累多了,就會成爲我們固有的模式。比如說,我們每天吃完飯,人家說“飯後一支煙,快樂似神仙”。一開始我們沒覺得抽煙好,每次吃完飯人家說:抽一支抽一支,很快樂的。我們抽一支,嗆得難受。第二天再抽一支,第叁天再抽一支……抽到一個星期,飯後抽煙就成爲了一個模式。不抽反而開始難受了,你抽了快樂不快樂沒感覺,但是不抽就很難受了。習慣就這麼養成了,潛意識就這麼形成了。我們可以用一星期來養成一個習慣,也可以用一星期來破除一個習慣,都是可以的。

  之所以在無明中輪回,就是被我法二執緊緊地纏繞。首先是我執抱著不放,就如水中的氣泡,它有種意識,我們稱作神識,就是第七意識,民間稱作靈魂。它緊抱成團,凝結不散,它害怕自己破滅離散。如果寄宿體朽壞了,它就會重新找地方寄宿投胎,有時是人體,有時也許是動物,這就是輪回。

  我執越重,你在輪回中就越不能出離,永遠是大海中的小水泡,破了,趕緊鼓起一股能量來重生水泡,好歹又投胎了。然後又破了,再鼓起一個小水泡。……永遠在恐懼中輪回,永遠在大海中當小水泡,這就是我們的神識,推動我們的無明、輪回。

  法執越強烈,灌注在上面越保護我執。我執越不能離散,越不能回歸大海。成佛就是回歸于我們的如來本性。我們越抱緊我執,越強化這個“我”,名譽、財富、職位、眷屬,就越堅固輪回。包括有些人假以度衆生的名義,認爲“我”這一輩子度了多少衆生等等,你度的越多可能越輪回。因爲你成佛和不成佛,與你度了多少衆生根本沒有直接關系。我們往往假以出世間的修行,卻其實是在圓一個貪戀世間的夢,要時刻警惕自己的動機。

  我有位老師兄,年齡大了出家,辛辛苦苦籌建起一座廟,建起來身體就垮了,八十多歲了,大家給他助念,他堅決不讓給他助念:“你們給我念《大悲咒》,念觀世音菩薩,祈求觀世音菩薩再給我十年的壽命,我把那兩個殿堂也給建起來!”他把建殿堂當成換壽命的籌碼,這和修行無關。也有的人說:你看我這輩子建了座廟,值了。什麼叫值了? 面對死亡,世間的一切有爲法,沒有一樣是有價值的。

  我遇到一位居士。他母親在路上被車撞了,醫院根據情況給截肢了,就把腿截下來了。出院時,人家問他:你母親的腿怎麼辦?你要拿回去就拿回去,你要不拿回去,我們就扔到垃圾桶裏。他想:這是我媽的腿,扔到垃圾堆裏讓老鼠野狗的吃了,不舍得。他讓醫生幫忙用繃帶纏纏,把老太太接回去了,腿也扛回去了。回去後,他說:媽,這是您的腿。老太太說:拿走拿走。讓腿弄得很傷心,看都不想看。放哪裏呢?沒地方放了,這可犯愁了。打電話給殡儀館火化,人家說可以火化,但你得公安局、衛生局、醫院開證明,別是銷毀罪證什麼的,很複雜。不去火化了,保存不好會變壞變臭,他就專門買了一個冰櫃冷凍,放在家裏一個房間。大家想到那個屋裏凍著老太太的一根腿就害怕,都不敢進那個屋了,感覺陰森森的,陰森是因爲有個冰櫃製冷,再有心理作用,凍了一條人腿。全家犯愁了,爲了這條腿開了好幾次家庭會議,沒辦法,要不埋了吧。最後,挖個墳把腿埋到裏面,等他媽媽死了再埋進去,先給老太太埋了個腿墳。

  由此我就想到,我們執著這條腿是這樣,這個身體是不是也是這樣呢?有個故事講到:過去山裏的禅僧坐禅,大和尚領著一群小和尚打生死禅七,有個小女孩來報名打禅七。老和尚說:“女孩子太年輕,不行,老太太來還行。”小和尚們說:“小女孩挺漂亮挺懂事的,讓她來吧。”大家都要求,老和尚只好同意了。小女孩來了之後,身體很香,走路也好看,小和尚們一邊坐禅,一邊就偷著瞅兩眼。第二天,女孩就生病病倒了。到了第叁天,女孩就死了。大家說:“挺可惜的,擡出去吧。”老和尚說:“不行,生死七,七天不到,誰也不能出去,死了也得放在這裏。”大家心裏感慨:“這麼清秀的女孩子躺…

《大乘攻略:初學 六、認識自我》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