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朝聖普賢願海——《普賢行願品》講記 第八願王——常隨佛學▪P2

  ..續本文上一頁,連最愛惜的身命都能舍棄,何況王位、都城、宮殿、園林等的身外之物?除了布施,佛還行持了種種難行苦行。這一切佛因地的修行,我都願奉爲榜樣效仿而行。

  《集一切福德叁昧經》最勝仙人舍身求法的故事:

  一天,淨威菩薩恭敬請問釋迦牟尼佛過去修行的因緣,佛爲其開示最勝仙人舍身求法之事。

  久遠劫以前,許多仙人在山林間精勤修習、廣行慈心。一天,最勝仙人思惟:“具足慈悲心雖能利益衆生,但唯有深入經藏、聞思法義,具足智慧,才能幫助衆生除滅煩惱,建立正確知見。”最勝仙人希望以正法度化衆生,便積極于大、小城鎮間,尋找善說法要的明師。

  最勝仙人爲衆生求法的心,震動了天魔。一天,空中傳來天魔的音聲:“最勝仙人,你希望求得佛所說的法偈嗎?只要你願意剝除自己的皮膚爲紙,刺取身中的鮮血爲墨,割截自身的骨頭成筆,書寫此偈,我將爲你說法。”最勝仙人一聽,心想:“過去無量劫以來,這血肉之身飽受輪回之苦,卻未曾利益過衆生,今日逢此殊勝因緣,應當不惜生命,舍此危脆之身,而得微妙之法。”于是,最勝仙人發起歡喜精進之心,立刻剝除皮膚爲紙,刺取鮮血爲墨,割截骨頭成筆,雙手合十仰望天際,祈請天魔爲他說法。天魔原意爲刁難仙人,阻礙其求法,沒想到最勝仙人竟如此舍身爲法,讓天魔失望不已,隨即離去。

  仙人看著天魔離去,依然向天祈求:“我今日虔誠求法,不惜生命,剝除皮膚爲紙,刺取鮮血作墨,割截骨頭成筆,皆是心念衆生。此願真實不虛,懇請所有世界大慈大悲能說法者,聞此至誠之心,慈悲示現。”仙人祈願之際,東方距此叁十二刹的他方世界中,普無垢佛國的淨名王佛即示現在仙人眼前,綻放清淨耀眼的光明,刹那之間,慈照最勝仙人,剝皮刺骨之劇痛消逝無蹤,泣血靡爛之肉身平複如故。

  淨名王佛即爲仙人開演集一切福德叁昧,最勝仙人聽聞法義,成就無礙辯才,更以此智慧爲衆生廣說妙法,令無量衆生皆得入叁乘聖道。仙人如此慈悲說法度衆經一千載,命終生于淨名王佛普無垢國。

  釋迦牟尼佛告訴淨威菩薩:“過去的最勝仙人,就是現在的我。由此可知,如果有人能恭敬求法,十方諸佛將不舍此衆生,無論何時何地,皆能親見佛面,得聞正法。”

  《大般若經》常啼菩薩求法的故事:

  以前,有一位常啼菩薩,曾經爲了求學“般若波羅密多”,走到一片荒涼的曠野中,這時虛空中傳出聲音,告訴他說:“善男子,你只要往東方走,不管白天或黑夜,你都不要畏懼任何疲累饑渴,昏沈睡眠,寒冷炎熱的痛苦,你將會得到般若的經典,遇見宣講般若法門的比丘,如果能遇到講解般若法門的人,就算他外相生活在五欲之中,你也要對他生起信心,把他當作佛菩薩看待!”

  于是常啼菩薩一心往東方走。在尋找的路途上,備受坎坷艱辛,讓他數度痛哭失聲,但他還是一路忍受。後來,有一位如來出現在他面前對他說:“距離這裏一千多裏的地方,有一座名叫香積的城市,這個城市由五百個七寶砌成的花園圍繞著,裏面正中央的七寶宮殿中,有一位功德圓滿具足的法勝菩薩,和六萬八千個美女正在園林中歡聚,享用無比的妙樂。他在爲諸眷屬演說般若波羅密多,你可以前往聽聞。”常啼菩薩因爲如來的加持力,聽到如來的指引時,當下似乎也聽到法勝菩薩和十方世界無量諸佛都在演說般若波羅密多。

  但是常啼菩薩非常貧窮,身無分文,沒有能力供養法勝菩薩任何珍寶。他一面哭,一面想:“我生生世世漂流在輪回中,雖然曾經賣過自己身上的肉,也在地獄中受盡切割的折磨,但都不是爲了正法而受苦,我現在要把握這千載難逢的機會,爲了這樣的高僧大德,賣自己的身體來作供養吧!”于是,他哭著大叫:“誰想買人?誰要買人?”這時,魔嫉妒他求法之心,不想讓他滿願,故意不讓旁邊的人聽到他的叫賣聲。

  後來,有一位帝釋天觀察到他渴求般若法門的真心,便化身爲一位婆羅門,向他買人肉、人油和人的骨髓。于是,常啼菩薩便用刀子割自己身上的肉,一時血流如注;當他又繼續割取身上的骨髓時,被一位商人的女兒看到了,很不忍心地詢問他割肉的緣由以後,願意爲他供養法勝菩薩。不一會兒,他在帝釋的加持下,身體便恢複正常。

  然後,商人女帶著種種無上妙供,率五百眷屬,和常啼菩薩一起來到香積城,城中有以七寶構成的般若宮殿,宮殿是用紅檀木莊飾的,並有種種珍寶纓珞,四周挂有如意寶燈,殿內燃著熏香,在中央的四寶筴中,有用琉璃寫在金函的《般若波羅密多》,有很多天人來到這裏供養這部經。這時,常啼菩薩一群人上前供養之後,商人女及其眷屬都發了無上菩提心,接著便恭敬請示法勝菩薩:“前所見之諸佛,從何而來?去至何處?”法勝菩薩便宣說了《諸佛無來無去品》,之後,就從法座上起身回去,一去就入定了七年。

  七年之間,常啼菩薩和衆眷屬,不敢懈怠。不敢睡覺安坐,天天站立行走,就這樣苦苦等了七年。七年將盡,天人告訴常啼菩薩,還有七天,法勝菩薩就要宣講佛法。于是,常啼菩薩爲了聽法,想將聽法之處,二十幾裏以內的地方灑淨,一塵不染。此時,魔又將所有的水變化消失,不讓他使用。于是,他和商人女及五百眷屬,全部刺出身上的血,用血來灑淨地上的灰塵。這時,帝釋天知道了,便將所有的血,以天界紅檀加持,讓那塊地變成紅色的。當他們將一切都莊嚴妥善了,鋪好獅子座之後,法勝菩薩出來,一上法座,便宣說《般若經》當下常啼菩薩立即得到六百萬禅定法門,面見無量諸佛菩薩,據說現在他在妙音無盡如來座下,與諸佛同在。

  學習這些公案的目的,就是讓我們時時以佛爲學習的榜樣,對佛的教法要依教奉行。總之,要誠心憶佛,從因至果,引得心智,隨之而學。常常如此,始終不變。

  從理上解釋“書寫經典”:皮、骨、血是肉身支分,經典是佛法。以不堅實的肉身修行佛法,就是“書寫經典”。比如,身行施舍是寫布施法,運身禮敬是寫禮敬法……像這樣,日夜以身行道,所寫的佛法如須彌山般高大。

  也可以解釋爲:皮、骨、血等組合之身,分解到極微塵,再分就成了空性,是書寫空觀的法;觀皮、骨、血等只是假名,是書寫假觀的法;觀空假不二,皮骨血等原同法界,是書寫中道第一義谛的法。

  以上佛因地的修行,我們要隨學的是佛的發心、佛的求道,佛重法不惜身命的精神。

  “乃至樹下成大菩提”,“乃至”中包括佛從最初發心到成佛之間所作的無量修行。“樹下成大菩提”到“示現入于涅槃”是說佛示現八相成道的利他事業。

  佛在菩提樹下成大菩提,顯示種種神通,起十八種變化,隨衆生心現種種身。佛在種種衆會中,有教無類。有時處在菩薩衆會道場中,爲菩薩說法;有時處在聲聞、辟支佛衆會道場中,爲小乘人說法;有時處在轉輪聖王、小王眷屬的衆會道場中,爲王臣說法;有時還處在長者居士乃至天龍八部的衆會道場,不辭辛苦地說法度生。佛不舍棄一個衆生,何處有有緣衆生,就在該處現身說法。在種種衆會中,佛以梵音聲相,如大雷震般響亮,隨衆生欲樂,未種善根者令種善根,已種者令其增長,已增長者令其成熟,已成熟者令其解脫。乃至示現趣入涅槃。這一切佛的利生事業,我都發願隨學。

  我們發大願隨學善知識的目的是爲了能聽聞正法,這是修學佛法的入門要道。而聞法則需要正確的心態,《成佛之道》說,聞法的心態要:“如器受于水,如地植于種,應離叁種失。”也就是說,聽聞佛法不能有先入爲主的觀念,不能心懷成見,不能心生排斥,否則就像一個杯子,由于覆蓋、裂縫、有雜物,再好的法水也裝不進去,即使裝進去了,也會變質;又像在地上種植播種,由于土地堅硬、雜草叢生或種子沒有生長的助緣,就不可能生根發芽。應該要用恭敬心、清淨心、柔軟心、稀有心、至誠懇切的心聞法,才能獲得法益。

  聽聞正法能令我們獲得究竟覺悟。在這個世間沒有比聽聞正法更殊勝的事了。《大方便佛報恩經》卷六雲:“佛以法爲師,佛從法生,法是佛母。”如是認知,每次聞法時相續中定會充滿歡喜,無需強迫,自會以大歡喜心聞受。認識到佛法的珍貴,建立正確的聞法心態:恭敬正法、恭敬法師、不輕正法、不輕法師。

  第一、極爲敬重正法:應作是念:“依此正法,能得大利益,此法極爲殊勝。我今有此善根,悉爲佛法所賜。”如是敬重正法,視其爲無上對境。

  第二、極爲敬重法師:應作是念:“父母養我色身,法師育我法身,法傳自師處,生生世世利益我,此恩德無量無邊。”有此感恩之心,自然會敬重法師。即使法師功德與己相等,或不如己,也不輕慢,極爲敬重。

  第叁、于法不生輕蔑:即不輕視正法。所謂輕蔑,即作是念:“此法甚是粗淺,乃對初學者所宣之法,于我上根者而言,聞此種法無何意義。”或想:“此法我早已了知,無必要對我重複宣說。”

  第四、于法師不生輕蔑:即不輕視法師。所謂輕蔑,即作是念:“此人水平尚不如我,如何能講法。”或想:“此人種性低劣,能力甚差。”這些都是輕蔑之心,應當斷除。

  《賢愚經》中“鳥聞比丘法而生天”的故事:

  佛陀時代,有位精進用功修道的比丘,飯後到祇樹給孤獨園經行,經行完畢,便誦經用功。比丘的聲音十分清揚、幽雅,尤其是誦經時的聲音,更是無比莊嚴。這時候,天空飛來了一只鳥,這只鳥聽到如此莊嚴的音聲,感到十分歡喜,就停在一棵樹上,心生恭敬地聆聽比丘誦經,絲毫沒有注意來了一位獵人,正准備弓箭要射殺它。獵人一箭射來,這只鳥立即命終。

  由于它在往生前,是一念專注、恭敬法喜地聽著比丘誦經,所以立刻生到忉利天,相貌端正,身上散發著耀眼、奇異的光芒,其他天人都無法相比。天人懷著感恩的心,帶著…

《朝聖普賢願海——《普賢行願品》講記 第八願王——常隨佛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