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朝圣普贤愿海——《普贤行愿品》讲记 第八愿王——常随佛学▪P2

  ..续本文上一页,连最爱惜的身命都能舍弃,何况王位、都城、宫殿、园林等的身外之物?除了布施,佛还行持了种种难行苦行。这一切佛因地的修行,我都愿奉为榜样效仿而行。

  《集一切福德三昧经》最胜仙人舍身求法的故事:

  一天,净威菩萨恭敬请问释迦牟尼佛过去修行的因缘,佛为其开示最胜仙人舍身求法之事。

  久远劫以前,许多仙人在山林间精勤修习、广行慈心。一天,最胜仙人思惟:“具足慈悲心虽能利益众生,但唯有深入经藏、闻思法义,具足智慧,才能帮助众生除灭烦恼,建立正确知见。”最胜仙人希望以正法度化众生,便积极于大、小城镇间,寻找善说法要的明师。

  最胜仙人为众生求法的心,震动了天魔。一天,空中传来天魔的音声:“最胜仙人,你希望求得佛所说的法偈吗?只要你愿意剥除自己的皮肤为纸,刺取身中的鲜血为墨,割截自身的骨头成笔,书写此偈,我将为你说法。”最胜仙人一听,心想:“过去无量劫以来,这血肉之身饱受轮回之苦,却未曾利益过众生,今日逢此殊胜因缘,应当不惜生命,舍此危脆之身,而得微妙之法。”于是,最胜仙人发起欢喜精进之心,立刻剥除皮肤为纸,刺取鲜血为墨,割截骨头成笔,双手合十仰望天际,祈请天魔为他说法。天魔原意为刁难仙人,阻碍其求法,没想到最胜仙人竟如此舍身为法,让天魔失望不已,随即离去。

  仙人看着天魔离去,依然向天祈求:“我今日虔诚求法,不惜生命,剥除皮肤为纸,刺取鲜血作墨,割截骨头成笔,皆是心念众生。此愿真实不虚,恳请所有世界大慈大悲能说法者,闻此至诚之心,慈悲示现。”仙人祈愿之际,东方距此三十二刹的他方世界中,普无垢佛国的净名王佛即示现在仙人眼前,绽放清净耀眼的光明,刹那之间,慈照最胜仙人,剥皮刺骨之剧痛消逝无踪,泣血靡烂之肉身平复如故。

  净名王佛即为仙人开演集一切福德三昧,最胜仙人听闻法义,成就无碍辩才,更以此智慧为众生广说妙法,令无量众生皆得入三乘圣道。仙人如此慈悲说法度众经一千载,命终生于净名王佛普无垢国。

  释迦牟尼佛告诉净威菩萨:“过去的最胜仙人,就是现在的我。由此可知,如果有人能恭敬求法,十方诸佛将不舍此众生,无论何时何地,皆能亲见佛面,得闻正法。”

  《大般若经》常啼菩萨求法的故事:

  以前,有一位常啼菩萨,曾经为了求学“般若波罗密多”,走到一片荒凉的旷野中,这时虚空中传出声音,告诉他说:“善男子,你只要往东方走,不管白天或黑夜,你都不要畏惧任何疲累饥渴,昏沉睡眠,寒冷炎热的痛苦,你将会得到般若的经典,遇见宣讲般若法门的比丘,如果能遇到讲解般若法门的人,就算他外相生活在五欲之中,你也要对他生起信心,把他当作佛菩萨看待!”

  于是常啼菩萨一心往东方走。在寻找的路途上,备受坎坷艰辛,让他数度痛哭失声,但他还是一路忍受。后来,有一位如来出现在他面前对他说:“距离这里一千多里的地方,有一座名叫香积的城市,这个城市由五百个七宝砌成的花园围绕着,里面正中央的七宝宫殿中,有一位功德圆满具足的法胜菩萨,和六万八千个美女正在园林中欢聚,享用无比的妙乐。他在为诸眷属演说般若波罗密多,你可以前往听闻。”常啼菩萨因为如来的加持力,听到如来的指引时,当下似乎也听到法胜菩萨和十方世界无量诸佛都在演说般若波罗密多。

  但是常啼菩萨非常贫穷,身无分文,没有能力供养法胜菩萨任何珍宝。他一面哭,一面想:“我生生世世漂流在轮回中,虽然曾经卖过自己身上的肉,也在地狱中受尽切割的折磨,但都不是为了正法而受苦,我现在要把握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为了这样的高僧大德,卖自己的身体来作供养吧!”于是,他哭着大叫:“谁想买人?谁要买人?”这时,魔嫉妒他求法之心,不想让他满愿,故意不让旁边的人听到他的叫卖声。

  后来,有一位帝释天观察到他渴求般若法门的真心,便化身为一位婆罗门,向他买人肉、人油和人的骨髓。于是,常啼菩萨便用刀子割自己身上的肉,一时血流如注;当他又继续割取身上的骨髓时,被一位商人的女儿看到了,很不忍心地询问他割肉的缘由以后,愿意为他供养法胜菩萨。不一会儿,他在帝释的加持下,身体便恢复正常。

  然后,商人女带着种种无上妙供,率五百眷属,和常啼菩萨一起来到香积城,城中有以七宝构成的般若宫殿,宫殿是用红檀木庄饰的,并有种种珍宝缨珞,四周挂有如意宝灯,殿内燃着熏香,在中央的四宝筴中,有用琉璃写在金函的《般若波罗密多》,有很多天人来到这里供养这部经。这时,常啼菩萨一群人上前供养之后,商人女及其眷属都发了无上菩提心,接着便恭敬请示法胜菩萨:“前所见之诸佛,从何而来?去至何处?”法胜菩萨便宣说了《诸佛无来无去品》,之后,就从法座上起身回去,一去就入定了七年。

  七年之间,常啼菩萨和众眷属,不敢懈怠。不敢睡觉安坐,天天站立行走,就这样苦苦等了七年。七年将尽,天人告诉常啼菩萨,还有七天,法胜菩萨就要宣讲佛法。于是,常啼菩萨为了听法,想将听法之处,二十几里以内的地方洒净,一尘不染。此时,魔又将所有的水变化消失,不让他使用。于是,他和商人女及五百眷属,全部刺出身上的血,用血来洒净地上的灰尘。这时,帝释天知道了,便将所有的血,以天界红檀加持,让那块地变成红色的。当他们将一切都庄严妥善了,铺好狮子座之后,法胜菩萨出来,一上法座,便宣说《般若经》当下常啼菩萨立即得到六百万禅定法门,面见无量诸佛菩萨,据说现在他在妙音无尽如来座下,与诸佛同在。

  学习这些公案的目的,就是让我们时时以佛为学习的榜样,对佛的教法要依教奉行。总之,要诚心忆佛,从因至果,引得心智,随之而学。常常如此,始终不变。

  从理上解释“书写经典”:皮、骨、血是肉身支分,经典是佛法。以不坚实的肉身修行佛法,就是“书写经典”。比如,身行施舍是写布施法,运身礼敬是写礼敬法……像这样,日夜以身行道,所写的佛法如须弥山般高大。

  也可以解释为:皮、骨、血等组合之身,分解到极微尘,再分就成了空性,是书写空观的法;观皮、骨、血等只是假名,是书写假观的法;观空假不二,皮骨血等原同法界,是书写中道第一义谛的法。

  以上佛因地的修行,我们要随学的是佛的发心、佛的求道,佛重法不惜身命的精神。

  “乃至树下成大菩提”,“乃至”中包括佛从最初发心到成佛之间所作的无量修行。“树下成大菩提”到“示现入于涅槃”是说佛示现八相成道的利他事业。

  佛在菩提树下成大菩提,显示种种神通,起十八种变化,随众生心现种种身。佛在种种众会中,有教无类。有时处在菩萨众会道场中,为菩萨说法;有时处在声闻、辟支佛众会道场中,为小乘人说法;有时处在转轮圣王、小王眷属的众会道场中,为王臣说法;有时还处在长者居士乃至天龙八部的众会道场,不辞辛苦地说法度生。佛不舍弃一个众生,何处有有缘众生,就在该处现身说法。在种种众会中,佛以梵音声相,如大雷震般响亮,随众生欲乐,未种善根者令种善根,已种者令其增长,已增长者令其成熟,已成熟者令其解脱。乃至示现趣入涅槃。这一切佛的利生事业,我都发愿随学。

  我们发大愿随学善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能听闻正法,这是修学佛法的入门要道。而闻法则需要正确的心态,《成佛之道》说,闻法的心态要:“如器受于水,如地植于种,应离三种失。”也就是说,听闻佛法不能有先入为主的观念,不能心怀成见,不能心生排斥,否则就像一个杯子,由于覆盖、裂缝、有杂物,再好的法水也装不进去,即使装进去了,也会变质;又像在地上种植播种,由于土地坚硬、杂草丛生或种子没有生长的助缘,就不可能生根发芽。应该要用恭敬心、清净心、柔软心、稀有心、至诚恳切的心闻法,才能获得法益。

  听闻正法能令我们获得究竟觉悟。在这个世间没有比听闻正法更殊胜的事了。《大方便佛报恩经》卷六云:“佛以法为师,佛从法生,法是佛母。”如是认知,每次闻法时相续中定会充满欢喜,无需强迫,自会以大欢喜心闻受。认识到佛法的珍贵,建立正确的闻法心态:恭敬正法、恭敬法师、不轻正法、不轻法师。

  第一、极为敬重正法:应作是念:“依此正法,能得大利益,此法极为殊胜。我今有此善根,悉为佛法所赐。”如是敬重正法,视其为无上对境。

  第二、极为敬重法师:应作是念:“父母养我色身,法师育我法身,法传自师处,生生世世利益我,此恩德无量无边。”有此感恩之心,自然会敬重法师。即使法师功德与己相等,或不如己,也不轻慢,极为敬重。

  第三、于法不生轻蔑:即不轻视正法。所谓轻蔑,即作是念:“此法甚是粗浅,乃对初学者所宣之法,于我上根者而言,闻此种法无何意义。”或想:“此法我早已了知,无必要对我重复宣说。”

  第四、于法师不生轻蔑:即不轻视法师。所谓轻蔑,即作是念:“此人水平尚不如我,如何能讲法。”或想:“此人种性低劣,能力甚差。”这些都是轻蔑之心,应当断除。

  《贤愚经》中“鸟闻比丘法而生天”的故事:

  佛陀时代,有位精进用功修道的比丘,饭后到祇树给孤独园经行,经行完毕,便诵经用功。比丘的声音十分清扬、幽雅,尤其是诵经时的声音,更是无比庄严。这时候,天空飞来了一只鸟,这只鸟听到如此庄严的音声,感到十分欢喜,就停在一棵树上,心生恭敬地聆听比丘诵经,丝毫没有注意来了一位猎人,正准备弓箭要射杀它。猎人一箭射来,这只鸟立即命终。

  由于它在往生前,是一念专注、恭敬法喜地听着比丘诵经,所以立刻生到忉利天,相貌端正,身上散发着耀眼、奇异的光芒,其他天人都无法相比。天人怀着感恩的心,带着…

《朝圣普贤愿海——《普贤行愿品》讲记 第八愿王——常随佛学》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