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深義(臺灣法藏法師)▪P17

  ..續本文上一頁在《叁時系念》裏面的句子。你就是因爲濁水不清,所以對十八願不敢領受,這沒有關系,你不一定要像日本真宗那樣一天到晚的聽聞,那樣可能會越聽越糊塗。你可以持名念佛呀!回到中國傳統的修法不會錯。中國祖師說過:“但得持名,必得心開意解,近者開智慧,遠者絕對往生。”因此我常常說,念佛能開悟,就是這個道理。

  但是如果你不聽聞十八願的意義,就會有行無解,不能以解導行,行産生的效果就比較有限。就是說你雖然念佛,但是你不懂得十八願的攝受,你就只知道念佛求一心不亂。反之,你懂得了十八願的意義而持名念佛,就不完全是求一心不亂了。其實達不到一心不亂,乃至散亂心念佛,你冥冥中聞佛名號,就具有無邊的功德,就會冥冥中洗滌你的妄想、穢垢的心。你就會跟十八願相應了。這就是由解起行,由行入導,解行相應。

  反過來說,如果你不懂得十八願的道理,你念佛就只有一個目的,求一心不亂,你會擔心憂疑。即使你一心不亂了,可能只是相似一心,容易退失,甚至你會起妄想,爲什麼?因爲你還有其它錯誤的知見,在你的定心中發生作用,結果你會未證言證,未得言得,你還沒有證得一心不亂,你說已經證得。這就不對了嘛!

  所以古來大德對淨土法門有那麼多的注解,如果淨土宗不需要理解,但持佛名,就能攝受一切人的話,祖師就不需要去做那麼多的解釋了。我們承認有一部份人過去有善根,他能夠一句佛號念到底,會自然的開智慧,即使不懂得十八願,也自信能往生,這是一種他力跟自力的冥合作用。但是你如果沒有那種根器,就不妨多聽一些彌陀本願的道理。再去專心念佛,這樣就能夠除自力之外,再加上仰仗他力,確定往生。這就是特異方便。善導大師所說的,一向專念,持佛名號,仰仗彌陀悲願接引。就是這個意思。

  第二種情形是可能你依照二十願去修。你平常也在念佛,不過你老覺得念不到一心不亂,沒有效果,遇到某些情況,就起大嗔恨心和煩惱,接著你會産生懷疑和退心。或許你在念佛時,把念佛當作消除煩惱的方法,當然念佛能夠消解當前煩惱,但也不是象剪刀一樣,馬上可以把煩惱統統剪下來扔到垃圾箱去,這需要有一個慢慢熏習的過程。

  彌陀聖號有無量的功德利益。可是你要有那個心去領受,要有那個胃去消化呀!四十八願裏頭一共有十二條願文都在說聖號功德。

  下面重點講解一下第四十五跟第四十七願。

  第四十五願: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衆,聞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叁昧,住是叁昧,至于成佛,常見無量不可思議一切諸佛。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四十五願是說十方菩薩聽聞我的名號,就能得普等叁昧。常見一切如來,聽如來說法。如果不是這樣,我不成佛。

  你看,只要聽到彌陀聖號,就能見到十方如來,聽他們說法。聽如來說法,很容易證得初果乃至四果。聽我講經,你們會打瞌睡。聽佛講法,保證沒有冷場,然後呢,一不小心就發現能穿牆而過,證得初果了。見佛說法如順水揚帆,成就很快,聽《阿含經》都是這樣,何況是大乘經典。更何況還不是見一佛、二佛,或者九佛、十佛,而是見一切諸佛。所以你們要問我爲什麼要求往生?很簡單,到了極樂世界,早上起來,刹那間就可以到十方供養諸佛,聽諸佛說法,回到悟光精舍,大家還沒有上早殿,速度多麼快!爲什麼求往生,早成菩提嘛!誰說要你去那裏執著黃金鋪地的?

  有人問娑婆世界當下如幻如化,這不是舍近求遠嗎?誰叫你舍近求遠?極樂世界最近,娑婆世界最遠,懂不懂啊?你在娑婆世界不要說見釋迦佛,要見我法藏都不容易。可是你到了極樂世界,這十方諸佛就看不完了,誰還想看我的臉啊?你看到十方諸佛還會起貪、嗔、癡嗎?當然在那裏是近墨者黑,近朱者赤,你自然入其室而聞其香。在那裏見佛聞法悟無生,最慢的是十二大劫,而這裏舍利弗在久遠點塵劫前,就跟十六王子釋迦佛修學,今天還不過是阿羅漢。你說哪個快?你說那是舍近求遠,事實上正好相反,你不了解淨土,老是用凡夫的知見來思維佛法。

  第四十七願: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衆,聞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十方菩薩只要聽到彌陀佛的名號,即刻得到不退轉,可是看看自己聽到聖號,根本不想念,還能說不退轉嗎?所以弄了半天,是我們自己不了解聖號的功德和大乘的真實義,才會聽了聖號沒有效果,念佛念得流口水睡了。爲什麼?因爲你不知道彌陀聖號重于泰山的意義,老是用念佛來壓煩惱。譬如有一條狗在外面亂叫,你是拿一盆水沖一沖,或者罵幾聲把它趕走呢?還是把家中保險櫃裏的一顆特大的金剛鑽丟下去趕狗呢?當然你不會笨到拿金剛鑽打狗,一樣道理,這句阿彌陀佛萬德莊嚴的聖號是讓你們體會大乘心的,不是讓你壓煩惱的。壓不住還埋怨念佛無效,這不是顛倒嗎?

  有人問怎樣在工作當中也能夠專心念佛?我要告訴你,平時你就要了解阿彌陀佛莊嚴一切,也莊嚴你的心。那麼你的工作也在莊嚴道場,當然也莊嚴你的心。所以你專心做的和彌陀佛一個樣,你每做一件事情,都作這樣想,我在莊嚴極樂世界,這不就是念佛了嗎?你何必在那裏只管念佛,人家叫你擦窗戶,你還發愣呢?這樣你佛也念不好,做事也做不來。

  當你了解淨土的根本義和大乘的極致清淨義,用這樣的心去做一切事,在做之前的一刹那,有一個念頭,我願意求生極樂世界,我願意以此功德回向往生極樂世界,我相信彌陀佛十八願攝受我,我已經決定往生,並且願將此做事功德來報佛恩。然後你以一顆報佛恩的心來工作,煮飯、掃地、擦窗戶……那不就是念念念佛了嗎?爲什麼要把這個工作當作麻煩呢?

  如果念佛時起了煩惱,你可以這樣想:“我已經能夠往生了,還有什麼好煩惱的?”要是你覺得這個煩惱還是放不下,那你就這樣想:“我有煩惱,所以我更應該念佛,因爲是我平常念佛念不好,所以要多慚愧呀!”你這麼一想,當下那一念心不就是在念佛了嗎?所以有很多念佛的方法,只要你懂得前四堂課的道理,你就可以在工作中念念念佛。

  有時候起了散亂心,乃至你要觀想也想不起來,這時中國傳統的持名念佛就有用了。那時你心中默念聖號,念佛數數,都可以拿來用,然後再把心思拉回到彌陀佛身上來。

  當你要跟人家吵架,嗔恨心要往外冒的時候,你就深呼吸一口氣,然後想:“唉歎!我已經被阿彌陀佛慈悲攝受了,還吵什麼架呀!我真笨。”再接著念佛。或者馬上離開現場,轉過身再念阿彌陀佛。或者也可以這樣想:“我跟他現前的惡緣,讓他罵我而消除吧!阿彌陀佛已經攝受我了,我一切都滿足了。”然後念佛念下去。

  總之,有很多善巧方便的方法讓你的煩惱和嗔怒心消解。如果外境讓你反應的第一念是“我好倒黴哦”這一類想法,這時你就已經忘記了阿彌陀佛,你就不要再問我念佛怎樣一心不亂!你把阿彌陀佛擱在一邊了嘛!所以你應該在平時舉手投足、起心動念之間去培養時刻思維阿彌陀佛。平常就要時刻觀想,或者以持名來輔助。你不能只是以持名來壓煩惱,不能只是拿著佛號要清淨,就象拿鑽石來打狗,那是很蠢的。你必須要理解你是誰?阿彌陀佛是怎麼樣的?極樂世界又是怎麼樣的?你理解得越深,你的觀想念佛和持名念佛的效果就越好。

  彰顯聖號功德利益的本願一共有十二條,占了四十八願的四分之一。可見聖號本身蘊涵的功德利益實在不可思議,難解難思。

  由此可見,十八願要求你以歡喜無量的心去念佛。如果你願意去領受、思維佛的深恩,以這種思維方式來念佛,就叫做觀想念佛。如果你一下子不能受用的話,乃至于持名念佛受用也不大時,就可以先想一想這成就、莊嚴、贊歎佛號功德的十二條本願,想一想聖號的功德利益不可思議。就象祖師講的這句聖號橫赅叁藏十二部,一點都不誇大,一點都不騙人,我們就應該仰信這句聖號,這對于我們的往生,尤其有實際的意義。我們這樣想了以後再念佛,這就是我說的觀想念佛。如果觀想時散亂,那就借持名念佛來求得清淨一心,得不了清淨心也沒有關系,那就重點放在觀想上,由觀想來配合持名,或由持名來配合觀想,這樣子念佛就不會僅止于持名。如果你僅僅會傻呼呼的持名,當人家問你:淨土有什麼好?怎麼修呀?你會完全說不出來。

  藕益大師曾經勸人家不要談玄說妙,但持佛號,一天念一萬、叁萬、乃至十萬聲佛號,不要間斷。可是他前面就講到能念佛的心當下清淨,所念的佛萬德莊嚴這樣玄妙的道理。事實上他對彌陀佛有很深刻的了解。他還寫了一本《阿彌陀經要解》,被印光大師推崇爲二百年來第一本奇書,即使古佛重來注解,也不會超過它。這本要解他用九天寫完,這是天才。所以念佛也不是什麼佛法的道理都不要懂、不要聽。如果你還有煩惱,希望了解淨土法門的真實意義,並且希望通過了解來幫助你念好佛號,你當然可以在這個講座中去理解佛法說的道理,這是第二種修法。

  傳統的修法有時就是因爲過度的不理解彌陀聖號功德和淨土法門的意義,使得念佛變成有口無心,然後慢慢的失去信心。念佛只是求一心不亂,結果因爲信心不足而不能得一心不亂,又不懂本願的攝受而不能仰信十八願,結果對往生産生疑惑。我不願意大家修成這樣,所以建議以觀想念佛來配合,在祖師的要求底下,多少做一些融通,稍微配合一下十八願的觀想理解,我們把這個叫做觀想念佛,讓每一個念佛人都生起強固的信心。我的基本立場是這樣。

  有人問:《阿彌陀經》說若一日乃至若七日,念佛一心不亂,是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現其人前。這是什麼道理?

  是的,大家注意到,攝生叁願中只有十九願才有講到阿彌陀佛現前接引,若一日乃至七日念佛一心不亂就是藕益大師說的理一心和事一心,層次很高。法門不能都是高的,乃至《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上“都攝六根…

《淨土深義(臺灣法藏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念佛十種功德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