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淨念相繼”這個層次也不低,不過是很善巧方便的方法。你我都應該這樣修。但是我說過,萬一你修不到這麼高層次,還有十八願會接引你。我希望各位如果可能,先朝著一心不亂和淨念相繼這個目標,一天一萬、二萬、乃至五萬聲這樣念,但這樣會和以前你不懂道理的猛念稍有不同,因爲懂了道理,念的有信心,萬一得不到一心不亂,你不會覺得功夫白費,不會在臨終時害怕。因爲你相信十八願還是會徹底的接引你,這是第一。
第二,上面我提到十二個本願都是講彌陀聖號的不可思議的功德利益。你念的那麼久,即使未得一心不亂,你仍然得到降伏惡心、消除業障的效果。《觀經》上說,念佛具足一念、十念,五逆十惡亦能往生。念念中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你念了那麼多佛,當然滅了很多很多重罪,何況又有大乘心的體會,更如順水揚帆,所以你懂了道理,不會怕多念佛是白念,也不會怕自己不能往生。這個念頭非常重要。
那麼能不能這樣說,反正十八願說乃至十念決定往生,我不念佛可以吧!問題是十八願雖然沒有要求念佛念的很多,可是它要求人的觀想,要求你“大喜充遍身”。如果你做不到這些,你就不能說決定往生。或許你又說,沒關系,還有《觀經》的臨終十念。不過,這誰敢給你保證呢?建覺老尼師的死最明顯了。她寫了遺書叫她兒女都不要來障礙她,她要回到悟光精舍來往生。你們也願意她回來,涅槃堂早就准備好了。醫生說她還可以拖上一年,你們也准備長期抗戰。那曉得叁天以後就被送進了太平間,連八小時之內不動遺體都做不到,這是誰之過呢?難道你們不給她這個機會嗎?難道她願意這樣嗎?都不是呀!是她的善根、因緣如此。所以你不能等著臨終十念哪!靠人不如靠已嘛!要麼就“大喜充遍身”,十八願成就。要麼就平常好好念佛,念念滅罪開慧,這是修淨土的不二法門,是保贏不輸的穩操左券的方法。
有人也許會想:我們平常念佛都是這樣。必須指出假如不講清楚這些道理,你們平常念佛就會反正就是等一心不亂,不知那一天有人出門給汽車撞死了,可是一心不亂還沒有得到,那麼他怎麼往生哪?所以應該懂得這些道理,有了觀想念佛的觀念以後,懂得沒有一心不亂,還有十八願來補救,一樣能攝受你往生,這樣子念佛就會左右逢源,讓你平常念佛,越念越有信心。不像過去念佛,只是求得做一個往生資糧來交換,但是又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資糧才能具足。而現在想法就不同了,反正我隨時都准備往生,我盡量念就對了,多念一句就多嫌一句,我們能夠仰仗彌陀佛不可思議的大乘功德,念念之間,一句佛號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多念就是多賺,因此念佛能念出信心來,念出歡喜來。即使沒有念到一心不亂,仍然能夠依著十八願往生,這就是我們主張平常要持名念佛的道理所在。
我們知道南山律宗從道宣律師之後,北宋時代最有名的是元照大師,他是頭陀第一行托缽的。他修天臺宗,不信淨土法門,後來到中年生了一場大病,痛念以前不念佛的過錯,從此往後二十年當中悉心研究淨土法門,並且勇敢無畏,以天臺宗宏揚淨土法門,大宏法化。可是現在淨宗的行者,都是怕怕的,有一個年青人說我們淨土宗都是沒志氣的,我們和他一交談,就讓他如瓶淺水,反過來贊歎淨土宗有這麼深的道理。以後見面時,搶先打恭作揖。所以淨土宗絕對不輸人家一點點,輸的只是你的顛倒、愚癡而已。當然法門之間不需要比高低,我的意思是對淨土法門要有信心。沒有這個信心,每次到念佛堂念佛不過是上班耗一耗罷了。現在懂了這些道理,來念佛堂念佛就是要跟無始無明鬥,就是要更親近彌陀佛,就是要不斷強固那一定能夠往生的決然信心和歡喜無量、大喜充遍的心態。
如果有人不懂道理,或者無法懂得道理,能不能念佛?我從來就沒有說這樣不能念或是這樣念不來。假使你不想多了解道理,聽了佛號很高興,很喜歡念,你是有大善根的人,你累劫熏修過了。這種人別人嘲笑他也罷,他講不出道理也罷,他有至誠的信心,信到底,這樣念佛冥合彌陀聖號功德,這就是印光大師說的下下人有上上智。《無量壽經》流通分說:“佛告彌勒,其有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乃至一念,當知此人爲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
這種人了不起,是有經證的。這和《法華經》講的“此等聞得佛,大喜充遍身”完全一樣,兩部經講的是同一件事情。
這種人有大乘根性,爲什麼?《無量壽經》偈頌當中這麼說:“若人無善心,不得聞此經;清淨有戒者,乃獲聞正法。曾更見世尊,則能信此事;謙敬聞奉行,踴躍大歡喜。驕慢弊懈怠,難以信此法,宿世見諸佛,樂聽如是教。”
他爲什麼聽了彌陀聖號,那麼好樂,因爲他宿世見諸佛。爲什麼有人聽了不信,因爲驕慢弊懈怠。所以講不出所以然的人,可能過去是大法師,然而吝法,可是他見過佛,發過願,所以這一世聽了彌陀聖號歡喜無量,歡喜到汗毛直豎,數小時不倒不去。如果你真正高興過,就會有這樣體會。會歡喜得睡不著覺,精神奕奕,而且不會亂笑,很冷靜,很高興,全身輕快。那是過去的大善根。因此我們講經說法不能攝受這一類人。對他們來說,我的這些話都是糟糠。中國修淨土的人當中,這種人相當多。
關于念佛的部分就講到這裏。下面是關于淨土法門有一些說法要分析一下。
第一種說法是你要到阿彌陀佛那裏跟他修行,你就要跟他一樣發願,跟他相應。
應當知道諸佛發願是爲了要攝受衆生,不是讓衆生去學他發願的。否則,他在因地修行的時候,爲什麼不直接去學諸佛的願,而是看了十方諸佛的刹土以後,歸納成爲他的四十八願呢?爲什麼藥師佛的十二大願跟彌陀佛不一樣呢?可見佛佛道同,然而又願願不同。你未來也會成佛,你也會有你的本願。佛的名號不同,本願也不同。所以現在你能讓彌陀願海攝受就行,等到你也成就你自己時,再來發你自己的願,去度化衆生。
當然你願意發四十八願也可以,但是這對往生不重要。因爲即使你是個十惡不赦的人,或者你是阿羅漢,只要願意導歸極樂,你就是大乘人,你就能往生。所以這個說法不是淨土宗真正的要求。
第二種說法是念佛很好呀,你們還是要廣學多聞。
對呀,要廣學多聞,但是怎麼廣學?學什麼?要學淨土該懂的核心,懂了這個就可以了。我說過淨土法門可深可淺,淺起來幾分講完,更淺的是被冷凍八天、全身發黑,助念照樣能往生。當然要廣的話,叁藏十二部都在贊彌陀,那怎麼廣學法呀?所以對一個淨土行者,要他學這部經,學那部經,認爲這樣才能學佛求往生,這就把淨土法門講偏到通途法門去了。通途道就是修學戒、定、慧,慢慢地聞、思、修,講什麼參禅,什麼天臺的教法,慢慢熏修,這就成了通途道了。我說過淨土法門是大乘特異方便,廣學多聞固然很好,不廣學多聞照樣得到利益。所以對往生而言,這也不是最重要的課題。
第叁種說法:要一心不亂呀!要不然往生沒望。
如果真是這樣,那麼佛法就是有邊了,阿彌陀佛又叫無量光佛,無量光佛是普遍攝受。如果說他不攝受不得一心不亂的,不是成了有量光嗎?等于說他給求往生的衆生設置了一個高門檻。得一心不亂當然好,沒有得一心不亂呢?十八願不是也可以攝受我們嘛!
還有人說:“你犯了戒,怎麼能往生?”那麼犯了五逆十惡的。怎麼說呢?只要他臨終時至心忏悔念佛,具足十念都可以往生。何況一般也不過是晚上吃飯了,要不然跟人家吵個架,或者說了些謊話,也沒有說大妄語,如此而已。當然犯了戒要誠心忏悔改過。可是經上並沒有說犯了戒就不能往生啊!
還有人說:“誰說能帶業往生?我們的查經報告都寫出來了,經典上根本就沒有帶業往生這四個字,所以一定要消業往生。”我真不理解會有人那麼無聊,爲了這個去查經,而且竟然就查不出來。經上不是說了嗎:“唯除五逆,誹謗正法。”意思很明確,除了五逆、誹謗正法之外,其它的就不除嘛!象這樣的經義都看不出來,是不是語文程度太差啦!很多在家人往生了,他們都消業了嗎?是怎樣消的?《觀經》上說具足十念,念念滅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哪!這不過是滅掉能障礙現前往生的罪業的意思。如果一定要滅盡才能往生,爲什麼還有疑城胎宮和在鐵蓮花裏十二大劫或六大劫等等的分別呢?應該是大家都平等,一去都是蓮花化身才是啊!
第四個問題是“乃至一念”都能往生,修行不是太容易了嗎?這跟一貫道的所謂“師父一點玄關即地獄除名、天堂挂號”不是一樣了嗎?
誰說一樣?“點玄關師父”能和阿彌陀佛一樣嗎?阿彌陀佛累劫修行功德加持我們,爲什麼我們能夠受他加持?因爲心、佛、衆生叁無差別,彌陀聖號代表無限的清淨、智慧、慈悲與方便,我們的心也是自性清淨,所以念一句聖號,等于念一句自性清淨。我們如果整天念李登輝,能不能就一心不亂呢?
李登輝跟我們一樣是博地凡夫,李登輝叁個字不過是代表貪、嗔、癡的結構體而已!它無法開顯你那內在具足的自性清淨。而你念萬德莊嚴的聖號是念給你的自性佛聽的,可以洗滌、熏習你的自性,啓發你的智慧德相。你要懂得這個念阿彌陀佛的特別意義。
念佛還有另外一個意義,聲音和我們的肉體一樣,它是唯心所現,聲音當然對我們身心也有影響。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這種發音對我們就有功德加持。譬如說你的爸爸把遺産交給你,你不經自己努力就獲得這筆財富,能說這是不勞而獲嗎?當然不是!因爲你是他的兒子,你跟他有特別因緣,這念佛聲音也表示了你跟彌陀佛的特別因緣,表示了你過去累劫念佛的因緣,它能讓你領受彌陀聖號的深恩。所以這一念其實重于泰山。
我們念佛不是念給彌陀佛聽的,是開啓我們的自性清淨心的。同時也感動彌陀佛,但不是用語言聲音去感動他,…
《淨土深義(臺灣法藏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