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這不就是等于《法華經》上說的多寶如來爲什麼要來聽釋迦佛講《法華經》?因爲《法華經》也是“時乃說之,難值難遇”。此外,《法華經·方便品》中還說:“無量無數劫,聞是法亦難,能聽是法者,斯人亦複難。譬如優昙花,一切皆愛樂,天人所希有,時時一乃出。”由此可知這兩部經是同一個形態,不過《法華經》雖然是難值難遇,還沒有到難信,而淨土法門是《法華經》唯一佛乘法的徹底大用。所以它又是難信之法。難值、難遇、難解、難思之外還要加上一個難信。正因爲它是難信之法,所以諸佛必須等到衆生機緣成熟了,才會出來宣說,這就叫“時時乃出”。什麼叫“時時”?前面的“時”是指時機,後面的“時”是指時候,“時時乃出”就是時機到了的時候,才會出現。什麼是時機到了?就是衆生機緣成熟的時機到了。而衆生機緣成熟,猶如盲龜穿孔,難值難遇呀!各位,淨土法門是難值難見,時時乃出,今天我們大家萬幸地遇到了,爲什麼你卻辜負已靈,輕易地把它放棄呢?經文又接著說:“如來正覺,其智難量。”這句經文又跟《法華經·方便品》講的完全一致。<方便品>上說:“諸佛智慧,甚深無量,其智慧門,難解難入,一切聲聞、辟支佛,所不能知。”可見這兩部經的說法完全一樣,所謂“諸佛”,當然包括阿彌陀,舉一佛即是說全佛,其智慧和法門當然都是難解難思。<方便品>是在開權顯實,直顯諸佛的本地風光,而《無量壽經》的經文竟然與此這樣相一致,可見淨土法門正是諸佛本地風光的稱性極談,這就是充分說明淨土法門是大乘佛法真實之教的深義所在。經文又說:“多所導禦,慧見無礙。”“多所導禦”的意思是善巧度衆生。爲什麼能夠善巧度衆生呢?因爲諸佛能夠“慧見無礙”。爲什麼諸佛能夠慧見無礙呢?《法華經·藥草喻品》上這樣說:“唯有如來知此衆生種相體性。念何事,思何事,修何事;雲何念,雲何思,雲何修;以何法思,以何法修,以何法得何法。衆生住于種種之地,唯有如來如實見之,明了無礙。”又《金剛經》上也說:“爾所國土中,所有衆生若幹種性,如來悉知。”這些都是說佛的慧見無礙。于此可見,揭示大乘空義的《金剛經》、唯一佛乘的《法華經》與《無量壽經》在論佛陀觀的立場上都相一致,這是淨土法門乃大乘了義法門的又一個證明。
在“多所導禦,慧見無礙”之後,經文緊接著又說:“無能遏絕。”這是什麼意思呢?《法華經》是說:“唯有如來知此衆生種相體性,……以何法念,以何法思,以何法修,以何法修何法……”佛既然能夠了知一切衆生的聞、思、修的機緣與內容,當然在應機變化的方便設施方便,也就沒有任何障礙了。“遏”是遏止,就是障礙的意思。乃至于你想要障礙,也障礙不了。
那麼,什麼樣的法門能讓衆生當生成佛,永不退轉,而沒有障礙呢?這是十方諸佛攝受衆生的最關切的問題,這也是諸佛應以哪一種法門惠以衆生以真實之利的重點所在。本經強調諸佛在徹見衆生根機之後,要惠以衆生真實之利的正是淨土法門。宣說淨土法門的經之所以爲一切諸佛所護念,原因就在于這個法門是諸佛大悲大願度生的究竟極致的法門。
各位,《無量壽經》告訴我們,什麼是真實的佛法?惠以衆生真實之利就是真實的佛法。可是怎樣來成就衆生真實之利呢?十方諸佛或權或實,方便善巧地導禦,最後導禦歸向極樂世界。我們常說,普賢萬行導歸極樂,正是這個道理。千經萬論贊歎,唯在彌陀,也是這個道理。由此我們可以體會到,淨土法門是大乘佛法究竟了義的真實之教。
現在,可以稍稍作個結論。在這第一個講次當中,首先談到淨土法門在佛教界以何種方式被認識。其次,我們介紹了淨土法門所流傳的叁種不同修持方法,並對它們的不同點略略作了比較。然後再講到淨土法門是大乘佛法的究竟力用,這是淨土法門爲什麼如此重要的根本道理。
以上所講,是讓你們對淨土法門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希望你們不要對它起輕慢心。我們應該以建覺老尼師的往生喚醒自己迷茫的心,好好的念佛。你們必須了解:要想在今生了脫生死,淨土法門是非修不可,而且最重要的是要知道怎樣來修淨土法門,用什麼心態去念那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我可以說,這一句佛號離你們還很遙遠,你們每念一句佛號,並沒有感到阿彌陀佛跟你們很親近。我們的目的是希望念佛人經過一段努力理解之後,能夠正確認識淨土法門,進而堅信自己能夠確定往生而感到身心安穩,希望大家聽過講座之後都能夠心開意解。
往後要講的是怎樣來認識淨土法門,淨土法門的物質是什麼。這裏我用一句話六個字,你對淨土法門就知之過半。如果你承擔得了這六個字,臨終往生就沒有問題。這六個字是“難解、難信、易至”。“難解”是不容易理解。“難信”是站在衆生的立場上講難以相信。“易至”是就這個法門得益來說,很容易到達目的地。乃至于你曾經誹謗過它,只要你現在一念心要去,一樣可以往生。
你常常要反省這六個字。爲什麼難解?我哪裏還不懂?爲什麼難信?我是不是還信不夠?爲什麼易至?既然易至,那麼我修淨土法門就應該很快樂、很舒服。就不會看到這樣現象:有人打佛七念到聲音沙啞還不敢肯定他能往生。都說:“沒有那麼快,我還沒有念到一心不亂,我每天都打妄想。”中國修淨土的大多是這種反應。既然淨土法門是易至,那爲什麼老覺得到不了呢?這就是問題。
你念佛時,應該感覺你跟阿彌陀佛、跟極樂世界非常的接近,而且這種感覺不會退失,這才叫易至。如果真象臺中那位老居士所說,往生實在不容易,那不如修別的法門算了。這不叫易至。
當然它也是難解、難信,這次講座就是要講到讓你們理解,讓你們相信,讓你們能夠由解啓信,由信而啓正行,由正行而決定往生。如果你真能這樣,你一生大事已畢,就可以遊戲人間了。
所以修淨土法門不需要等到死才交考卷,你現在就可以交卷,肯定合格。在考場裏有自信的人寫完了,檢查一遍就交卷。可是有人就怕怕的,非得到鈴響才交卷。修淨土法門就是這樣,很有把握,不必等到無常鈴響,就提前交卷了,一定及格,這就大事已畢。易至就應該有這個效果。
第二講 淨土法門的特質
這次“淨土深義”講座主要是對出家人講的,你們應該懂得淨土法門是一種大修行,是出家修行的十分重要的法門。作爲一個出家人,不光要知道怎樣修,還應該知道淨土法門在整個佛法中占有什麼樣的地位,這樣你才能比較徹底的祛疑生信,正確引導衆生修行,而不爲其它種種說法所迷惑。當前的重要問題是要把淨土法門回歸到佛法本位,使之立足于廣大佛法的基礎上,這樣才能讓修行人對淨土法門有深刻的認識。
出家人要面對的是學法、弘法、修法、證法,不能夠只是相信,而說不出所以然的道理來,否則,就不能擔負起出家人上求下化的責任。所以,我在講解時,不是象對在家人講解那樣,先從勸信講起,而是從它的教理講起,證明淨土法門是大乘真實之教。
如果你們能夠從大乘真實之教這個廣度與深度去領受淨土法門的深義,這樣你們在弘揚淨土法門時,就不會覺得自己只懂得淨土法門,對佛法懂得太少,以至不敢跟別人討論佛法,或者當別人向你提問淨土法門時,你不會問一答不出叁來。其次,在修學上,你就會將大乘佛法的學習完全導歸、彙入到淨土法門的教理中來。這樣,你會學得更加豐富,不會對其它法門産生排斥心理。在教理的指導下,你的修行會更加精通、勇猛、正確、有效。
淨土法門的特質是難信、難解、易至這六個字。在深入講解本題之前,還要先回到原點考慮。你我作爲一個出家人要隨時反省,我爲什麼要出家?根本的原因是我們體會到人生生、老、病、死諸行無常的逼迫性,人生對一切五欲六塵的追求都是虛妄的,我們不願意糊裏糊塗了此一生,所以才出家。
所以我們出家的目的是了生死。首先是了生,了生才能夠脫死。什麼是了生?就是不要再醉生夢死,在我們活著的時候,對宇宙、人生看得很清楚、明白,生活得灑脫、自在。學了佛法以後,吃得下,睡得著。跟一切人的關系是如法、平衡、清淨,對一切事少欲知足。對修學佛法必須能夠得到真實利益。
如果你不好好了生,你就脫不了死。什麼是脫死?就是你要知道怎麼死,對死無怖無畏,沒有疑慮,在未死之前,就知道死了到哪裏去,而不是糊裏糊塗的死。所以我們在了生之外,還要准備脫死。要隨時注意了生脫死是你出家的目的,是你應有的承擔,是你隨時要准備的自己的事。
爲了要了生脫死,我們必須要修行。爲了修行得正確,我們才需要知道佛法。如果你知道怎麼修行,那就是佛法,不再需要知道什麼了。我們最重要的是要了生死,因爲我們不知道怎樣了生脫死,所以才去聽佛法。各位來聽淨土法門,千萬記得這一件事情,不是爲聽而聽,而是爲了生死而聽。目的不在聽而在于了生死。了生脫死才是你分內之事,是你出家人的本份。
你們有些人確是這樣,要求聽經,就是不要求學佛,聽了一大堆,既不能了生,也不能脫死。聽經聽得很高興,對法師好像也很恭敬,就是一點效果都沒有,眼前既了不了生,將來也不能脫死。所以現在講淨土法門,要先把心態搞清楚,是要你通過聽經,修學佛法能得到了生脫死的左券,左券就是方法,就是保證。你們在聽淨土法門時,句句都要回歸到這句話,對我了生脫死有無幫助?我應該怎樣修行才能達到這個目的?我是爲了這個目的來聽經的。這個觀念要弄清楚。你們恭敬出家人、恭敬僧寶,恭敬法師,乃至于行法敬法,也都是爲了這個目的。如果你確認這件事情能夠幫助你了生死,你就歡喜的去受持它,同時你就“方便勤莊嚴”。菩薩戒就是這樣說的。你能夠在這個法上了生死,你才能以這個法來莊嚴這個世界。…
《淨土深義(臺灣法藏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