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这不就是等于《法华经》上说的多宝如来为什么要来听释迦佛讲《法华经》?因为《法华经》也是“时乃说之,难值难遇”。此外,《法华经·方便品》中还说:“无量无数劫,闻是法亦难,能听是法者,斯人亦复难。譬如优昙花,一切皆爱乐,天人所希有,时时一乃出。”由此可知这两部经是同一个形态,不过《法华经》虽然是难值难遇,还没有到难信,而净土法门是《法华经》唯一佛乘法的彻底大用。所以它又是难信之法。难值、难遇、难解、难思之外还要加上一个难信。正因为它是难信之法,所以诸佛必须等到众生机缘成熟了,才会出来宣说,这就叫“时时乃出”。什么叫“时时”?前面的“时”是指时机,后面的“时”是指时候,“时时乃出”就是时机到了的时候,才会出现。什么是时机到了?就是众生机缘成熟的时机到了。而众生机缘成熟,犹如盲龟穿孔,难值难遇呀!各位,净土法门是难值难见,时时乃出,今天我们大家万幸地遇到了,为什么你却辜负已灵,轻易地把它放弃呢?经文又接着说:“如来正觉,其智难量。”这句经文又跟《法华经·方便品》讲的完全一致。<方便品>上说:“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知。”可见这两部经的说法完全一样,所谓“诸佛”,当然包括阿弥陀,举一佛即是说全佛,其智慧和法门当然都是难解难思。<方便品>是在开权显实,直显诸佛的本地风光,而《无量寿经》的经文竟然与此这样相一致,可见净土法门正是诸佛本地风光的称性极谈,这就是充分说明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真实之教的深义所在。经文又说:“多所导御,慧见无碍。”“多所导御”的意思是善巧度众生。为什么能够善巧度众生呢?因为诸佛能够“慧见无碍”。为什么诸佛能够慧见无碍呢?《法华经·药草喻品》上这样说:“唯有如来知此众生种相体性。念何事,思何事,修何事;云何念,云何思,云何修;以何法思,以何法修,以何法得何法。众生住于种种之地,唯有如来如实见之,明了无碍。”又《金刚经》上也说:“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性,如来悉知。”这些都是说佛的慧见无碍。于此可见,揭示大乘空义的《金刚经》、唯一佛乘的《法华经》与《无量寿经》在论佛陀观的立场上都相一致,这是净土法门乃大乘了义法门的又一个证明。
在“多所导御,慧见无碍”之后,经文紧接着又说:“无能遏绝。”这是什么意思呢?《法华经》是说:“唯有如来知此众生种相体性,……以何法念,以何法思,以何法修,以何法修何法……”佛既然能够了知一切众生的闻、思、修的机缘与内容,当然在应机变化的方便设施方便,也就没有任何障碍了。“遏”是遏止,就是障碍的意思。乃至于你想要障碍,也障碍不了。
那么,什么样的法门能让众生当生成佛,永不退转,而没有障碍呢?这是十方诸佛摄受众生的最关切的问题,这也是诸佛应以哪一种法门惠以众生以真实之利的重点所在。本经强调诸佛在彻见众生根机之后,要惠以众生真实之利的正是净土法门。宣说净土法门的经之所以为一切诸佛所护念,原因就在于这个法门是诸佛大悲大愿度生的究竟极致的法门。
各位,《无量寿经》告诉我们,什么是真实的佛法?惠以众生真实之利就是真实的佛法。可是怎样来成就众生真实之利呢?十方诸佛或权或实,方便善巧地导御,最后导御归向极乐世界。我们常说,普贤万行导归极乐,正是这个道理。千经万论赞叹,唯在弥陀,也是这个道理。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究竟了义的真实之教。
现在,可以稍稍作个结论。在这第一个讲次当中,首先谈到净土法门在佛教界以何种方式被认识。其次,我们介绍了净土法门所流传的三种不同修持方法,并对它们的不同点略略作了比较。然后再讲到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的究竟力用,这是净土法门为什么如此重要的根本道理。
以上所讲,是让你们对净土法门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希望你们不要对它起轻慢心。我们应该以建觉老尼师的往生唤醒自己迷茫的心,好好的念佛。你们必须了解:要想在今生了脱生死,净土法门是非修不可,而且最重要的是要知道怎样来修净土法门,用什么心态去念那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我可以说,这一句佛号离你们还很遥远,你们每念一句佛号,并没有感到阿弥陀佛跟你们很亲近。我们的目的是希望念佛人经过一段努力理解之后,能够正确认识净土法门,进而坚信自己能够确定往生而感到身心安稳,希望大家听过讲座之后都能够心开意解。
往后要讲的是怎样来认识净土法门,净土法门的物质是什么。这里我用一句话六个字,你对净土法门就知之过半。如果你承担得了这六个字,临终往生就没有问题。这六个字是“难解、难信、易至”。“难解”是不容易理解。“难信”是站在众生的立场上讲难以相信。“易至”是就这个法门得益来说,很容易到达目的地。乃至于你曾经诽谤过它,只要你现在一念心要去,一样可以往生。
你常常要反省这六个字。为什么难解?我哪里还不懂?为什么难信?我是不是还信不够?为什么易至?既然易至,那么我修净土法门就应该很快乐、很舒服。就不会看到这样现象:有人打佛七念到声音沙哑还不敢肯定他能往生。都说:“没有那么快,我还没有念到一心不乱,我每天都打妄想。”中国修净土的大多是这种反应。既然净土法门是易至,那为什么老觉得到不了呢?这就是问题。
你念佛时,应该感觉你跟阿弥陀佛、跟极乐世界非常的接近,而且这种感觉不会退失,这才叫易至。如果真象台中那位老居士所说,往生实在不容易,那不如修别的法门算了。这不叫易至。
当然它也是难解、难信,这次讲座就是要讲到让你们理解,让你们相信,让你们能够由解启信,由信而启正行,由正行而决定往生。如果你真能这样,你一生大事已毕,就可以游戏人间了。
所以修净土法门不需要等到死才交考卷,你现在就可以交卷,肯定合格。在考场里有自信的人写完了,检查一遍就交卷。可是有人就怕怕的,非得到铃响才交卷。修净土法门就是这样,很有把握,不必等到无常铃响,就提前交卷了,一定及格,这就大事已毕。易至就应该有这个效果。
第二讲 净土法门的特质
这次“净土深义”讲座主要是对出家人讲的,你们应该懂得净土法门是一种大修行,是出家修行的十分重要的法门。作为一个出家人,不光要知道怎样修,还应该知道净土法门在整个佛法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这样你才能比较彻底的祛疑生信,正确引导众生修行,而不为其它种种说法所迷惑。当前的重要问题是要把净土法门回归到佛法本位,使之立足于广大佛法的基础上,这样才能让修行人对净土法门有深刻的认识。
出家人要面对的是学法、弘法、修法、证法,不能够只是相信,而说不出所以然的道理来,否则,就不能担负起出家人上求下化的责任。所以,我在讲解时,不是象对在家人讲解那样,先从劝信讲起,而是从它的教理讲起,证明净土法门是大乘真实之教。
如果你们能够从大乘真实之教这个广度与深度去领受净土法门的深义,这样你们在弘扬净土法门时,就不会觉得自己只懂得净土法门,对佛法懂得太少,以至不敢跟别人讨论佛法,或者当别人向你提问净土法门时,你不会问一答不出三来。其次,在修学上,你就会将大乘佛法的学习完全导归、汇入到净土法门的教理中来。这样,你会学得更加丰富,不会对其它法门产生排斥心理。在教理的指导下,你的修行会更加精通、勇猛、正确、有效。
净土法门的特质是难信、难解、易至这六个字。在深入讲解本题之前,还要先回到原点考虑。你我作为一个出家人要随时反省,我为什么要出家?根本的原因是我们体会到人生生、老、病、死诸行无常的逼迫性,人生对一切五欲六尘的追求都是虚妄的,我们不愿意糊里糊涂了此一生,所以才出家。
所以我们出家的目的是了生死。首先是了生,了生才能够脱死。什么是了生?就是不要再醉生梦死,在我们活着的时候,对宇宙、人生看得很清楚、明白,生活得洒脱、自在。学了佛法以后,吃得下,睡得着。跟一切人的关系是如法、平衡、清净,对一切事少欲知足。对修学佛法必须能够得到真实利益。
如果你不好好了生,你就脱不了死。什么是脱死?就是你要知道怎么死,对死无怖无畏,没有疑虑,在未死之前,就知道死了到哪里去,而不是糊里糊涂的死。所以我们在了生之外,还要准备脱死。要随时注意了生脱死是你出家的目的,是你应有的承担,是你随时要准备的自己的事。
为了要了生脱死,我们必须要修行。为了修行得正确,我们才需要知道佛法。如果你知道怎么修行,那就是佛法,不再需要知道什么了。我们最重要的是要了生死,因为我们不知道怎样了生脱死,所以才去听佛法。各位来听净土法门,千万记得这一件事情,不是为听而听,而是为了生死而听。目的不在听而在于了生死。了生脱死才是你分内之事,是你出家人的本份。
你们有些人确是这样,要求听经,就是不要求学佛,听了一大堆,既不能了生,也不能脱死。听经听得很高兴,对法师好像也很恭敬,就是一点效果都没有,眼前既了不了生,将来也不能脱死。所以现在讲净土法门,要先把心态搞清楚,是要你通过听经,修学佛法能得到了生脱死的左券,左券就是方法,就是保证。你们在听净土法门时,句句都要回归到这句话,对我了生脱死有无帮助?我应该怎样修行才能达到这个目的?我是为了这个目的来听经的。这个观念要弄清楚。你们恭敬出家人、恭敬僧宝,恭敬法师,乃至于行法敬法,也都是为了这个目的。如果你确认这件事情能够帮助你了生死,你就欢喜的去受持它,同时你就“方便勤庄严”。菩萨戒就是这样说的。你能够在这个法上了生死,你才能以这个法来庄严这个世界。…
《净土深义(台湾法藏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