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如果不是這樣,那麼你不過是裝點門面的徒有表面的出家人而已。學習淨土法門也是如此,我不願看到出家人只是用嘴巴表面上念佛,跟自己的生死毫無關系,這個樣子是自欺欺人,害了你我,也害了淨土法門。各位出家同道,淨土法門在你我心中不是一件兒戲的事,它是要幫助我們了生死的。一定要把這個原點找到。
淨土法門爲什麼說是難解、難信、又易至呢?從頭到尾只有一個原因,它是大乘真實之法。因爲我們是凡夫,難以了解大乘佛法。其實大乘佛法不離我們的方寸。我們皆有本具的佛性。但是無始劫來,我們背離了它,所以我們不了解,也無法相信。
因爲我們不了解,所以我們也就無法相信我能成佛,有佛救我,我也無法相信我在一刹那間能往生極樂世界。因爲我不了解,所以我也就無法相信唯一佛乘的萬德莊嚴,無法相信所謂的中道佛性具足一切萬法。因爲我不了解,所以我也就無法相信從萬德莊嚴的佛性中能夠開顯不可思議的彌陀本願來攝受我。
我再說一遍,難解、難信、易至這個道理相當深。不過可以一言以蔽之,難解、難信、易至是同一件事,就是大乘了義。什麼是大乘了義?就是一切衆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皆具清淨萬德莊嚴。我們久遠劫來,無法體會這個道理,所以我們難于理解,因而也就難于相信衆生本具的萬德莊嚴能夠透過彌陀佛借由淨土法門而開顯的無盡大悲,所展現的對一切衆生的徹底方便的本願攝受我們,攝受我這煩惱的造惡犯戒的博地凡夫。我不能相信萬德莊嚴的佛性所開顯出來的廣大妙用能夠攝受我,因而我也就不能相信它易至,我就不懂這易至的道理。
“難解、難信、易至”這六個字是同一件事情。淨土法門的特質就是這六個字,它的更內在的意思本質上就是我在第一講中說的,它是大乘佛法的真實利益之所在,是大乘佛法之用。
打個比喻,我手上拿了一塊金子,這塊金子還沒有經過雕塑陶煉,還只是一切金子,掉下去可能會敲痛我的腳,一點用處也沒有。可是它經過努力雕塑以後,可以成爲一個佛前的供杯,也可以被雕塑成佛像,讓大家恭敬供養。如果沒有金子,就不能造佛像。但是有了金子不經雕塑,也不能成爲莊嚴的佛像。雕塑出莊嚴的佛像,讓大家頂禮供養,這就是它的用。金子的作用離不開金子的本體,所以金子的本體最重要,如果本體消失了,金子的作用便無從發揮,但是金子的本體必須經過努力雕塑,它的作用才能開顯出來。
《中觀論》上說:“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爲假名,亦名中道義。”這四句偈所開顯出來的即是大乘佛法中道了義說,就是大乘佛法的體。但是僅有大乘佛法的體,也無法讓衆生得到利益。唯有親證大乘佛法的體,再透過這體發起爲大悲心的作用,然後經過累劫的栽培、熏陶出廣大無量無邊、如幻如化的萬德莊嚴的利益一切衆生的大用。這就好像你上山采到了金子(你得到了大乘的體),可是你還要將金子陶冶、雕塑成爲佛像給衆生,才能讓他們啓善根,發隨喜,頂禮修行而得到利益。這就是發起大悲心的作用。
同樣道理,淨土法門就是十方諸佛在親證大乘的體之後,生起大悲心,以無盡大悲,矜哀叁界,誓發四十八願,經過兆載永劫的勤苦熏修、方便莊嚴,然後建立起極樂淨土。這樣建立起來淨土的本體是大乘的佛法,然而它所表現的是大悲的徹底顯露,它所顯露的又是大乘佛法中的徹底的方便,這樣就將本體的作用發揮到極致,那就是淨土法門。
這裏還有一層道理要告訴各位。假設金子是世界最美好的東西,是否一定要做佛像呢?不一定,它可以作茶杯,甚至可以作尿壺。但是金子是那麼貴重,用來作茶杯或尿壺,其特性就沒有發揮出來。佛陀證悟的中道了義是最寶貴的金子,理論上說它應該開顯最美好的佛法給衆生,可是衆生接受不了,只好先給他們說小乘、聲聞乘法,讓他們個人了生死。但是他的大悲心沒有發起,乃至諸佛證得的本具佛性他都不知道。佛所證得的無法對他講,因爲他領受不了。這好像是你持有金子,可是衆生不想拜佛,只想喝茶,只好先做茶杯給他,金子的本性沒有徹底發揮。怎樣徹底發揮?就要調整衆生的根性。比如先讓你用杯子喝茶,再引導你修行,最後教你拜佛。這時就將杯子收回來,改做佛像,讓你拜佛。
《法華經》講的就是這個道理。《法華經》的開權顯實就是把茶杯收回來,告訴你真正要給你的不是茶杯,茶杯的本體是金子,金子是用來做佛像的,真正要給你的是佛像——告訴你唯一佛乘。所以《法華經》是大乘的真實本體,是真實之教,是佛的本性。《法華經》把十方諸佛的秘密都告訴你了。《法華經·如來神力品》說:“如來一切所有之法、一切自在神力、一切秘要之藏、一切甚深之事,皆于此宣示顯說。”這是《法華經》的道理。
可是這些都是秘密,是諸佛親證的。茶杯的本體是金子。諸佛開權顯實把茶杯收回,告訴你金子是用來做佛像的,然而還沒有真正做一個佛像給你。那麼是誰真正的把金子本性徹底發揮了呢?也就是說誰把大乘佛法的本體徹底的發揮了它的度化衆生的作用呢?是法藏菩薩,也就是彌陀本願。彌陀本願徹底發揮了大乘真實之教的度化衆生的作用,也就是以無盡大悲,矜哀叁界,光闡道教,施設種種的徹底方便給一切衆生。正如印光大師所說的,如果諸佛沒有淨土法門,他就無法彰顯對無邊衆生的徹底的悲心。反過來說,有了淨土法門,諸佛就能夠將他所親證的大乘的一乘了義的本體開顯的無盡大悲的作用徹底的發揮出來。
所以淨土法門的本體就是大乘徹底了義,而大乘徹底了義是乃至于等覺菩薩都不能完全了解,唯佛與佛乃能知之究竟。所以大乘法門難解難思。這是有經證的。不是我喜歡這樣講,把它講得深,它本來就是這樣的。
《無量壽經》上這麼說,不能夠信仰淨土法門的人是過去沒有善根,他驕慢懈怠,所以他不能懂、不易理解淨土法門。因爲對淨土法門你必須謙虛的領受大乘了義。《法華經》上說:“領受大乘了義,其實非汝之力,乃諸佛加持。”佛告訴舍利弗說:“你雖然智慧第一,可是你在法華會上能夠相信我說的開權顯實第一了義之法,並不是你的智慧力量,而是諸佛的加持。”大乘的理體對舍利弗來說,還要諸佛加持才能勉強的相信。佛陀叁周說法,第一周說法,只有舍利弗一個人聽懂;第二周說法,好像是有四個人聽懂,加起來是五個人;第叁周說法,普遍受記,才能都懂。所以你如果沒有足夠的謙虛,以你看到的經典爲滿足,然後再以你所看到的經典說這是空,這是有,這是中,這是合理,這是不合理,這是方便教,這是了義教,……你以你自己的看法來分別佛法,這就是不謙虛,就是《無量壽經》所說的驕慢。你爲什麼驕慢?因爲你沒有好好的修行,你懈怠,你只在那裏讀經,沒有真正修你的行,你才會以經謗經,不是以佛法講解佛法,而是以佛法謗佛法。你才會說這個佛法是了義,那是不了義;這個佛法高,那個佛法低;這個佛法是本,那個佛法是末。你以你自己的看法去分別,這就是驕慢。
各位,你們必須有謙虛的心,才能了解淨土法門。淨土法門的難解,是唯有佛與佛才能知之究竟。你們聽起來或許是真的很難解,我講講我的經驗。
昨天我很累呀,睡得很早,到叁更半夜,有一條狗崖柴嗥吠。嗥叫一整夜,叫的很恐怖,我就起床看《無量壽經》,看得很慢,兩個半小時,看了半卷,到今天早晨還沒有看完。我總感覺淨土法門太難了。這也是我一直推拖不講淨土法門的主要原因。
淨土法門難解難在什麼地方呢?難在它在說那個相,不說它的本體,而本體又難解難思。你必須在其它法門上認識它的本體的時候,對它的相才能接受,這是它難解、難知的根本原因。
淨土法門說“易至”。何以故?我們打個比方,有誰能清楚的知道飛機的結構?即使造飛機的人,他也不能全都知道。因爲造飛機是各自造一部分,電氣儀表、結構、應力、外觀、材料、流體力學、動力等各部份,都專業分工,各造各的。造飛機是很難,不過我們到美國去最快是坐飛機。飛機製造非常複雜,但是卻有最快的效果。你不需要知道是爲什麼,也無法知道爲什麼,可是卻到得最快。這個比方大概你能懂,但這只是個比方而已。
注意!淨土法門是諸佛的本源開顯出來的無盡大悲,爲了攝受一切衆生,以所彰顯極致的萬德莊嚴爲本,然後施設出來的無限方便,是諸佛以根本法所攝的究竟徹底的方便。爲什麼究竟徹底的方便,因爲它是諸佛親證的唯一了乘佛法(大乘根本原理)所攝受的方便,所以是究竟徹底的方便。
可能大家還不很懂。我們打個比方,一個剛學煮菜的人,第一次煮菜,是努力把菜做得很好吃,還是努力把菜煮熟,能夠吃就行呢?一定是煮熟能吃就行。可是一個做菜很熟練的人就會把菜做得既熟又好吃,又有營養,又色香味俱全,因爲他把握的原理深,經驗豐富,他開顯出來的形貌和效果就好。同樣道理,爲什麼淨土法門這樣神妙?神妙到一個殺人犯被法院宣判死刑,在槍斃前我告訴他淨土法門,只要他相信和願意,十念就能往生。這是由于諸佛證得了佛法的根本的原理——宇宙的真理,所以能徹底展現出無盡的大悲,施設徹底的方便。
各位記住,唯有真正的智慧,才能湧現真正的慈悲。如果沒有真正的智慧,就湧現不了真正的慈悲。有人說阿羅漢跟菩薩的差別,是因爲慈悲不同,不是智慧不同。這不對,我說過,只有真智慧,才有真慈悲。絕對不會有那個有慈悲沒智慧,或者有智慧沒慈悲。換句話說,菩薩跟阿羅漢的差別表面上看是慈悲的有無,因爲菩薩度衆生,阿羅漢只度自己嘛!其實根本原因是因爲阿羅漢只看到諸法畢竟空,沒有看到諸法的如幻有,更沒有看到諸法畢竟空有雙泯的中道了義。所以他只看到了苦空無常,他只能修聲聞乘法的無我無常觀,斷見思迷惑,斷我執而已。能了生死他就滿足了。…
《淨土深義(臺灣法藏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