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深義(臺灣法藏法師)▪P6

  ..續本文上一頁

  《法華經·信解品》中迦葉尊者說:“我年紀這麼大了,釋迦佛才教我大乘法。我覺得我歲數大了,只好樂空性的道理,我不願再學菩薩法。因爲一開始釋迦佛就教我聲聞法。我就厭離生死,我只看到我的生死,我沒有發大心,我不能領受菩薩法。所以佛陀也就不教我菩薩法(大意)。”

  各位,菩薩跟羅漢從來不是只在大悲心上有差別。絕對的在智慧上也有差別,所以修學的佛法有差別,亦即聲聞人修的佛法與大乘人修的佛法有相同的地方,也有差別的地方,既然有差別,當然有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有人說沒有大乘與小乘,都是佛法。這種含糊籠統的說法是不對的。

  我們是這麼來了解智慧和慈悲,那麼你知道爲什麼淨土法門有這麼易至的效果嗎?這是因爲彌陀本願是諸佛證得徹底的原理之後,而湧現出來的無盡大悲。如果諸佛不能證得徹底的原理——中道了義,他能不能湧現徹底的大悲呢?不能!我說過了,徹底的大悲要從徹底的真理所證得。因此,佛證得中道了義的真理之後,才能湧現無緣(沒有條件)的、無盡(沒有邊際)的大悲。然後以根本徹底的原理,在無盡大悲作外緣的推動下,安立淨土法門,然後才有這樣不可思議的效果。這才叫“易至”。

  “易至”是容易到,爲什麼容易到?因爲它是佛以無盡的大悲設下了徹底的方便法門。《華嚴經》上說“方便即是究竟”。唯有淨土法門才能夠這樣。聲聞法門就不能說是方便即是究竟。乃至別教菩薩修的“次第叁觀”,也不能說是方便即是究竟。所以善財童子五十叁參,參了種種法門之後,最後要導歸極樂,因爲一切方便最後都以極樂爲究竟徹底的方便,當然要導歸。

  如果你懂得這種道理,你只要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一切的方便義、一切的究竟義、諸佛的智慧、諸佛的慈悲不就在這句“南無阿彌陀佛”當中表現出來了嗎?法藏菩薩說:“設我得佛,以下四十八願皆當成就,否則不取正覺。”也就是說:“設我得佛,大乘的理體、大乘的無盡大悲、大乘的徹底方便,都要在四十八願當中圓滿的展現,這樣我才成佛。今天我已成佛,所以我不再叫法藏菩薩,我叫阿彌陀佛。”也就是徹底的理體我已證得,徹底的大悲已經落實,徹底的方便已經完成。所以這個世界上才會有這句“南無阿彌陀佛”。

  十方諸佛不是也要證得徹底的理體——中道了義嗎?不就是也要彰顯那無盡的大悲嗎?不是也要用徹底的方便攝受一切衆生嗎?那麼這一些阿彌陀佛已經做到了。所以說十方叁世一切佛,阿彌陀第一。既然這樣,那麼叁藏十二部不就是在講徹底的中道了義的理體嗎?不就是在展現諸佛的無盡大悲給予衆生嗎?不是在施設種種方便給衆生嗎?既然“南無阿彌陀佛”正意味著中道的理體已經證得,無盡的大悲已經實踐,徹底的方便已經安立,那麼,“南無阿彌陀佛”不就能橫赅叁藏十二部嗎?所以祖師說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橫赅(赅是具全、完備的意思)叁藏十二部,是有這樣道理在內的。不是烏鴉學語,跟著說說可以服人的。

  諸位,你們念每句南無阿彌陀佛時是怎麼個念法?聽說你們拜佛是用錄音帶帶的,那麼也就罷了。可是你在念每一句阿彌陀佛時,心中要起怎麼樣的心哪?中道的理體、無盡的大悲、徹底的方便,這句阿彌陀佛就代表這叁件事情。

  中道的理體攝盡天臺的教法;無盡的大悲攝盡一切諸佛的本願;徹底的方便就是淨土法門。所以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橫赅一切教理,橫赅一切諸佛的本願,更是落實在淨土法門身上。所以,我常說一句阿彌陀佛重如泰山。也就是一念即重如泰山,臨終十念,如何不往生?雖說只有十念,光這十念就橫赅一切了,如何不往生?你爲什麼這樣驕慢懈怠乃至毀謗它呢?

  各位,淨土法門如果你用這種角度去理解,就是藕益大師所說的不爲他歧所感,真心念佛,即大智慧,能夠放下身心世界,真心念佛,即是大布施,乃至即是大持戒,大忍辱、大精進、大禅定,就是六度齊修了嘛!你要真懂他的道理,則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橫赅萬法,是做得到的。可是它太難理解,所以我建議諸位在還沒有深刻理解的時候,適當學學其它法門來滋養你對淨土法門的理解是可以的。這也就是爲什麼這麼多天臺祖師都能最後念佛往生,原因在此。天臺人最注重教理嘛!天臺人注重禅宗與教理,所以他們最適合修如來禅,是最正統的佛教修行者。禅宗有時還會走偏,天臺人不會,永遠是解、行並進。所以他們修到後來會導歸極樂,因爲彌陀法門本來就具有這種特質。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橫赅一切,所以易至。

  憑什麼說淨土法門易至呢?因爲它是諸佛證得的徹底究竟的方便。還因爲你我本來就具有如來的智慧德相,你本來可以成佛,你不過是如幻的做衆生而已。那麼,今天彌陀佛以如幻的淨土法門接引你投入真實的願海當中,然後你在願海中任運開顯你的佛性,你就不假功行,任運成佛。這是大乘了義。怎麼叫不假功行?講白一點,好像你坐在那裏就會成佛了。其實不是這樣,這是說你能跟這麼多的大乘菩薩在一起修行,你無時無刻不在受他們的熏陶,所以才自然成佛。所以祖師才說:“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就是這個道理。

  各位,把你勇猛的心提起來,你們的心不要只知道求往生這一件事情,你的心是時時刻刻在領受大乘,你的每一句佛號都重于泰山,應該這樣去領受。

  接著我還要說易至的道理。剛才我講了難解,因爲它是大乘的理體,所以難解。爲什麼說難信?因爲你我離它太遠,所以難信。另一方面因爲它易至,這麼容易到,也難想相信。九品往生就是連五逆極惡之人也能下下品往生,這個也是難信。

  怎麼講它“易至”呢?要分兩個方面說:第一是容易到極樂世界去,叫易至;第二是易成佛,也叫易至。我們目前最重要的是容易到極樂世界去。可是我還要告訴你,在極樂世界容易成佛。我先說明一下,有的法師說:“其實到極樂世界不容易成佛。經上不是說在娑婆世界修一天勝過在極樂世界修一百年嗎?那不是在娑婆世界修行早成佛嗎?”沒有這個道理。經文不是這個意思,這是對衆生講的。我們常說“良宵苦短”,跟好朋友在一起促膝長談,一下子東方吐白,已經清晨了。好像跟好友聊天,長夜過得特別快。時間是如幻的,對娑婆世界的衆生說,一劫是多麼長。可是法華會上當七寶塔從地湧現時,多寶如來在塔裏說:“善哉!善哉!快說此經。”釋迦佛就邀請多寶如來顯身。多寶如來說:“我曾發願若要我顯身,則釋迦佛的十方分身諸佛都要齊集現身。”要十方分身諸佛集結是表法的意思,表示一乘了義。于是十方化身諸佛集結之後,就向釋迦佛、多寶佛問詢、禮座。這一禮座就是五劫時間,光禮座就是五劫時間,光禮座就五劫,還怎麼講經啊?如果按我們的時間來說,現在靈鹫山法華會上,諸佛菩薩還正在忙著禮座呢!我們哪有法華經好聽?所以經上所說的十二劫,在蓮花中十二劫,那是對我們說的。對于真正在蓮花中的人仍然是一刹那。爲什麼?太舒服了嘛!良宵當然苦短,一刹那就過去了。所以時間的長短,那是對衆生如幻說的。

  所以我說“易至”,是容易往生和容易成佛兩個道理。《楞伽經》第六卷中說:“十方諸佛,皆出極樂。”【注釋:《大乘入楞伽經》第六卷中說:“十方諸刹土 衆生菩薩中 所有法報佛 化身及變化 皆從無量壽 極樂界中出”】乃至十方諸佛刹土的無量不可數不可數的菩薩也出自極樂。極樂世界的菩薩有多少呢?如果舍利弗和盡閻浮提叁千大千世界的衆生都成爲比舍利弗智慧高得多的緣覺佛,讓他們累劫思維較量,他們能算出來多少菩薩呢?就像用一根頭發截成一百份,用其中一份去沾海水一滴,他們能夠算出來的就像一滴毛塵水那麼多,他們算不出來的菩薩數量就像大海水那麼多。

  釋迦佛講經用的比喻多麼深刻!你就可想而知,極樂世界是十方世界的頭等明星學校,大家都想要到這個學校去,去那裏准備成佛。所以有那麼多數不清的菩薩去那裏,因爲在那裏容易成佛。有人說,在那裏只是不墮落而已,要成佛不容易。不對,是易成佛!不然,那麼多的數不盡的菩薩爲什麼都去那裏呢?連文殊普賢等大菩薩也發願往生極樂世界嘛!

  我相信你們誦過《藥師經》或其它經。其它佛的世界有沒有這樣描述過像極樂世界同樣的美妙境界?我沒看過所有的經,但是我可以肯定的說不可能。何以故?因爲彌陀佛的四十八願中有一個願說:“如果我成佛,我的國土不爲十方諸佛贊歎,還有一分一毫比不上十方諸佛國土的話,我不成佛。”他已經成佛了,所以他的國土絕對的好,絕對不會比別的佛土差。

  當然,接著你會産生疑問,佛佛相同啊!爲什麼會有這樣差別?稍有理智的就會這樣懷疑。我說正因爲佛佛相同,才會這樣。我們說圓教的究竟佛沒有差別,因爲他們都是無上正等正覺,無上就沒有比他更上的了,因此十方諸佛絕對是佛佛道同,藥師佛所證得的絕對與彌陀佛沒有差別。可是爲什麼明明就有淨土的差別,乃至于釋迦佛的淨土這麼糟糕?那是因爲十方無盡的衆生的根基,他們還不能夠進入這最究竟圓滿的淨土世界,在他們未去極樂世界之前,要由其它諸佛示現與那些衆生根基相應的佛法世界,讓他們暫時到那裏。最究竟的淨土是在極樂世界,然而並不是所有衆生都有這種根基。不要說你我,也不要說以前哪,就看現在,有多少人在誹謗淨土,乃至有的出家人說:“念幾句阿彌陀佛就能往生,修行哪有那麼簡單?”這種人你打死他也不願意念佛。那怎麼辦?彌勒菩薩接引他嘛!爲什麼要彌勒菩薩接引?是阿彌陀佛請彌勒菩薩幫忙。我有這麼好的學校,可是你還不能來,你只好先到補習班補一補,因緣成熟了你就會來了。

  釋迦佛也是如此啊!釋迦佛先教舍利弗這類人聲聞乘法,教到釋迦佛老的時候,才告訴他們有唯一了乘。所以諸佛絕對沒有不同,乃至于各個淨土本質上也沒有…

《淨土深義(臺灣法藏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念佛十種功德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