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成熟衆生建立正法。是名毗梨耶波羅蜜。】
第四講精進波羅蜜。應以精進成熟者,于彼衆生不起懈心。
攝受正法善男子善女人,精進于度一切衆生。雖難忍而能忍,雖難行而能行,不舍一切衆生。直至彼衆生成就菩提,菩薩不起懈心。
生大欲心。欲心即是精進心。大欲心者,欲度衆生成就無上菩提也。因爲度衆生成就無上菩提,方爲攝受正法。
第一精進者,是心精進。因爲經雲,身精進心不精進,不爲真精進。心精進者,方爲真精進。故第一精進者,乃言心精進。
乃至四威儀。四威儀者,行住坐臥,此是言身精進。
攝受正法善男子善女人,度化衆生生大欲心,由心精進,乃至身精進。將護彼意,而成熟之。彼所成熟衆生,建立正法,是名毗梨耶波羅蜜。毗梨耶波羅蜜者,即精進波羅蜜。
【應以禅成熟者。于彼衆生以不亂心不外向心第一正念乃至久時所作久時
所說終不忘失。將護彼意而成熟之。彼所成熟衆生建立正法。是名禅波
羅蜜。】
第五講禅定波羅蜜。應以禅成熟者,攝受正法善男子善女人,即以禅成熟之。
以不亂心不外向心第一正念。不亂心者,善心一處住不動也。不外向心者,是不爲外境所轉。菩薩定心,常不被外境所轉,名不外向心。
第一正念者,即是無念。無念即佛,有念即衆生。無念是爲第一正念。
乃至久時所作,久時所說,終不忘失。
久時所作,乃菩薩度衆生之行。久時所說,乃菩薩度衆生之願。菩薩以禅定力,不失度生之初心。故縱經久時,不失度生之行願也。
如是將護彼意,而成熟之。彼所成熟衆生,建立正法。是名禅波羅蜜。
【應以智慧成熟者。彼諸衆生問一切義以無畏心而爲演說一切論一切工巧
究竟明處乃至種種工巧諸事。將護彼意而成熟之。彼所成熟衆生建立正
法。是名般若波羅蜜。是故世尊。無異波羅蜜。無異攝受正法。攝受正
法即是波羅蜜。】
第六講般若波羅蜜。彼諸衆生問一切義,以無畏心而爲演說……
攝受正法善男子善女人,有所演說,悉真實、決定、無異,故其心無畏。
一切論,一切工巧究竟明處,乃至種種工巧諸事。
印度有五明,即內明論,因明論,聲明論,醫方論,工巧論。如是五明,菩薩皆應通達。
將護彼意而成熟之,彼所成熟衆生建立正法。是名般若波羅蜜。
最後勝鬘說,是故世尊!無異波羅蜜,無異攝受正法,攝受正法即是波羅蜜。最後語氣,還應前文,令全篇文旨一貫。
【世尊。我今承佛威神更說大義。佛言。便說。勝鬘白佛。攝受正法。攝
受正法者。無異攝受正法。無異攝受正法者。攝受正法善男子善女人。
即是攝受正法。何以故。若攝受正法善男子善女人。爲攝受正法舍叁種
分。何等爲叁。謂身命財。善男子善女人舍身者。生死後際等離老病死
。得不壞常住無有變易不可思議功德如來法身。舍命者。生死後際等畢
竟離死。得無邊常住不可思議功德。通達一切甚深佛法。舍財者。生死
後際等得不共一切衆生無盡無減畢竟常住不可思議具足功德。得一切衆
生殊勝供養。世尊。如是舍叁分善男子善女人。攝受正法。常爲一切諸
佛所記一切衆生之所瞻仰。】
世尊!我今承佛威神,更說大義。勝鬘再度欲說攝受正法大義,世尊垂允,聽其演說。
于是勝鬘白佛,攝受正法(法也),攝受正法者(人也)。無異攝受正法,此言與法無異。無異攝受正法者,此言與人無異。換句話說,能攝受的人,與所攝受的正法,是不二不別的。故結論說,攝受正法的善男子善女人,即是所攝受的正法。這樣方是一佛乘之義。約第一義言,唯是一乘,無二無別。約世谛言,方有能所等方便。如是方成其廣大之義。
約大方便言,能攝受之人,不礙所攝受之法。所攝受之法,不礙能攝受之人。以其無礙,故不二不別。法不異人,人不異法。雖雲不異,而能所曆然。雖然能所曆然,而不二不異。
何以故下,解釋其理由。若攝受正法善男子善女人,爲攝受正法,舍叁種分。
舍叁種分者,是舍身命財。世間之身命財,是無常的,變壞的,有差異的。善男子善女人攝受正法,舍無常身則得法身。舍無常命,則得無邊常住不可思議功德。舍無常財,則得無盡無減,畢竟常住,不可思議,具足功德。
如此叁種,即是不二不別,即是一乘義,即是廣大義,即是正法義。所以說善男子善女人,爲攝受正法,舍叁種分。
何等謂叁?謂身命財。謂攝受正法者,舍無常身,無常命,無常財。然而于一乘中,實無無常身命財可舍。所謂舍者,不過舍迷證覺而已。舍迷證覺者,只是放棄邪執邪見。
舍身者,生死後際等,離老病死,得不壞、常住、無有變異、不可思議功德如來法身。
生死後際平等,是叁世平等義。過去現在未來,叁世平等,無二無別,故曰生死後際等。以叁世平等無有變壞,盡于未來一相常住,故離老病死。老病二者,唯在分段生死。死之一法,通于分段變易二種生死。
得不壞,法身常住如虛空,故曰不壞常住。法身如虛空,無有分別,絕諸生滅,故曰無有變異。
不可思議。法身如虛空,無相不可得,無二無分別,故曰不可思議。良以不空者可思議,空則不可思議;有相者可思議,無相則不可思議;可得法爲可思議,不可得法不可思議;二法爲可思議,無二則不可思議;可分別法爲可思議,無分別法不可思議。
其實不壞、常住、無有變易、不可思議等,不過一法之異說而已。因爲說不壞,而不壞便是常住、無有變易、不可思議。
說常住,而常住便是不壞、無有變易、不可思議。同樣地說無有變易,而無有變易便是不壞、常住、不可思議。說不可思議,而不可思議便是不壞、常住、無有變易。所以此四者,一法異說而已。
總之在表明如來法身,等同虛空也。這便是攝受正法,亦即是攝受正法者。故攝受正法之善男子善女人,即是所攝受之正法。二者無別無異。
舍命者,生死後際等……此言慧命常住等同虛空,盡未來際。此亦是無分別義,無變易義。
畢竟無死。言虛空畢竟無滅也。虛空常住湛然,湛然常住。既無有生,亦無有滅。衆生謂之生滅者,生是衆生「見」生,滅是衆生「見」滅。而法實無有生,亦無有滅。如果衆生放棄彼之邪見,則既不見生,亦不見滅。一真法界,實時現前。
得無邊常住不可思議功德,通達一切甚深佛法。慧命是無分別無變易,無邊常住不可思議功德。如是功德,便是通達一切甚深佛法。故法身即是慧命,慧命即是法身。法身慧命即是正法。
舍財者,言攝受正法善男子善女人,舍世間無常財也。世間之財,爲五家所有,不可常保。因爲世間之財,皆悉可壞,皆須磨滅。
生死後際等,如前所釋。得不共一切衆生,無盡無減,畢竟常住,不可思議具足功德。
攝受正法善男子善女人,所得之財,即不可思議具足功德。如是功德無有分別,不共一切衆生,無盡無減,畢竟常住。此即正法財也,得正法財者,無得無失,不可思議。言其有,卻是無一法可得。言其無,卻是無量無邊橫遍豎窮。故無盡無減,畢竟常住不可思議。
得一切衆生殊勝供養。勝鬘寶窟謂,財有二種,一自報財,二他供財。但是我們以爲于正法財中,不應有如是分別。以正法財無盡無減畢竟常住不可思議具足功德故。所以既得其不可思議具足功德,則應受人天供養。
得如此無上正法財者,不僅應受人天供養,真應受菩薩以下九道供養。易言之,此即佛之應供德也。
故攝受正法善男子善女人,若舍身命財叁種分,即能具足佛之法身、般若、應供德也。換句話說,便具足佛之法身、般若、解脫叁德。即名爲如來、應供、正遍知。
最後勝鬘複稱世尊言,如是舍叁種分善男子善女人,攝受正法,即蒙一切諸佛授記,亦爲一切衆生之所瞻仰。一切衆生者,指九道衆生而言。
【世尊。又善男子善女人攝受正法者。法欲滅時。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
夷。朋黨诤訟破壞離散。以不谄曲不欺诳不幻僞。愛樂正法。攝受正法
。入法朋中。入法朋者。必爲諸佛之所授記。世尊。我見攝受正法如是
大力。佛爲實眼實智。爲法根本。爲通達法。爲正法依。亦悉知見。】
世尊!又善男子善女人攝受正法者,于法欲滅時。即末法時期,佛法沒滅。四衆弟子,朋黨诤訟。出家二衆,是比丘比丘尼。在家二衆,是優婆塞優婆夷。比丘有叁義,乞士、怖魔、破惡。尼是女義,即出家女衆。優婆塞譯爲善宿男,有懷善自居之意。亦譯爲近住男,即近佛而住之意。夷者女也,即善宿女,或近住女。
朋黨诤訟。末法時期,四衆弟子不能和合一味,分朋分黨,互起诤訟。即末法時期,鬥诤堅固的現相。
破壞離散。四衆和合的現象被破壞,彼此互相離散。先說法欲滅時,破壞的現象,下面便說善男子善女人,起而護持正法。
攝受正法善男子善女人,以不谄曲──以巧言媚人曰谄,心不正直曰曲。不欺诳即不欺騙,不幻僞即不作假不虛僞。此是言離諸過惡。愛樂正法,攝受正法,是言奉行衆善。
入法朋者,入正法善友之中也。以入正法善友之中,故蒙諸佛爲之授記。因爲既入正法朋中,必當成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也。
世尊!我見攝受正法如是大力,佛爲實眼實智……
勝鬘請佛證明言,我如是見,佛當亦如是見,請爲我證明。實眼者,如實見也。實智者,如實知也。如實知見者,佛之知見也。佛知者,具足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佛見者,圓具肉、天、慧、法、佛五眼也。
爲法根本。一切法由佛而宣,故佛爲法根本。佛通達一切法,故名正遍知。能爲衆生宣說正法,是爲正法依。我見攝受正法如是大力,佛亦悉知悉見也。
【爾時世尊。于勝鬘所說攝受正法大精進力。起隨喜心。如是勝鬘。如汝
所說。攝受正法大精進力。如大力士少觸身分生大苦痛。如是勝鬘。少
攝受正法令魔苦惱。我不見…
《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