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涅槃寂靜也。
波羅蜜法是名佛法,至彼岸故。波羅蜜即譯爲到彼岸也。波羅蜜有其六種,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
方便法是名佛法,善攝取故。不以方便,不成功德。故菩薩假方便力,度一切衆生。雖以方便度衆生,卻不失法性。所以菩薩摩诃薩,以無所得爲方便而度衆生。以無住爲方便,而度衆生。以無相爲方便,而度衆生。以無分別爲方便,而度衆生也。
慈法是名佛法,乃至舍法是名佛法,所作辦故,是明四無量心是佛法也。四無量心者,慈悲喜舍也。慈者愛念衆生,不舍有過衆生也。悲者愍念衆生,于衆生無逼切也。(無逼故,應爲無逼「切」故)喜者慶悅得樂衆生也。舍者,菩薩于一切衆生,究竟得度後方舍。猶如世人,子女成人後,父母方舍。故曰所作辦故。
禅法是名佛法,滅憍慢故。禅者無礙,心不礙境,境不礙心,一切無礙,故滅憍慢也。
不斷叁寶法是名佛法,發菩提心故。一切安樂無苦惱法,是名佛法,不來諸有故。何故一切安樂無苦惱是名佛法呢?因爲佛法度衆生出叁界,得涅槃安樂故。不來諸有者,不來欲有色有無色有也。
說是法時,魔王所將五百天子,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魔王居他化自在天,故其所帶之天子,當是他化自在天天子也。是五百天子皆發無上菩提心。發無上菩提心者,發心修菩薩行也。
而作是言,世尊!是所歎法,願令我等住是法中。
【爾時世尊即便微笑。大德阿難前白佛言。大德世尊今何緣笑。佛告阿難
。汝見波旬化比丘不。阿難白言。見已世尊。佛言阿難。後五百歲法欲
滅時。當有如是惡形比丘。如是惡衣著不齊故。如是下賤如是無智。何
以故。後世比丘重于結使。貪著利養多營衆事。舍諸毗尼越解脫戒離白
淨法。其所去來重現法利。不重後世。盲聾跛蹇。老謬無智。著種種病
。是等皆來于我法中出家受戒。以重眷屬給使人故。不爲重法。阿難。
我所說法如是正直。如是可愛。當于爾時。不見不聞諸天憂戚。魔王波
旬當大歡喜無複憂慮。】
爾時世尊即便記說,後五百歲者,即末法時期也。有如是惡形比丘,來入佛法出家受戒。
惡衣著不整齊,下賤愚癡無智。何以故?因爲末法時期比丘,結使煩惱甚重。並且貪著利養,因而多經營衆事。反而舍諸毗尼,毗尼者戒律也。違越于解脫戒,戒者名別解脫戒也。白淨法者,善法也。
其所來去有所作爲,重視于現前利益,不重後世之利益。利益者有四,一者,現前有利,後世無利。二者現前無利,後世亦無利。叁者現前無利,後世有利。四者現前有利,後世有利。前二種不謂善利,後二種是謂善利。凡重視現利之人,皆不重因果者也。
盲聾跛蹇,老謬無智。其形狀盲聾跛蹇,其性情昏老狂妄,而且無有智慧。並且生種種之病。是等皆來出家受戒。彼雖出家,但以重眷屬與給使人故,所以不重 于法。
阿難我所說法,如是正直,應爲如是正「真」也。如是可愛,爾時即便隱沒,衆人不見不聞。于是諸天憂戚,波旬歡喜。
【我時問佛。何故魔王波旬歡喜而無憂慮。佛告阿難。以彼惡人作魔業故
。魔王波旬無所營作。何以故。由彼比丘無正行故。】
我時問佛,是阿難自述也。何故魔王歡喜而無憂慮呢?佛回答說,因爲彼諸惡人,代魔作諸魔業。反令魔波旬休閑下來,無所營作了。何以故?由于彼等比丘,無有正法之行,爲魔作使也。
【若有比丘勤加精進如救頭然。如是等人魔則求短。是故阿難應勤方便。
未得令得未解令解未證令證。降伏魔黨熾然佛法。護持正法作法供養莫
作放逸。是我教法。】
于末法時期,若有比丘勤加精進,如救頭然,如是等人,魔則求短。經雲,末法時期,若有人修般若法者,應勤精進,令法速得速解速證。當知魔波旬,時時遮障破壞也。故佛令阿難,方便助彼行人,令彼行人于法速得速解速證也。
如是便能降伏魔黨,使佛法熾然不滅。此即護持正法,爲無上的法供養。莫令行人放逸,失我正法也。此是我所教者,是佛叮咛語也。
【說是法時五百比丘放舍身命白言。世尊。我等不欲見是惡世。踴處虛空
以火焚身。百千諸天而供養之。二百比丘遠離塵垢得法眼淨。二百比丘
永盡諸漏心得解脫。叁萬二千菩薩逮得法忍。釋梵護世及諸眷屬。禮佛
足已作如是言。唯願世尊。久壽住世勿使我等見是惡世。世尊。若有衆
生得聞此經。終不更作懈怠非法。亦更不作魔諸惡業。我時聞已悶絕躄
地。大德舍利弗。我見文殊師利童子。成就如是不可思議神通之力。及
所說我自親見。】
五百比丘放舍身命。四果聖人,可身中發火自焚。是知此五百比丘,皆阿羅漢也。于是百千諸天而供養是五百比丘。
遠離塵垢得法眼淨,得法眼淨者,見道也。此二百比丘,證于初果也。
永盡諸漏,是出離叁界也。叁界內爲有漏,出叁界謂之無漏。故永盡諸漏者,出離叁界也。心得解脫,是破見思惑也。衆生具足二障,即煩惱障與所知障,煩惱 障障乎涅槃,所知障障乎菩提。破煩惱障,心得解脫。破所知障,慧得解脫。見思若破,煩惱障則破。欲破所知障,須破無明也。此二百比丘,永盡諸漏心得解脫者,證得四果也。
叁萬二千菩薩,逮得法忍。逮得無生法忍也。通論之,初地即得一分無生法忍。若依仁王經,七八九地證無生忍。
釋梵護世下,天人請佛住世也。
我時聞已,悶絕躄地。阿難聞末法時期有如是事,于是悶絕躄地。足不能立曰躄也。
阿難述完已往事後,回頭來向舍利弗言,大德舍利弗!我見文殊師利,有如是不思議神通之力,及所說法,皆我親見也。
【時大德迦葉語舍利弗。我亦曾見文殊師利希有神通。舍利弗。爾時世尊
成佛未久。我久出家。是時文殊師利童子。始初至此娑婆世界。從寶王
世界寶相佛所來。欲見佛釋迦牟尼供養恭敬。】
時大德迦葉語舍利弗,我亦曾見文殊師利希有神通。大迦葉亦敘述己所見聞。
爾時世尊成佛未久,我久出家。因爲迦葉猶年長于世尊也。時文殊師利童子,始初至此娑婆世界,從寶王世界寶相佛所來。「佛說文殊師利般涅槃經」雲「文殊師利有大慈悲,生于此國多羅聚落,梵德婆羅門家。其生之時,家內屋宅,化爲蓮華。從母右脅出,身紫金色。墮地能語,如天童子。有七寶蓋隨覆其上。詣諸仙人,求出家法。諸婆羅門,九十五種,諸論議師無能酬對。唯于我所出家學道。住首楞嚴叁昧,以此叁昧力故,于十方面,或現初生出家,滅度入涅槃,現分舍利饒益衆生……」
如此種種,皆菩薩權巧示現。其實菩薩早已成佛,號龍種上尊王如來。
【爾時世尊在舍衛國祇陀林中給孤窮精舍。夏坐叁月。我時不見文殊師利
。若如來前。若衆僧中。若于食時。若說戒日。若僧行次。都不見之。
過叁月已。臨自恣時乃見其面。】
爾時世尊在祇樹給孤窮園,夏居叁月。我于如來前,衆僧中,食時,說戒日。說戒日即半月半月布薩也。僧行次,均不見文殊師利。叁月已過,臨自恣時,乃見其面。夏竟自恣者,任人舉過也。行事鈔雲,安居竟有四事應作,即自恣解界結界受功德衣。
大迦葉平時不見文殊菩薩,夏竟自恣時方見其面。
【我即問言。文殊師利。何處夏坐。即答我言。大德迦葉。我住在是舍衛
大城波斯匿王後宮一月。複一月住童子學堂。複一月住諸淫女舍。我聞
是已。心甚不悅。即作是念。雲何當共是不淨人而作自恣。我即出堂便
擊楗槌欲擯文殊師利童子。爾時世尊。即告文殊師利童子。汝往看是摩
诃迦葉。今者何故打楗槌也。白言。世尊。我已見之。欲擯于我。】
我即問言下,迦葉問文殊師利菩薩,叁月之行止也。
文殊言,此夏叁月中,我住波斯匿王後宮一月。波斯匿王,譯爲勝軍王,是舍衛國之王。
複一月住童子學堂。複一月住諸淫女舍。
我聞是已,心甚不悅。于是迦葉便擊楗槌,欲擯文殊師利童子。「擯」者,驅逐也。擊楗槌者,集衆僧也。
爾時世尊即告文殊師利童子,汝往看是摩诃迦葉,何故打楗槌也。此是佛知而故問也。
文殊言,世尊!我已見之,欲擯于我。
【佛語文殊師利童子。今可現汝自在神力神通境界。令彼聲聞心得清淨。
勿于汝所生不淨心。】
佛語文殊師利,令其現神通力,使聲聞人心得清淨。若聲聞人心得清淨,便得增益。佛爲令迦葉等,得利益故,令文殊師利現神通力。
【于時文殊師利童子即入叁昧。其叁昧名現一切佛土。文殊師利入叁昧時
。十方各如恒河沙等諸佛世界。其中皆有摩诃迦葉。頭陀第一。悉打楗
槌。于時世尊即問我言。摩诃迦葉。汝今何故打于楗槌。我言。世尊。
文殊師利自說是言。夏叁月中。住王後宮及淫女舍。爲擯是故打于楗槌
。】
當時文殊師利,即入現一切佛土叁昧。于是十方各有恒河沙等諸佛世界出現。于諸佛土中,皆有摩诃迦葉頭陀第一。頭陀者,抖擻煩惱,離諸滯著也。行頭陀之比丘,亦名「行者」。有十二頭陀行,一者衲衣。二者但叁衣。叁者乞食。四者日中一食。五者一坐食。六者一揣食。七者阿蘭若。八者冢間坐。九者樹下坐。十者露地坐。十一者隨處坐。十二者常坐不臥。十方佛土,各有迦葉頭陀第一打楗槌, 欲擯文殊師利。同時亦各有文殊在佛前坐。
于時世尊即問我言,迦葉!你爲何打楗槌呢?我說,文殊師利自言,結夏期間,住于王後宮及淫女舍。爲擯文殊師利故,打于楗槌也。
【爾時世尊身放光明遍照十方。而告我言。汝今遍觀十方世界爲見何事。
我時遍觀無量無邊恒河沙數十方世界。其中皆有摩诃迦葉而打楗槌。欲
擯文殊。是一切處亦有文殊在佛前坐。佛告我言。汝今欲擯何處文殊爲
此世界。爲十方界。我時即禮佛世尊…
《大方廣寶箧經蠡測 卷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