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足作如是言。聽我悔過。世尊。是
文殊師利法王之子。成就菩薩如是不可思議功德。我從佛所成有量智。
而欲度量無量智慧。以不知故而打楗槌。】
爾時世尊身放光明,遍照十方。佛放光遍照十方世界者,表印可文殊也。
菩薩爲度衆生,無剎不現身,何簡王後宮及淫女舍哉!豈後及淫女非衆生乎?諸大菩薩,慈悲不可思議,神通不可思議,權智不可思議。豈是聲聞劣智小行所能度量哉!
佛告我言,汝今欲擯何處文殊?爲此世界文殊師利,或是十方世界的文殊師利 呢?于是大迦葉知自己錯誤,乃向佛悔過。自言從佛所得有量智,妄欲度量菩薩無量智慧也。
【佛告我言。摩诃迦葉。汝之所見十方世界文殊師利。亦複夏叁月。住王
後宮及淫女舍。此間文殊師利童子。令是波斯匿王宮中五百女人。不退
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亦令五百淫女五百童子。得不退轉無上正道。複
有百千衆生以聲聞法而調伏之。無量衆生得生天上。】
佛告迦葉言,汝所見十方世界文殊師利,實亦夏居叁月。于叁月中,住王後宮及淫女舍。此即菩薩無剎不現身也。
此間文殊師利童子,即此娑婆世界現身的文殊師利。于此可知,文殊師利雖現身娑婆,同時于十方世界,亦皆普現也。
此間之文殊師利,雖居王後宮及淫女舍。卻令波斯匿王宮中五百女人,不退轉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不退有叁,即一位不退,二行不退,叁念不退。釋此叁不退,諸宗所說,各有不同,今不廣引。
亦令五百淫女,五百童子得不退轉無上正道。無上正道者,即無上菩提也。
複有百千衆生,以聲聞法而調伏之。令百千衆生,成就于聲聞道也。
無量衆生得生天上。天有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經中未說,不知生于何天也。
【我時白言。大德世尊。文殊師利爲說何法。乃能如是教化衆生。佛言。
迦葉。汝今可問文殊師利。自當答汝。】
迦葉問佛,文殊師利菩薩,以何法教化如是衆生?佛令迦葉,自問文殊。
【我時即問文殊師利。汝說何法教化調伏如是衆生。彼答我言。非唯說法
教導衆生。大德迦葉。或有衆生以娛樂樂而調伏之。或以護持。或以威
伏。或以財攝。或以貪求。或現大莊嚴。或現神通。或現釋身。或現梵
身。或現護世身。或轉輪王身。或隨各各所事諸天而爲現身。或以軟語
。或以語。或二俱用。或以罰。或以密益。或現作子。何以故。大德
迦葉。衆生有于雜種之行。以雜種法而調伏之。】
我時即問文殊,汝說何法教化調伏如是衆生?應知菩薩教化衆生,應機逗教, 無有定規也。
故文殊言,非唯說法教導衆生。或有衆生以娛樂樂而調伏之。而調伏之,非是令衆生于娛樂縱情也,而是令衆生知諸娛樂,悉皆無常。故曰調伏之。
或以護持,或以威伏。于善性衆生,護持之,此所謂攝門也。于惡性衆生,則威伏之,此所謂折門是也。
或以財攝。即以布施攝其向道也。
或以貪求。遇貪求衆生,則教導之舍諸悭貪也。
或現大莊嚴。菩薩觀衆生根機,應以大乘成就者,即現大莊嚴。何謂大莊嚴?福慧具足,謂大莊嚴。欲福慧二嚴具足,須行六波羅蜜。行般若波羅蜜,可具足慧莊嚴。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五波羅蜜,可具足福莊嚴。菩薩悲智雙運,救苦衆生,欲令衆生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是故現大莊嚴也。
或現神通。或現釋身,欲界天身也。或現梵身,色界天身也。或現護世身,四天王身也。或轉輪身。或隨各各所事奉的諸天,而現其身。
或用軟語度化之,或用粗語度化之,或軟語粗語二俱用度化之。
或罰,或密利益之,或現作子。何以故?因爲衆生有于複雜種類之行,故以複雜種類之法而調伏之。
【大德迦葉。我以方便化衆生界。然後說法令其究竟畢竟調伏。】
大德迦葉!我非唯以說法教導衆生也。我先以如是種種方便,度化衆生令其調伏以後,然後方以說法,令其究竟畢竟調伏也。
【我時問言。文殊師利。汝所調伏有幾衆生。即答我言。大德迦葉。我所
調伏等如法界。我又問言。法界幾許。文殊答言。如衆生界。我又問言
。衆生界者複有幾許。即答我言。如虛空界。如是迦葉。衆生界法界虛
空界。等無有二無有別異。】
我時問言,文殊師利!汝所調伏,有多少衆生呢?文殊師利即答我言,我所調伏衆生,等如法界。
若取法相,可言多少。一切法無相,故不得言有多少。文殊師利菩薩答言,我所調伏等如法界者,諸法無相法界無界,故作如是答。
我又問言,法界幾許?文殊答言,如衆生界。所謂衆生者,非唯六道有情名衆 生也。衆因緣所生法,即名衆生。而因緣所生法性空,故法界無界,即如衆生界。
所以當迦葉又問衆生界有幾許時,文殊師利即答言,如虛空界。
文殊師利菩薩,結答全文說,衆生界法界虛空界,等無有二無有差別。
【我又問言。文殊師利。佛空出世無所調伏。文殊師利言。大德迦葉。如
人熱病。是人種種妄有所說。是中甯有天鬼持耶。有大明醫飲彼人酥。
熱病即愈止不妄說。于意雲何。是中頗有天鬼去不。我言。不也文殊師
利。由飲蘇故熱病除差。大德迦葉。是良醫者多利彼不。我言。如是。
文殊師利。文殊師利言。大德迦葉。世間如是顛倒熱病無我我想。住我
想已流轉生死。是故如來出現于世隨彼形色應解法門。知解我想斷于顛
倒。爲彼衆生而演說法。既聞法已除一切想無所執著。知解想已越度諸
流到于彼岸。名爲涅槃。】
我又問言,若衆生界法界虛空界無二者,那麼佛空出現于世,無所調伏,無所化度了。
文殊師利菩薩以譬喻回答。譬如有人染患熱病,口出種種妄言。是中非是有天 神鬼等,有所祟持。而是此人,以熱病因緣,虛妄而說也。若有大明醫飲彼人酥,熱病愈止,即不妄說。文殊問曰,如是良醫,于彼病人,多利益不?我言如是文殊師利。此是喻說,以下法說,用合于譬。
大德迦葉,世間如是顛倒,猶如熱病。無我我想。住我想已,流轉生死。諸法無我,顛倒衆生卻執有我。由于執著我想故,于是流轉于生死。由于有我則必有生,有生則必有滅,故曰流轉生死。
是故如來出現于世,隨彼形色,應解法門。佛出現于世,因衆生之根機。形色者,種類也,上中下根也。應其根機,而能解了者,爲說種種法門。
知解我想,斷于顛倒。令彼衆生知解我想是虛妄,而得斷于顛倒之想。
爲彼衆生,而演說法。猶如良醫,爲熱病患者服藥也。
既聞法已,除一切想無所執著。猶如病人,既服藥已,病得除愈也。
知解想已,越度諸流,到于彼岸,名爲涅槃。故如來出世,于諸衆生有大利益。怎能說如來空出現于世,無所調伏呢?衆生于畢竟空中妄起虛妄顛倒,佛出現于世,即調伏衆生之虛妄顛倒也。
佛號大醫王,能治衆生一切病。有四事故,號大醫王。一者知衆生病。二者知 衆生病因。叁者知衆生病應如何對治。四者知衆生病愈已。以佛知衆生病,故說苦谛。以佛知衆生病因,故說集谛。以佛知衆生病如何對治,故說道谛。以佛知衆生病愈已,故說滅谛。以此四事故,佛號大醫王也。
【大德迦葉。于意雲何。是中頗有我及衆生壽命養育人及丈夫可涅槃者不
。我時答言。無也文殊師利。文殊師利言。大德迦葉。爲是利故如來出
世。但爲顯示平等想故。不爲生不爲滅。但爲解知煩惱不實。】
大德迦葉!既然衆生界法界虛空界等無有二,既然一切想皆由虛妄我想顛倒執著而生。于是法中,還有我、衆生、壽命、養育、人及丈夫,可涅槃者不?
養育者,生長養育也。凡飲食睡眠,一切勝緣資助,皆名養育。既然衆生界法界虛空界等無有二,當知我、衆生、壽命、人及丈夫皆不可得。然則還有甚麼可養育呢?若生養育之想,便是貪欲愛樂妄想了。
既然我衆生壽者養育人丈夫不可得,還有誰可涅槃呢?
當知一切衆生等如虛空,是本來涅槃也。已涅槃者,不應更涅槃也。
文殊師利菩薩作如是問,于是迦葉答言,無也。無有衆生可得涅槃也。
文殊師利言,大德迦葉!爲是利故,如來出世。如來出現于世者,爲破衆生迷惑執著,實無法可與可得也。但爲顯示平等想(應爲相字)故,不爲生不爲滅。如來出現于世,不爲令衆生出生死入涅槃,爲于衆生顯示,生死涅槃平等相也。但令衆生解知煩惱不實,等虛空也。
【我時語言。文殊師利。菩薩所作甚爲難有。所謂觀知衆生之性畢竟寂靜
。爲欲利益一切衆生。不舍莊嚴不沒不出。衆生之性畢竟涅槃。猶複能
發大誓莊嚴。】
于是迦葉贊歎文殊師利曰,甚爲難有。菩薩雖然觀知衆生之性,畢竟空寂。但欲利益一切衆生故,不舍莊嚴,不出不沒。
菩薩雖知衆生界等如虛空,但爲利益衆生故,不舍莊嚴,不出不沒。不舍莊嚴者,不舍六度也。因爲六度者,可莊嚴自身莊嚴他身也。
不出不沒者,不生叁毒,不起貢高我慢也。經雲,若人不著此岸,不著彼岸,不沒中流,不出陸地,不爲人取,不爲非人取,不入洄流,不腐爛。我保是人畢竟得度。不著此岸者,于內不計我人也。不著彼岸者,于外不著六入不計我所也。不 沒中流者,遠離貪瞋癡也。不出陸地者,不起貢高我慢也。不爲人取者,不狎近四衆也。不爲非人取者,不持戒求生天也。不入洄流者,不退戒還家也。不腐爛者,不犯重禁也。佛說是人,畢定得度。
衆生之性,畢竟涅槃,猶複能發大誓莊嚴!菩薩實爲希有,雖知衆生界法界虛空界無二,衆生本來涅槃。以大慈悲故,憐愍衆生愚惑,仍發大誓莊嚴,拔濟衆生也。
【文殊師利言。大德迦葉。菩薩莊嚴等同如如。我又問文殊師利。願說菩
薩發大莊嚴。文殊師利言。菩薩摩诃薩。發大莊嚴有叁十二。…
《大方廣寶箧經蠡測 卷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