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寶箧經蠡測 卷下

  大方廣寶箧經蠡測(卷下)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外道衆中漸次開示如是正法。令五百外道遠離塵垢

  得法眼淨。八千外道發于無上正真道心。爾時文殊師利童子。所可化作

  五百徒衆。于文殊師利前。五體投地作如是言。南無佛陀。南無佛陀。

  余諸外道未信解者。見五百摩納作如是語。亦皆彼五體投地而作是言

  。南無佛陀。南無佛陀。爾時釋提桓因。以曼陀羅華。各與諸人而作是

  言。汝可以此供養于佛。爾時文殊師利童子。與諸大衆恭敬圍繞詣世尊

  所。】

  爾時文殊菩薩,于外道中漸次開示如是正法。令五百外道,遠離塵垢得法眼淨。遠離塵垢得法眼淨者,見道證初果位也。

  八千外道,發于無上正真道心。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也。發無上菩提心者,發心修菩薩道也。

  爾時五百化徒衆,即向文殊菩薩頂禮言,南無佛陀!南無佛陀!于是除得法眼淨,及發無上菩提心者外,其余未生信解之諸外道,見五百摩納歸依佛,亦效法頂禮文殊菩薩,而作是言,南無佛陀!南無佛陀!

  由是可知,我人若禮敬叁寶,可令余人心向于佛,乃至發菩提心,誠功德無量也。

  爾時釋提桓因,天帝釋也。以曼陀羅華,譯作白團華,或適意華。各與諸人言,可以此華供養于佛。爾時文殊師利與諸大衆,恭敬圍繞,詣世尊所。

  【到已頂禮佛足住一面。時諸大衆亦皆禮佛住一面。爾時尼幹外道弟

  子。以曼陀羅華散供佛已。右繞叁匝于一面住。文殊師利所化摩納。以

  文殊師利力所持故白言。世尊。我等今來不爲見佛。何以故。如來者名

  爲法身。世尊。我等不爲聽法。何以故。不可聽者名之爲法。世尊。我

  等不爲僧德。何以故。如來聖僧修無爲故。世尊。我等不爲功德。何以

  故。是法界中無有功德鹹稱贊故。世尊。我等不爲修道。何以故。一切 

  諸法究竟道故。世尊。我等不爲得果。何以故。無葉華果名爲解脫。世

  尊。我等不爲知苦。何以故。離于二行名爲解脫。世尊。我等不爲斷集

  。何以故。諸法究竟無和合故。世尊。我等不爲證滅。何以故。一切諸

  法畢竟滅故。世尊。我等不爲修道。何以故。離有無故。世尊。我等不

  修念處。何以故。一切諸法離處非處故。世尊。我等不爲正斷。何以故

  。一切諸法離善不善無記行故。世尊。我等不爲神足。何以故。一切諸

  法無去來故。世尊。我等不爲于根。何以故。一切諸根是離義故。世尊

  。我等不爲于力。何以故。一切諸法無力非力故。世尊。我等不爲于覺

  。何以故。第一義中無有覺故。世尊。我等不爲正道。何以故。無有去

  盡世間邊故。世尊。我等不爲修定。何以故。常寂定中無娆動故。世尊

  。我等不爲修慧。何以故。出世間慧無余雜故。世尊。我等不爲叁明。

  何以故。彼此明處畢竟無故。世尊。我等不爲解脫。何以故。性法善系

  故。世尊。我等不爲沙門。何以故。離結聚故名爲沙門。世尊。我等不

  爲婆羅門。何以故。斷諸形色名婆羅門。世尊。我等不爲比丘。何以故

  。法性無壞故。世尊。我等不爲彼岸。何以故。六入常滅故。世尊。我

  等不爲少欲。何以故。乃至無有少許欲故。世尊。我等不爲知足。何以

  故。法無取故。】

  到已頂禮佛足,住一面。尼幹外道弟子,皆以曼陀羅華供佛。

  文殊師利菩薩所化五百摩納,以文殊師利神力所持故,上白于佛。

  世尊!我等今來不爲見佛,何以故?如來者名爲法身。

  如來者法界身也。法界者等虛空界,所以如來法身非是身。非身者不是斷滅,乃橫遍豎窮義。橫遍豎窮者,乃一相義。一相者乃無相義。故如來法身,不可知,不可見,不可得。若人見佛,便是取相。若以色聲取佛,是人行邪道,不得見如來也。所以說,我等今來,不爲見佛。

  我等不爲聽法,何以故?不可聽者,名之爲法。

  法者離諸相,離言語相,文字相,心緣相。經雲世人分別諸法,唯分別名字而已。以法離諸相故,故不得而聽也。

  世尊!我等不爲僧德,何以故?如來聖僧修無爲故。

  僧德者,無爲也。無爲之法,不可得也。若可得者,即是有爲。故曰我等不爲僧德。

  我等不爲功德……。功德其法,假因緣而生。生借因緣,故知功德其法,無有 自性。無有自性,始借緣成。緣成諸法,方有功德。故功德實性,無性爲性。無性爲性,等同虛空。故法界中無有功德。鹹稱贊故,謂法界中,一切平等也,無有功德,亦無非功德。言法界一相也。

  世尊!我等不爲修道……。

  一切諸法究竟道者,一切法無二也。無二者,一實相也。諸法一實相,則爲究竟佛道。究竟佛道者,一真法界性也。故菩薩修道,以無二道,入一真法界。此中無修亦無證。

  世尊!我等不爲得果……。

  于第一義中,無業無果,凡有所得,皆虛妄耳。若人于第一義中求得果者,即爲虛妄增上也。故曰我等不爲得果,因爲無葉無華無果,方爲諸法寂滅相,名爲解脫也。

  世尊!我等不爲知苦……。

  佛說一切法無生,以無生故,則無有滅。無生無滅,故無有苦。如是知者,是名苦谛智。此是大乘苦谛智,與小乘苦谛智不同也。小乘人以知生死苦,身心苦,苦苦、壞苦、行苦,乃至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盛陰等爲 苦谛智。大乘則以知一切法無生,爲苦谛智。如佛說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雲,「諸法不生是苦智。」大寶積經亦雲,「由不生故,苦得清淨。」。既然知苦無生是爲苦智,故曰我等不爲知苦故來也。離于二行名爲解脫者,一真法界無有分別。故離于生死、有無、起止、人我、是非、憎愛、憂喜、得失、勝負、毀譽……等二行,名爲解脫也。

  世尊!我等不爲斷集……。

  若有法可得,得說有和合。諸法畢竟空不可得,焉有和合?阿含經雲「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集。」因者,煩惱也。緣者業也。世間者,識名色六入觸受生老死也。故所謂集者,業及煩惱也。以業及煩惱,能作後身因緣,故名之爲集。

  然大乘法不如此說,如經雲,「諸法平等是集智」又雲「不攀緣故,集得清淨。」故曰我等不爲斷集,諸法究竟無和合故。

  世尊!我等不爲證滅……。

  諸法畢竟寂滅相,諸法畢竟空寂,諸法畢竟無所有,諸法畢竟無生,諸法畢竟湛然常住,諸法平等,諸法無二,諸法無相。故知諸法畢竟滅也。以畢竟滅,不應 更滅,故曰我等不爲證滅而來。

  世尊!我等不爲修道……。

  大道無二,無二焉可修?故曰我等不爲修道,以道離有無故。

  世尊!我等不修念處……。

  念處者,四念處也。四念處以觀慧爲體。一身念處觀身不淨。二受念處觀受是苦。叁心念處觀心無常。四法念處觀法無我。此是小乘人于五停心觀以後,所修之觀行。大乘觀則不然。大乘觀一切法空,觀一切法如幻,一切法無能依所依,故離處非處也。

  世尊!我等不爲正斷……。

  正斷者四正勤也。已生之惡令斷,未生之惡令不生。已生之善令增長,未生之善令生。然于第一義中,諸法因緣生,離善惡無記性也。

  世尊!我等不爲神足……。

  諸法湛寂,常住不動,故我等不爲神足。

  以下自念處正斷神足,至根、力、覺、道,總爲叁十七道品。此皆依世谛說,第一義中無如是事。八正道者,可至世間邊。然世出世間,皆是假名。第一義中無 如是事。故曰我等不爲根,不爲力,不爲覺,不爲道也。

  世尊!我等不爲修定,法常寂定故。既然法常寂定,則不須更修定也。

  世尊!我等不爲修慧,出世間慧無余雜故。無余雜者,無分別也,一相也。既然一相,無分別,故曰我等不爲修慧。

  世尊!我等不爲叁明……。

  叁明者,宿命明、天眼明、漏盡明。羅漢曰叁明,如來曰叁達。然于一法界中,無彼無此,無明處無暗處。故曰我等不爲叁明。

  世尊!我等不爲解脫……。

  性法善系者,言法性本空,空無可離也,故曰善系。諸法性空,無縛無解,故曰我等不爲解脫。

  世尊!我等不爲沙門……。

  出家人名爲沙門。離結聚者,離煩惱也。然煩惱性常空,菩提本自具,故我等不爲沙門。

  世尊!我等不爲婆羅門,何以故?婆羅門離形色而求真。然形色本空,無須更斷,故我等不爲婆羅門。

  世尊!我等不爲比丘……。

  比丘修道,舍有爲取無爲。不知法性無二,無有取舍。非是于有爲外另有無爲,而是有爲性空即是無爲也。故曰我等不爲比丘,法性無壞故。

  世尊!我等不爲彼岸……。

  菩薩問佛,世尊!何故無彼岸?佛答無此岸故。六入常滅者,以六入取境,故有觸、受、生、死、是爲此岸。然六入、名色、識、行,皆從虛妄無明起。無明虛妄無實,故行、識、名色,六入等,亦虛妄無實。虛妄無實者,本來寂滅,故曰六入常滅也。

  世尊!我等不爲少欲,何以故?一切法性空,無有少許欲可得故。

  世尊!我等不爲知足,何以故?若有少欲,可言知足。少欲皆不可得,焉有知足可得?以少欲知足,皆不可取故。

  【世尊。我等不爲寂靜。何以故。身心無失故。世尊。我等不爲知識。何

  以故。不與叁界共住止故。世尊。我等不近親友。何以故。不見有二故

  。世尊。我等不爲阿練兒。何以故。叁界諸行皆阿練兒故。世尊。我等

  不修無诤。何以故。獨一無侶名爲無诤。世尊。我等不爲乞食。何以故

  。我等永斷于食相故。世尊。我等不畏一切生死諸行。何以故。不見實

  故。世尊。我等不怖畏避貪瞋愚癡。何以故。無有妄想諸分別故。世尊

  。我等不勤斷結。何以故。一切煩惱其性如如無染汙故。世尊。我等不

  出我見。何以故。自身非身故。世尊。我等不淨諸見。何以故。諸煩惱

  性如如相故。世尊。我等不…

《大方廣寶箧經蠡測 卷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