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宝箧经蠡测 卷中▪P5

  ..续本文上一页涅槃寂静也。

  波罗蜜法是名佛法,至彼岸故。波罗蜜即译为到彼岸也。波罗蜜有其六种,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方便法是名佛法,善摄取故。不以方便,不成功德。故菩萨假方便力,度一切众生。虽以方便度众生,却不失法性。所以菩萨摩诃萨,以无所得为方便而度众生。以无住为方便,而度众生。以无相为方便,而度众生。以无分别为方便,而度众生也。

  慈法是名佛法,乃至舍法是名佛法,所作办故,是明四无量心是佛法也。四无量心者,慈悲喜舍也。慈者爱念众生,不舍有过众生也。悲者愍念众生,于众生无逼切也。(无逼故,应为无逼「切」故)喜者庆悦得乐众生也。舍者,菩萨于一切众生,究竟得度后方舍。犹如世人,子女成人后,父母方舍。故曰所作办故。

  禅法是名佛法,灭憍慢故。禅者无碍,心不碍境,境不碍心,一切无碍,故灭憍慢也。

  不断三宝法是名佛法,发菩提心故。一切安乐无苦恼法,是名佛法,不来诸有故。何故一切安乐无苦恼是名佛法呢?因为佛法度众生出三界,得涅槃安乐故。不来诸有者,不来欲有色有无色有也。

  说是法时,魔王所将五百天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魔王居他化自在天,故其所带之天子,当是他化自在天天子也。是五百天子皆发无上菩提心。发无上菩提心者,发心修菩萨行也。

  而作是言,世尊!是所叹法,愿令我等住是法中。

  【尔时世尊即便微笑。大德阿难前白佛言。大德世尊今何缘笑。佛告阿难

  。汝见波旬化比丘不。阿难白言。见已世尊。佛言阿难。后五百岁法欲

  灭时。当有如是恶形比丘。如是恶衣着不齐故。如是下贱如是无智。何

  以故。后世比丘重于结使。贪着利养多营众事。舍诸毗尼越解脱戒离白

  净法。其所去来重现法利。不重后世。盲聋跛蹇。老谬无智。着种种病

  。是等皆来于我法中出家受戒。以重眷属给使人故。不为重法。阿难。

  我所说法如是正直。如是可爱。当于尔时。不见不闻诸天忧戚。魔王波

  旬当大欢喜无复忧虑。】

  尔时世尊即便记说,后五百岁者,即末法时期也。有如是恶形比丘,来入佛法出家受戒。

  恶衣着不整齐,下贱愚痴无智。何以故?因为末法时期比丘,结使烦恼甚重。并且贪着利养,因而多经营众事。反而舍诸毗尼,毗尼者戒律也。违越于解脱戒,戒者名别解脱戒也。白净法者,善法也。

  其所来去有所作为,重视于现前利益,不重后世之利益。利益者有四,一者,现前有利,后世无利。二者现前无利,后世亦无利。三者现前无利,后世有利。四者现前有利,后世有利。前二种不谓善利,后二种是谓善利。凡重视现利之人,皆不重因果者也。

  盲聋跛蹇,老谬无智。其形状盲聋跛蹇,其性情昏老狂妄,而且无有智慧。并且生种种之病。是等皆来出家受戒。彼虽出家,但以重眷属与给使人故,所以不重 于法。

  阿难我所说法,如是正直,应为如是正「真」也。如是可爱,尔时即便隐没,众人不见不闻。于是诸天忧戚,波旬欢喜。

  【我时问佛。何故魔王波旬欢喜而无忧虑。佛告阿难。以彼恶人作魔业故

  。魔王波旬无所营作。何以故。由彼比丘无正行故。】

  我时问佛,是阿难自述也。何故魔王欢喜而无忧虑呢?佛回答说,因为彼诸恶人,代魔作诸魔业。反令魔波旬休闲下来,无所营作了。何以故?由于彼等比丘,无有正法之行,为魔作使也。

  【若有比丘勤加精进如救头然。如是等人魔则求短。是故阿难应勤方便。

  未得令得未解令解未证令证。降伏魔党炽然佛法。护持正法作法供养莫

  作放逸。是我教法。】

  于末法时期,若有比丘勤加精进,如救头然,如是等人,魔则求短。经云,末法时期,若有人修般若法者,应勤精进,令法速得速解速证。当知魔波旬,时时遮障破坏也。故佛令阿难,方便助彼行人,令彼行人于法速得速解速证也。

  如是便能降伏魔党,使佛法炽然不灭。此即护持正法,为无上的法供养。莫令行人放逸,失我正法也。此是我所教者,是佛叮咛语也。

  【说是法时五百比丘放舍身命白言。世尊。我等不欲见是恶世。踊处虚空

  以火焚身。百千诸天而供养之。二百比丘远离尘垢得法眼净。二百比丘

  永尽诸漏心得解脱。三万二千菩萨逮得法忍。释梵护世及诸眷属。礼佛

  足已作如是言。唯愿世尊。久寿住世勿使我等见是恶世。世尊。若有众

  生得闻此经。终不更作懈怠非法。亦更不作魔诸恶业。我时闻已闷绝躄

  地。大德舍利弗。我见文殊师利童子。成就如是不可思议神通之力。及

  所说我自亲见。】

  五百比丘放舍身命。四果圣人,可身中发火自焚。是知此五百比丘,皆阿罗汉也。于是百千诸天而供养是五百比丘。

  远离尘垢得法眼净,得法眼净者,见道也。此二百比丘,证于初果也。

  永尽诸漏,是出离三界也。三界内为有漏,出三界谓之无漏。故永尽诸漏者,出离三界也。心得解脱,是破见思惑也。众生具足二障,即烦恼障与所知障,烦恼 障障乎涅槃,所知障障乎菩提。破烦恼障,心得解脱。破所知障,慧得解脱。见思若破,烦恼障则破。欲破所知障,须破无明也。此二百比丘,永尽诸漏心得解脱者,证得四果也。

  三万二千菩萨,逮得法忍。逮得无生法忍也。通论之,初地即得一分无生法忍。若依仁王经,七八九地证无生忍。

  释梵护世下,天人请佛住世也。

  我时闻已,闷绝躄地。阿难闻末法时期有如是事,于是闷绝躄地。足不能立曰躄也。

  阿难述完已往事后,回头来向舍利弗言,大德舍利弗!我见文殊师利,有如是不思议神通之力,及所说法,皆我亲见也。

  【时大德迦叶语舍利弗。我亦曾见文殊师利希有神通。舍利弗。尔时世尊

  成佛未久。我久出家。是时文殊师利童子。始初至此娑婆世界。从宝王

  世界宝相佛所来。欲见佛释迦牟尼供养恭敬。】

  时大德迦叶语舍利弗,我亦曾见文殊师利希有神通。大迦叶亦叙述己所见闻。

  尔时世尊成佛未久,我久出家。因为迦叶犹年长于世尊也。时文殊师利童子,始初至此娑婆世界,从宝王世界宝相佛所来。「佛说文殊师利般涅槃经」云「文殊师利有大慈悲,生于此国多罗聚落,梵德婆罗门家。其生之时,家内屋宅,化为莲华。从母右胁出,身紫金色。堕地能语,如天童子。有七宝盖随覆其上。诣诸仙人,求出家法。诸婆罗门,九十五种,诸论议师无能酬对。唯于我所出家学道。住首楞严三昧,以此三昧力故,于十方面,或现初生出家,灭度入涅槃,现分舍利饶益众生……」

  如此种种,皆菩萨权巧示现。其实菩萨早已成佛,号龙种上尊王如来。

  【尔时世尊在舍卫国祇陀林中给孤穷精舍。夏坐三月。我时不见文殊师利

  。若如来前。若众僧中。若于食时。若说戒日。若僧行次。都不见之。

  过三月已。临自恣时乃见其面。】

  尔时世尊在祇树给孤穷园,夏居三月。我于如来前,众僧中,食时,说戒日。说戒日即半月半月布萨也。僧行次,均不见文殊师利。三月已过,临自恣时,乃见其面。夏竟自恣者,任人举过也。行事钞云,安居竟有四事应作,即自恣解界结界受功德衣。

  大迦叶平时不见文殊菩萨,夏竟自恣时方见其面。

  【我即问言。文殊师利。何处夏坐。即答我言。大德迦叶。我住在是舍卫

  大城波斯匿王后宫一月。复一月住童子学堂。复一月住诸淫女舍。我闻

  是已。心甚不悦。即作是念。云何当共是不净人而作自恣。我即出堂便

  击楗槌欲摈文殊师利童子。尔时世尊。即告文殊师利童子。汝往看是摩

  诃迦叶。今者何故打楗槌也。白言。世尊。我已见之。欲摈于我。】

  我即问言下,迦叶问文殊师利菩萨,三月之行止也。

  文殊言,此夏三月中,我住波斯匿王后宫一月。波斯匿王,译为胜军王,是舍卫国之王。

  复一月住童子学堂。复一月住诸淫女舍。

  我闻是已,心甚不悦。于是迦叶便击楗槌,欲摈文殊师利童子。「摈」者,驱逐也。击楗槌者,集众僧也。

  尔时世尊即告文殊师利童子,汝往看是摩诃迦叶,何故打楗槌也。此是佛知而故问也。

  文殊言,世尊!我已见之,欲摈于我。

  【佛语文殊师利童子。今可现汝自在神力神通境界。令彼声闻心得清净。

  勿于汝所生不净心。】

  佛语文殊师利,令其现神通力,使声闻人心得清净。若声闻人心得清净,便得增益。佛为令迦叶等,得利益故,令文殊师利现神通力。

  【于时文殊师利童子即入三昧。其三昧名现一切佛土。文殊师利入三昧时

  。十方各如恒河沙等诸佛世界。其中皆有摩诃迦叶。头陀第一。悉打楗

  槌。于时世尊即问我言。摩诃迦叶。汝今何故打于楗槌。我言。世尊。

  文殊师利自说是言。夏三月中。住王后宫及淫女舍。为摈是故打于楗槌

  。】

  当时文殊师利,即入现一切佛土三昧。于是十方各有恒河沙等诸佛世界出现。于诸佛土中,皆有摩诃迦叶头陀第一。头陀者,抖擞烦恼,离诸滞着也。行头陀之比丘,亦名「行者」。有十二头陀行,一者衲衣。二者但三衣。三者乞食。四者日中一食。五者一坐食。六者一揣食。七者阿兰若。八者冢间坐。九者树下坐。十者露地坐。十一者随处坐。十二者常坐不卧。十方佛土,各有迦叶头陀第一打楗槌, 欲摈文殊师利。同时亦各有文殊在佛前坐。

  于时世尊即问我言,迦叶!你为何打楗槌呢?我说,文殊师利自言,结夏期间,住于王后宫及淫女舍。为摈文殊师利故,打于楗槌也。

  【尔时世尊身放光明遍照十方。而告我言。汝今遍观十方世界为见何事。

  我时遍观无量无边恒河沙数十方世界。其中皆有摩诃迦叶而打楗槌。欲

  摈文殊。是一切处亦有文殊在佛前坐。佛告我言。汝今欲摈何处文殊为

  此世界。为十方界。我时即礼佛世尊…

《大方广宝箧经蠡测 卷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