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宝箧经蠡测 卷中▪P4

  ..续本文上一页

  于使流中不生度想。使者十使也,十使者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取见、贪、瞋、痴、慢、疑也。此十法随逐行人,如系如缚,令不得出离三有,没生死流中。犹世间公门使者之随逐罪人,故曰使。愚痴之人,于十使生死流中,不自求 度也。

  助菩提法生非法想。助菩提法者,三十七助道品也。

  于邪见中生正见想,于恶知识生善知识想。大集经云有我者为恶知识,无我者为善知识。因为有我则取着于相,取着于相则生三毒,生三毒则造十恶业,以恶业因缘可致三途果报,故为恶知识。反之则为善知识。

  违佛谤法轻慢众僧。僧者僧众也,一至三人不称为僧,四人以上始为僧。有四种僧,一、四人僧,四人可作白二羯磨,少一人不成羯磨也。二、五人僧,三、十人僧,四、二十人僧,乃至百千人,均名僧也。

  不舍憍慢,增长诤讼。实不实想,不实实想。何谓实,何谓不实?若对权言实,则三乘为权是不实法,一乘为实法。乃至三乘一乘皆权,是不实法,三一俱泯,是名实法。然此非今经之意,今经言实不实想,不实实想,则另有解释也。

  甚么是实法?毕竟空是实法。甚么是不实法?凡所有相皆是不实法。故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来不去,不增不减,无有所得即是实法。若取生灭,垢净、来去、增减、有所得等相,皆不实法也。若如是颠倒者,即是怀毒也。故如此解释,方为今经意也。

  于欲乐中生功德想。此直斥波旬也。波旬居欲界第六天,深着欲乐也。

  于有为中心生狂惑。于生死行,不见其过。于涅槃中生惊怖想。此呵波旬也。三界有为,而魔波旬贪着不舍,心生狂惑。三界生死,而魔波旬不见其过。涅槃寂灭,魔波旬反生惊怖也。

  波旬!如是诸法,于妙法中名之为毒,佛正法中无如是事。如是诸法者,如是诸有过之法也。如是诸有过之法,则是有毒,此责魔波旬也。佛正法中,无如是事,此文殊菩萨,说明自己非有毒者也。文殊菩萨表示,自己诸毒已断,怎会以毒食与人?以下经文,文殊师利菩萨,说明何谓佛法。

  【波旬。甘露法者是名佛法。安隐法者是名佛法。无戏论法是名佛法。无

  过恶法是名佛法。无结使法是名佛法。出要之法是名佛法。无怖畏法是

  名佛法。无分别法是名佛法。不执自他法是名佛法。无讥呵法是名佛法

  。作舍作依归依洲渚作守护法是名佛法。调伏寂法是名佛法。自净无垢

  照明之法是名佛法。正向正趣法是名佛法。无诸妄想善调伏法是名佛法

  。善教善导随宜之法是名佛法。自说说他法是名佛法。如法调伏诸外道

  法是名佛法。降诸魔法是名佛法。断生死流法是名佛法。正念之法是名

  佛法。住念处故。正断法是名佛法。断诸恶故。神足法是名佛法。观身

  心轻故。诸根法是名佛法。信为首故。诸力法是名佛法。无能降伏故。

  诸觉法是名佛法。次第觉故。正道法是名佛法。正流入故。三昧法是名

  佛法。究竟寂静故。智慧法是名佛法。贯穿诸圣解脱法故。真谛法是名

  佛法。无忿恚故。诸辩法是名佛法。法辞及义乐说无滞故。明了无常苦

  无我法是名佛法。呵毁一切诸有为故。空法是名佛法。降伏一切诸外道

  故。寂静法是名佛法。趣涅槃故。波罗蜜法是名佛法。至彼岸故。方便

  法是名佛法。善摄取故。慈法是名佛法。无过智故。悲法是名佛法。无

  逼故。喜法是名佛法。灭不故。舍法是名佛法。所作办故。禅法是名

  佛法。灭憍慢故。不断三宝法是名佛法。发菩提心故。一切安乐无苦恼

  法是名佛法。不来诸有故。说是法时。魔王所将五百天子。发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心。而作是言。世尊。是所叹法。愿令我等住是法中。】

  波旬!甘露法者。是名佛法。安隐法者是名佛法。甘露法者,是不生死法也。安隐法者,是心无分别也。以无分别故,则不生三毒,不造恶业,不受苦报,入于 涅槃,得大安乐,故曰安隐。法华经云:「我为世尊,无能及者,安隐众生,故现于世,为大众说,甘露净法,其法一味,解脱涅槃。」

  无戏论法,是名佛法。戏论者,不实之论也。何为不实之论?凡着于名相,演说名相,皆不实之论也。因为法本无名无相,著名相者,徒益妄想,不能知法。故著名相之说,名曰戏论。

  无过恶法是名佛法。无结使法是名佛法。出要之法是名佛法。即出苦之法是名佛法也。

  无怖畏法是名佛法。凡夫以三途为怖畏,二乘以生死为怖畏。佛法第一义中,无如此事也。

  无分别法是名佛法。分别则有过恶,无分别则无过恶。故曰无分别法是名佛法。

  不执自他法是名佛法。不执自他者,平等心也,不分别我人也,心境无碍也。如是则名佛法。

  无讥呵法是名佛法。无讥呵者,是无过恶也。佛法无有过恶,清净鲜洁,故无讥呵。

  作舍作依归「依」洲渚作守护法是名佛法。作舍可令众生安息也。作依归,可作众生之灯烛慈航也。「依」洲渚之「依」字,是「作」字之误。应为「作」洲渚。作洲渚者,可令众生出苦海得安隐处也。作守护者,不令众生失堕生死恶道也。如是名为佛法。

  调伏寂法是名佛法。本来调伏可作「戒律」解释。不过此处作调伏众生身口意过恶解释,比较明白。寂者,是令众生得涅槃安乐也。

  自净无垢照明之法是名佛法。自净者,自净其心也。无垢者,心无贪瞋痴也。心净则一切法净,故曰照明之法,如是名曰佛法也。

  正向正趣法是名佛法。正向正趣者,趣向于清净寂静光明无诤也。

  无诸妄想善调伏法是名佛法,善教善导随宜之法是名佛法。口业化众生向于无上菩提,名善教。身业化众生向于无上菩提,名曰善导。身口化众时,意业自在其中。故教导者,三业化众也。随宜者,随众生之性欲机宜而度化之也。略说之,以三乘法,化三乘众。广说者,以五乘法,化五乘众。如是者则名随宜。

  自说说他法是名佛法。自说者,自觉自度也。说他者,觉他度他也。故说有悦 义,即自悦悦他也。

  如法调伏诸外道法是名佛法。不异佛所教法,是名如法。不违于佛法,而调理降伏外道者,是名佛法。佛依二谛说法,故合于二谛者名内道,不合于二谛者名外道。

  降伏诸魔法是名佛法。魔者生死也,凡降伏生死之法,是名佛法。

  断生死流是名佛法。约因名烦恼,约果名生死。断烦恼生死者是名佛法。故知凡不断烦恼,不了生死者,不名佛法也。

  正念之法是名佛法。念四谛十二因缘六度者为正念。念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八正皆是正念。乃至清净无念,是为正念。故曰有念是众生,无念即是佛也。

  住念处,正断法是名佛法,断诸恶故。住念处是四念处也。四念处又名四念住,一身念处观身不净,二受念处观受是苦,三心念处观心无常,四法念处观法无我。正断者,四正勤也,均摄于三十七道品中。四正断者,即一已生恶令断,二未生恶令不生,三未生善令生,四已生善令增长。

  神足法是名佛法,观身心轻故。诸根法、诸力法、诸觉法、正道法是名佛法。神足者,又名如意足。四神足者修定也。一欲神足,二勤神足,三心神足,四观神 足。诸根者,五根也。即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诸力者,五力也。五根增长能破烦恼,于是五根转名五力。即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诸觉者,七觉支也。即一择法觉支,二精进觉支,三喜觉支,四轻安觉支,五念觉支,六定觉支,七舍觉支。正道法者,八正道也。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是也。以上诸法,总称曰三十七助道品。

  三昧法是名佛法。三昧又名三摩提,译为「正受」「定」。大智度论云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若引申而论,无念为定,净心为定,心无所住为定,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为定,无分别为定,无所有为定,不可得为定,毕竟空为定,横遍竖穷为定,平常心为定,平等心为定,三业清净为定,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为定,无定无不定为定,乃至无量光横遍十方,无量寿竖穷三际真大定也。故若人离佛而求禅定者,是人乃十方奔驰,求于虚空也。

  智慧法是名佛法。若总说,智慧者即是般若也。若将智与慧分别来说,于空知有名为智,于有知空名为慧;于性知相名为智,于相知性名为慧;于实知权名为智,于权知实名为慧;于无分别知差别名为智,于差别知无分别名为慧;于般若知沤 和名为智,于沤和知般若名为慧;于空知无量名为智,于无量知空名为慧;于无颠倒知一切颠倒名为智,于一切颠倒知无颠倒名为慧;于空知色等名为智,于色等知空名为慧;于毕竟空知法界缘起名为智,于法界缘起知毕竟空名为慧;虽证无上菩提不舍救度一切众生名为智,救度一切众生不失无上菩提之道名为慧也。

  真谛法是名佛法,无忿恚故。实相无相为真谛,实相无不相为俗谛。若达真谛,即达无相,故无忿恚。

  诸辩法是名佛法,法辞及义乐说无滞故。此言四无碍辩也。四无碍辩者,法无碍辩、义无碍辩、辞无碍辩、乐说无碍辩。此四亦名四无碍辩智。于心无碍名智也,于口无滞名辩也。知法无滞,名法无碍辩。达义无滞,名义无碍辩。知名无滞,起说自在,名词无碍辩。于不可说法,称情乐说无滞,名乐说无碍辩。

  明了无常苦无我法是名佛法。呵毁一切诸有为故。一切有为法,生灭无常。无常故苦,苦故无我。若有我者,应得自在。若得自在,应无有苦。若无有苦,应即是常。故曰明了无常苦无我,即可呵破一切有为。

  空法是佛法,降伏一切诸外道故。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蒙然灯佛授记。若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便不蒙然灯佛授记。故知无上菩提者,无所得义也。无所得者,即空义也。故曰了达空义,即是菩提。一切外道,皆以有所得心,落入生死。故了达空义,能降伏一切外道。

  寂静法是名佛法,趣涅槃故。…

《大方广宝箧经蠡测 卷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