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能盡諸苦。
十八法不共,余經作十八不共法。謂十力內充,四爲所畏外顯,功德智慧不共叁乘。一、身無失,二、口無失,叁、念無失,四、無異想,五、無不定心,六、無不知已舍,七、欲無減,八、精進無減,九、念無減,十、慧無減,十一、解脫無減,十二、解脫知見無減,十叁、一切身業隨智慧行,十四、一切口業隨智慧行,十五、一切意業隨智慧行,十六、智慧知過去世無礙,十七、智慧知未來世無礙,十八、智慧知現在世無礙。
不舍大慈,不廢大哀。大哀者,大悲也。佛爲度衆生,故不舍大慈大悲。
慧眼佛眼具足,佛圓具五眼,即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此處略說慧眼佛眼,實則佛五眼具足也。
變化無極是總贊佛神通變化,以下分別贊歎,神足變化,說本變化,教授變化,皆變化無極。
佛之神通變化,能于發意之頃,能使叁千大千世界,入于一毛孔中。從一劫複過一劫,如是長之時間。
【是時王舍大城中。有一幻士名曰陀。明經解術曉了幻伎。所作巧黠多
所喜悅。所興如意名聞于遠。其摩竭國諸余幻者皆所不及。所至到處最
上第一。除諸見谛清淨士女得法忍者。一切人民莫不傾側。如所言者無
不迷惑。隨未曾有法。而以此幻邪行之術。得衆利養。】
此時摩竭陀國王舍大城,有一位幻術士,名叫陀(仁賢)。
仁賢的聰明才智很高,通經解術,擅于幻化之術。其所行幻術,非常巧妙,人 們多所歡喜。
仁賢行其幻術,如意施爲,名聲遠聞。摩竭陀國其余幻術士,沒有及得上的。
仁賢所到之處,最爲第一,最受歡迎。除去那些見谛清淨士女得法忍者以外,其余一切人民,莫不佩服得五體投地。
見谛清淨士女,即已見道人。聲聞人初果見道,菩薩乘初地見道。聲聞人見于無漏,菩薩則見無生法。故曰諸見谛清淨得法忍者。
如幻士仁賢所言者,一切人民無不迷惑。仁賢以其幻術邪行,受衆利養。
【幻士仁賢。聞佛世尊名稱普徽如來至真等正覺。聞已自念。我身轉化摩
竭人民及諸州城。莫不受教。唯未化沙門瞿昙。亦未曾試及諸弟子。我
甯可試知可惑不。假能惑者。摩竭人民皆共同心來供事我。】
幻士仁賢心起不良,欲仗其幻術愚弄世尊。他聞佛之名號,十號具足普聞一切。如來至真等正覺者,略表十號也。
仁賢便自念言,我已轉化摩竭陀國人民。摩竭陀國人民,莫不受我教化。但是尚未化沙門瞿昙。瞿昙是佛之姓。同時亦未試及其弟子。我不如試試看,彼等可愚惑不?假使能愚惑的話,那麼我的名聲將會更高,摩竭陀人民,將共同一心來供事我。
【于是仁賢。緣本功德承佛威神。出王舍城至靈鳥山。見佛世尊。光踰日
月百千億倍。明淨無垢光炎遠照。髻相之耀灼若摩尼。晔如蓮華清淨。
超梵八部音說法廣度。見佛色身具足嚴妙。意甚踴躍心自念言。我欲試
佛諸通之慧審普見不。】
于是仁賢,緣本功德,及承佛威神,出王舍城,至靈鳥山。當知仁賢能夠見佛,是因其過去善根功德成熟,及佛威神力加被故。否則便不能見佛。
仁賢到世尊所,見佛光明照耀,超逾于日月之光。諸佛光明無影,日月之光若與佛光相較,皆暗然無色。縱百千日月與佛光相較,亦複暗然無色。故曰光踰日月,百千億倍。明淨無垢,光炎遠照。
髻相之耀,灼若摩尼。佛頂肉髻之相,光明灼灼,猶如摩尼珠一般光明。其光明如清淨的蓮華一般。
超梵八部音者,謂八種梵音。八種梵音者,一、不男音,二、不女音,叁、不強音,四、不軟音,五、不清音,六、不濁音,七、不雄音,八、不雌音。佛以超梵八部音,爲衆說法,廣度一切。
仁賢見佛色身具足嚴妙,具足叁十二相八十種好也。亦感甚爲踴躍。心中想到,我試試佛,有無神通智慧,能不能確實知見一切。
【便行趣佛。稽首作禮。用試佛故。緣此請佛。設知我意當不受請。若不
知者必受無疑。】
于是到達佛所,假裝具儀,稽首作禮。由于試佛之故,請佛供養。心想,假使佛有神通智慧,定不受請。如果不知,必受請無疑。
【佛知其意。愍傷仁賢及王舍城一切人民。欲度之故默然受請並比丘衆。】
佛知其假,但是爲了愍念仁賢及王舍城一切人民,並且欲度脫他們。于是默然受請,並比丘僧衆同時受請。
【時仁賢念。沙門瞿昙。無諸通慧亦不普見。以不見故今當曉試。】
仁賢見佛受請,心中想,沙門瞿昙,無有神通智慧,亦不普見。以其不知不見故,當戲弄之。
【是時仁賢。稽首作禮繞佛叁匝而退。】
當時仁賢假作恭敬,頂禮後繞佛叁匝而退。
【賢者大目揵連白佛言。幻士仁賢內懷诳詐。請佛及僧雲何受之。】
大目犍連白佛言,幻士仁賢居心不良,內懷诳騙奸詐請佛及僧,佛爲何受他之請?
【佛告目連。汝且安默。如來深究一切群民長夜迷惑。因化立之以平等行
。天上世間無能施穢欺惑佛者。如來以斷淫怒癡亂。無余瑕垢滅諸縛著
。離八十垢得不起法忍。以故叁界無能惑者。一小幻士何所能諧。】
佛告目犍連,汝且安默不要講話!如來深知一切群民,被無明所蔽,不見光明,如人處于迷惑的長夜。所以佛以平等心行,而度化建立之。是故于仁賢,亦以平等心度化之。
目犍連你要知道,天上世間,沒有能施穢欺惑于佛的。因爲如來已斷淫怒癡及散亂,如來滅盡一切煩惱縛著,已斷瑕穢無余。已離八十垢,得不起法忍。垢是煩 惱異名,不起法忍即無生法忍。所以無有環境能動轉于佛,叁界內衆生,無有能诳惑佛者。何況一個小小幻士,而能得計愚惑佛嗎?
【如來解暢一切法幻。自致最正覺。使諸人界及其本原。皆使巧妙幻過。
仁賢終不能與佛幻術等。百倍千倍無數億倍。不可假托以爲比喻。】
如來了解通達一切諸法,皆同幻化。以通達一切法如幻故,自致最正覺。最正覺乃無上佛智也,佛證無上智,非因他得,乃自覺聖智,故曰自致最正覺。
能使諸人界之事相,及其本原之法性,皆巧妙幻過。溪水無非廣長舌,山色皆是清淨身。一切人物事相及其法性,無非佛智之所顯現。
仁賢區區幻術,豈能與佛相等?百千億倍所不能及,算數譬喻所不能及也。
【佛告目連。于意雲何。幻士仁賢。甯能莊嚴化叁千大千世界令淨好不。
對曰唯然。此幻不能。】
佛問目犍連,幻士仁賢,能否莊嚴此娑婆叁千大千世界,令其嚴淨美好呢?目犍連回答說,是的,此幻士辦不到。
【佛言,如來發意之頃。能使叁千大千世界嚴淨入一毛孔。】
佛言,如來動念之間,能令此叁千大千世界莊嚴清淨,入于一毛孔中。
【佛之幻術終不惑。正使十方佛國。有風名隨岚及斷截風。飄壞叁千大千
世界。還複如故。有風名追逐風住止風。旋轉世間。有風名曰波栗屠那
。行叁十二天。有風名曰摧破崩壞須彌。有風名曰那。起大火上至
叁十二天。有風名曰常來。起劫燒天地。有風名曰熾火。使叁千大千世
界一時俱然。有風名曰澆灑。起大雨。有風名曰枯竭。除盡水災之變。】
佛如實知如實見,法性空寂,法相如幻。故佛之幻術如實,終不愚惑世人。且能令世人轉迷成覺。
佛說出許多風名,隨岚風斷截風,能飄壞叁千大千世界。佛能令十方世界,還複如故。
又有風名追逐風住止風,能旋轉世間。
又有風名波栗屠那,行于叁十二天。余經譯爲叁十叁天。
又有風名摧破,能崩壞須彌山。又有風名構那,能起大火,燒至欲界叁十二天。又有風名常來,能起劫火燒天地。又有風名熾火。能令叁千大千世界,俱時燃燒。又有風名澆灑,能降大雨。又有風名枯竭,能除盡一切水,成爲災變。
【佛告目連。今我粗說是諸風名。從劫過劫無有竟時。雲何目連。甯有人
能止虛空。坐諸風之中作四器行。使此諸風入一芥子。其于芥子無所罣
礙亦無毀害。令諸天人安隱娛樂而不驚怖。】
佛告目犍連,我不過略說諸風名。這些風從劫過劫,無有停息時。目犍連!能否有人,能止住于虛空中,坐于諸風之中,作四器行?四器行,即行住坐臥四威儀也。
使這些風,入一芥子中。這些風對于芥子無有罣礙,亦無毀害。令諸天道及人道,安隱快樂而不驚怖。能否有人,有如此幻術呢?
【如來幻法而複過是無有極也。非弟子緣一覺地之所能及。】
當知如來之幻術,複超過于此,無有極也。非汝等聲聞弟子緣于偏空一覺地,所能及也。
【于時目連在衆會前。稽首作禮白佛言。唯然世尊。我等爲得善利。所以
者何。世尊威神巍巍如是大尊無極。其人民聞佛如來此變化者。歡喜踴
躍逮得善利。便發無上正真道意。一時欣然功德無量。】
目犍連聞佛所說,心大歡喜。于是頂禮佛足言,是的世尊!我等爲得善利。現前得利,後世不得利,不爲善利。現前不得利,後世亦不得利,更非善利。現前得利,後世得利,或者現前雖不得利,但後世得利,方爲善利。
所以者何?因爲我得依世尊出家,世尊如此威神巍巍,世出世間大尊無極!實值得慶幸。
當時在會的人民,聞佛說如此變化者,都歡喜踴躍,逮得善利。便發無上正真道意。無上正真道意者,發無上菩提心也。一時欣然功德無量。
【于是幻士仁賢。入王舍城還歸到家。即其日夜。于城內穢惡流聚最不淨
處。化于其中作大講堂。懸缯華蓋而起幢幡。現地平正樹木茂盛。瓶罃
珍器香爐镫錠。散衆華香。】
幻士仁賢回到家中,便日夜行其幻術。于王舍城內最髒的地方,穢惡流聚不淨之處,化作大講堂。並懸繪華傘蓋,以及樹幢懸幡。
于不淨之處,化現其地平正,樹木茂盛。並設置瓶罃珍貴之器。瓶者用以盛水,罃者長頸瓶。
香爐镫錠,镫錠者燈也。散衆華香。
【于講堂傍殖八千寶樹。枝葉華實衆色馥。一一樹下爲諸比丘敷師子座
。于講堂中央。特爲如來設師子座。…
《佛說幻士仁賢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