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幻士仁賢經講記▪P5

  ..續本文上一頁,亦能至億千佛國,廣度衆生。

  好象你仁賢,于無形無色之中,能示現種種色,種種事物。于無形無色中,能見無央數事物。雖現無央數事物,但其事物,無起無滅,無來無去。

  所以仁賢!諸佛正士亦複如是。雖化現無數佛身,及比丘僧。但是無來無去無住。故佛之智慧不可思議,是爲佛之神足也。

  譬如幻現諸法,皆以因緣所現。法屬因緣,故無自性。無自性故,法本空寂。以性空寂故,所以一切諸法,無生無滅,無來無去。

  是知雖然因緣現有象馬車步行人等,但卻無有坐乘者,亦無所往所至。不過凡夫之人,顛倒執爲實有而已。

  所以諸佛無有色身,亦無形像。亦無所行,亦無所行之處。因爲一切法性,本來空寂故。

  如是法性,即一真法界,即佛清淨妙法身,即爲實相,即第一義,即真如、菩提、涅槃,即平等如如。

  【自見身者 求索處所 寤不覺者

  除去衆想 佛無色貌 離于相好

  不起種姓 觀不可見 無有音聲

  及以言說 無心意識 離所思念

  如佛所覺 實爲以來 叁世悉空

  想無所起 常不生想 已見本淨

  彼無有法 其德皆吉 佛之所生

  本淨無數 無有四大 亦無蔭蓋

  彼之所住 不動無著 不能曉了

  智慧之眼 如我所覺 爲得見佛

  其人未曾 得見世尊 見無所見

  爲導師 譬如舉手 探捉虛空】

  自見身者,是凡夫衆生。凡夫衆生,被我執所縛,身見堅固。以我執故,便求我所,所以求索處所。佛爲度衆生故,所以寤不覺者。欲寤不覺者,首須除其妄想 ,故曰除去衆想。

  當知佛無色貌,離于相好。經雲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種姓者,族姓也。不起種姓者,不以貴族種姓而生憍慢。又,佛證無生,故不起種姓。佛不可以色身見,故曰觀不可見。

  無有音聲一頌,言因緣生一切法,空無自性也。

  如佛所覺,叁世一切法悉空。法空無相,故想無所起。

  常不生想者,不取于相也。不取于相,如如不動,故已見本淨。彼無有法者,證一切法性空。證一切法性空,名無上菩提,故其德皆吉。

  佛之所生,本淨無數。陰界入叁科謂之數,無數者無陰界入也。故曰佛之所生,本淨無數,無有四大,亦無蔭蓋。蓋者五蓋,即貪欲蓋、瞋恚蓋、掉悔蓋、疑蓋、睡眠蓋。

  彼之所住者,佛無所住也。故曰不動無著。

  不能曉了智慧之眼,謂一般無實智慧之人。若能如我所覺,便能見佛。

  若其人取相,便不能得見世尊。如果見無所見,始得見佛。故經雲,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如果取相求佛,便如人探捉虛空一般。

  【如卿仁賢 所見諸佛 悉爲一義

  當平等定 我亦如是 余佛無異

  一切正慧 其相平等 其戒清淨

  叁昧平等 定意智慧 解脫平等

  于是慧等 度知見事 一切諸力

  佛之名德 空義平等 及道行迹

  一切諸法 所住無礙 一切如幻

  本淨解脫 無所成就 所起嚴淨】

  如卿仁賢所見諸佛,皆實相一相所謂無相。當平等定,覺性不動也。我亦如是,一切佛皆如是,一切正慧,其相平等。

  其戒清淨,至解脫平等,是說諸佛五分法身平等。五分法身者,戒法身、定法身、慧法身、解脫法身、解脫知見法身。

  于是慧等,度知見事。慧等者,平等慧也,無分別慧也。度知見事,不生我見,不立知見。一切諸力,佛之十力也,及佛之名德,皆空義平等。及道行迹,以及一切諸法,皆空義平等,一切無礙。

  當知一切法如幻非爲實有,所以本來清淨解脫。以本來清淨故,故無所成就,亦無所得嚴淨。

  【仁賢當知 供一佛已 爲已奉事

  十方諸佛 于此如是 法平等故

  求索若幹 終不可得 一切能淨

  人之信施 一切所施 皆大德果

  一切清淨 起法平等 佛無若幹

  亦無差特 一切皆悉 審爲是佛

  有顛倒行 則不見佛 今是諸佛

  所示形像 一切皆盡 平等無處

  如卿仁賢 念所見佛 譬若如仁

  所造化作 喻觀五陰 亦當如是

  凡著諸蓋 及與愚癡 其是無生

  不實無有 于此無處 亦無所立

  是不可見 亦無有色 谛觀是已

  不得久住 五陰自然 于是如幻

  衆生诤訟 自貪身相 無相之相

  所可現相 正覺佛道 遠如複遠

  虛妄之法 起衆想處 生衆因緣

  無形之樹 造發衆事 若幹種意

  斷諸受想 是爲本無 其知因緣

  及所作爲 彼即了法 逮得離欲

  離欲法已 即識知如 即得見道

  其眼清淨】

  仁賢當知,一即一切,汝供養一佛,即是供養十方一切佛。因爲法平等故,于平等的一法界中,求索若幹佛,終不可得。

  一切能淨人之信施,證入平等一法界,是人所施則清淨。以此淨施供養于佛,叁輪體空。一切所施,皆得無上菩提大果報。

  所以一切法清淨,緣起諸法,皆悉平等。佛無若幹之分別,亦無差別奇特之分別。

  一切諸法,無非佛智慧所現,所以一切皆悉是佛。但顛倒衆生,則不見佛也。

  今曰汝見我所示現之諸佛形像,一切皆平等一相,而無處所。如汝仁賢所見諸佛,亦如你所幻化的一切一樣,虛幻無實也。

  以此譬喻觀五陰,則知五陰亦如幻化。凡取著的一切,如諸蓋等,皆是無生的,無實體的。

  于此無有處所,亦無所立的法。一切不可見,亦無有色相。因爲色相及一切法,皆如幻非實故。

  如實觀這種道理,不可住著法相。自然可知,五陰皆空,如幻如化。

  衆生所以起于诤訟,皆由貪著身見而起。貪己身相,便分別人相,計較人我是非。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皆無相之相,因緣幻現之相。

  如果正覺佛道,便遠離這些虛妄之法。遠離這些,虛妄起衆想之處。

  生衆法的因緣,好象無形之樹。無形之樹,猶如水上之波,凡夫見之,執實有波。智者則知波全是水,水外別無有波。故曰無形之樹,幻化造發若幹種事,及若幹種意 。

  斷諸受想,是離取著也。若離取著,則一切法便本來空寂。便了解因緣,及因緣所作之法皆悉如幻,便得離欲了。

  既離欲已,便知諸法如如。如者無二也,諸法相假,諸法性空也。以相假性空故,于是理融相如,法法無礙,是爲即識知如。若知諸法如義,即得見道。以見道故,所以其眼清淨。

  【佛說此偈時。幻士仁賢。得柔順法忍。五千人未曾發心。皆發無上正真

  道意。二百天人。遠塵離垢諸法眼淨。】

  仁王經說菩薩五忍,即伏忍、信忍、順忍、無生忍、寂滅忍。伏忍在叁賢位,信忍是初二叁地,順忍是四五六地,無生忍是七八九地,寂滅忍是十地及妙覺。仁賢聞法得柔順忍,即登四地以上菩薩。

  五千人未發無上菩提心者,皆發無上菩提心。

  二百天人,遠塵離垢,得法眼淨。得法眼淨,即是見道。本來見道有大乘小乘之分,大乘在初地,小乘在初果。不過經中所說得法眼淨,多是指初果而言。

  【于是佛食化飯已。欲增益仁賢信施之德。便說偈言

  如是不想報 所與者得淨

  一切施等具 仁賢得滿足】

  佛食化飯以後,爲了增益仁賢信施之德,于是說偈言。佛之常法,應供以後,須爲信施說法。

  如是不想報,謂仁賢以化食供佛,根本不欲求果報。這是佛以大慈悲心,反而贊歎仁賢。

  既然一切皆是幻化,故受供者,及所供之物,皆得清淨。仁賢如是供養,其功德滿足也。

  【賢者大目揵連白佛言。唯願世尊。令化講堂得住。晝夜七日使不滅沒。

  佛即以威神。令化講堂晝夜七日住立不滅莊嚴如故。】

  目犍連請佛,令化講堂得住晝夜七日,使不滅沒。于是佛令化講堂,住立七日不滅。

  【時佛從坐起。與比丘及諸菩薩。天龍鬼揵沓。往詣佛所聽受經法。于

  是仁賢往到佛所。稽首禮足繞佛叁匝。叉手住白佛言。唯世尊。菩薩

  有幾道行所可住處。得至道場曉了正義。于是佛告仁賢。谛聽善思念之

  。吾當爲汝解說菩薩道場。于是仁賢。與諸大衆受教而聽。】

  時佛從坐起,與比丘及諸菩薩,還至本處。天龍鬼犍沓往到佛所聽受經法。天龍鬼犍沓,是略說八部鬼神。具說八部鬼神者,天、龍、夜叉(鬼)、犍沓、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羅伽。

  于是仁賢亦到佛所,頂禮佛足,繞佛叁匝,退住一面,叉手白佛。

  唯世尊!「唯」是語助詞,不作「喂」字講。

  菩薩有幾道行所可住處?謂菩薩修學佛道,有幾法可以遵循呢?可以坐菩提道場,曉了正義?

  釋迦牟尼佛的道場,在尼連河旁,菩提樹下,金剛座上。故佛成最正覺處,名爲道場。曉了正義者,證無上菩提也。

  佛告仁賢,谛聽善思念之!有人謂谛聽是聞慧,善思念之是思慧。但是約大乘言,聞般若法得解,名爲聞慧。思惟般若法得解,名爲思慧。試觀佛每每于經中說,谛聽善思念之。未必都是根據聞慧思慧的標准而說,所以我們亦不可一概而論。

  于是佛爲仁賢說四法,仁賢與大衆,受教而聽。

  【佛言。菩薩有四事。住于道得至道場一曰心常習諸通慧。二曰不舍一切

  人。叁曰求功德無有厭。四曰護諸法常行精進。是爲四。得至道場。】

  以下佛對仁賢說四法。一曰心常習諸通慧。通慧者,即圓通智慧,無礙智慧。亦可以說是神通智慧。菩薩欲自度度人,必須具有這種智慧。

  二曰不舍一切人。不舍一切人者,不舍一切衆生,欲度一切衆生。常習通慧,是菩薩上求佛道。不舍一切人,是菩薩下化衆生。

  叁曰求功德無有厭。菩薩行諸方便,度化衆生。所謂不假方便,無有功德。

  四曰護諸法常行精進。護諸法者,護持正法也。菩薩以智慧方便,護持正法。護持正法,有無量無邊功德,即是大精進力。如佛對勝鬘夫人說:「如是勝鬘!如汝所說,攝受正法大精進力……」攝受正法,即護持正法。

  是爲四事,菩薩行此四事,得至道場。

  【複有四清淨行得至道場。一曰護戒清淨。二曰意性清淨。叁曰慧清淨。

  四曰所生清淨。是爲四。】

  複…

《佛說幻士仁賢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