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幻士仁贤经讲记▪P5

  ..续本文上一页,亦能至亿千佛国,广度众生。

  好象你仁贤,于无形无色之中,能示现种种色,种种事物。于无形无色中,能见无央数事物。虽现无央数事物,但其事物,无起无灭,无来无去。

  所以仁贤!诸佛正士亦复如是。虽化现无数佛身,及比丘僧。但是无来无去无住。故佛之智慧不可思议,是为佛之神足也。

  譬如幻现诸法,皆以因缘所现。法属因缘,故无自性。无自性故,法本空寂。以性空寂故,所以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来无去。

  是知虽然因缘现有象马车步行人等,但却无有坐乘者,亦无所往所至。不过凡夫之人,颠倒执为实有而已。

  所以诸佛无有色身,亦无形像。亦无所行,亦无所行之处。因为一切法性,本来空寂故。

  如是法性,即一真法界,即佛清净妙法身,即为实相,即第一义,即真如、菩提、涅槃,即平等如如。

  【自见身者 求索处所 寤不觉者

  除去众想 佛无色貌 离于相好

  不起种姓 观不可见 无有音声

  及以言说 无心意识 离所思念

  如佛所觉 实为以来 三世悉空

  想无所起 常不生想 已见本净

  彼无有法 其德皆吉 佛之所生

  本净无数 无有四大 亦无荫盖

  彼之所住 不动无着 不能晓了

  智慧之眼 如我所觉 为得见佛

  其人未曾 得见世尊 见无所见

  为导师 譬如举手 探捉虚空】

  自见身者,是凡夫众生。凡夫众生,被我执所缚,身见坚固。以我执故,便求我所,所以求索处所。佛为度众生故,所以寤不觉者。欲寤不觉者,首须除其妄想 ,故曰除去众想。

  当知佛无色貌,离于相好。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种姓者,族姓也。不起种姓者,不以贵族种姓而生憍慢。又,佛证无生,故不起种姓。佛不可以色身见,故曰观不可见。

  无有音声一颂,言因缘生一切法,空无自性也。

  如佛所觉,三世一切法悉空。法空无相,故想无所起。

  常不生想者,不取于相也。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故已见本净。彼无有法者,证一切法性空。证一切法性空,名无上菩提,故其德皆吉。

  佛之所生,本净无数。阴界入三科谓之数,无数者无阴界入也。故曰佛之所生,本净无数,无有四大,亦无荫盖。盖者五盖,即贪欲盖、瞋恚盖、掉悔盖、疑盖、睡眠盖。

  彼之所住者,佛无所住也。故曰不动无着。

  不能晓了智慧之眼,谓一般无实智慧之人。若能如我所觉,便能见佛。

  若其人取相,便不能得见世尊。如果见无所见,始得见佛。故经云,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果取相求佛,便如人探捉虚空一般。

  【如卿仁贤 所见诸佛 悉为一义

  当平等定 我亦如是 余佛无异

  一切正慧 其相平等 其戒清净

  三昧平等 定意智慧 解脱平等

  于是慧等 度知见事 一切诸力

  佛之名德 空义平等 及道行迹

  一切诸法 所住无碍 一切如幻

  本净解脱 无所成就 所起严净】

  如卿仁贤所见诸佛,皆实相一相所谓无相。当平等定,觉性不动也。我亦如是,一切佛皆如是,一切正慧,其相平等。

  其戒清净,至解脱平等,是说诸佛五分法身平等。五分法身者,戒法身、定法身、慧法身、解脱法身、解脱知见法身。

  于是慧等,度知见事。慧等者,平等慧也,无分别慧也。度知见事,不生我见,不立知见。一切诸力,佛之十力也,及佛之名德,皆空义平等。及道行迹,以及一切诸法,皆空义平等,一切无碍。

  当知一切法如幻非为实有,所以本来清净解脱。以本来清净故,故无所成就,亦无所得严净。

  【仁贤当知 供一佛已 为已奉事

  十方诸佛 于此如是 法平等故

  求索若干 终不可得 一切能净

  人之信施 一切所施 皆大德果

  一切清净 起法平等 佛无若干

  亦无差特 一切皆悉 审为是佛

  有颠倒行 则不见佛 今是诸佛

  所示形像 一切皆尽 平等无处

  如卿仁贤 念所见佛 譬若如仁

  所造化作 喻观五阴 亦当如是

  凡着诸盖 及与愚痴 其是无生

  不实无有 于此无处 亦无所立

  是不可见 亦无有色 谛观是已

  不得久住 五阴自然 于是如幻

  众生诤讼 自贪身相 无相之相

  所可现相 正觉佛道 远如复远

  虚妄之法 起众想处 生众因缘

  无形之树 造发众事 若干种意

  断诸受想 是为本无 其知因缘

  及所作为 彼即了法 逮得离欲

  离欲法已 即识知如 即得见道

  其眼清净】

  仁贤当知,一即一切,汝供养一佛,即是供养十方一切佛。因为法平等故,于平等的一法界中,求索若干佛,终不可得。

  一切能净人之信施,证入平等一法界,是人所施则清净。以此净施供养于佛,三轮体空。一切所施,皆得无上菩提大果报。

  所以一切法清净,缘起诸法,皆悉平等。佛无若干之分别,亦无差别奇特之分别。

  一切诸法,无非佛智慧所现,所以一切皆悉是佛。但颠倒众生,则不见佛也。

  今曰汝见我所示现之诸佛形像,一切皆平等一相,而无处所。如汝仁贤所见诸佛,亦如你所幻化的一切一样,虚幻无实也。

  以此譬喻观五阴,则知五阴亦如幻化。凡取着的一切,如诸盖等,皆是无生的,无实体的。

  于此无有处所,亦无所立的法。一切不可见,亦无有色相。因为色相及一切法,皆如幻非实故。

  如实观这种道理,不可住着法相。自然可知,五阴皆空,如幻如化。

  众生所以起于诤讼,皆由贪着身见而起。贪己身相,便分别人相,计较人我是非。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皆无相之相,因缘幻现之相。

  如果正觉佛道,便远离这些虚妄之法。远离这些,虚妄起众想之处。

  生众法的因缘,好象无形之树。无形之树,犹如水上之波,凡夫见之,执实有波。智者则知波全是水,水外别无有波。故曰无形之树,幻化造发若干种事,及若干种意 。

  断诸受想,是离取着也。若离取着,则一切法便本来空寂。便了解因缘,及因缘所作之法皆悉如幻,便得离欲了。

  既离欲已,便知诸法如如。如者无二也,诸法相假,诸法性空也。以相假性空故,于是理融相如,法法无碍,是为即识知如。若知诸法如义,即得见道。以见道故,所以其眼清净。

  【佛说此偈时。幻士仁贤。得柔顺法忍。五千人未曾发心。皆发无上正真

  道意。二百天人。远尘离垢诸法眼净。】

  仁王经说菩萨五忍,即伏忍、信忍、顺忍、无生忍、寂灭忍。伏忍在三贤位,信忍是初二三地,顺忍是四五六地,无生忍是七八九地,寂灭忍是十地及妙觉。仁贤闻法得柔顺忍,即登四地以上菩萨。

  五千人未发无上菩提心者,皆发无上菩提心。

  二百天人,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得法眼净,即是见道。本来见道有大乘小乘之分,大乘在初地,小乘在初果。不过经中所说得法眼净,多是指初果而言。

  【于是佛食化饭已。欲增益仁贤信施之德。便说偈言

  如是不想报 所与者得净

  一切施等具 仁贤得满足】

  佛食化饭以后,为了增益仁贤信施之德,于是说偈言。佛之常法,应供以后,须为信施说法。

  如是不想报,谓仁贤以化食供佛,根本不欲求果报。这是佛以大慈悲心,反而赞叹仁贤。

  既然一切皆是幻化,故受供者,及所供之物,皆得清净。仁贤如是供养,其功德满足也。

  【贤者大目揵连白佛言。唯愿世尊。令化讲堂得住。昼夜七日使不灭没。

  佛即以威神。令化讲堂昼夜七日住立不灭庄严如故。】

  目犍连请佛,令化讲堂得住昼夜七日,使不灭没。于是佛令化讲堂,住立七日不灭。

  【时佛从坐起。与比丘及诸菩萨。天龙鬼揵沓。往诣佛所听受经法。于

  是仁贤往到佛所。稽首礼足绕佛三匝。叉手住白佛言。唯世尊。菩萨

  有几道行所可住处。得至道场晓了正义。于是佛告仁贤。谛听善思念之

  。吾当为汝解说菩萨道场。于是仁贤。与诸大众受教而听。】

  时佛从坐起,与比丘及诸菩萨,还至本处。天龙鬼犍沓往到佛所听受经法。天龙鬼犍沓,是略说八部鬼神。具说八部鬼神者,天、龙、夜叉(鬼)、犍沓、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罗伽。

  于是仁贤亦到佛所,顶礼佛足,绕佛三匝,退住一面,叉手白佛。

  唯世尊!「唯」是语助词,不作「喂」字讲。

  菩萨有几道行所可住处?谓菩萨修学佛道,有几法可以遵循呢?可以坐菩提道场,晓了正义?

  释迦牟尼佛的道场,在尼连河旁,菩提树下,金刚座上。故佛成最正觉处,名为道场。晓了正义者,证无上菩提也。

  佛告仁贤,谛听善思念之!有人谓谛听是闻慧,善思念之是思慧。但是约大乘言,闻般若法得解,名为闻慧。思惟般若法得解,名为思慧。试观佛每每于经中说,谛听善思念之。未必都是根据闻慧思慧的标准而说,所以我们亦不可一概而论。

  于是佛为仁贤说四法,仁贤与大众,受教而听。

  【佛言。菩萨有四事。住于道得至道场一曰心常习诸通慧。二曰不舍一切

  人。三曰求功德无有厌。四曰护诸法常行精进。是为四。得至道场。】

  以下佛对仁贤说四法。一曰心常习诸通慧。通慧者,即圆通智慧,无碍智慧。亦可以说是神通智慧。菩萨欲自度度人,必须具有这种智慧。

  二曰不舍一切人。不舍一切人者,不舍一切众生,欲度一切众生。常习通慧,是菩萨上求佛道。不舍一切人,是菩萨下化众生。

  三曰求功德无有厌。菩萨行诸方便,度化众生。所谓不假方便,无有功德。

  四曰护诸法常行精进。护诸法者,护持正法也。菩萨以智慧方便,护持正法。护持正法,有无量无边功德,即是大精进力。如佛对胜鬘夫人说:「如是胜鬘!如汝所说,摄受正法大精进力……」摄受正法,即护持正法。

  是为四事,菩萨行此四事,得至道场。

  【复有四清净行得至道场。一曰护戒清净。二曰意性清净。三曰慧清净。

  四曰所生清净。是为四。】

  复…

《佛说幻士仁贤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