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拾遺卷第四▪P2

  ..續本文上一頁,覺明爲咎。

  明者顯明也。既知山河大地世界國土,皆妄心所造。便應顯明此妄心之來由,非關別事。皆由分別內執見分爲覺,外取相分爲明,是其過咎也。

  所妄既立,明理不踰。

  所妄者,相分也。諸法無相,而妄心自造相分,複以自造見分取著之。故所妄之相分既立,見分便即取著。以見分取著故,于是見分便不能超出相分的範圍。以見分不能超出相分之範圍故,于是障令真理不明。故曰所妄既立,明理不踰。

  見分爲因,引相分爲緣,以是因緣故,迷失一心。耳聽必取于聲,眼見必取于色,鼻嗅必取于香,舌嘗必取于味,身覺必取于觸,意知必取于法。

  以見分取著相分故,以致六根分別取于六塵。因爲六塵,即相分所攝。六根取六塵,六識生于其中。既然見相二分,是假非真,故根塵識叁者亦皆虛妄。故曰既然眼耳鼻舌身意,不出色聲香味觸法的範圍,于是六種妄識成就。

  由于六種妄識成就,于是分開見聞覺知。見聞覺知者,即六識也。

  【同業相纏合離成化。見明色發明見想成。異見成憎同想成愛。流愛爲種

  納想爲胎。交遘發生吸引同業。故有因緣生羯啰藍遏蒱昙等。胎卵濕化

  隨其所應。卵唯想生胎因情有。濕以合感化以離應。情想合離更相變易

  。所有受業逐其飛沈。以是因緣衆生相續。】

  同業相纏,合離成化。

  以明胎卵濕化四生也。同業者,言胎卵二生。胎卵二生,因于父母,父母與己身,同業相纏而受生。

  合離成化者,言濕化二生。濕化二生,不因父母,合離即生。濕因合生,化因離生。化生者,離舊而化新也。例如蛹化蝶之類。

  見明色發,明見想成。

  見分取著相分,故曰見明。色法本來無相,以見分取著故,因而妄相假現,故曰見明色發。

  由于妄見而有妄相,取著妄相而成妄想,故曰明見想成。

  異見成憎,同想成愛。

  衆生神識,于父母交遘時,于父母之間,産生異憎同愛之情想,于是便受男女之身。因而流愛爲種,納想成胎。父母交遘發生,吸引同業而受生。

  故有因緣者,神識憎愛爲因,父母交遘爲緣。

  羯啰藍,譯曰凝滑。

  遏蒲昙,譯曰疱。

  于是胎卵濕化,隨其所應而生。卵以想生,胎以憎愛之情而生,濕以合感而生 ,化以離舊化新而生。

  于其間情、想、合、離,更相變易。或情變爲想,想變爲情,或合變爲離,離變爲合。于是受六道之業報,善者飛升,惡者沈墮。以是因緣,乃有六道衆生相續

  。

  六道括生不盡,故說四生。以中陰非六道攝,爲化生所攝,故說四生。

  前文說世界相續,依報也。今說衆生相續,正報也。

  【富樓那想愛同結愛不能離。則諸世間父母子孫相生不斷。是等則以欲貪

  爲本。】

  妄想與愛戀,纏縛不休不能舍離。如是世間父母生子,子生孫,孫複生孫,于是子子孫孫,生生不已。是則以欲貪爲本。

  【貪愛同滋貪不能止。則諸世間卵化濕胎。隨力強弱遞相吞食。是等則以

  殺貪爲本。】

  世間衆生,貪愛自己的身命,于是弱肉強食。是則以殺貪爲本。

  【以人食羊羊死爲人人死爲羊。如是乃至十生之類。死死生生互來相啖。

  惡業俱生窮未來際。是等則以盜貪爲本。】

  人死爲羊,羊死爲人者,冤冤相報,互相償債也。乃至十生之類,展轉報複,互來相啖,窮劫不休。

  十生者,胎、卵、濕、化、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

  是等則以盜貪爲本。

  【汝負我命我還債汝。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生死。汝愛我心我憐汝色。

  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唯殺盜淫叁爲根本。以是因緣業果相續。】

  汝負我命,我還債汝(汝債)者,釋殺盜二業。汝愛我心,我憐汝色者,釋欲貪業。衆生生死因緣,皆以殺盜淫叁業爲根本,以是因緣,業果相續。

  【富樓那如是叁種顛倒相續。皆是覺明明了知性。因了發相從妄見生。山

  河大地諸有爲相次第遷流。因此虛妄終而複始。】

  叁種顛倒相續者,即上文所說之世界相續、衆生相續、業果相續。由此叁種相續,山河大地等諸有爲相,次第遷流。于清淨本然中,忽生山河大地。

  如是叁種顛倒相續,皆是覺明明了知性,因了發相,從妄見生。

  本來覺明一心,無有分別。以覺明「明了知性」妄生分別取著于相。不識六塵諸相,唯是一心所變,竟以虛妄見分,取虛妄相分。以致生山河大地諸有爲相,次第遷流。雖生山河大地諸有爲相次第遷流,而法本湛寂不動,清淨本然也。

  【富樓那言若此妙覺本妙覺明。與如來心不增不滅。無狀忽生山河大地諸

  有爲相。如來今得妙空明覺。山河大地有爲習漏何當複生。】

  若此妙覺本妙覺明。…… 

  富樓那的意思是,如果于妙覺中,本來覺明體用不二。衆生不覺,妄見所生,方有山河大地諸有爲相。那麼如來今已證妙覺,是何因緣複生山河大地呢?如來今得妙空明覺,難道有爲習漏,還會複生嗎?

  當知衆生所見,與佛不同。諸佛徹見諸法實相,衆生但取諸法虛妄相。實相者 ,非是于諸法外,另有實相,而諸法即是實相。諸法無性,便是實相。實相隨緣,便現諸法。

  例如波無性全是水,水隨緣便成波。故非山河大地外另有清淨,清淨外另有山河大地。而是佛觀山河大地,本來清淨,衆生見山河大地,便是雜染相續。

  【佛告富樓那譬如迷人。于一聚落惑南爲北。此迷爲複因迷而有因悟所出

  。富樓那言如是迷人。亦不因迷又不因悟。何以故迷本無根雲何因迷。

  悟非生迷雲何因悟。佛言彼之迷人正在迷時。有悟人指示令悟。富樓

  那于意雲何。此人縱迷。于此聚落更生迷不。不也世尊。富樓那十方如

  來亦複如是。此迷無本性畢竟空。昔本無迷似有迷覺。覺迷迷滅覺不生

  迷。亦如人見空中花。病若除華于空滅。忽有愚人。于彼空花所滅

  空地待花更生。汝觀是人爲愚爲慧。富樓那言空元無花妄見生滅。見花

  滅空已是顛倒。令更出斯實狂癡。雲何更名如是狂人爲愚爲慧。佛言

  如汝所解雲何問言。諸佛如來妙覺明空。何當更出山河大地。又如金

  雜于精金。其金一純更不成雜。如木成灰不重爲木。諸佛如來菩提涅槃

  亦複如是。】

  十方湛寂,本無方所。雖然迷人惑南爲北,而十方不變。故此迷非因迷而有,亦非因悟而出。因爲迷本虛妄,無生無實,故不因迷有,不因悟出。

  佛言彼之迷人下,言彼迷人一經覺悟,不複重迷。猶如已成金,不複爲;木已成灰,不複爲木。

  此迷無本,性畢竟空。昔本無迷,似有迷覺,覺迷迷滅,覺不生迷。

  此迷無本者,虛妄也。迷若有本,不爲虛妄。性畢竟空者,無性也。一切法以無性爲性,曰畢竟空。

  以性畢竟空故,所以昔本無迷。于畢竟空中,無迷亦無覺,故曰似有迷覺。何以故?畢竟空中,清淨本然故。

  一經覺悟其迷,其迷便滅。迷滅者幻滅也,非實有迷滅。以迷本虛妄故。妄迷既滅,便是淨覺,淨覺者清淨本然也。既經恢複清淨本然,當然虛妄之迷不會再生 ,故曰覺不生迷。

  亦如人下,舉喻說明,文顯易解。

  諸佛如來,菩提涅槃亦複如是。言既經證解,不複再迷也。

  【富樓那又汝問言。地水火風本性圓融周遍法界。疑水火性不相滅。又

  征虛空及諸大地。俱遍法界不合兼容。富樓那譬如虛空體非群相。而不

  拒彼諸相發揮。所以者何。富樓那彼太虛空日照則明。雲屯則暗風搖則

  動。霁澄則清氣凝則濁。土積成霾水澄成映。于意雲何如是殊方諸有爲

  相。爲因彼生爲複空有。若彼所生。富樓那且日照時既是日明。十方世

  界同爲日色。雲何空中更見圓日。若是空明空應自照。雲何中宵雲霧之

  時不生光耀。當知是明非日非空不異空日。觀相元妄無可指陳。猶邀空

  花結爲空果。雲何诘其相滅義。觀性元真唯妙覺明。妙覺明心先非火

  水。雲何複問不兼容者。真妙覺明亦複如是。汝以空明則有空現。地水

  火風各各發明則各各現。若俱發明則有俱現。雲何俱現。富樓那如一水

  中現于日影。兩人同觀水中之日。東西各行則各有日。隨二人去一東一

  西。先無准的不應難言。此日是一雲何各行。各日既雙雲何現一。宛轉

  虛妄無可憑據。】

  滅即陵滅,征即問也。文中元牒所問,然後作答。于答中之要旨,即一切法無性能隨緣,隨緣不失無性。若能如是了解,則所疑問題,不難迎刃而解。

  富樓那!譬如虛空,體非群相,而不拒彼諸相發揮。

  言無性不礙隨緣也。

  富樓那!彼太虛空日照則明…… 

  言隨緣不失無性也。

  于意雲何?如是殊方諸有爲相,爲因彼生,爲複空有?……

  言因緣所生法,即是無生。無生即是無性,無性隨緣,乃有地水火風等。地水火風既皆無性,無性雲何互相陵滅?不能兼容呢?諸有爲相者,明暗動清……等,爲因日雲風霁等所生,爲複空有?

  富樓那!且日照時,既是日明,當不假借虛空因緣,應當十方世界,同爲一日之色,而無虛空。雲何空中更見圓日?既然空中更有圓日,圓日因虛空而照。則知明者,是因緣生法。

  亦非空明,假設是空明,則空應自照,何須假借于日?如果空能自照,雲何夜晚雲霧之時,不生光明?當知光明者,以日空因緣而有。既非日非空,亦不異空日

  。是知明者本無生也。何以故?明者因緣生,因緣生即是無生。

  觀相元妄,無可指陳。

  圓瑛大師將此經文,直至雲何複問不兼容者一段,移至「宛轉虛妄,無可憑據

  」下。今仍依經文解釋。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因爲一切諸相,皆因緣而現無自性故,所以無可指陳。

  猶邀空花,複結空果。

  空花者體本虛妄,非爲實有。猶如求空花…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拾遺卷第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