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拾遗 卷第四
【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
敬而白佛言。大威德世尊善为众生。敷演如来第一义谛。世尊常推说法
人中我为第一。今闻如来微妙法音。犹如聋人逾百步外聆于蚊蚋。本所
不见何况得闻。】
富楼那,众弟子中,说法第一。于佛所说妙法,犹不能解。
【佛虽宣明令我除惑。今犹未详斯义究竟无疑惑地。世尊如阿难辈。虽则
开悟习漏未除。我等会中登无漏者。虽尽诸漏今闻如来所说法音。尚纡
疑悔。】
富楼那言,我等尽诸漏者,当纡疑悔。何况阿难有学等辈,虽然悟其道理,但有漏习气未除,恐于事相方面,犹未了解也。
尚纡疑悔,纡者萦纡缠绕,尚萦纡缠绕于疑悔之中也。
【世尊若复世间一切根尘阴处界等。皆如来藏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
地。诸有为相次第迁流终而复始。又如来说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
界湛然常住。世尊若地性遍云何容水。水性周遍火则不生复云何明。水
火二性俱遍虚空不相灭。世尊地性障碍空性虚通。云何二俱周遍法界
。而我不知是义攸往惟愿如来宣流大慈。开我迷云及诸大众。作是语已
五体投地。钦渴如来无上慈诲。】
理虽开悟,然事犹未明,故有此问。
若一切法,皆如来藏,本来清净。为何有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次第迁流?诸有为相者,生住异灭也。
若地水火风四大圆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然地性遍云何容水?水性遍云何容火?不相灭者,不相陵灭也。
地性空性互违,云何二俱周遍法界?
我不知是义攸往,我不知是义所归也。
【尔时世尊告富楼那。及诸会中。漏尽无学诸阿罗汉。如来今日普为此会
。宣胜义中真胜义性。令汝会中定性声闻。及诸一切未得二空。回向上
乘阿罗汉等。皆获一乘寂灭场地。真阿练若正修行处。汝今谛听当为汝
说。富楼那等钦佛法音默然承听。】
胜义中真胜义性,一真法界也。
定性声闻,偏空滞寂,不求无上菩提者也。
未得二空,二空者,我法二空也。定性声闻,仅得我空,未得法空,故曰未得二空。
诸佛世尊,断二障──烦恼障所知障。了二死──分段死变易死。空二我──人我法我。成最正觉,获一乘寂灭地,真阿练若正修行处。
仁王经云五忍,一、伏法,三贤位。二、信忍,初二三地。三、顺忍,四五六地。四、无生忍,七八九地。五、寂灭忍,十地至妙觉。故寂灭场地者,佛地也。
【佛言富楼那。如汝所言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汝常不闻如来宣
说性觉妙明本觉明妙。富楼那言唯然世尊。我常闻佛宣说斯义。佛言汝
称觉明为复性明称名为觉。为觉不明称为明觉。】
当知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清净本然者,无性也。无性即是随缘,故现山河大地,以无性随缘能圆满成就一切法性相故。虽现山河大地,而当体无性清净本然。非是在山河大地以外,另有清净本然也。故清净本然,山河大地宛然。山河大地宛然,清净本然。据其体则清净本然,由体起乎相用,则山河大地宛然。此是一法界,莫作二会。
犹如一水起万波,万波归一水,唯是一法,莫作二会。一水湛然,万波宛然。万波宛然,一水湛然。
性觉妙明,本觉明妙。
性觉、本觉者,体也。妙明、明妙者,用也。
其体无性为性,一体常灵,故曰性觉。性觉常灵,清净本然,故曰本觉。
其用常照,非有而有,有而非有,故曰妙。此用照而常寂,寂而常照,常照即是常寂,常寂即是常照,故曰妙明明妙。以由体起用故,所以说性觉妙明,本觉明妙。此是约心约智说。
佛常说此法,富楼那常闻,故答佛问曰,我常闻佛宣说斯义。
佛言汝称觉明,为复性明称名为觉,为觉不明称为明觉?
所谓觉者,即性觉、本觉,简称曰觉。所谓明者,即妙明、明妙,简称曰明。我们说过,性觉妙明,本觉明妙,原是一法,莫作二会。
今佛审问富楼那,觉与明为是一法?为是二法?为复觉性即明称为觉呢?为是觉本身不是明,与明合后,称为明觉呢?
我们知道,如果性明称觉者,是一法界性,体用不二。如果觉本身不明,必待与明和合方称明觉者,则觉与明便二法,各异其体了。
【富楼那言若此不明名为觉者则无无明。】
「则无无明」,应为则无所明。
富楼那的意思是,如果此觉不与明和合即名为觉者,则此觉便无所明了。所以觉必须与明和合,方称明觉。如果照富楼那的说法,觉不自明,必待有所明的尘相 ,方有明觉。
【佛言若无所明则无明觉。有所非觉无所非明。无明又非觉湛明性。性觉
必明妄为明觉。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无同异中炽然成
异。异彼所异因异立同。同异发明。因此复立无同无异。】
佛言,如汝所说,觉不能自明,必待有所明的尘相,方称明觉。如果无所明的尘相,便无明觉。但是尘相是生灭法,尘相生时,则有所明。但有所明时,明因所而起,既然明因所起,当然不是觉本身之明,故曰有所非觉。尘相灭时,则无所明之尘相。无所明之尘相时,便无有明,故曰无所非明。
如果无有明,即非觉湛明性。何以故?如是则违背性觉妙明,本觉明妙故。
所以性觉必明,此是一法,不可分别。汝竟妄分别明与觉为二,误也。
故觉非因「所明」而立者,性觉即明也。本来觉为体,明是由体所起之用。汝竟将明立所,所缘相既然妄立,于是生汝随尘相生灭之妄能。
这完全是一法界无同异中,炽然妄立差异;于无生灭中,妄见生灭。异彼所异者,以其妄见,非己之所不见也。以其所异,复立其同。根据同异之见,进而发挥 ,复立无同无异。于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矣。
【如是扰乱相待生劳。劳久发尘自相浑浊。由是引起尘劳烦恼。起为世界
静成虚空。虚空为同世界为异。彼无同异真有为法。】
本来一切法相(山河大地),皆依他起。法依他起,定无自性,无自性即圆成实。故无性随缘,于是圆满成就一切法实性(出现山河大地)。
众生不如实知,执依他起法,实有自性。于是违圆成实性,而为遍计执性,于是妄生我法二执。内执根身,外执器界。
故经云,如是扰乱相待成劳,迷失性觉妙明,本觉明妙。劳久发尘者,执尘相为实有,内执根身,外执器界。其实根身器界,皆唯心所现,故曰自相浑浊。由于我法二执故,于是引起尘劳烦恼。
因为众生之烦恼,皆由迷根身器界之尘相,执为实有而起,故曰尘劳烦恼。
于是唯心所造,起为世界。起为世界者,迷依他起无性,着遍计执为实有也。故智能者非于色外求空,如实知色无自性,当体即空也。非是山河大地灭为空,如实知山河大地无性,当体即空也。
众生虚妄分别心既起,于是执世界相为动,虚空相为静;执虚空相为同,世界相为异。复因同异,执彼无同异。如是种种,即遍计执性,真有为法也。有为法者 ,生灭法也。众生一念不觉,于无生死中,虚妄落入生死。
此皆以众生迷惑,迷心所造也。以下次第明世界成因。
【觉明空昧相待成摇。故有风轮执持世界。因空生摇坚明立碍。彼金宝者
明觉立坚。故有金轮保持国土。坚觉宝成摇明风出。风金相摩。故有火
光为变化性。宝明生润火光上蒸。故有水轮含十方界。火腾水降交发立
坚。湿为巨海干为洲潬。以是义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潬中江河常
注。水势劣火结为高山。是故山石击则成炎融则成水。土势劣水抽为草
木。是故林薮遇烧成土因绞成水。交妄发生递相为种。以是因缘世界相
续。】
觉明空昧,相待成摇。
本来一法界性,妙湛总持不动。如果妄生二见,分别觉、明,空、昧,便相对待而成动摇。由动摇故,乃成风轮,执持世界。
因空生摇,坚明立碍。
动摇之相,皆因空生,故曰因空生摇。坚明者,不知明是觉体之用,反坚执持尘相为明。由坚执持尘相故,于是立碍,尘相质碍不通也。故明觉立坚,有金轮保持国土。
坚觉宝成,摇明风出。
坚觉者内执见分也,摇明者外取相分也。原来尘相本空唯一心造,以见分坚执持故,妄见有金宝成就。复取外尘相分生灭动摇之相,于是风出。
见分取相分,相分起见分,风金相摩者,见相二分内外相摩也。故有火光,为变化性。
宝明生润,火光上蒸。
宝者,内见分也。明者,外相分也。内外沃润而生,同时火光上蒸,故有水轮 ,含十方界。
火腾水降,交发立坚,湿为巨海,干为洲潬。
此段文字易解。
由此可知,地水火风空见识七大,乃至风轮金轮水轮世界国土等,唯是一心所造也。于一心中,故四大互遍,各不相碍。富楼那疑问:「若地性遍,云何容水?水性周遍,火则不生。复云何明,水火二性,俱遍虚空,不相陵灭?」于此可知,富楼那未识万法唯心也。
大海中火光常起,洲潬中江河常注者,非约事相言,乃据理明也。以一心故,一法界故,所以水火互遍而不相违。何以故?因为水火皆无自性故。水无自性,故不碍火遍。火无自性,故不碍水遍。
火腾水降,故水势劣于火势,则为高山。土势劣于水势,便有草木。
交妄发生者,此皆妄想交杂而发生也。递相为种者,种子可起现行,见分摄。现行可熏种子,相分摄。见相二分互相成就,故曰递相为种。以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的因缘,故世界相续不断。
【复次富楼那明妄非他觉明为咎。所妄既立明理不踰。以是因缘听不出声
见不超色。色香味触六妄成就。由是分开见觉闻知。】
以上既明依报已,今复明正报。
明妄非他…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拾遗卷第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