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拾遗卷第四▪P3

  ..续本文上一页为实,因空花复求空果一般虚妄。而诘问其互相陵灭之义。

  观性元真,唯妙觉明。

  性者无性无生,毕竟空也。无性随缘,圆满成就一切法实性,故曰元真。此即妙觉明心。妙觉明心,即如来藏心,即妙真如性。此妙觉明心无性随缘,非有而有 ,有而非有。随缘无性,不无而无,无而不无。无而不无,非有而有,故无不碍有

  。不无而无,有而非有,故有不碍无。妙觉明心者,一心万法,万法一心,一切无碍也。

  先非水火者,于妙觉明心中,水火乃因缘生法。因缘生法无性,故曰先非水火

  。云何复问不兼容呢?

  真妙觉明亦复如是,汝以空明,则有空现……。

  真妙觉明亦复如是者,意即真如随缘现万法,万法无性是真如,此即妙真如性

  。

  汝以空明者,汝以空发明也。汝以空发此真妙觉明,则空随缘而现。汝以地水火风各各发明,则地水火风各各随缘而现。如果诸法俱时发明,则一切诸法俱时随缘而现。虽然诸法俱时随缘而现,然法随缘现,悉无自性。诸法无性,即是真如。既然诸法同一真如,云何互相陵灭互不兼容呢?

  云何于一真妙觉明,俱时随缘而现诸法呢?例如一水之中而现日影,若有两人同观日影。一人东行,一人西行,则各有日影随二人去。 

  先无准(准)的者,随缘而现,法无决定也。所以不应难言,此日是一,云何分为西东?既分西东,云何犹是一日?如是则宛转虚妄,无可凭据。

  【富楼那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是

  故于中风动空澄日明云暗。众生迷闷背觉合尘。故发尘劳有世间相。】

  佛呼富楼那,汝不识法界缘起,诸法缘起无性,无性本不相碍。竟执色空为实有,见色则倾夺于空,见空则倾夺于色。不知于如来藏中,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而如来藏随缘现为色空,色空无性,周遍法界。

  是故于一法界中,妄见风动空澄,日明云暗。众生迷闷,背觉合尘。背觉者,违圆成实也。合尘者,起遍计执也。以遍计所执故,致发尘劳,有世间相。

  【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

  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

  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剎。坐微尘里转大*轮。】

  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

  妙明者,如实观诸法缘起无性,有而非有,非有而有。以缘起无性故,所以不生不灭。

  合如来藏者,合圆成实性也。圆成实性即是无性。无性随缘,能为一切法作性

  。故如来藏者,无而不无,不无而无。 

  诸法缘生,有而非有,非有而有。非有者,即是无也。故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

  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

  如来藏者,无性随缘,周遍法界。故曰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妙觉明者 ,无性随缘也。

  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

  一无性,不碍无量;无量无性,不碍于一。此乃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也。同理可知,小无定性,不碍于大,全小以成大也。大无定性,不碍于小,大即是小也。

  以一即无量,无量即一,小不碍大,大不碍小故。所以不动道场,遍于十方,一身含于十方无尽虚空。犹一月印千江,千江只一月。

  故于一毛端现宝王剎,坐微尘里转大*轮。

  宝王者,佛也。宝王剎者,佛国土也。即三千大千世界。转大*轮者,弘化十方也。

  【灭尘合觉故发真如妙觉明性。而如来藏本妙圆心。非心非空。非地非水

  非风非火。非眼非耳鼻舌身意。非色非声香味触法。非眼识界如是乃至

  非意识界。非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非老非死非老死尽。非苦非集

  非灭非道。非智非得非檀那非尸罗。非毗梨耶非羼提非禅那。非剌若

  非波罗蜜多。如是乃至非怛闼阿竭。非阿罗诃三耶三菩。非大涅槃非常

  非乐非我非净。】

  灭尘合觉者,灭遍计执,合圆成实也。圆成实性,无性为性,无性随缘成一切法,故发真如妙觉明性。

  如来藏本妙圆心,以无定性故,所以非一切。非一切者,简情也。简别凡情故 ,乃非心非空,非四大,非六根,非六尘,非六识,非十二因缘,非四谛,非智非得,非六度,非怛闼阿竭(如来),非阿罗诃(应供),非三耶三菩(正遍知),非大涅槃,非涅槃四德。

  【以是俱非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元明心妙。即心即空。即地即水即风即火

  。即眼即耳鼻舌身意。即色即声香味触法。即眼识界如是乃至即意识界

  。即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即老即死老死尽。即苦即集即灭即道。

  即智即得即檀那即尸罗。即毗梨耶即羼提即禅那。即剌若即波罗蜜多

  。如是乃至即怛闼阿竭。即阿罗诃三耶三菩。即大涅槃即常即乐即我即

  净。】

  以是俱非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元明心妙。

  以如是俱非一切法故,即是如来藏元明心妙。以随缘无性故,所以照而常寂。

  照而常寂,即是寂而常照,以常照故常寂,以常寂故常照。圆成实随缘,即依他起,依他起无性,即圆成实。

  所以非一切,便是即一切。非一切在乎简情,即一切在乎显正。

  所以即心即空,即四大,即六根,即六尘,即六识,即十二因缘,即四谛,即智即得,即六度,即如来应供正遍知,即大涅槃,即涅槃四德。

  【以是即俱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妙明心元。离即离非是即非即。】

  以是即俱世出世故,应为以是「俱即」世出世故。以是俱即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妙明心元。

  上文言「以是俱非世出世故」是如来藏中一法不立。今言「以是俱即世出世故

  」是如来藏中一法不舍。

  非一切法是真谛,即一切法是俗谛。离即离非,是如来藏中双遮真俗二谛。是即非即,是如来藏中双照真俗二谛。是即非即,应作是即是非即解,便易明了。

  【如何世间三有众生。及出世间声闻缘觉。以所知心测度如来无上菩提。

  用世语言入佛知见。譬如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

  三有者,欲有色有无色有,三界也。三界内为世间,出三界为出世间。声闻缘觉不生三界内,故曰出世间。

  为何凡夫小乘,以所知心测度如来无上菩提?所知心者,有所得心也。毕竟空无所有不可住不可得,为如来无上菩提。凡夫二乘,皆以有所得心测度于佛也。

  用世语言,入佛知见。

  世语言者,取相有住也。佛具足一切智共二乘,具道种智共菩萨,具一切种智不共三乘,是为佛知。佛具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是为佛见。故佛知见者,圆融无碍也。以世语言取相住着,欲入佛圆融无碍知见,不可得也。

  譬如琴瑟下,是譬喻虽有妙法,须妙智能方能契合也。

  【汝与众生亦复如是。宝觉真心各各圆满。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暂举心

  尘劳先起。由不勤求无上觉道爱念小乘得少为足。】

  汝与众生之宝觉真心,各皆圆满与佛无异。只为汝等以有所得心自为障碍,致宝觉真心,不能圆显。

  海印发光,谓海印三昧也,亦即首楞严三昧。佛于空知无量,曰海印三昧。佛于无量知空,曰华严三昧。

  汝暂举心下,佛责富楼那不发无上菩提心也。

  【富楼那言我与如来宝觉圆明。真妙净心无二圆满。而我昔遭无始妄想久

  在轮回。今得圣乘犹未究竟。世尊诸妄一切圆灭独妙真常。敢问如来一

  切众生何因有妄。自蔽妙明受此沦溺。】

  富楼那先行自责,然后求佛开示。

  【佛告富楼那汝虽除疑余惑未尽。吾以世间现前诸事。今复问汝汝岂不闻

  。室罗城中演若达多。忽于晨朝以镜照面。爱镜中头眉目可见。瞋责己

  头不见面目。以为魑魅无状狂走。于意云何。此人何因无故狂走。】

  佛以事实说明。当时有演若达多者,见镜中头眉目可见。以眼不见眼故,离镜则不能自见其头,是故惊怪。此譬喻说明,富楼那虽不能见宝觉真心,而宝觉真心未曾失也。

  【富楼那言是人心狂更无他故。佛言妙觉明圆本圆明妙。既称为妄云何有

  因。若有所因云何名妄。自诸妄想展转相因。从迷积迷以历尘劫虽佛发

  明犹不能返。如是迷因因迷自有。识迷无因妄无所依。尚无有生欲何为

  灭。得菩提者如寤时人。说梦中事心纵精明。欲何因缘取梦中物。】

  富楼那回答说,演若达多,心狂虚妄不实所致,更无他因。

  佛言妙觉明圆,本圆明妙。

  此妙觉真心,本来明圆,本来圆明。明圆者,常照常寂也。圆明者,常寂常照也。常照常寂,遍满十方不动当处。常寂常照,不动当处遍满十方。 

  既称为妄,云何有因?

  汝言以无始妄想,久在轮回,问我一切众生何因有妄。须知妄则非为实有,实有则不名为妄。既然妄非实有,云何有因?若有所因,云何名妄?

  汝等系因妄想,虚妄展转相因也。

  如是迷因,因迷自有,识迷无因,妄无所依。

  这种虚妄迷惑之因,因为虚妄迷惑而有,非是真实。如果识知此迷纯属虚妄而无因,便知虚妄无有所依了。此虚妄迷惑,尚无有生,云何有灭?于是可知,若人起心灭妄便是妄也。

  得菩提者,犹如觉醒之人说梦中事。佛虽说虚妄,非谓虚妄实有也。纵聪明人 ,欲何因缘能取得梦中之物?

  【况复无因本无所有。如彼城中演若达多。岂有因缘自怖头走。忽然狂歇

  头非外得。纵未歇狂亦何遗失。富楼那妄性如是因何为在。汝但不随分

  别世间。业果众生三种相续。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则汝心中演若达多。

  狂性自歇。歇即菩提。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何藉劬劳肯綮修证

  。】

  今复引演若达多喻,意谓妄本无生无因,纵迷而真心不失也。

  若能不随分别执着世间相续,众生相续,业果相续,则狂妄自歇,妄息即觉。胜净明心,本来周遍法界湛寂…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拾遗卷第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