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諸法無沒生相,汝雲何問,汝于何處沒,來生于此?諸法緣起如幻,猶如幻師幻作男女,無生沒也
。故佛說一切法相如幻如化。汝雲何問,汝于何處沒,來生于此?當知一切法性相常住,無生無滅。法相如幻,非爲實有,法性空寂無生無滅,故常住也。沒者爲虛诳法,敗壞之相。應知諸法幻有性空,畢竟不可得,當有何法敗壞?生者爲虛诳法 ,相續之相。諸法幻有性空,畢竟不可得,當有何法相續?
菩薩雖示現沒滅,其實是轉化他方,故不盡善本。雖示現生于叁界,旨在度化衆生,故不長諸惡。
【是時佛告舍利弗。有國名妙喜。佛號無動。是維摩诘于彼國沒而來生此
。舍利弗言。未曾有也。世尊。是人乃能舍清淨土。而來樂此多怒害處
。維摩诘語舍利弗。于意雲何。日光出時與冥合乎。答曰。不也。日光
出時即無衆冥。維摩诘言。夫日何故行閻浮提。答曰欲以明照爲之除冥
。維摩诘言。菩薩如是。雖生不淨佛土爲化衆生故不與愚暗而共合也。
但滅衆生煩惱暗耳。】
佛告舍利弗,維摩诘自妙喜國來生于此。
菩薩入生死,不染生死,如日光除暗卻不與暗合。菩薩雖生不淨國土,爲化衆生,不與不淨合也。但滅衆生煩惱而已。
【是時大衆渴仰。欲見妙喜世界無動如來及其菩薩聲聞之衆。佛知一切衆
會所念。告維摩诘言。善男子。爲此衆會。現妙喜國無動如來及諸菩薩
聲聞之衆。衆皆欲見。于是維摩诘心念。吾當不起于座接妙喜國。鐵圍
山川溪谷江河。大海泉源須彌諸山。及日月星宿。天龍鬼神梵天等宮。
並諸菩薩聲聞之衆。城邑聚落男女大小。乃至無動如來及菩提樹諸妙蓮
華。能于十方作佛事者。叁道寶階從閻浮提至忉利天以此寶階諸天來下
。悉爲禮敬無動如來聽受經法閻浮提人。亦登其階。上升忉利見彼諸天
。妙喜世界成就如是無量功德上至阿迦膩咤天。下至水際。以右手斷取
如陶家輪。入此世界猶持華鬘示一切衆。作是念已入于叁昧現神通力。
以其右手斷取妙喜世界置于此土。彼得神通菩薩及聲聞衆並余天人。俱
發聲言。唯然世尊。誰取我去。願見救護。無動佛言。非我所爲。是維
摩诘神力所作。其余未得神通者。不覺不知己之所往。妙喜世界雖入此
土而不增減。于是世界亦不迫隘如本無異。】
維摩诘不起于座,以手取妙喜世界來入此土。
菩提樹諸妙蓮華,能于十方作佛事者。謂諸化佛化菩薩,能于十方作佛事者,一並取來此土。
叁道寶階,從閻浮提至忉利天。此土天人隔絕,彼土人道與欲界地居天,借叁道寶階可以往來。
阿迦膩咤天,即色究竟天。
陶泥家,斷泥成壞,曰陶家輪。
妙喜世界雖入此土,而不增減。此土亦不迫隘。
【爾時釋迦牟尼佛告諸大衆。汝等且觀妙喜世界無動如來其國嚴飾。菩薩
行淨弟子清白。皆曰。唯然已見。佛言。若菩薩欲得如是清淨佛土。當
學無動如來所行之道。現此妙喜國時。娑婆世界十四那由他人發阿耨多
羅叁藐叁菩提心。皆願生于妙喜佛土。釋迦牟尼佛即記之曰。當生彼國
。時妙喜世界于此國土。所應饒益其事訖已。還複本處舉衆皆見。佛告
舍利弗。汝見此妙喜世界及無動佛不。唯然已見。世尊。願使一切衆生
得清淨土如無動佛。獲神通力如維摩诘。】
那由他譯爲億,有十萬百萬千萬不同之說。
【世尊。我等快得善利。得見是人親近供養。其諸衆生若今現在若佛滅後
。聞此經者亦得善利。況複聞已信解受持讀誦解說如法修行。若有手得
是經典者。便爲已得法寶之藏。若有讀誦解釋其義如說修行。即爲諸佛
之所護念。其有供養如是人者。當知即爲供養于佛。其有書持此經卷者
。當知其室即有如來。若聞是經能隨喜者。斯人即爲取一切智。若能信
解此經乃至一四句偈爲他說者。當知此人即是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記
。】
得見是人,親近供養。謂得見維摩诘親近供養也。
其有供養如是人者。謂供養維摩诘也。
以下皆贊經卷之詞。
法供養品第十叁
【爾時釋提桓因于大衆中白佛言。世尊。我雖從佛及文殊師利聞百千經。
未曾聞此不可思議自在神通決定實相經典。如我解佛所說義趣。若有衆
生聞是經法。信解受持讀誦之者。必得是法不疑。何況如說修行。斯人
即爲閉衆惡趣開諸善門。常爲諸佛之所護念。降伏外學摧滅魔怨。修治
菩提安處道場。履踐如來所行之迹。世尊。若有受持讀誦如說修行者。
我當與諸眷屬供養給事。所在聚落城邑山林曠野有是經處。我亦與諸眷
屬。聽受法故共到其所。其未信者當令生信。其已信者當爲作護。佛言
。善哉善哉。天帝。如汝所說。吾助爾喜。此經廣說過去未來現在諸佛
不可思議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是故天帝。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
供養是經者即爲供養去來今佛。天帝。正使叁千大千世界如來滿中。譬
如甘蔗竹稻麻叢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或一劫或減一劫。恭敬尊重
贊歎供養奉諸所安。至諸佛滅後。以一一全身舍利起七寶塔。縱廣一四
天下高至梵天表剎莊嚴。以一切華香璎珞幢幡伎樂微妙第一。若一劫若
減一劫而供養之。于天帝意雲何。其人植福甯爲多不。釋提桓因言。多
矣世尊。彼之福德若以百千億劫說不能盡。】
釋提桓因贊歎此經,並發願供養護持。
佛並校量此經功德。或一劫或減一劫,謂一小劫也。人壽十歲,每過百年增一歲,增至八萬四千歲,謂之增劫。自八萬四千歲,每過百年減一歲,減至十歲,謂之減劫。一增一減爲一小劫。
【佛告天帝。當知是善男子善女人。聞是不可思議解脫經典信解受持讀誦
修行福多于彼。所以者何。諸佛菩提皆從是生。菩提之相不可限量。以
是因緣福不可量。】
謂聞此經典,勝上供養。
【佛告天帝。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時。世有佛號曰藥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
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世界名大莊嚴。劫曰莊嚴
。佛壽二十小劫。其聲聞僧叁十六億那由他。菩薩僧有十二億。天帝。
是時有轉輪聖王名曰寶蓋。七寶具足主四天下。王有千子。端正勇健能
伏怨敵。爾時寶蓋與其眷屬供養藥王如來。施諸所安至滿五劫。過五劫
已告其千子。汝等亦當如我以深心供養于佛。于是千子受父王命。供養
藥王如來。複滿五劫一切施安。其王一子名曰月蓋。獨坐思惟。甯有供
養殊過此者。以佛神力空中有天曰。善男子。法之供養勝諸供養。即問
。何謂法之供養。天曰。汝可往問藥王如來。當廣爲汝說法之供養。】
佛舉過去藥王如來事,明法供養。藥王如來,化叁乘衆。
輪王七寶,一輪寶,二象寶,叁馬寶,四珠寶,五女寶,六主藏寶,七主兵寶
。有金輪王,銀輪王,銅輪王,鐵輪王。主四天下有千子者,系金輪王。
【實時月蓋王子行詣藥王如來稽首佛足。住一面白佛言。世尊。諸供養
中法供養勝。雲何爲法供養。佛言。善男子。法供養者諸佛所說深經。
一切世間難信難受。微妙難見清淨無染。非但分別思惟之所能得。菩薩
法藏所攝。陀羅尼印印之。至不退轉成就六度。善分別義順菩提法。衆
經之上入大慈悲。離衆魔事及諸邪見。順因緣法。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
命。空無相無作無起。能令衆生坐于道場而轉*輪。諸天龍神幹闼婆等
所共歎譽。能令衆生入佛法藏攝諸賢聖一切智慧。說衆菩薩所行之道。
依于諸法實相之義。明宣無常苦空無我寂滅之法。能救一切毀禁衆生。
諸魔外道及貪著者能使怖畏。諸佛賢聖所共稱歎。背生死苦示涅槃樂。
十方叁世諸佛所說。若聞如是等經。信解受持讀誦。以方便力爲諸衆生
分別解說顯示分明。守護法故。是名法之供養。】
月蓋王子問佛,佛即爲說法供養。
諸佛所說深經者,于大乘中說實相第一義經也。實相第一義經,爲一切世間難信難受之法。微妙難見其理,其理清淨無染。
實相之法,系一法界性,體不可分,故非但分別思惟之所能得。
實相之法,菩薩法藏所攝,非二乘法也。能持善不失,遮惡不犯,故陀羅尼印印之。
實相之法,能至不退轉,成就六度萬行。
實相之法,究竟了義,能達諸法深義,順于無上菩提。于一切經中最上,入大慈悲。
實相之法,離衆魔事及諸邪見。
實相之法,順因緣法。實相無相,故無是因緣無。無屬因緣,則無自性,故無而不無。不無則有,故曰實相無不相。然有是因緣有,因緣有則有而非有。如是非有非無,而有而無,是知實相之法順因緣法也。
實相之法,離一切相,故無我人衆壽四相。順空無相無作無起。
實相之法,能令衆生成就佛果,坐道場轉*輪。
實相之法,八部鬼神所贊歎。能令衆生入佛法藏,攝諸賢聖一切智慧。
實相之法,說大乘菩薩所行之道。佛依于實相,說無常苦空無我寂滅之法。是知佛說小乘法,亦依實相而說也。
依于實相,能救一切犯戒衆生。能令諸魔外道及貪著者怖畏。
實相之法,諸佛賢聖所贊歎。能背生死苦,示涅槃樂,十方叁世諸佛所說。若聞實相之法,自覺覺他,以守護法故,是名法供養。
【又于諸法如說修行。隨順十二因緣。離諸邪見得無生忍。決定無我無有
衆生。而于因緣果報。無違無诤離諸我所。依于義不依語。依于智不依
識。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依于法不依人。隨順法相無所入無所歸。
無明畢竟滅故。諸行亦畢竟滅。乃至生畢竟滅故。老死亦畢竟滅。作如
是觀。十二因緣無有盡…
《維摩诘所說經句解卷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