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化衆生。諸有所作舉足下足。當知皆從道場來住于佛法矣。說
是法時五百天人皆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故我不任詣彼問疾。】
神通是道場,成就六通故。
菩薩度剛強難調衆生,以神通折伏之。
解脫是道場,能背舍故。
八背舍亦名八解脫,修八背舍,發無漏慧,斷叁界見思盡,即轉名八解脫。八解脫者,一、內有色想觀外色解脫,二、內無色想觀外色解脫,叁、淨解脫身作證具足住,四、空無邊處解脫,五、識無邊處解脫,六、無所有處解脫,七、非想非非想處解脫,八、滅受想身作證。
方便是道場,教化衆生故。
無方便不成功德,菩薩以方便慧,乃度衆生。
四攝是道場,攝衆生故。
四攝法者,一、布施攝,二、愛語攝,叁、利行攝,四、同事攝。以布施、愛語、利行、同事攝衆生心向道故名四攝法。若不能攝心向道,則僅名布施愛語利行同事,不名四攝法。
多聞是道場,如聞行故。
多聞不取相,而能如聞修行,則爲智母。如果多聞取相,便成智障。
伏心是道場,正觀諸法故。
正觀諸法緣起性空,則能伏貪著心。
叁十七品是道場,舍有爲法故。
叁十七道品,可至無爲,了生死也。
谛是道場(有本爲四谛是道場),不诳世間故。
四谛法斷集則離苦,修道則證滅,不欺诳世間也。
緣起是道場,無明乃至老死皆無盡故。
緣起者,十二緣起也。一切法空,故無無明亦無無明盡,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諸煩惱是道場,知如實故。
若如實知煩惱無性,即是菩提,故煩惱是道場。
衆生是道場,知無我故。
衆因緣生法無有自性,故無有我。
一切法是道場,諸法空故。
一切法緣生無性故空。
降魔是道場,不傾動故。
覺性不動,諸魔自伏。
叁界是道場,無所趣故。
叁界如空花,故無所趣。
師子吼是道場,無所畏故。
師子震吼,百獸皆伏。佛說法亦複如是,法音一演,外道鹹伏。佛具十力,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異語者,不诳語者,故說法無畏。
力無畏不共法是道場,無諸過故。
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佛過盡德圓,具如是功德。
叁明是道場,無余礙故。
宿命明知過去無礙,天眼明知未來無礙,漏盡明知現在無礙。
一念知一切法是道場,成就一切智故。
一切諸法皆緣生無性,無性則一切法無礙。一切法無礙,則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佛具無礙智,于一知無量,于無量知一,是名一切智。
菩薩若應諸波羅蜜教化衆生,諸有所作,舉足下足,當知皆從道場來住佛法矣
。
波羅蜜究竟法性淵底,故曰到彼岸。雲何究竟法性淵底?法性淵底者,實相也
。諸法實相,無量即空。無量即空者,緣起宛然當體即空性湛然。實相諸法,空即無量。空即無量者,空性湛然當體即緣起宛然。故一水不動,波濤沸騰。波濤沸騰 ,一水不動。菩薩若應波羅蜜教化衆生,猶一月印千江,千江只一月也。若能如是 ,則舉足下足,無非道場矣。
維摩诘說是法時,五百天人,皆發無上菩提心。故我不任詣彼問疾。
【佛告持世菩薩。汝行詣維摩诘問疾。持世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
問疾。所以者何。憶念我昔住于靜室。時魔波旬從萬二千天女。狀如帝
釋鼓樂弦歌來詣我所。與其眷屬稽首我足。合掌恭敬于一面立。我意謂
是帝釋。而語之言。善來憍屍迦。雖福應有不當自恣。當觀五欲無常以
求善本。于身命財而修堅法。即語我言。正士。受是萬二千天女可備掃
灑。我言。憍屍迦。無以此非法之物要我沙門釋子此非我宜。】
佛命持世菩薩問疾,持世菩薩自言不堪任詣彼問疾。
憶念我昔住于靜室,時魔波旬從萬二千天女,狀如帝釋,鼓樂弦歌,來詣我所
……
欲界第六天天魔名波旬,殺人慧命,故譯爲殺者。波旬極惡,惡有叁種,一惡 ,二大惡,叁惡中惡。若人犯我則害之,是名爲惡。若人不犯我而害之,是名大惡
。若人欲度化我,利益我,有恩于我,不思報恩,反興害意,是名惡中惡。佛生生世世欲度波旬,波旬反興害意,故波旬者惡中惡也。
持世菩薩未作意觀察,未察波旬之詭計,以致深信不疑。
善來憍屍迦,雖福應有,不當自恣……
憍屍迦是天帝釋姓。雖福應有,謂由宿世所修,而得天福也。不應自恣,不應縱恣幻軀也。當觀色聲香味觸五欲無常,以求善本。善本者清淨心也,如經雲清淨心植衆德本。
于身命財,而修堅固法。
身堅固者,法身也。命堅固者,慧命也。財堅固者,法財也。七法財者,一、信,二、進,叁、戒,四、慚愧,五、聞,六、舍,七、定慧。
波旬欲以魔女強迫持世菩薩接受,持世菩薩言,勿以此非法之物,強迫我沙門釋子,此非我所宜。勿論佛道外道,凡出家者,皆稱沙門。于佛道出家者,複稱釋子。
【所言未訖時維摩诘來謂我言。非帝釋也。是爲魔來娆固汝耳。即語魔言
。是諸女等可以與我。如我應受。魔即驚懼念。維摩诘將無惱我。欲隱
形去而不能隱。盡其神力亦不得去。即聞空中聲曰。波旬。以女與之乃
可得去。魔以畏故俯仰而與。】
時維摩诘來言,此是魔非帝釋也。維摩诘謂波旬言,是諸女等,可以與我,我是白衣,可受之也。
菩薩有叁種,一出家菩薩,如持世菩薩是。二在家菩薩,叁他方所來菩薩。維摩诘系他方來,示現在家,故言可受女樂。
魔懼欲隱去,盡其神力不能得去,爲維摩诘所製故。空中有聲言,波旬!以女與之,乃可得去。魔不得已,以女與維摩诘
【爾時維摩诘語諸女言。魔以汝等與我。今汝皆當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心。即隨所應而爲說法令發道意。複言。汝等已發道意。有法樂可以自
娛。不應複樂五欲樂也。】
女依男爲主,魔既以女與維摩诘,維摩诘即令女等發菩提心。謂發菩提心有法樂,不應複樂五欲樂。
【天女即問。何謂法樂。答言。樂常信佛。樂欲聽法。樂供養衆。樂離五
欲。】
天女問何謂法樂?維摩诘答言,樂信佛聞法供養僧衆,樂離五欲。離五欲者,樂持戒也。此是總說樂四淨信,四淨信者,信佛信法信僧信戒也。
【樂觀五陰如怨賊。樂觀四大如毒蛇。樂觀內入如空聚。樂隨護道意。樂
饒益衆生。樂敬養師。】
衆生樂著五陰四大,終必受其大害,故以怨賊毒蛇喻之。內入者,內六根諸入也。隨護道意,護其道心也。樂饒益衆生者,度衆生也。敬養師者,師即叁寶也。
【樂廣行施。樂堅持戒。樂忍辱柔和。樂勤集善根。樂禅定不亂。樂離垢
明慧。】
施戒忍進定慧者,六度也。
【樂廣菩提心。樂降伏衆魔。樂斷諸煩惱。樂淨佛國土。樂成就相好故修
諸功德。樂嚴道場。樂聞深法不畏。樂叁脫門不樂非時。樂近同學。樂
于非同學中心無恚礙。樂將護惡知識。樂親近善知識。樂心喜清淨。樂
修無量道品之法。是爲菩薩法樂。】
樂廣菩提心。
菩提心者,自度度人,廣菩提心者,普度一切也。
樂降伏衆魔。
衆魔者,四魔也。
樂斷諸煩惱,樂淨佛國土。
自不造惡業,亦令衆生不造惡業,爲淨佛國土。
樂成就相好故修諸功德。
相好者,叁十二相八十種好也。
樂嚴道場,樂聞深法不畏,樂叁脫門,不樂非時。
叁脫門者,空無相無作叁解脫門也。大小乘同修,然小乘人修叁脫門,未至究竟,非時取證。不樂非時者,不如小乘人,非時取證也。
樂近同學,樂于非同學中,心無恚礙。
大乘同道同行,故曰同學。于小乘不同道不同行,故曰非同學。亦可于新學菩薩,爲非同學。于非同學中心無恚礙者,不輕新學,不慢凡小也。
樂將護惡知識,樂親近善知識。
有我執者爲惡知識,無我執者爲善知識,有叁毒者爲惡知識,心清淨無叁毒者爲善知識。將護惡知識者,化其斷除我執,斷除叁毒也。
樂心喜清淨,樂修無量道品之法,是爲菩薩法樂。
【于是波旬告諸女言。我欲與汝俱還天宮。諸女言。以我等與此居士。有
法樂我等甚樂。不複樂五欲樂也。魔言。居士可舍此女。一切所有施于
彼者。是爲菩薩。維摩诘言。我已舍矣。汝便將去。令一切衆生得法願
具足。】
波旬欲令天女俱還天宮,諸女言我等今有法樂甚樂,不複樂五欲樂。
波旬以天女與維摩诘,非是本願。既已與人,若人未許,不應將去。故向維摩诘,出言索還。維摩诘言,我同意舍還與汝,汝可將去。同時亦可令一切衆生,得法滿願而得饒益。
【于是諸女問維摩诘。我等雲何止于魔宮。維摩诘言。諸姊有法門名無盡
燈。汝等當學。無盡燈者。譬如一燈燃百千燈。冥者皆明。明終不盡。
如是諸姊。夫一菩薩開導百千衆生。令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于其
道意亦不滅盡。隨所說法而自增益一切善法。是名無盡燈也。汝等雖住
魔宮。以是無盡燈。令無數天子天女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者。爲報
佛恩。亦大饒益一切衆生。爾時天女。頭面禮維摩诘足。隨魔還宮忽然
不現。世尊。維摩诘有如是自在神力智慧辯才。故我不任詣彼問疾。】
諸女問言,我等雲何住于魔宮?維摩诘便說無盡燈法門,令諸女于魔宮弘揚佛法。
無盡燈者,如一燈然千燈,此一燈之明不減,而千燈之明增益。如此燈燈傳明 ,明終不盡。用譬一菩薩勸百千衆生發菩提心,此菩薩道意終不滅盡。
最後持世菩薩言,是故我不任詣彼問疾。
【佛告長者子善德。汝行詣維摩诘問疾。善德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
問疾。所以者何。憶念我昔自于父舍設大施會。供養一切沙門婆羅門及…
《維摩诘所說經句解卷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