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我在五陰中,五陰在我中 ,四五成二十句。曆過去現在未來叁世,成六十句。加上常斷二見,成六十二邪見
。
總之六十二邪見,皆于五陰執有取相所致。彼縱言無,亦是取著無相。若達五陰皆空,六十二見則不生矣。五陰皆空,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即是法身,亦名涅槃。此法身涅槃,是智者所受,聖所行處,是名出家也。
降伏衆魔,度五道,淨五眼,得五力,立五根,不惱于彼,離衆雜惡,摧諸外道。
真出家者,降伏煩惱魔五陰魔死魔天魔,度過五道輪回。清淨肉天慧法佛五眼 ,不取于相。五根者信進念定慧,五根能破煩惱,則轉名五力。不惱于彼者,菩薩不令一切衆生起煩惱。律雲,出家惱他人,不名爲沙門。離九結十纏十不善等一切雜惡。以定慧二力摧伏外道。
超越假名,出淤泥,無系著,無我所,無所受,無擾亂。
般若雲,一切法皆是緣生無性,只有假名。超越假名者,不取于相,如如不動也。是真出家也。
出家者,出生死之淤泥,離煩惱業之系著,不執我所,不受諸法。不執我所者 ,達諸法性空也。不受諸法者,于一切法不生貪瞋癡也。無擾亂者,出家人心清淨 ,不隨境轉也。
內懷喜,護彼意,隨禅定,離衆過。若能如是,是真出家。
內懷喜者,法喜也。法喜者,現前得益,後世得益,終能圓滿佛道。護彼意者 ,將護衆生之心也。一切衆生,皆有佛性,應將護之。隨禅定者,出家人應斷煩惱 ,應修叁法,即戒定慧。出家人雲何斷煩惱?以戒捉,以定縛,以慧殺。離衆過惡 ,過盡德圓,即成佛道。若能如是,是真出家也。
維摩诘語長者子言,佛難值遇,汝等宜共出家!諸長者子言,我等聞佛言,父母不聽不得出家。
佛度羅羅出家後,淨飯王見佛言,世尊!大愛道,耶輸陀羅,難陀等,你均已度出家。我面前只余羅羅一人,汝複度出家,當知世情難堪也。于是佛製定,父母不聽,不得出家。
維摩诘言,然,汝等發無上菩提心,即是出家,即是受具足戒。
爾時叁十二長者子,皆發無上菩提心。羅羅言,是故我不任詣彼問疾。
【佛告阿難。汝行詣維摩诘問疾。阿難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
。所以者何。憶念昔時世尊身小有疾當用牛乳。我即持詣大婆羅門家
門下立。時維摩诘來謂我言。唯阿難。何爲晨朝持住此。我言。居士
。世尊身小有疾當用牛乳。故來至此。維摩诘言。止止阿難。莫作是語
。如來身者金剛之體。諸惡已斷衆善普會。當有何疾當有何惱。默往阿
難。勿謗如來。莫使異人聞此言。無令大威德諸天及他方淨土諸來菩
薩得聞斯語。阿難。轉輪聖王以少福故尚得無病。豈況如來無量福會普
勝者哉。行矣阿難。勿使我等受斯恥也。外道梵志若聞此語當作是念。
何名爲師。自疾不能救而能救諸疾。仁可密速去勿使人聞。當知阿難。
諸如來身即是法身非思欲身。佛爲世尊過于叁界。佛身無漏諸漏已盡。
佛身無爲不墮諸數。如此之身當有何疾當有何惱。時我世尊實懷慚愧。
得無近佛而謬聽耶。即聞空中聲曰。阿難。如居士言。但爲佛出五濁惡
世。現行斯法度脫衆生。行矣阿難。取乳勿慚。世尊。維摩诘智慧辯才
爲若此也。是故不任詣彼問疾。】
阿難譯曰慶喜,是佛堂弟,斛飯王子,提婆達多之弟,持佛法藏。法華經阿難蒙授記,來世當得作佛,號山海慧自在通王佛。阿難聞佛授記已,即得聞持叁昧,實時憶念過去無量千萬億諸佛法藏,通達無礙。
或者有人疑問,阿難既能持佛法藏,雲何不知諸佛法身,已離生老病死?當知諸佛說法以二種語言,一真實說,二方便說。阿難多聞,只知取相,不能分別二谛 ,是故雖持佛法藏,卻不入深義。
世尊爲示現度生,現身有疾。阿難以爲世尊身實有疾,乃晨朝乞乳,致受譏呵
。
止止阿難!莫作是語,如來身者金剛之體。
止阿難之虛妄,如來乃金剛不壞之體,複有何疾?此是總說,以下分別解釋。
諸惡已斷,衆善普會,當有何疾,當有何惱。
生老病死之果,由諸惡業爲因。諸佛過無不盡,德無不圓,當有何疾何惱?
默往阿難下,斥阿難默往,莫使異人聞之生謗。
無令大威德諸天,及他方淨土諸來菩薩,得聞斯語。
大威德諸天者,五淨居天也。五淨居天者,無煩天,無熱天,善現天,善見天 ,色究竟天。十地菩薩寄報于此,故稱大威德諸天。他方淨土,是佛報土也,穢土者,是佛化土。大威德諸天,及他方淨土諸來菩薩聞斯語者,則笑阿難不識深義也
。
轉輪聖王以少福故,尚且無病,何況如來無量福慧,而能有病哉?回去吧阿難 ,我等聞斯言,猶以爲恥也。外道梵志若聞此言,當生毀謗謂,既爲大師,自疾不療,雲何能救他人疾?
如來身即是法身,非思欲身。
法身者,不生不滅,生滅尚無,何況老病死?思欲身種子不淨,故有老病死。
佛爲世尊,過于叁界。
世出世間以佛爲尊,出叁界外。
佛身無漏,諸漏已盡。
叁界受生謂之漏,佛身非叁界身,故曰無漏。諸漏已盡者,欲漏有漏無明漏已盡也。
佛身無爲,不墮諸數。
數法者,有爲法也,五陰十二入十八界即爲諸數。佛身無爲,非諸數法,焉能有疾?
阿難言,時我慚愧,莫非我近佛侍佛,而有謬聽嗎?時空中有聲曰:
「阿難!誠如居士所言。佛出五濁惡世,現斯法度衆生耳。阿難行矣!取乳勿慚。」
世尊!維摩诘智慧辯才如此,是故我不任詣彼問疾。
【如是五百大弟子。各各向佛說其本緣。稱述維摩诘所言。皆曰不任詣彼
問疾。】
如是五百大弟子,皆言不任詣彼問疾。
菩薩品第四
【于是佛告彌勒菩薩。汝行詣維摩诘問疾。彌勒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
詣彼問疾。所以者何。憶念我昔爲兜率天王及其眷屬。說不退轉地之行
。時維摩诘來謂我言。彌勒。世尊授仁者記一生當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
提。爲用何生得受記乎。過去耶未來耶現在耶。若過去生過去生已滅。
若未來生未來生未至。若現在生現在生無住。如佛所說。比丘汝今實時
亦生亦老亦滅。若以無生得受記者。無生即是正位。于正位中亦無受記
。亦無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雲何彌勒受一生記乎。爲從如生得受記
耶。爲從如滅得受記耶。若以如生得受記者如無有生。若以如滅得受記
者如無有滅。一切衆生皆如也。一切法亦如也。衆聖賢亦如也。至于彌
勒亦如也。若彌勒得受記者。一切衆生亦應受記。所以者何。夫如者不
二不異。若彌勒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者。一切衆生皆亦應得。所以者
何。一切衆生即菩提相。若彌勒得滅度者。一切衆生亦應滅度。所以者
何。諸佛知一切衆生畢竟寂滅即涅槃相不複更滅。是故彌勒。無以此法
誘諸天子。實無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者。亦無退者。】
佛命彌勒菩薩問疾,菩薩亦言不堪任詣彼問疾。
彌勒亦大菩薩,何故亦受屈于維摩诘?原來菩薩皆有謙德,屈己崇人。所謂一佛出世,千佛護持。今經獨贊維摩诘,爲示推崇,故彌勒謙居其後。
說不退轉地之行。
不退轉之行者,即無生法忍。七八九地得無生法忍,而第八不動地行無功用道 ,名不退轉地之行。彌勒系補處菩薩,故能說之。
世尊授仁者記。
維摩诘以授記事诘難。無有定法,是名無上菩提,今言授記,豈非定法?與佛語相違,故有人謂不應言授記。其實不然,授記即無決定法,與佛語無違也。若無授記,即壞因果法也。
佛以世谛說授記,不以第一義谛。所謂無有定法,是言諸法無性,無有決定也
。無性方能隨緣,隨緣則不失因果。因果隨緣無性,故無決定。所以菩薩修因致果 ,當與授記,若不與授記,則壞因果。果以因生,故果無決定,有因則有果,因無則果無,故授記即無有定法。此是約世谛言,非約第一義谛言。
如約第一義谛言,則因赅果海,果徹因源。對因方稱果,無因則無果。對果方稱因,無果則無因。因果相緣而起,以相緣而起故,各無自性。以各無自性故,方能相緣而起。是故說因一切因,說果一切果,一切亦因亦果,一切非因非果。法本 圓融無礙,不可有住生心。心不住記,記即無記。心不住無記,無記即記。所以心若無住,記亦得無記亦得。心若有住,記亦失無記亦失。
非是彌勒菩薩不知,爲推維摩诘,故示不知耳。
一生當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爲用何生得受記乎?過去耶?未來耶?現在耶
?
佛言仁者一生當得無上菩提,然一切法不生,證無生忍者方蒙授記。既然一切法不生,仁者以何生受記?是以過去生得受記嗎?抑系以未來生?或現在生得受記呢?
若過去生,過去生已滅。
過去生已滅者,謂生法不可得也。非謂有過去。于第一義中,過去不可得。因爲過去是依現在未來因緣而有,若無現在未來,則無過去。假設先有過去,然則有過去時則無現在未來,既無現在未來,雲何成爲過去?所以過去是因緣生法無有自性,只是假名而無實義。若人執有過去,便成戲論。
若未來生,未來生未至。
同理可知,未來生未至者,謂生法不可得,非謂有未來。于第一義中,未來不可得。因爲未來依過去現在因緣而有,若無過去現在,則無未來。假設已有未來,然則有未來時,當無過去現在,既無過去現在,雲何成爲未來?是知未來亦是因緣 生法無有自性,只是假名而無實義。若人執有未來,便成戲論。
若現在生,現在生無住。
此亦是說生法不可得,法及現在皆因緣有,而非自性有。若執自性有,便成戲論。
生住滅是有爲法,受記非有爲非無爲,證無上菩提非有爲非無爲。…
《維摩诘所說經句解卷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