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维摩诘所说经句解卷上▪P9

  ..续本文上一页,我在五阴中,五阴在我中 ,四五成二十句。历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成六十句。加上常断二见,成六十二邪见

  。

  总之六十二邪见,皆于五阴执有取相所致。彼纵言无,亦是取着无相。若达五阴皆空,六十二见则不生矣。五阴皆空,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即是法身,亦名涅槃。此法身涅槃,是智者所受,圣所行处,是名出家也。

  降伏众魔,度五道,净五眼,得五力,立五根,不恼于彼,离众杂恶,摧诸外道。

  真出家者,降伏烦恼魔五阴魔死魔天魔,度过五道轮回。清净肉天慧法佛五眼 ,不取于相。五根者信进念定慧,五根能破烦恼,则转名五力。不恼于彼者,菩萨不令一切众生起烦恼。律云,出家恼他人,不名为沙门。离九结十缠十不善等一切杂恶。以定慧二力摧伏外道。

  超越假名,出淤泥,无系着,无我所,无所受,无扰乱。

  般若云,一切法皆是缘生无性,只有假名。超越假名者,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也。是真出家也。

  出家者,出生死之淤泥,离烦恼业之系着,不执我所,不受诸法。不执我所者 ,达诸法性空也。不受诸法者,于一切法不生贪瞋痴也。无扰乱者,出家人心清净 ,不随境转也。

  内怀喜,护彼意,随禅定,离众过。若能如是,是真出家。

  内怀喜者,法喜也。法喜者,现前得益,后世得益,终能圆满佛道。护彼意者 ,将护众生之心也。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应将护之。随禅定者,出家人应断烦恼 ,应修三法,即戒定慧。出家人云何断烦恼?以戒捉,以定缚,以慧杀。离众过恶 ,过尽德圆,即成佛道。若能如是,是真出家也。

  维摩诘语长者子言,佛难值遇,汝等宜共出家!诸长者子言,我等闻佛言,父母不听不得出家。

  佛度罗罗出家后,净饭王见佛言,世尊!大爱道,耶输陀罗,难陀等,你均已度出家。我面前只余罗罗一人,汝复度出家,当知世情难堪也。于是佛制定,父母不听,不得出家。

  维摩诘言,然,汝等发无上菩提心,即是出家,即是受具足戒。

  尔时三十二长者子,皆发无上菩提心。罗罗言,是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佛告阿难。汝行诣维摩诘问疾。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

  。所以者何。忆念昔时世尊身小有疾当用牛乳。我即持诣大婆罗门家

  门下立。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阿难。何为晨朝持住此。我言。居士

  。世尊身小有疾当用牛乳。故来至此。维摩诘言。止止阿难。莫作是语

  。如来身者金刚之体。诸恶已断众善普会。当有何疾当有何恼。默往阿

  难。勿谤如来。莫使异人闻此言。无令大威德诸天及他方净土诸来菩

  萨得闻斯语。阿难。转轮圣王以少福故尚得无病。岂况如来无量福会普

  胜者哉。行矣阿难。勿使我等受斯耻也。外道梵志若闻此语当作是念。

  何名为师。自疾不能救而能救诸疾。仁可密速去勿使人闻。当知阿难。

  诸如来身即是法身非思欲身。佛为世尊过于三界。佛身无漏诸漏已尽。

  佛身无为不堕诸数。如此之身当有何疾当有何恼。时我世尊实怀惭愧。

  得无近佛而谬听耶。即闻空中声曰。阿难。如居士言。但为佛出五浊恶

  世。现行斯法度脱众生。行矣阿难。取乳勿惭。世尊。维摩诘智慧辩才

  为若此也。是故不任诣彼问疾。】

  阿难译曰庆喜,是佛堂弟,斛饭王子,提婆达多之弟,持佛法藏。法华经阿难蒙授记,来世当得作佛,号山海慧自在通王佛。阿难闻佛授记已,即得闻持三昧,实时忆念过去无量千万亿诸佛法藏,通达无碍。

  或者有人疑问,阿难既能持佛法藏,云何不知诸佛法身,已离生老病死?当知诸佛说法以二种语言,一真实说,二方便说。阿难多闻,只知取相,不能分别二谛 ,是故虽持佛法藏,却不入深义。

  世尊为示现度生,现身有疾。阿难以为世尊身实有疾,乃晨朝乞乳,致受讥呵

  。

  止止阿难!莫作是语,如来身者金刚之体。

  止阿难之虚妄,如来乃金刚不坏之体,复有何疾?此是总说,以下分别解释。

  诸恶已断,众善普会,当有何疾,当有何恼。

  生老病死之果,由诸恶业为因。诸佛过无不尽,德无不圆,当有何疾何恼?

  默往阿难下,斥阿难默往,莫使异人闻之生谤。

  无令大威德诸天,及他方净土诸来菩萨,得闻斯语。

  大威德诸天者,五净居天也。五净居天者,无烦天,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 ,色究竟天。十地菩萨寄报于此,故称大威德诸天。他方净土,是佛报土也,秽土者,是佛化土。大威德诸天,及他方净土诸来菩萨闻斯语者,则笑阿难不识深义也

  。

  转轮圣王以少福故,尚且无病,何况如来无量福慧,而能有病哉?回去吧阿难 ,我等闻斯言,犹以为耻也。外道梵志若闻此言,当生毁谤谓,既为大师,自疾不疗,云何能救他人疾?

  如来身即是法身,非思欲身。

  法身者,不生不灭,生灭尚无,何况老病死?思欲身种子不净,故有老病死。

  佛为世尊,过于三界。

  世出世间以佛为尊,出三界外。

  佛身无漏,诸漏已尽。

  三界受生谓之漏,佛身非三界身,故曰无漏。诸漏已尽者,欲漏有漏无明漏已尽也。

  佛身无为,不堕诸数。

  数法者,有为法也,五阴十二入十八界即为诸数。佛身无为,非诸数法,焉能有疾?

  阿难言,时我惭愧,莫非我近佛侍佛,而有谬听吗?时空中有声曰:

  「阿难!诚如居士所言。佛出五浊恶世,现斯法度众生耳。阿难行矣!取乳勿惭。」

  世尊!维摩诘智慧辩才如此,是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如是五百大弟子。各各向佛说其本缘。称述维摩诘所言。皆曰不任诣彼

  问疾。】

  如是五百大弟子,皆言不任诣彼问疾。

  菩萨品第四

  【于是佛告弥勒菩萨。汝行诣维摩诘问疾。弥勒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

  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为兜率天王及其眷属。说不退转地之行

  。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弥勒。世尊授仁者记一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为用何生得受记乎。过去耶未来耶现在耶。若过去生过去生已灭。

  若未来生未来生未至。若现在生现在生无住。如佛所说。比丘汝今实时

  亦生亦老亦灭。若以无生得受记者。无生即是正位。于正位中亦无受记

  。亦无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云何弥勒受一生记乎。为从如生得受记

  耶。为从如灭得受记耶。若以如生得受记者如无有生。若以如灭得受记

  者如无有灭。一切众生皆如也。一切法亦如也。众圣贤亦如也。至于弥

  勒亦如也。若弥勒得受记者。一切众生亦应受记。所以者何。夫如者不

  二不异。若弥勒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一切众生皆亦应得。所以者

  何。一切众生即菩提相。若弥勒得灭度者。一切众生亦应灭度。所以者

  何。诸佛知一切众生毕竟寂灭即涅槃相不复更灭。是故弥勒。无以此法

  诱诸天子。实无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亦无退者。】

  佛命弥勒菩萨问疾,菩萨亦言不堪任诣彼问疾。

  弥勒亦大菩萨,何故亦受屈于维摩诘?原来菩萨皆有谦德,屈己崇人。所谓一佛出世,千佛护持。今经独赞维摩诘,为示推崇,故弥勒谦居其后。

  说不退转地之行。

  不退转之行者,即无生法忍。七八九地得无生法忍,而第八不动地行无功用道 ,名不退转地之行。弥勒系补处菩萨,故能说之。

  世尊授仁者记。

  维摩诘以授记事诘难。无有定法,是名无上菩提,今言授记,岂非定法?与佛语相违,故有人谓不应言授记。其实不然,授记即无决定法,与佛语无违也。若无授记,即坏因果法也。

  佛以世谛说授记,不以第一义谛。所谓无有定法,是言诸法无性,无有决定也

  。无性方能随缘,随缘则不失因果。因果随缘无性,故无决定。所以菩萨修因致果 ,当与授记,若不与授记,则坏因果。果以因生,故果无决定,有因则有果,因无则果无,故授记即无有定法。此是约世谛言,非约第一义谛言。

  如约第一义谛言,则因赅果海,果彻因源。对因方称果,无因则无果。对果方称因,无果则无因。因果相缘而起,以相缘而起故,各无自性。以各无自性故,方能相缘而起。是故说因一切因,说果一切果,一切亦因亦果,一切非因非果。法本 圆融无碍,不可有住生心。心不住记,记即无记。心不住无记,无记即记。所以心若无住,记亦得无记亦得。心若有住,记亦失无记亦失。

  非是弥勒菩萨不知,为推维摩诘,故示不知耳。

  一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用何生得受记乎?过去耶?未来耶?现在耶

  ?

  佛言仁者一生当得无上菩提,然一切法不生,证无生忍者方蒙授记。既然一切法不生,仁者以何生受记?是以过去生得受记吗?抑系以未来生?或现在生得受记呢?

  若过去生,过去生已灭。

  过去生已灭者,谓生法不可得也。非谓有过去。于第一义中,过去不可得。因为过去是依现在未来因缘而有,若无现在未来,则无过去。假设先有过去,然则有过去时则无现在未来,既无现在未来,云何成为过去?所以过去是因缘生法无有自性,只是假名而无实义。若人执有过去,便成戏论。

  若未来生,未来生未至。

  同理可知,未来生未至者,谓生法不可得,非谓有未来。于第一义中,未来不可得。因为未来依过去现在因缘而有,若无过去现在,则无未来。假设已有未来,然则有未来时,当无过去现在,既无过去现在,云何成为未来?是知未来亦是因缘 生法无有自性,只是假名而无实义。若人执有未来,便成戏论。

  若现在生,现在生无住。

  此亦是说生法不可得,法及现在皆因缘有,而非自性有。若执自性有,便成戏论。

  生住灭是有为法,受记非有为非无为,证无上菩提非有为非无为。…

《维摩诘所说经句解卷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