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手中持庵摩勒果 ,庵摩勒果,此土无有。于是言我观世尊之三千大千世界,如观掌中之庵摩勒果。
阿那律之天眼,见起止生灭,远近精粗等相。不知相由缘生,缘生无性,无性空寂,空寂则无相。故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阿那律执相而求,落虚妄中,是故被呵。
阿那律!天眼所见为作相耶?无作相耶?
作相者,起止生灭,近远精粗等分别相。分别相者,缘起幻现也。无作相者,空寂无为,空寂无为则不可见。阿那律落虚妄法中,以致受诘。
假使作相,则与外道五通等。
外道不知缘起诸相,虚妄不实如幻如化。妄执幻相为实有,以致乖于法性。若天眼所见为作相者,亦乖法性,故与外道五通等同。
若无作相,即是无为,不应有见。
无作相者,无性无生,无相无为,故不可见。
世尊!我时默然。
阿那律执相而见,乖于法性,以致进退失据,故默然无语。
诸梵问维摩诘,谁有真天眼?维摩诘言,有佛世尊具真天眼。
真天眼者,见真如随缘成万法,万法无性是真如。真天眼者,见诸法无性随缘 ,随缘无性。以无性随缘故,乃能于空见无量;以随缘无性故,乃能于无量见空。以无性随缘故,乃能于无相见相;以随缘无性故,乃能于相见无相。以无性随缘故 ,乃能见无作相即是作相;以随缘无性故,乃能见作相即是无作相。
常在三昧,悉见诸佛国,不以二相。
三昧者定也,悉见诸佛国者,从三昧起也。入三昧者,随缘无性也;从三昧起者,无性随缘也。故常在三昧者,随缘无性也;悉见诸佛国者,无性随缘也。换句话说,常在三昧者,作相即无作相也;悉见诸佛国者,无作相即作相也。入三昧出三昧,作与无作,不以二相也。
故真天眼者,于心无所住,于法无所有,以无所住心契无所有法,是真天眼也
。
严净梵王,及五百梵天,闻法皆发无上菩提心。阿那律言,是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佛告优波离。汝行诣维摩诘问疾。优波离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
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昔者有二比丘。犯律行以为耻。不敢问佛。来问
我言。唯优波离。我等犯律诚以为耻。不敢问佛。愿解疑悔得免斯咎。
我即为其如法解说。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优波离。无重增此二比丘罪
。当直除灭勿扰其心。所以者何。彼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如佛
所说。心垢故众生垢。心净故众生净。心亦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如
其心然。罪垢亦然。诸法亦然。不出于如。如优波离。以心相得解脱时
。宁有垢不。我言。不也。维摩诘言。一切众生心相无垢亦复如是。唯
优波离。妄想是垢无妄想是净。颠倒是垢。无颠倒是净。取我是垢。不
取我是净。优波离。一切法生灭不住。如幻如电诸法不相待。乃至一念
不住。诸法皆妄见。如梦如炎如水中月如镜中像以妄想生。其知此者是
名奉律。其知此者是名善解。于是二比丘言。上智哉。是优波离所不能
及。持律之上而不能说。我即答言。自舍如来未有声闻及菩萨能制其乐
说之辩。其智慧明达为若此也。时二比丘疑悔即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
菩提心。作是愿言。令一切众生皆得是辩。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于佛弟子中,优波离持律第一。佛命问疾,优波离自言不任诣彼问疾。
有二比丘犯律自耻,不敢问佛,来问优波离。优波离不了随缘无性义,以致被呵。
无重增此二比丘罪,当直除灭,勿扰其心。
罪业系因缘生法,罪法由因缘生,故其性本空。经云罪性本空由心造,心若灭时罪亦亡。故除罪直须灭其虚妄心。灭虚妄心之法,要在令比丘洞达实相,悟法性本空。达实相无相,则心无执着,心无执着则不生贪瞋痴,无贪瞋痴则不造十恶业 ,不造十恶业则罪性本空。
优波离不达实相无相,竟执缘起幻相为实有,以为有罪可造,有罪可灭。以致于比丘虚妄心上,重增虚妄。于比丘虚妄罪上,重增虚妄罪。故维摩诘令优波离教比丘直接悟达实相随缘幻有罪相,罪相无性还归实相。若以有法相告,便扰乱其心了。
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
内者六根,外者六尘,中间者六识。内六根无罪性,若六根中有罪性,应是不待因缘和合,不待造业,根中常有罪性。若不待造业根中常有罪性,应是不待造恶业,亦应常落三涂。事实上造恶业方落三涂,故知罪性不在内根。
外六尘亦无罪性,若外六尘有罪性,罪在外六尘,与我无关,不应彼有罪而我受报。故知罪性亦不在外。
内外根尘和合有中六识,既然内外根尘中无罪性,无罪性和合变成有罪性,不应道理。故知罪者因缘和合而有,其性本空,故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
如其心然,罪垢亦然,诸法亦然,不出于如。
心者性空,无有定处,犹如虚空。然无性能随缘,普现于一切,犹如虚空横遍 竖穷。故此心性空无有定处即是横遍竖穷,横遍竖穷即是性空无有定处。是故无性随缘,非有而有,有而非有;随缘无性,有而非有,非有而有。
其心如此,罪垢如此,一切法无不如此。不出于「如」,如者不二不异也。不二而二,二而不二谓之如。不二而二者,非有而有也。二而不二者,有而非有也。故诸法如义者,无性随缘,随缘无性也。
维摩诘问言,如汝优波离,汝以心相得解脱时,宁有垢不?当知显心清净,是谓解脱,故心相得解脱时,无有垢也。所以优波离答言不也。维摩诘言,一切众生 心清净无垢,亦复如是。至于罪相者,皆虚妄造业,虚妄受报,虚妄落入生死。是故汝当直显实相,除灭其罪,不应重增其罪。
妄想是垢,无妄想是净。
取虚妄相生想,是谓妄想,此即名垢,非实有垢也。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便无妄想,此即是净。
颠倒是垢,无颠倒是净。
诸法缘起性空,无所有不可得。若人不知诸法性空缘起如幻,虚妄执为实有,便是颠倒,斯则为垢。若人如实知缘起性空,性空缘成,便无颠倒,斯则为净。
取我是垢,不取我是净。
诸法无自性,法无自性故无我。迷人执着法有自性,便是取我,斯为垢。若知法无自性不取于我,斯为净。
维摩诘言,一切法生灭不住无有实性,其相皆是缘生假有,如幻如电。诸法不相待,何以故?若诸法相待,便实有诸法。执实有诸法者,便成颠倒。故诸法性空 ,不相待也。以诸法性空,缘起如幻故,所以一念不住。以诸法如幻如化故,所以见诸法时,皆是妄见。如梦如阳炎如水中月如镜中像,皆由妄想而生。若知一切罪 相幻有,觉性本来清净不动者,是名持律也,是名善解律也。
二比丘赞言,上智哉!是优波离所不能及。我即答言,此上人者,除佛如来,未有声闻及菩萨,能制其乐说无碍之辩也。
时二比丘即发无上菩提心,并作愿言,愿一切众生皆得此乐说辩才。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佛告罗罗。汝行诣维摩诘问疾。罗罗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
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昔时毗耶离诸长者子。来诣我所稽首作礼问我言
。唯罗罗。汝佛之子。舍转轮王位出家为道。其出家者有何等利。我
即如法为说出家功德之利。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罗罗。不应说出家
功德之利。所以者何。无利无功德是为出家。有为法者可说有利有功德
。夫出家者为无为法。无为法中无利无功德。罗罗。出家者无彼无此
亦无中间。离六十二见处于涅槃。智者所受圣所行处。降伏众魔度五道
。净五眼得五力立五根。不恼于彼。离众杂恶摧诸外道。超越假名出淤
泥。无系着无我所。无所受无扰乱。内怀喜护彼意。随禅定离众过。若
能如是是真出家。于是维摩诘语诸长者子。汝等于正法中宜共出家。所
以者何。佛世难值。诸长者子言。居士。我闻佛言。父母不听不得出家
。维摩诘言。然汝等便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是即具足。
尔时三十二长者子。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罗罗是佛之子,于佛弟子中,密行第一。佛命问疾,自言不堪任诣彼问疾。
诸长者子问,汝佛之子,舍转轮王位出家,出家有何等利?佛舍金轮王位出家 ,罗罗舍铁轮王位出家。金轮王掌四部洲,铁轮王掌一部洲。
出家利益无量无限不可说,罗罗以有量有限说于出家功德,是故遭受讥呵。
无利无功德是为出家。
无利无功德者,不是说出家没有利益没有功德,而是说出家功德无量,不可言说。例如虚空无所不在,不可言定有在处也。
有为法者,可说有利有功德,夫出家为无为法,无为法中无利无功德。
有为法有生住灭三相,无为法无相,离生住灭。故有为法有量有边,无为法无量无边。有为法有量有边,故可说有利有功德,无为法无量无边,故无利无功德。
出家者无彼无此,亦无中间。
有人谓此者生死边,彼者涅槃边,生死与涅槃二边而有中间。今观下文六十二见,六十二见者系由五阴身我开出,以身及神我为本。既然如此,故以六根解释此 ,以六尘解释彼,以六识解释中间(仅供读者参考)。出家者不着六根,不着六尘 ,不着六识,有何功德可言?离根尘识即是法身,法身无为而无不为,无不为而无为。故生灭即无生灭,无生灭即生灭,是名涅槃。故下文言离六十二见,处于涅槃
。
离六十二见,处于涅槃。
六十二见者,若依般若经,于过去世计五阴常、无常、亦常亦无常、非常非无常,四五成二十句。于现在计五阴有边、无边、亦有边亦无边、非有边非无边,四五成二十句。于未来计五阴如去、不如去、亦如去亦不如去、非如去非不如去,四五成二十句,共有六十句。加上身与神一或异二句,成六十二邪见。
若依天台嘉祥等师所立,即五阴有我,离五阴有我…
《维摩诘所说经句解卷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