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藏經描仿卷下▪P5

  ..續本文上一頁。猶亦不能拔其根本。何況聲

  聞。】

  此人余殃已是未盡,何況又深依止我見人見?即令諸佛出世,猶不能拔其根本 ,何況聲聞人呢?

  【舍利弗。若人有如是貪著不善邪見。謂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命者見。

  又于第一義空驚疑畏者。當知是人先世成就破法罪緣。】 p-172

  若人有我人衆壽見,及于第一義空不信者。當知其先世有破法罪業。

  【舍利弗。若人如是貪著惡邪不善。謂貪我貪人貪壽命者。是人百千億諸

  佛以叁輪示現。不能令悟使得道果。】

  若人貪著我人衆壽惡邪見者,雖百千億諸佛,身口意叁輪示現,猶不能令得道果。

  【舍利弗。甯以利刀割舌。不應不見他事妄說其過。破戒破見破命破威儀

  。】

  不見他事,妄說其過者,虛構汙枉也。妄謂他人破戒破見破命破威儀。破命即邪命而活,如五種邪命。五邪命者,一詐現異相以求利養。二自說功德以求利養。叁占相吉凶以求利養。四高聲現威以求利養。五說所得利以動人心而求利養。

  【舍利弗。于未來世。當有比丘善護二百五十戒。是人我慢心而作是念。

  我是持戒余人不爾。輕于他人心無恭敬。我是多聞彼非多聞。舍利弗。

  爾時多有比丘。但貴持戒多行阿蘭若行。能善護戒品隨所說行。勤心讀

  經求通佛法。如是人等。生多聞慢阿練若慢。而好瞋恚心常垢濁。深懷

  悭貪瞋恚毒心頑鈍無知。以小因緣而起大事。是人瞋恚覆心互相出過。

  謂破戒破見破命破威儀。】

  此處說明持戒多聞禅定者之過錯,其過在以持戒多聞禅定而生我慢,輕慢他人

  。

  阿蘭若行者,居閑靜處修定也。勤心讀經者,唯求取相多聞也。以小因緣而起大事者,以持戒多聞禅定而生我慢,障無上佛道也。 p-173

  【舍利弗。如是僧中有好比丘。心無偏黨處在中間。而亦同之在彼惡中。

  互相譏論诤訟不息。不得安隱坐禅讀經。在家出家皆亦娆動。如是舍利

  弗。爾時多有比丘。一歲二歲叁歲乃至九歲。輕慢上座無有恭敬。是人

  出家受戒多不如法。習和上阿阇梨亦無恭敬。】

  爾時比丘互相譏論,雖有好比丘,而亦同之譏論诤訟不息。于是大衆僧不得安隱坐禅誦經,在家衆亦被擾動。

  一歲二歲叁歲者,謂出家戒臘也。受戒一夏至九夏,爲下座比丘。十夏至十九夏,爲中座比丘。二十夏以上,爲上座比丘。滿五十夏,尊爲耆宿。出家者須具足叁衣具,十師具足,白四羯磨……等,否則爲不如法。習效和上及阿阇梨,妄自尊大也。習,應爲習「效」。

  【舍利弗。爾時年少比丘及先出家無有依止。共相輕慢十歲比丘所畜徒衆

  。其諸徒衆皆無恭敬威儀法則。亦不如法。舍利弗。時諸惡人。具足貪

  欲瞋恚愚癡。互相輕慢無有恭敬。相違逆故我法則滅。舍利弗。時諸癡

  人多起破法罪業。起此罪已當墮惡道。】

  年少比丘,即下座比丘也。十歲比丘所畜徒衆,律製比丘年滿十歲,方聽畜徒

  。爾時多系破戒無德比丘,故年少比丘及先出家者,無依止師。 p-174

  時諸癡人,以破法罪業,當墮惡業。

  【舍利弗。我今明了告汝。求自利己善比丘。當爾之時不應入衆。乃至一

  宿。唯除阿羅漢煩腦已斷。及病比丘于中有緣。何以故。舍利弗。當爾

  時人貪欲瞋恚愚癡毒盛。不活怖畏常所逼切。求利善人常應自處山林空

  靜。乃至畢命如野獸死。】

  舍利弗!求自利己善比丘者,不與彼惡人同流合汙者也。當爾之時,不應入衆與破戒比丘共住。除阿羅漢已斷煩惱,及有病比丘需人照顧。否則常應自處山林空靜處,乃至畢命,甯肯如野獸般死去。

  不活怖畏,恐己不能活命,謀求蓄積資生也。系五怖畏之一,五怖畏者,一不活畏,二惡名畏,叁死畏,四惡道畏,五大衆威德畏。

  【舍利弗。我今明了告汝。我此真法不久住世。何以故。衆生福德善根已

  盡濁世在近。求自利善比丘。應生如是厭心。我當雲何見法破亂。見此

  沙門惡世難時。我當勤心精進早得道果。】

  佛言我之正法,不能久住于世,以衆生福德善根已盡,五濁惡世在近。求自利之善比丘,應生厭離心,早得道果。我等衆生處此末世,早得道果談何容易,唯有早求往生極樂。 p-175

  【舍利弗。我法無諸難事。不念衣食臥具醫藥。汝等但當勤行佛道。莫貴

  世間財利供養。舍利弗。汝今善聽。我當語汝。若有一心行道比丘。千

  億天神皆共同心。以諸樂具欲共供養。舍利弗。諸人供養坐禅比丘。不

  及天神。是故舍利弗。汝勿憂念不得自供。佛真教化當隨順行。莫以第

  一義空出人過惡。何以故。舍利弗。大崄難者所謂得空。或有比丘。因

  以我法出家受戒。此法中勤行精進。雖諸天神諸人不念。但能一心勤行

  道者。終亦不念衣食所須。所以者何。如來福藏無量難盡。】

  我法無諸難事者,謂弟子等,但勤行佛道,不求世利,即不乏供養也。一心行道比丘,千億天神皆欲供養。世間諸人供養,不及天神之供養。故汝等于佛真教化 ,當隨順行。佛真教化者,實相也,第一義空也。既通達第一義空,不可以第一義空出人過惡。若以第一義空出人過惡,便是于空中生有所得心。于第一義空生有所得心,便不能成就無上佛道,故爲大險難者。

  或有比丘,于我法中勤行精進,縱然諸天人不念欲供養,行人但一心行道,終亦不愁供養也。因爲弟子所受用者,乃如來福藏。而如來福藏,無量難盡。

  【舍利弗。如來滅後。白毫相中百千億分。其舍一分供養舍利及諸弟子。

  舍利弗。設使一切世間人。皆共出家隨順法行。于白毫相百千億分不盡

  其一。舍利弗。如來如是無量福德。若諸比丘所得飲食。及所須物趣得 p-176

  皆足。舍利弗。是諸比丘應如是念。不應于所須物行諸邪命惡法。】

  舍利弗!如來滅後,白毫相福藏,百千億分之一,供養舍利,及諸弟子,食用不盡也。供養舍利,舍利表道場也。

  假使一切世人,皆共出家隨順法行。彼等食用,于白毫相福藏,百千億分不盡其一也。所以比丘應如是念,不應爲求活命,行諸邪命惡法也。

  【舍利弗。若納衣比丘。于糞掃中拾取弊故。應生是心。以此障寒及修聖

  道。我今以此弊故。縫作僧伽梨者。勤行精進。若以凡夫乃至一夜不應

  著此。是比丘淨浣縫著。若此比丘。于此納衣生貪著心即應舍之。我不

  聽著。何況余衣。何以故。舍利弗。是比丘于此衣中。生非比丘法。是

  比丘不複應著。何況余物。】

  納衣即糞掃衣也。僧伽梨,即比丘所著大衣。文義明顯,不勞多釋。

  【舍利弗。是時比丘甯以赤熱鐵鍱自纏其身。不應著此納衣。何以故。于

  此衣中染愛心故。舍利弗。納衣比丘應作是念。著此納衣。以遮寒熱以

  助修道。我今不複更著余衣。當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

  。舍利弗。如是納衣比丘專求道者。我則聽著。舍利弗。乞食比丘。應

  諸法中無所分別。常攝其心不令散亂而入聚落。以諸禅定而自莊嚴。乞 p-177

  食得已心不染汙。持所得食從聚落出。在淨水邊可修道處。置食一面洗

  腳而坐。以食著前。應生厭離想不淨想屎尿想臭爛想變吐想塗瘡想厭惡

  想子肉想臭果想沈重想。又于身中應生死想青想膿想爛壞想。】

  赤熱鐵鍱,即赤熱鐵葉也。

  于納衣中,不應生愛著貪染心。以上系略說十二頭陀行。于食應作厭離想、不淨想……。以美食才下咽喉,已成臭穢,其所滋養,唯養業報身。于身中應生死想

  、青想、膿想、爛壞想,系說九種不淨。觀身不淨有九想,一死想、二脹想、叁青瘀想、四膿爛想、五壞想、六血塗想、七蟲啖想、八骨鎖想、九分散想。

  【舍利弗。比丘應生如是想。以無貪著心然後乃食。但以支身除饑渴病。

  令得修道。應作是念。我食此食破先苦惱不生後苦。心得快樂調適無患

  。身體輕便行步安隱。又念食此食已。我應當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

  含果阿羅漢果無生法忍。舍利弗。比丘如是食者。我聽乞食。舍利弗。

  若乞食比丘。于所得食生貪味心。以爲甘美而作是念。我食此食當得好

  色氣力充盛。不作是念。我食此食勤行聖道。如是比丘我乃不聽受一飲

  水。何況飯食。】

  當得無生法忍者,登菩薩位也。余文易解,不贅釋。 p-178

  【舍利弗。若于食中不見過惡。不見出道而便食者。甯自以手割股肉啖。

  何以故。我聽行者得者受他供養。不聽余人。舍利弗。雲何名爲行者。

  若有比丘決定發心。我于今世斷諸結使。當入無余涅槃。修習聖道如救

  頭然。又當除斷不善惡法。是名行者。又能一心信解空無相無願。爲得

  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斷諸煩惱。名爲行者。求諸善法常

  行谘問。名爲行者。又能發心一心度脫一切。名爲行者。勤心修習諸助

  道法。于諸經中如說而行。及有一心求佛道者。舍利弗。于佛法中是名

  行者。何謂得者。謂得須陀洹脫叁惡道。名爲得者。斯陀含阿那含阿羅

  漢。斷諸煩惱求道已息。所作已辦善學叁學。是名得者。我聽是人得受

  供養。是人若受供養。是名善受供養。】

  不見出道。不見出離生死之道也。

  所謂行者,決定發心行道,斷諸煩惱結使,當入無余涅槃。無余涅槃,有小乘大乘之不同。于小乘言,生死之因已斷,然一生果報身猶在,曰入有余涅槃;一生報身壞時,灰身滅智,永不受後有,曰入無余涅槃。于大乘言,變易生死因盡,曰入有余涅槃;變易生死果盡,曰入無余涅槃。若以大乘視小乘,則謂小乘人不入無余涅槃,因爲小乘人不了變易生死故。

  所謂行者,修習聖道,除斷諸不善法,一心信解叁叁…

《佛藏經描仿卷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